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冠囊肿2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冠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54例卵巢冠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4例全部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其中行卵巢冠囊肿剥除术219例,卵巢冠囊肿剥除加榆卵管切除术18例,附件切除术17例.囊肿最大者直径约40 cm,直径>12 cm者31例(12.2%).手术时间在10~100min之间,平均(37.1±3.9)min;术中出血约2~50ml,平均(12.1±1.5)ml;术后平均住院日(3.9±0.5)d,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冠囊肿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卵巢冠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肾肾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5例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99mTc-DTPA肾核素扫描评估术前及术后3月术侧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手术时间100~240min,平均(135±33.21)min。肾动脉阻断时间(20.01±7.35)min,肿瘤大小(3.05±1.24)cm。术前及术后3月术肾GFR分别是(46.53±6.35)、(32.22±4.65)ml/min。术侧肾术后GFR下降(15.36±2.36)ml/min,与术前相比下降约34%。经随访1月-2年,无复发及转移病例,患者全部无瘤生存。影响手术前后血肌酐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气流量、术中失血量(P0.05);影响手术前后GFR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主要为阻断时间、气流量、手术时间(P0.01)。术前肾功能情况、缺血时间和肿瘤最大径是术侧肾功能下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肾功能情况和肿瘤最大径是总体肾功能下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肾肾功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肾功能、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气流量、术中失血量、肿瘤大小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鼻内窥镜下手术与自唇龈沟切开剥离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n=36)采用鼻内窥镜下经鼻前庭径路切除囊肿,对照组(n=42)采用传统的自唇龈沟鼻前庭囊肿摘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出血量(ml)、伤口平均愈合时间(d)、面部肿胀程度、术后伤口疼痛情况、术后半年面部麻木酸胀感,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6-2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无复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显微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与高频电刀切除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5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2例会厌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使用显微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手术,对照组支撑喉镜下高频电刀手术,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出血率、手术切除率及术后复发率之间的差异,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79±3.37 min,平均手术出血量3.96±1.52mL,术后无出血(0/27),手术切除率100%(27/27),术后无复发(0/27)。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57±4.11 min,手术出血量13.26±3.95 mL,术后2例出血(2/25),手术切除率84%(21/25),术后复发率20%(5/25)。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异议(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会厌囊肿切除术较高频电刀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除率高及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在治疗子宫纵隔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子宫纵隔患者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26例)或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纵隔切开术(43例)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20~105 min,平均手术时间(42.3±6.8)min;术中出血10~45 ml,平均出血量为(18.2±3.2)mL;其中无子宫穿孔、水中毒、感染及大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33个月,自然流产率由术前的71.4%降到术后的14.8%,不孕症患者术前为39.1%明显下降至11.6%。结论: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刘怀政  陈智勇  丁见  李源  陈湘  齐琳 《生物磁学》2009,(20):3886-388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47例,其中后腹腔镜手术26例(A组),传统的开放手术21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98.2±28.5)ml、术后(33.6±12.4)h肠功能恢复、(43.5±12.5)h下床活动、应用止痛药(1.5±0.5)d、静脉应用抗生素(3.5±1.1)d、术后住院天数(6.5±1.5)d、(20.0±8.5)d恢复正常工作,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A组并发症少于B组。两组平均随访(36.6±16.0)、(38.0±16.7)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疗效相当,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作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腹腔镜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以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适用于孤立性的单纯性肝囊肿进行减压引流,手术效果较好。本文通过观察腹腔镜下开窗术治疗单纯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及优势,为临床肝胆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肝囊肿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开窗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痛苦,腹腔镜开窗术治疗单纯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妇科卵巢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手术要点。方法: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57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巧克力囊肿32例,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19例,良性畸胎瘤6例)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腹腔镜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8min,平均术中出血48ml,术后平均住院2.4d,无病理性恶变。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卵巢囊肿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微创、并发感染率低及其他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明显优势,是妇科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及优势,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8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择期接受开腹手术的18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短、平均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平均住院时间短,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例、皮下气肿9例、高碳酸血症8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传统手术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0例、消化道出血13例,吻合口漏1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90%。腹腔镜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34±2.12)天,明显短于传统开腹手术组的(11.58±1.9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探讨微创治疗对乳糜尿的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92例乳糜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情况、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费用、住院肺炎以及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组手术时间为76.5±33.2 min、出血量为25.4±23.1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9.8±5.6h、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为33.5±5.4 h、手术住院天数为6.3± 2.4d、总住院天数为13.9±4.3 d、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例数为1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例数为0例、术后体温大于38.5℃的例数为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5.4± 23.2 min、187.3±56.7 mL、75.2±14.3 h、67.4± 15.4 h、12.3±4.5d、23.4± 7.3 d、5例、6例以及7例,实验组手术费用为7643±1453元高于对照组的3432±1043元,但实验组住院总费用为14854±2323元与对照组的14348±2134元无差异.