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长琼  刘凤群  徐海  叶东  程乃俊 《生物磁学》2014,(14):2750-275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3月我院收治的671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19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5例,感染率2.1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首(59.3%),其余依次为为胃肠道(17.2%)和泌尿道(11.7%);ICU的感染率最高,为22.0%,其次为外科系统(4.03%)和内科系统(1.71%)。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为51.0%,阳性率为78.3%,共检出1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7.6%,真菌占22.9%,革兰氏阳性菌占17.8%。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为放疗化疗(31.0%)、气管切开(15.9%)、导尿插管(17.9%)。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强化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院内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院内收治的18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存在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1860例患者中共计65例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发生率为3.49%,感染类型主要为骨髓炎占35.38%,肺部感染伴血气胸占23.08%,颌面部创伤后发生颅内感染占18.46%;65株病原菌中包括38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8.46%,23株革兰氏阳性菌,占35.38%,4株真菌,占6.15%;病程、骨折部位、损伤程度及住院时间为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院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175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感染标本的培养及鉴定结果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比例,进一步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9例,感染率8.4%;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发生医院感染的99例临床标本微生物学培养及鉴定发现革兰氏阴性菌59例,革兰氏阳性菌37例,真菌3例,分别占比59.60%、37.37%及3.03%;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80岁、反复发作史、住院期间行气管插管、血清白蛋白<30 g/L、25-羟维生素D3<20 ng/mL,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NIHSS≥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以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最常见,诸多因素可以引起医院感染发生,重视侵入性操作的管理外,对于营养不良等也要引起重视,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分析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370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确诊为感染患者的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以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0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93例,感染率为5.21%;感染患者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5.5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21.74%、上呼吸道感染占12.56%;年龄≥65岁、男性、合并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一季度、四季度、无意识状态、糖皮质激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及住院时间≥21 d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共检出致病菌21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126株占59.72%;革兰阴性杆菌141株占66.82%,革兰阳性菌50株占23.70%,真菌20株占9.48%。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中应综合预防控制,提高整体预防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因心血管病入院治疗的1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医院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154例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16.23%。共培养出病原菌27株,革兰阴性菌16株(占59.26%)、革兰阳性菌7株(占25.93%)及真菌4株(占14.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等与医院感染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有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14天)是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84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284例患者的临床病历数据资料以及细菌培养与鉴定的结果,分析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及病原菌分布,以及产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84例患者共有8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是28.8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56.10%;检出病原菌88株,革兰阴性菌71株,占80.68%,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0.68%。革兰阳性菌17株,占19.32%,以金葡菌为主,占9.09%。单因素分析发现,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糖尿病史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15 d以及有糖尿病史是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铜绿假单胞菌与金葡菌为主,应重点防范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指导。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2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2例老年痴呆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2例,感染率为20.35%,呼吸系统感染最多,占80.43%,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4.13%;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吞咽困难、基础疾病多、重度痴呆、侵入性操作、滥用抗菌药物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痴呆患者较易发生医院感染,有效控制可控因素,如缩短住院时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全员参与,多种方式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并附着行动落实各项措施,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从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235例进行研究。调查并统计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感染者的鼻拭子、痰标本及腹水等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35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5例,感染率为27.66%,共检出病原菌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54.67%,革兰阳性菌26株,占34.67%,真菌8株,占10.67%。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80.00%,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为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4.74%,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最高,为100.00%。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可知,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Ⅳ期、接受放疗、存在贫血、使用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15d。结论:导致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Ⅳ期、接受放疗、存在贫血、使用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15d均为影响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张萍  周晓春  范淑华 《蛇志》2012,24(2):144-146
