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构建 GFE-1多肽与重组人肿瘤坏死子α(rmhTNF-α)融合蛋白(GFE-1-rmhTNF),研究该融合蛋白的体外活性和体内分布.方法:利用基工程方法,将人工合成的编码 GFE-1的寡核苷酸片段连接在 rmhTNF-α序列的3'端,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采用 Q-Sepharose FF 离子层析柱和 SP-Sepharose FF 阳离子层析柱纯化蛋白,SDS-PAGE 和 Western 印迹鉴定,测定该融合蛋白的体外活性,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构建了融合蛋白 GFE-1-rmhTNF,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体外活性实验显示,GFE-1-rmhTNF 对 L929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体内分布实验证实,GFE-1-rmhTNF 在小鼠肺组织的富集高肝肾组织.结论:构建了融合蛋白 GFE-1-rmhTNF,可显著杀伤 L929细胞并特异性富集小鼠肺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心酮(3.4-DHAP)对人肺血管平滑肌细胞(HPASMCs)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测定了黏着斑激酶(FAK)、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质表达。结果:应用青心酮后FAK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少,胞浆蛋白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结论:青心酮影响体外培养的HPASMCs的FAK、caspase-3合成及分泌。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供一种快速提取组织外泌体的分离富集方法。通过将目标组织用机械法切碎,加入组织消化酶进行组织解离和过滤,将获得的组织细胞悬液依次进行差速离心、超离、尺寸排阻和超滤,实现组织高质量外泌体的富集纯化。组织解离方法比较试验中,采用组织消化酶解离组织得到的蛋白质含量更高,获得的外泌体组织来源的蛋白质污染小。富集小鼠心组织、小鼠肝组织、小鼠肾组织、人结肠癌组织、人乳腺癌组织和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外泌体,并对其进行纳米粒径追踪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外泌体的粒径均在30~150 nm内,结构清晰明确。对小鼠肝组织富集的外泌体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阳性蛋白质标志物CD9、ALIX和CD63的表达,TSG101弱表达,阴性蛋白质标志物Calnexin无表达。本方法集合多种分离措施,能够达到分离纯化外泌体的作用,同时简化了分离组织外泌体的步骤,相对于其他方法,全程只需要4~5 h,节省了富集时间,所富集的外泌体纯度高、可溶性杂蛋白质污染小,实用性更加广泛。使用微量组织样本富集的外泌体即可满足后续纳米粒径追踪、蛋白质印迹、透射电镜和转录物组等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Akkermansia muciniphila在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作用以及Akkermansia muciniphila通过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延缓结肠炎癌变的机制。方法 C57BL/C小鼠共30只,分为对照组、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每组10只,在建模结束后采用断头法处死小鼠,HE染色检测结肠病理结构,计算成瘤率。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小鼠结肠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3组小鼠ZO-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小鼠结肠组织Occludin-1、 N-cadherin、GPCR41、GPCR43、Bcl-2、 Bax等蛋白的水平,GC-MS法检测3组小鼠短链脂肪酸的水平。结果 HE发现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小鼠的结肠组织炎症浸润,肠腺水肿,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小鼠的结肠水肿和出血减轻,肠腺结构清晰。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中小鼠IL-1β、IL-6、TNF-α水平(pg/mL)(9.12±0.36、 6.36±0.42、 45.20±3.63)较对照组(3.80±0.38、 0.06±0.89、 2.10±0.14)升高(Tamhane’s T2分别为0.001、2.549、12.831,均P<0.05),经Akkermansia muciniphila灌胃后,IL-1β、IL-6、TNF-α水平(3.92±0.19、3.54±1.28、18.20±8.47)下降(Tamhane’s T2分别为6.553、2.414、5.743,均P<0.05)。免疫荧光双染法显示ZO-1和E-cadherin主要定位在结肠柱状上皮和肠腺,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ZO-1和Ecadherin的表达(ng/mL)(0.04±0.01、0.34±0.55)比对照组(0.10±0.18、0.48±0.13)降低(Tamhane’s T2分别为0.681、4.379,均P<0.05),而经Akkermansia muciniphila处理后显著上调小鼠结肠的ZO-1和E-cadherin的表达(0.08±0.05、1.08±0.28)(Tamhane’s T2分别为7.059、5.873,均P<0.05)。