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生活质量,并对其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97例,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基本治疗情况,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发放197份问卷调查,回收195份,回收率为98.98%(195/197)。其中195例患者中有73例发生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122例未发生复发转移(未复发转移组)。19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社会/家庭状况、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附加关注条目、总体生活质量等项目评分呈递增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浸润性非特殊性癌、肿瘤大小≥2 cm、临床分期为Ⅲ期、激素受体为ER及PR均阴性均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采用放化疗、联合化疗方案、内分泌治疗以及p53蛋白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生活质量呈动态变化,其术后复发转移影响因素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激素受体、化疗方案、p53蛋白、内分泌治疗及放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肠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通过术中放置空肠造瘘管给予能全力。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半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总天数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前1d及术后第7d采集静脉血检测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排气时间分别为(3.14±1.12)d和(4.68±1.20)d、排便时间分别为(4.41±1.23)d和(5.67±1.41)d、流质饮食时间分别为(5.23±1.41)d和(6.21±1.54)d、半流质饮食时间分别为(8.12±1.65)d和(9.65±1.45)d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0±2.21)d和(16.0±3.14)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并发症发病率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促进胃癌根治术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还可显著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是一种胃癌患者术后有效、安全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对本院4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访1年至8年;采用SPSS软件对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患者中有39例复发,复发率为9.18%。分析结果显示,两侧甲状腺结节数量越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率越高(OR=2.631),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比单侧患者复发率高(OR=2.758),与接受正规替代治疗者相比,未接受替代治疗及接受非正规替代治疗者更易复发(OR=7.577/4.151),与单纯结节切除术相比,一侧加峡部全切、对侧部分/次全切除术术后复发率低(OR=0.209)。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针对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在临床上相应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胃泌素17(G-17)、中期因子(MK)、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与胃癌根治术(RG)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56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根据RG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另选取同期我院52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G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对RG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升高(P<0.05)。随访2年,失访2例,154例RG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8.57%(44/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A、G-17、MK、ProGRP升高、TNM分期Ⅲ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为RG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联合预测RG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CEA、G-17、MK、ProGRP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升高与RG患者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成为RG患者术后复发的辅助预测指标,且血清CEA、G-17、MK、ProGRP联合预测RG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外泌体Dicer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到2021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信封抽签法把患者分为3D组与开腹组各30例。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3D组给予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指征、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Dicer和PTEN的表达。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对比无差异(P>0.05),3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等围手术指标较开腹组低(P<0.05)。3D组术后14 d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低(P<0.05)。3D组术后1 d、7 d与14 d的VAS评分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外泌体Dicer和PTEN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术前1 d,3D组高于开腹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到2021年11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17.92±0.22)个月,3D组的复发率为3.33 %,低于开腹组的20.00 %(P<0.05)。结论: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可促进血清外泌体Dicer和PTEN的分泌,不增加手术复杂度,还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促进缓解患者疼痛,降低随访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根治性胃癌手术后合并腹腔淋巴漏的相关因素并就其临床经过及处理方法予以初探。方法-对我科室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间408例胃癌根治术后43例(10.5%)发生淋巴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与淋巴漏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与淋巴漏发生相关的独立因素有术式、淋巴结廓清程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漏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营养风险评估无关。使用超声刀、生物胶的病例淋巴漏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43例中38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5例因非手术治疗无效行手术探查引流区结扎,其中4例术后痊愈,1例术后死亡。结论:腹腔淋巴漏是胃癌根治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程度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有关。多数淋巴漏通过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治疗后可自愈。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腹胃癌根治术,但该方法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治疗的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微创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中。近年来,3D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术中操作更加简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临床对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以综述,为胃癌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300例采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其中11例行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结果:因腹腔内出血中转4例,腹内脏器损伤2例,腹腔严重粘连3例,气腹造成难以控制的高碳酸血症1例,器械损伤1例。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手术率,主要与患者原因、术者原因和器械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cadherin在胃癌术后复发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胃癌或者胃食管连接部癌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2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术后复发组(115例)和术后未复发组(1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癌旁正常组织与胃癌组织间E-cadherin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术后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胃癌组织E-cadherin的表达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的与胃癌术后复发有显著的相关性(P=0.039,RR=1.711,95%Cl为1.486-1.970)。结论: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即使没有出现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预后也极不理想.我们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前mECF方案的动静脉结合化疗,以评价其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我院局部进展期胃癌Ⅱ-ⅢC期患者38例,均由影像学确定淋巴结高度可疑转移或浸润、包绕主要血管结构,且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进行2个周期的术前动静脉结合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记录化疗毒性反应、临床、病理缓解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1年无病生存率.结果:化疗毒性反应低,3级反应不超过10%,仅有1例出现4级反应,表现为腹泻、恶心和呕吐.38例患者中临床CR有6例,占15.8%,PR17例,占44.7%,NC13例(34.2%),PD2例(5.3%),RR为60.5%(23/38).全部患者均施行了手术,37例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R0切除率为97%.病理缓解率为5例完全缓解(13.2%),21例部分缓解(55.3%),8例轻微缓解(21.1%),4例未缓解(1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9%,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1年无病生存率为81.6%.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进行mECF方案的动静脉化疗毒性反应低,疗效理想,之后行手术完整切除后临床效果突出,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in gastric cancer survivors afte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 was recently established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e aimed to establish long-term cost-effectiveness in gastric cancer survivors afte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EGC.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Markov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compare the costs and outcomes of the two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1) eradicate H. pylori after complete resection of EGC by endoscopy (2) do not eradicate. Estimates for variables in the model were obtained by extensive review of published reports. Analyses were made from the Korean public healthcare provider's perspective.
