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巴山松天然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紫果云杉天然中龄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洪 《植物生态学报》1986,10(2):146-152
本文对四川松潘地区海拔3200—3300m的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天然中龄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的精度都较高,具有实用价值。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平均为158.779吨/公顷,净生产量为3.259吨/公顷·年。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34.408吨/ 公顷,净生产量为2.890吨/公顷·年。研究证实叶面积指数与林分乔木层的生产力关系十分紧密。在—定范围内,叶面积指数为4.34的林分比叶面积指数3.32的,其乔木层净生产量可增加47.2%。林冠浓密的林分比林冠稀疏的生产力要高。另外,林分的产量结构上反映出下层木结 构不合理,应予间伐。  相似文献   

3.
4.
长白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对长白松人工林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落总生物量和总净生产量分别为111.982t·ha-1和8942·80kg·ha-1·yr-1,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106.150、2.230和2.264t·ha-1及7465.00、223.00和1182.00kg·ha-1·yr-1,分别占总量的94.79、互.99和2.02%及83.47、2.49和13.22%,凋落层生物量0.364t·ha-1,立枯量0.974t·ha-1.经分析可得,长白松人工林急待进行抚育间伐,调整群落产量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培育优良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工人林群落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肖瑜 《植物生态学报》1990,14(3):237-246
本文初步研究了陕西省3个气候区域内7个地区的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根据55块标准地的295株伐倒木资料,建立了油松各器官生物量的估计方程。经研究比较不同区域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年平均净初级生产量、现实生产量和叶片的干物质生产效率,结果表明,秦岭山地的油松林一般优于陕西北部的油松林,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油松林各项指标相差不大,但明显高于温带油松林。树干(带皮)生物量比例从南向北逐渐降低,树冠生物量比例从南向北逐渐增大。各调查区油松林分的林下植物种类不多,生物量约占群落总生物量的1%。林地凋落物重量在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未分解层比例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经比较发现,陕西省大部分地区的油松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a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应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相对生长方程,对上述6种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6个混交林的林木总生物量分别为216·41、260·06、221·92、221·65、246·13t/hm2及201·04t/hm2,而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为204·37t/hm2;其中地上部分占81·4%~83·7%,林分之间差异较小。在混交林中,处于主林层的马尾松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比例为73·5%~85·4%。在各林分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56·4%~64·8%,其它组分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根(16·3%~18·6%)>枝(9·0%~16·9%)>皮(4·9%~7·3%)>叶(1·1%~4·3%)。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中0~9m高度的生物量分配比例(67·1%)明显大于马尾松纯林(53·7%);混交林中,在2~3m高度就出现了枝、叶的分布,而马尾松纯林中则出现在13~14m。混交林中,阔叶树根系的生物量主要集中于0~40cm土层,占根系总生物量的74%~99%,60cm以下土层则根系分布很少,而马尾松的根系则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0~20cm)和60cm以下土层,分别占总生物量的26%和49%。各混交林分的净初级生产力为10·60~15·25t/(hm2·a),而马尾松纯林的生产力仅7·34t/(hm2·a)。林分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光合器官/地上部分生物量比(X1)、细根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比(X2)存在显著的非线形关系:NPP=5·5745+1·1985X1+2·6479X22。在所研究的林分中,细根(d<2mm)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平均比例为0·2%,但细根生产力占林分净生产力的平均比达2·9%。  相似文献   

8.
安塞人工沙棘林地上部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收获法测定安塞沙棘人工林不同林龄林分的地上部生物量,分析沙棘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地上部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的变化趋势,建立沙棘单株地上部各器官分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沙棘人工林4~5a即可郁闭,郁闭度为0.8~0.9.1~8龄内,地上部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8~11龄增加缓慢,11~13龄趋于稳定,13龄的沙棘人工林地上部生物量为1151g/m2,地上部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为主茎410g/m2(占35.6%),枝478g/m2(占41.5%),叶215g/m2(占18.8%),果20g/m2(占0.02%),枯枝28g/m2(占0.02%).8龄沙棘人工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为600g/(m2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海拔300—350m的24年生,四种结构类型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的群落学特性、生物量和生产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及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人工落叶松林乔木层不同组合的分布格局,形成了不同的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生产力。四种结构群落总平均生物量为159.445t/ha,净生产量为12.237t/ha·a;其中乔木层平均生物量为149.560t/ha,净生产量为9.627t/ha·a。乔木层盖度制约着群落的空间结构,使群落叶量及叶面积指数等叶的数量指标产生差异从而影响群落的生物生产力及光能利用率。在一定范围内,乔木层郁闭度由0.9减少至0.7,其叶面积指数由3.07增加到6.66,整个群落总的累积叶面积指数由3.315增加到9.220群落平均净生产量增加了105.28%,乔木层的平均净生产量增加了39.89%。  相似文献   