免疫组化显示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Occludin-1、 GPCR41、 GPCR43、 Bcl-2表达(ng/mL)(0.36±0.06、 0.48±0.13、 0.38±0.13、 0.34±0.55)较对照组(1.08±0.08、 0.74±0.06、 0.48±0.13、 1.64±0.11)减低(LSD-t分别为2.369、 0.304、 8.119、 2.298,均P<0.05),Bax表达(ng/mL)(1.34±0.27)较对照组(0.48±0.13)增加(LSD-t为7.727,P<0.05),与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相比,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小鼠的Occludin-1、GPCR41、GPCR43、Bcl-2表达(0.84±0.06、0.60±0.19、 1.08±0.08、 1.08±0.28)上调(LSD-t分别为1.153、 4.111、 9.472、 5.873,均P<0.05), Bax表达(0.34±0.58)下调(LSD-t为8.785,P<0.05)。短链脂肪酸检测结果显示,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丙酸丙酯水平(μg/mg)(0.000 066±0.000 025)较对照组(0.000 244±0.000 035)下降(LSD-t为7.448, P<0.05),而经Akkermansia muciniphila干预后,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的丙酸丙酯水平(0.000 276±0.000 049)上升(LSD-t为8.779, P<0.05), 3组中戊酸丙酯、异己酸丙酯、己酸丙酯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kkermansia muciniphila可降低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小鼠IL-1β、IL-6、TNF-α水平,可能通过短链脂肪酸介导GPCR调控ZO-1、E-cadherin、Occludin-1等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肠的黏膜屏障,从而降低结肠炎相关癌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PDIA1 和EF1D 在左侧和右侧结肠癌差异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确定蛋白质二硫化异构酶A1和延伸因子1-delta为左侧和右侧结肠癌中差异表达蛋白,为左侧和右侧结肠癌在肿瘤生物学方面的差异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收集人左侧结肠癌(LSCC)和右侧结肠癌(RSCC)组织标本,进行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离和鉴定左右侧结肠癌中差异表达蛋白质,进一步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蛋白质二硫化异构酶A1和延伸因子1-delta在左侧和右侧结肠癌中的表达状态。结果:筛选并成功鉴定出左侧和右侧结肠癌中16种差异表达蛋白质,与右侧结肠癌比较,10种蛋白在左侧结肠癌表达上调,6种蛋白在左侧结肠癌表达下调,其中蛋白质二硫化异构酶A1在左侧结肠癌中表达上调,延伸因子1-delta在左侧结肠癌中表达下调,并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证实了在左侧和右侧结肠癌中该两种蛋白表达的差异,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左侧结肠癌和右侧结肠癌的蛋白质组存在差异,其中蛋白质二硫化异构酶A1和延伸因子1-delta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存在差异,这些可能是左侧和右侧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Akkermansia muciniphila在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作用以及Akkermansia muciniphila通过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延缓结肠炎癌变的机制。

方法

C57BL/C小鼠共30只,分为对照组、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每组10只,在建模结束后采用断头法处死小鼠,HE染色检测结肠病理结构,计算成瘤率。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小鼠结肠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3组小鼠ZO-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小鼠结肠组织Occludin-1、N-cadherin、GPCR41、GPCR43、Bcl-2、 Bax等蛋白的水平,GC-MS法检测3组小鼠短链脂肪酸的水平。

结果

