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包虫病患者合并术后胆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病患者10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行内囊摘除术,n=26例)、B组(行外囊完整剥除术,n=28例)、C组(行外囊次全切除术,n=25例)、D组(行肝部分切除术,n=24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手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C组、D组,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组(P0.05);A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D组,D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D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组、B组、C组,A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A组的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D组(P0.05)。四组的膈下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残腔感染、残腔积液发生率高于B组、C组、D组(P0.05);D组的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肝包虫病的主要方式,四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输卵管性不孕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共120例,依据手术方法平均分为A组(宫腔镜)、B组(腹腔镜)、C组(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和D组(开腹手术),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和术后妊娠率。结果:A、B、C、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患者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D组(均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输卵管再通率、妊娠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1)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31)强化常规康复训练,采取本体感觉训练,比较两组康复训练方式对患者和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ROM水平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ROM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KSS评分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K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BS评分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有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控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脑瘫患儿的平衡控制功能、步态、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D区和E区的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Rivermead活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Rivermead活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步行足长、步速明显增加,步宽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患儿步行足长、步速大于对照组,步宽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88 D区、GMFM-88 E区得分均分别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GMFM-88 D区、GMFM-88 E区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控制功能、步态以及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胃切除术后常常会发生明显的营养不良、各种术后不良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本研究通过对比全胃切除术后四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选取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行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196例,分为A组(行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B组(P型空肠间置代胃术)、C组(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D组(改良Longmire法空肠代胃术)4种消化道重建术.比较4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4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Roux-en-Y滞留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1%(1/48)、4.2%(2/48)和2.1%(1/48),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均P<0.05).术后1年生活质量(Visick分级指数)的比较,A组明显优于其他3组(均P<0.05).术后1年营养预后指数(PNI)分别为55.40± 3.6,52.30± 2.8,41.5±4.3和40.7±5.5,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A组和B组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术后消化道重建应保持空肠的连续性并保持摄入食物通过十二指肠.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安全可靠,对于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4)。对照组给予非保留残端重建治疗,研究组给予保留残端重建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以及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膝关节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两组患者膝关节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均低于术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8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以及本体感觉功能早期恢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78眼),随机分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36例(46眼)患者为A组,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的24例(32眼)为B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CD)、平均细胞面积(AVG)及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分析其数量的改变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术前眼压为(35.4±13.7)mmHg,B组术前眼压为(32.5±13.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5.7±3.7)mmHg、(17.0±3.2)mmHg,均低于B组的(19.4±3.7)mmHg、(20.2±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75±484)个/mm2、(2199±373)个/mm2、(2164±332)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31.4±67.6)μm2、(480.6±66.8)μm2、(463.8±46.2)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1.1±7.4)%、(34.4±6.3)%、(31.2±7.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42±94)个/mm2、(2185±215)个/mm2、(2074±218)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53.9±94.8)μm2、(516.3±100.8)μm2、(499.81±106.4)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0.2±3.0)%、(32.7±2.9)%、(31.4±4.3)%;除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较有意义(P<0.05)外,余参数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4%高于B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1%高于B组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用丝裂霉素C的降压效果比不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好,但短期内前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止血颗粒(Arista AH)在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吸切术创面止血上的应用效果。