Results:  Base-case analysis indicated H. pylori eradication costs less (US$ 29,780 vs. US$ 30,594) than no eradication, and save more lives (mean life expectancy from eradication: 13.60 years vs. 13.55 years). One-way and three-way sensitivity analyses showed the robustness of the cost-effectiveness results.
Conclusion:  In this selective population with very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gastric cancer, H. pylori eradic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reimbursement with priority to prevent subsequent cancer and also reduce health care cost.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基于血清癌胚抗原(CE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构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95例NSCL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EA、GPX3、CXCL9水平。术后行3年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有无发生复发转移分为未复发转移组与复发转移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NSCLC患者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术后随访3年,95例患者失访2例,复发转移36例。复发转移组血清CEA、CXCL9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GPX3水平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在肿瘤类型、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数方面,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数及血清CEA、GPX3、CXCL9水平为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Log P 预测模型的ROC-AUC(0.95CI)为0.862(0.772~0.943)。结论:血清CEA、CXCL9水平上升,GPX3水平下降为NSCLC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血清CEA、CXCL9、GPX3联合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辅助预测NSCLC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OX 与FOLFOX6 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本院收 治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共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SOX 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FOLFOX6 化疗方案,对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近期有效率及治疗控制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腔炎症、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主要以I~II级常见。两组患者口腔 炎、腹泻、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05%)明显低于对照 组发生率(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和FOLFOX6 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 状况基本相似,但SOX化疗方案胃肠道副反应更少,且应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紫杉醇(PTX)联合顺铂(DDP)和氟尿嘧啶(5-Fu)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提高进展期胃癌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改善病人的预后,为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丰富进展期胃癌治疗方法。方法:36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给予紫杉醇35 mg/m2,第1、8天静滴,顺铂20 mg/(m2·d),第1、2、3天静滴,氟尿嘧啶500 mg/m2持续静滴,第1~5天,28天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客观疗效,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后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36例进展期胃癌中2例达到CR,17例PR,9例SD,8例PD,总有效率为52.8%,临床受益率为72.2%。镜检25例(69.4%)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如肿瘤组织坏死、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凋亡、以及间质水肿纤维组织增生等。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7.2%,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41.7%,脱发反应发生率为55.6%。全组未见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和5-氟尿嘧啶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较好的总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使肿瘤组织产生显著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进展期胃癌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组3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开腹手术组34例患者采用改良式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盆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等近期疗效,以及远期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长度及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盆腔引流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较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五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远期复发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的表达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56例一线接受XELOX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IGF-1R的表达情况,计算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统计分析IGF-1R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近期疗效、临床受益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IGF-1R的阳性率为69.6%,其中未分化-低分化腺癌患者IGF-1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腺癌(76.5%vs.59.1%,P0.05)。56例患者的ORR为28.6%,DCR为55.3%。与IGF-1R(-)的胃癌患者相比,IGF-1R(+)的胃癌患者ORR、DCR及临床受益率均显著降低(ORR:23.1%vs.41.1%;DCR:48.7%vs.70.5%;临床受益率:51.3%vs.70.6%)(P0.05)。IGF-1R的表达与XELOX方案所致化疗毒副反应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GF-1R的表达可能成为预测胃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新指标,IGF-1R(-)的胃癌患者可能更能从XELOX化疗方案中获益。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105(sCD105)、骨膜蛋白(Periostin)、胸苷激酶1(TK1)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27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ⅢA-N2期NSCLC患者,根据术后3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4例和无复发组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CD105、Periostin、TK1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ⅢA-N2期NSCL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D105、Periostin、TK1水平对ⅢA-N2期NSCL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血清sCD105、Periostin、TK1水平高于无复发组(P<0.05)。复发组纵膈淋巴结转移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数、N2多站转移、N2多区域转移、N2跨区域转移比例高于无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纵膈淋巴结转移数增加、N2跨区域转移和sCD105升高、Periostin升高、TK1升高为ⅢA-N2期NSCL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CD105、Periostin、TK1单独与联合预测ⅢA-N2期NSCL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771、0.787、0.917,三项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sCD105、Periostin、TK1水平升高为ⅢA-N2期NSCL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sCD105、Periostin、TK1对ⅢA-N2期NSCL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