HE发现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小鼠的结肠组织炎症浸润,肠腺水肿,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小鼠的结肠水肿和出血减轻,肠腺结构清晰。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中小鼠IL-1β、IL-6、TNF-α水平(pg/mL)(9.12±0.36、6.36±0.42、45.20±3.63)较对照组(3.80±0.38、0.06±0.89、2.10±0.14)升高(Tamhane’s T2分别为0.001、2.549、12.831,均P<0.05),经Akkermansia muciniphila灌胃后,IL-1β、IL-6、TNF-α水平(3.92±0.19、3.54±1.28、18.20±8.47)下降(Tamhane’s T2分别为6.553、2.414、5.743,均P<0.05)。免疫荧光双染法显示ZO-1 和 E-cadherin主要定位在结肠柱状上皮和肠腺,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ZO-1和E-cadherin的表达(ng/mL)(0.04±0.01、0.34±0.55)比对照组(0.10±0.18、0.48±0.13)降低(Tamhane’s T2分别为0.681、4.379,均P<0.05),而经Akkermansia muciniphila处理后显著上调小鼠结肠的ZO-1 和 E-cadherin的表达(0.08±0.05、1.08±0.28)(Tamhane’s T2分别为7.059、5.873,均P<0.05)。免疫组化显示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Occludin-1、GPCR41、GPCR43、Bcl-2表达(ng/mL)(0.36±0.06、0.48±0.13、0.38±0.13、0.34±0.55)较对照组(1.08±0.08、0.74±0.06、0.48±0.13、1.64±0.11)减低(LSD-t分别为2.369、0.304、8.119、2.298,均P<0.05),Bax表达(ng/mL)(1.34±0.27)较对照组(0.48±0.13)增加(LSD-t为7.727,P<0.05),与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相比,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小鼠的Occludin-1、GPCR41、GPCR43、Bcl-2表达(0.84±0.06、0.60±0.19、1.08±0.08、1.08±0.28)上调(LSD-t分别为1.153、4.111、9.472、5.873,均P<0.05),Bax表达(0.34±0.58)下调(LSD-t为8.785,P<0.05)。短链脂肪酸检测结果显示,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组丙酸丙酯水平(μg/mg)(0.000066±0.000025)较对照组(0.000244±0.000035)下降(LSD-t为7.448,P<0.05),而经Akkermansia muciniphila干预后,结肠炎相关结肠癌+AKK组的丙酸丙酯水平(0.000276±0.000049)上升(LSD-t为8.779,P<0.05),3组中戊酸丙酯、异己酸丙酯、己酸丙酯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kkermansia muciniphila可降低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小鼠IL-1β、IL-6、TNF-α水平,可能通过短链脂肪酸介导GPCR调控ZO-1、E-cadherin、Occludin-1等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肠的黏膜屏障,从而降低结肠炎相关癌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在正常成年小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6~8周BALB/c小鼠胰腺为实验材料,制备冰冻切片,与地高辛标记的NRSF c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观察mRNA表达,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RSF和胰岛素的表达。结果:原位杂交显示,NRSF mRNA仅表达于胰腺组织外分泌部腺泡腺细胞中,胞浆呈蓝紫色,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NRSF蛋白表达的部位一致,而胰岛细胞中无NRS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胰岛大部分细胞中表达胰岛素,胞浆染成黄棕色,而腺泡腺细胞则不表达胰岛素。结论:NRSF与胰岛素不存在共定位关系,即成年小鼠胰岛细胞不表达NRSF,而表达胰岛素。提示NRSF蛋白表达的消失可能是建立完全分化成熟、具有完好分泌反应的胰岛细胞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 - γ诱生单核因子 (monokine induced by interferon- γ, MIG , CXCL9) 是一种具有趋化 T 淋巴细胞 NK 细胞的 CXC 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 . 通过 RT-PCR 技术从小鼠脑组织中克隆了小鼠 MIG cDNA ,利用 Bac-to-Bac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 MIG 重组杆状病毒,并在 Tn-5B1-4 昆虫细胞内将其进行了表达,最后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和活性鉴定 . 结果显示:小鼠 MIG 蛋白在 Bac-to-Bac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可得到高效分泌性表达;分泌到培养上清中的重组 MIG 蛋白经 S-Sepharose 纯化后得到的 MIG 蛋白纯度约为 90% ,产量为 10 mg/L;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印迹分析中该蛋白质分子质量显示为 14.4 ku 左右;该纯化蛋白在体外具有诱导 CTLL-2 淋巴细胞钙离子内流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值的活性,在鸡胚尿囊膜实验中小鼠重组 MIG 具有抑制新血管生成的功能 . 实验表明,在杆状病毒系统中高效表达的小鼠重组 MIG 蛋白具有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生成活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血管生成抑制活性的机理和将其应用于肿瘤血管抑制实验建立了基础 .  相似文献   

9.