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对乳糜尿的治疗通过腹腔镜的放大使淋巴管结扎更完整同时其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无复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庆兵  杨宁  张雪刚  沈燕  赵雅萍 《生物磁学》2011,(23):4504-450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47例(含壁间肌瘤32例、阔韧带肌瘤7例、浆膜下肌瘤8例),多发肌瘤20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2.3±32.6)min,术中出血(58.7±39.2)ml,术后住院时间为(8.7±1)d,无中转开腹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9例在1-2a内怀孕,无腹壁粘连及子宫破裂后遗症。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根治性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对比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4月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28例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25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为65-250 min平均155 min。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手术时间70-240 min,平均152 min。两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术中出血200~1000mL,平均600 mL。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手术术中出血50-320 mL,平均165 mL。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8-98 h,平均74 h;术后住院时间7-12 d,平均10 d。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8-72 h,平均35 h;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7 d。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手术肾切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对适应症选择方面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切除与内镜联合治疗的7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治疗34例,腹腔镜与肠镜联合治疗41例。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5例患者中有72例手术成功,3例患者因肿瘤位置不佳中转开腹,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平均手术时间(72.8±12.7)min,出血量5~30mL,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5±0.5)d。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的特点,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的经验及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采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I期建立经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107.5±27.5)分钟,24例行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1001.0±27.9)分钟,20例行钬激光联合超声碎石(119.4±23.6)分钟,10例行单纯超声碎石(108.2±30.2)分钟,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组的手术时间少于钬激光碎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超声碎石组与另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肾功能损伤患者术后随访,肾功能明显改善。结石完全清除率91%,结石部分残留率9%。术中均无严重出血,无周边脏器损伤。术后出现迟发出血5例,反复发热4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除了具有普通超声引导的优势外,还可有效避开肾实质大血管损伤,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同一组医生施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体重指数对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影响,评估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直肠癌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体重指数分为3组,正常体重组:BMI〈24.0kg/m2143例、超重组:24.0〈=BMI〈28.0kg/m^2 50例、肥胖组:BMI〉=28.0kg/m^2 6例,进而比较3组间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取检淋巴结数,对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三组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1例患者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0.5%。1例患者术后3天死亡。分别比较三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检淋巴结数、术后住院天数,在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3.5±49.1min,191.2±54.3min,170.0±26.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6±66.4mL,59.9±61.1mL,83.3±20.4mL;取检淋巴结数分别为10.5±6.8枚、9.0±4.3枚、11.5±10.0枚;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3.1±3.8天、13.1±3.6天、12.7±1.0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安全地用于肥胖患者,可体现出其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与胆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50例,65例为开放手术组,55例为内镜治疗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开放手术组和内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92%和98.18%;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5.8士14.6和51.32±22.76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7.25±48.67和28.23±18.96 m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23%和3.63%;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0.54±10.69和8.83±6.41天;住院费用分别为22312.04±4563.42和10518.42±5368.62元;两组间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阴式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别统计其年龄、肌瘤大小和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等共八个因素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对比,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阴式组最短为64.8±14.5min,腹腔镜组最长为105.8±32.3min,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为89.4±21.6mL,腹式组最多为230.6±45.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肠胃功能恢复:阴式组为24.6±12.3h,为三组中最短;腹式为33.2±8.9h,为三组中最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日:腹腔镜组与阴式组术后住院日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腹式术后住院日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为1.40%,少于阴式和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恢复快的明显优势,但其对病灶的选择性较大,适合切除下段的肿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发症少,术后恢复也较快,是值得选择的方式。而腹式手术在各方面都不具有特点,只是在解决高难度的子宫肌瘤上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效果,探讨颗粒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两种植骨方式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32例,其中采用块状自体骨进行骨移植的患者60例,采用颗粒状自体骨进行骨移植的患者72例,随机从两种植骨方式中各抽取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后凸畸形矫正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无全身并发症,两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影像学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块状骨组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融合率15%(3/20)术后9个月融合率45%(9/20),术后12个月融合率95%(19/20)。颗粒骨组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融合率45%(9/20)术后9个月融合率80%(16/20),术后12个月融合率100%。块状骨组术前Cobb角为29.8°±5.0°,术后Cobb角为14.7°±2.5°,末次随访Cobb角为16.0°±2.9°。颗粒骨组术前Cobb角为30.9±7.6°,术后Cobb角为15.6°±3.8°,末次随访Cobb角为16.7°±3.8°,两组病人术后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矫正,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颗粒骨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块状骨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颗粒状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相比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植入方便,出血量少,植骨融合时间短,融合率高,是胸腰椎结核植骨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