10.
鹤山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鹤山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的研究表明,15龄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96.94t.hm^-2,其中树干为80.75t.hm^-2,树枝为55.14t.hm^-2,树叶为19.69t.hm^-2,根为41.36t.hm^-2,该人工林1-7龄生物量增长迅速,而7-11龄的生物量增则相对较慢,11龄后生物量趋。11龄马占相思林的净  相似文献   

11.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生物量标准木237株、解析木814株以及355块标准地实测材料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三个气候区兴安落叶松天然幼、中龄林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生物产量明显受热量带的影响。残差分析证实了VAR模型lnW =lna+blnD+cD或lnW=lna+bln D2H+CD2H在估测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方面的应用价值,该模型对相对生长率随D或D2H呈线性变化的情况更为适合。本文还给出了各气候区适宜的林分密度和叶面积指数范围。  相似文献   

12.
 线叶菊草地总地上生物量的增长规律符合Logistic增长,最大值出现在8月中旬,为198.15g/m2。返青后,线叶菊较同群落内的禾草和杂类草提前达到其生物量最大值。线叶菊、禾草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的增长与降水量和≥5℃积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曲线大致为“U”字形,最低值出现在8月中旬,而在早春和秋末时期地下生物量基本相等。地下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中旬,为1608.5g/m2(干物质)。该草地地上部分净第一性生产力为256.74gm2·a,地下部分为599.51g/m2·a(干物重计)。将生长季内以凋落物形式损失的生物量计算在内,得到的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比用极大现存量法估测的结果高出29.57%。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野外实测的植被生产力资料及计算所得的测定样地地下水潜水蒸发量数据。建立了估算塔里木盆地北部盐化草甸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模型:Y=0.0324+0.0037E。(1-h/h。)^2该模型表明: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盐化草甸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对模型的灵敏度分析表明,当地下水埋深h〈3.3m时,盐化草甸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地下埋深的变化不甚敏感,h每变化1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林的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研究了云南省易门县海拔1600—1700m的云南松中幼龄林分的生物量。云南松林的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4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9.985吨/公顷,11年生林分为27.874吨/公顷,23年生林分为69.852吨/公顷。乔木层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随林龄而变化。针叶和树皮的分配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干材和根的比例则不断上升,其中以干材增加最快;树枝的分配比例以11年生林分最大,23年生林分次之,4年生林分最小。  相似文献   

15.
巴山松(Pinus henryi)林主要分布于大巴山区(包括西段米仓山),其分布规律是沿大巴山主脊及其两侧支脉东西延伸、断续分布,集中分布在海拔1400—1800m,形成大巴山区特有的一种重要植被类型。目前,大巴山区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巴山松林集中分布在陕西省南郑县黎坪一带。 对巴山松林生境条件、区系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及动态分析表明,随生境条件的变化,巴山松林的种类组成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巴山松在群落中始终占据优势地位,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结构组成性状。巴山松更新幼苗较多,且分布比较均匀,天然更新状况良好。优势种群(巴山松)高度与株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巴山松群落中以高大的巴山松个体为主,幼苗幼树较多;巴山松种群各级立木的数量关系反映出巴山松种群具有年龄集中分布的特点,整个种群表现为周期性波状起伏的稳定发展趋势。巴山松种群的稳定性,决定了巴山松群落具有稳定的发展趋势。巴山松材质优良,是大巴山区中山地带优良的造林树种,值得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南五针松人工林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海拔930m的17年生海南五针松(Pinus fanzeliana)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据调查数,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林木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精度都较高,具有参考价值.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平均为161.152t/ha,生产力为10630.69kg/(ha·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49.351t/ha,生产力为11095kg/(ha·a),叶面积为199248.734m2/ha,叶面积指数为19.9149m2/m2。  相似文献   

17.
红皮云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穆丽蔷  张捷 《植物研究》1995,15(4):551-557
本文对黑龙江省绥棱林区红皮云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调查并分析了林龄为6~31年红皮云杉人工林乔木层干、皮、枝、叶、根的生物量、净生产量及其分配.用维量分析法建立了估测乔水层单株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精度较高,具有参考价值。分析结果表明:红皮云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31年生,林分总生物量平均为151.13t·hm-2,净生产量并不是随着年龄规律是增长,积累速度快慢不一,一般在30年左右其净生产量值为11~14t·hm-2·a-1,表明红皮云杉人工林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