方法:54例腺样体肥大患者行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吸切术,随机分为四组,A组20例(压迫止血后喷洒Arista AH),B组15例(压迫止血后双极电凝止血),C组7例(压迫止血后Merocel高膨胀海绵填塞),D组12例(仅压迫止血)。比较四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术后出血、咽痛持续时间、恢复正常通气时间等指标,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止血难度的主观评估。结果:A组手术时间、止血难度均低于B组、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D组(P0.05),与B组、C组无统计学差异。A组咽痛持续时间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恢复正常通气时间与B组、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性止血颗粒可用于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吸切术创面止血,具有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蛇志》2020,(3)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TKA)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训练,并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后分别采用静态平衡仪检测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和膝关节评分量表进行评定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BBS评分和HS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ΔX(ec-eo)、ΔY(ec-eo)、ΔA~2(ec-eo)、ΔD(ec-eo)、ΔV(ec-eo)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平衡功能和膝关节功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脾细胞移植和脾片联合移植动物模型来观察脾片移植早期体液免疫功能恢复状况.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行脾切除术,B组为脾片移植组,C组为脾细胞移植组,D组为睥细胞脾片联合移植组,在建立模型前、及模型成功后1周、4周、8周抽血,检测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脾切除后IgM逐渐降低(P<0.05);B组移植后8周IgM接近正常(P>0.05);C组移植后IgM到4周逐渐接近正常(P>0.05);而8周逐渐降低(P<0.05);D组术后4周和8周接近正常(P>0.05);在术后1、4周C和D组与A和B组有差异(P<0.05),在术后8周B和D组与A和C组有差异(P<0.05).而IgG、IgA在四组术前术后变化不大(P>0.05).结论:在脾片移植的基础上联合脾细胞移植能弥补脾片移植旱期的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补骨脂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受体-骨保护素(RANKL-RANK-OPG)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取24只200+5g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均注射钛颗粒溶液建立骨溶解模型,术后A组采用中药补骨脂水溶液腹腔注射,B组采用外源性OPG腹腔注射作为阳性对照,C组采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阴性对照。给药4周后,通过免疫组化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动物体内RANKL/RANK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用药4周后,3组12只大鼠背部气囊均为厚壁囊腔,骨溶解模型成功建立,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RANKIJRANK均呈阳性表达。免疫组化RANKL平均光密度(AOD)值A组(0.168±0.017)、B组(0.147±0.009)明显低于C组(0.314±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RANKAOD值测定A组(0.172±0.015)、B组(0.193±0.045)明显低于C组(0.342±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RT-PCR检测RANKL相对量A组(0.575±0.143)、B组(0.543±0.174)明显低于C组(0.951±0.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RANK相对量A组(0.433±0.025)、B组(0.611±0.209)明显低于C组(0.871±0.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补骨脂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无菌性松动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定位臂丛神经分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ASAI或II级,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均给予1%的利多卡因+0.375%耐乐品20mL。记录完成操作所需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评价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差、失败);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A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5.01±1.40)min,明显长于B组(2.83+O.87)min(P〈0.01)。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48±1.36)min,明显短于B组(7.0±2.06)min(P〈0.01);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4.88+±1.18)min,明显短于B组(7.0±1.67)min(P〈0.01)。A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11.73±3.62)短于B组(13.33±3.02)min(P=0.033)。A组运动阻滞完善时间(11.18±2.73)短于B组(12.41±2.48)min(P=0.038);麻醉效果优等率A组为87.5%,B组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8,P=0.032;优良率A组为97.5%,B组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0,P=0.166;A组、B组均未出现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A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B组阻滞操作时间长,但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13.
刘怀政  陈智勇  丁见  李源  陈湘  齐琳 《生物磁学》2009,(20):3886-388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47例,其中后腹腔镜手术26例(A组),传统的开放手术21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98.2±28.5)ml、术后(33.6±12.4)h肠功能恢复、(43.5±12.5)h下床活动、应用止痛药(1.5±0.5)d、静脉应用抗生素(3.5±1.1)d、术后住院天数(6.5±1.5)d、(20.0±8.5)d恢复正常工作,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A组并发症少于B组。两组平均随访(36.6±16.0)、(38.0±16.7)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疗效相当,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作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46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489例)、B组(501例)和C组(47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分别给予0.3μg/mL、0.4μg/mL、0.5μg/mL舒芬太尼配伍0.1%盐酸罗哌卡因。