目的了解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对策。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有关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方法,进行监测我院ICU住院患者。结果 290例在ICU住院时间〉48h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8.28%,日感染发病率为22.18‰,调整感染发病率为4.4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居首位,为29.47‰,留置尿管相关性感染率为3.88‰,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0.89‰;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占72.41%)和大肠埃希菌,其次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86%)、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分别占37.18%、23.08%、10.26%、8.97%、6.41%、6.41%和2.56%。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通过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资料,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一种方便、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塞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以有利于进一步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58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58例脑梗塞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45例,感染率为17.4%,其中心源性脑栓塞占67%。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塞后肺部感染患者年龄偏高(分别为74.2±13.2和69.8±12.7,P<0.021),住院过程中的误吸(OR5.513)及住院时的NIHSS评分(OR1.090)是独立性危险因素,而肺部感染是加重病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OR5.838)。结论:对于高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误吸和心源性急性脑梗塞患者应及早预防,已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当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学和耐药性,为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住院患者5665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238)和非感染组(n=5427),分析院内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病原菌和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共23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培养出病原菌294株。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显著升高,身体体重指数显著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显著降低,深静脉置管显著增加,APPACHEⅡ评分≥5分显著增加,住院时间及长期卧床率显著增加(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深静脉置管、住院时间延长和长期卧床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占62.93%。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3.61%。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青霉素和阿莫西林/棒酸耐药率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头孢曲松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00.00%、70.00%和65.00%。结论:我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深静脉置管、住院时间延长和长期卧床,以革兰阴性菌常见,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发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探究合理的护理对策对患儿疾病恢复的影响。结果:PNS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2(36.4%),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部位18(56.3%)。PNS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组的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ALB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住院天数、24 h尿蛋白定量非感染组(P0.05)。住院天数和血清白蛋白(ALB)是院内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3.461(1.33~9.01)和2.215(0.87~5.63)。早期、合理的护理措施使PNS患儿疾病恢复良好。结论:住院天数长和血清白蛋白降低是并发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健全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完善护理措施等,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影响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行CHD手术治疗的患儿3800例,收集临床标本进行致病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CHD术后医院感染患儿病原菌种类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分析影响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800例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率为3.13%(119/3800),共分离出菌株172株,G-菌、G+菌、真菌分别占55.81%(96/172)、26.74%(46/172)、17.44%(30/172)。肺炎克伯雷菌、大肠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高,且仅对多黏菌素B保持敏感;肺炎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克林霉素、青霉素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保持敏感。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体重、病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合并肺动脉高压、吸痰次数、静脉营养、应用丙种球蛋白或白蛋白有关(P<0.05),且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机械通气时间≥120 h、吸痰次数≥5次/d是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菌、G+菌是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对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此外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上升极为明显,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吸痰次数多的CHD患儿医院感染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为探明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7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6年间收治的47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252%。女性高于男性(P<005),感染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P<001)。医院感染多发生在入院2周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4796%),其次为泌尿道(3481%)。病原菌以G-菌为主(4309%),其次为G+菌(3091%)和真菌(2600%)。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结论免疫功能低下、侵袭性操作、滥用抗生素和激素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是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该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80例患者采样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0例,占50.00%,共分离出病原菌85株,革兰阴性菌59株,占69.41%,革兰阳性菌20株,占23.53%,真菌6株,占7.0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是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可通过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该类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定植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以及去定植措施的效果。方法对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观察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将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控制措施,试验组加上安尔碘Ⅲ去鼻腔MRSA、口服金双歧去肠道产ESBLs肠杆菌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定植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对比两组去定植效果。结果ICU多重耐药菌定植率为31. 16% ;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阴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为7. 56%,阳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5.47% (P 〈0.01);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20.79%,试验组医院感染率为22. 22% (P 〉0. 05);对照组定植菌医院感染率为4. 95% ,试验组定植菌医院感染为0( P 〈0.01);对照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定植自行清除率为26. 31% ,试验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去定植率为80. 95% (P 〈 0. 01)。结论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率高,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口服金双歧去肠道产ESBLs细菌干预措施有效,安尔碘Ⅲ去鼻腔MRSA效果需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20年2月本院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样本进行细菌分离与耐药分析,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呼吸道感染患者65例中,分离出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32株,占比49.2 %,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灌洗液、血液标本分别占50.0 %、9.4 %、25.0 %、6.3 %。32株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71.9 %、87.5 %、96.9 %、84.4 %、81.3 %,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59.4 %、68.8 %、81.3 %、75.0 %、81.3 %。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A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引流、机械通气、糖尿病等为导致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比较常见,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比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比较高,血型A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引流、机械通气、糖尿病等为导致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