结果:B组、C组术后2h、8h、12h 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时间点B组、C组VAS评分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24h 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有效率较A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8.0%和10.2%,显著低于C组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0.1%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的疼痛,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J-1基因siRNA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DJ-1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片段,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AD-MB-23l,转染分3个组:A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B组(转染非特异性对照Scramble组)、C组(转染si DJ-1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DJ-1表达水平;运用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C组DJ-1蛋白的表达强度弱于A组和B组(t=9.831,P0.05),而A组与B组比较,DJ-1蛋白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差异(t=1.629,P0.05)。细胞迁移实验中,A组细胞为(218.37±12.75);B组的细胞为(214.46±11.38);C组的细胞为(129.65±8.59),C组细胞明显少于A组和B组(t=10.927,9.984,P0.05),而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P0.05)。细胞侵袭实验中,A组细胞为(127.28±12.65);B组的细胞为(123.06±13.08);C组的细胞为(52.85±9.58),C组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明显少于A组和B组(t=7.927,8.643,P0.05),而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7,P0.05)。结论:DJ-1基因siRNA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本院9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全身情况评估以及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对照A组30例予以玻璃酸钠20mg关节腔内注射,观察A组30例使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患处照射,平均时间(19±4.5)min,照射距离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观察B组30例在观察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三组均以15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B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较观察A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2)治疗后三组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d)、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中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P〈0.05);(3)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周林频谱仪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疗效肯定,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科学良好的康复护理干预是促进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黄平  陈玖  唐英  杨来启  李亚萍 《生物磁学》2014,(6):1152-1154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P50 的变化特征,为产后抑郁患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本院2011 年1 月至2012 年6 月收治的26 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实验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 的潜伏期、波幅,并与25 例健康被试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1-P50 潜伏期[(56.62± 17.42) ms vs. (49.86 ± 15.21) ms],S2-P50 潜伏期[(57.36 ± 15.42) ms vs. (50.04 ± 16.27) m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1-P50 波幅[(3.58 ± 1.72) μV vs. (1.13 ± 0.91) μ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P50 波幅[(1.32 ± 1.16) μV vs. (1.48 ± 1.05) 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2/S1 波幅比值[(1.17 ± 0.26) vs.(0.41 ± 0.1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P50 受损指标可能为评估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24只14周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只,于双侧膝关节软骨处制作软骨缺损模型,A组采用软骨细胞移植联合应用BMP/bFGF处理,B组采用单纯软骨细胞移植,C组采用单纯BMP/bFGF修复,D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阴性对照,于处理后8、12、24周行形态学、电镜观察及组织学评分。结果:8周时,A组关节修复面与周围结合紧密,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出现,电镜下有软骨基质形成;B、C组仅有少量软骨细胞;D组未见修复。12周时,A组关节修复面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软骨细胞增殖活跃,电镜下可见成熟软骨基质;B、C组修复块周围有肉芽组织生成,电镜下可见未成熟的软骨基质出现;D组可见肉芽组织形成。24周时,A组修复面周围组织融合,电镜下软骨细胞纵行排列;B、C组关节面修复不完全,电镜下软骨细胞分布不均;D组见大量肉芽组织形成。24周时,A组组织学评分(1.87±0.65),明显低于B组(3.49±0.71)、C组(3.43±0.83)组和D组(13.45±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均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软骨细胞联合BMP/bFGF移植能够促进软骨生长,提高软骨损伤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治疗的急性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常规剂量组)和C组(大剂量组),每组各34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8h1次,连用7d;C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4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8h1次,连用7d。分别测定和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1天、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及治疗期间3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T2.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的PaO2水平在第7天较A组升高,C组的PaO2水平在第1、4、7天较A组均有升高,在第1、4天较B组亦有升高(P〈0.05);B、C两组PaCO:水平在第4天较A组均有升高(P〈0.05);B组的PaO2/FiO2水平在第7天较A组升高,C组的PaO/FiO2水平在第4、7天较A、B两组均有升高(P〈0.05)。B组的TNF—α水平在第7天较A组降低,C组的TNF-α水平在第4、7天较A组降低,在第4天较B组降低(P〈0.05);B组的IL-6水平在第7天较A组降低,C组的IL-6水平在第4、7天较A、B组均降低(P〈0.05)。各组ARDS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挫伤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所选120例患者分为两组:PegIFNa-2a联合拉米夫定组(A组)和单用PegIFNa-2a组(B组)。分别在治疗12周、24周、治疗52周停药及停药后随访26周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B组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6.7%(52/60)、53.3%(32/60);ALT复常率88.3%(53/60)、60%(36/60);HBeAg阴转率70%(42/60)、38.3%(23/60);HBsAg阴转率26.7%(16/60)、11.7%(7/60);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3.3%(14/60)、8.3%(5/60);抗-HBeAb阳转率分别为65.0%(39/60)、35.0%(21/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PegIFNa-2a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Peg IFNa-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