植物基因转译产物的定位与加工(续)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四、进入分泌系统的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胞浆蛋白、核蛋白、叶绿体蛋白以及线粒体蛋白主要是在胞浆内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随后输入到相应的靶细胞器或继续留在胞浆内。除此之外,很大一部分蛋白是在粗糙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并可跨过ER膜进入到ER腔(ERlumen)内,通过细胞的分泌途径(Secretorpathway)最终定位到细胞内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急慢性结肠炎模型,并探讨小鼠结肠上皮组织分离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将40只8周龄C57小鼠随机分为急性和慢性结肠炎模型DSS组和急慢和性结肠炎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给予C57小鼠3%DSS自由饮水7天,蒸馏水3天;慢性结肠炎模型:给予C57小鼠2.5%DSS水5天,换蒸馏水自由饮水7天,再给予2.5%DSS水5天后换蒸馏水水7天,重复3个循环,共36天,对照组蒸馏水自由饮水。期间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便隐血、大便性状并评分。造模完成后对结肠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有无组织学炎性损伤。小鼠肠上皮分离采用运用机械涡旋的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体重减轻明显(P0.001)、便隐血阳性、大便性状发生改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体重随着DSS和蒸馏水的交替出现下降和上升的变化趋势,HE染色提示急性和慢性小鼠结肠炎模型结肠上皮发生急性和慢性的炎症伤;分离得到的肠上皮组织样本提取总蛋白证实蛋白未发生降解,Actin和GAPDH内参条带清晰。结论:小鼠急性和慢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成功,本实验采用的小鼠结肠上皮分离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曾亮  裴海平  朱红  吴胜其  刘利  黄林生 《生物磁学》2011,(17):3227-3232
目的:初步确定蛋白质二硫化异构酶A1和延伸因子1-delta为左侧和右侧结肠癌中差异表达蛋白,为左侧和右侧结肠癌在肿瘤生物学方面的差异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收集人左侧结肠癌(LSCC)和右侧结肠癌(RSCC)组织标本,进行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离和鉴定左右侧结肠癌中差异表达蛋白质,进一步应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蛋白质二硫化畀构酶A1和延伸因子1-delta在左侧和右侧结肠癌中的表达状态。结果:筛选并成功鉴定出左侧和右侧结肠癌中16种差异表达蛋白质,与右侧结肠癌比较,lO种蛋白在左侧结肠癌表达上调,6种蛋白在左侧结肠癌表达下调,其中蛋白质二硫化异构酶A1在左侧结肠癌中表达上调,延伸因子1-delta在左侧结肠癌中表达下调,并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证实了在左侧和右侧结肠癌中该两种蛋白表达的差异,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左侧结肠癌和右侧结肠癌的蛋白质组存在差异,其中蛋白质二硫化异构酶A1和延伸因子1—delta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存在差异,这些可能是左侧和右侧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非复制型痘苗病毒天坛株为载体表达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并体外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构建含有小鼠GM-CSF的重组痘苗病毒质粒,与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进行同源重组,筛选表达小鼠GM-CSF的重组痘苗病毒rNTVGMCSFLacZ,对目的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进行鉴定,并在体外检测目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构建的重组病毒rNTVGMCSFLacZ中正确插入了小鼠GM-CSF基因,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其能正确表达GM-CSF,且在体外证明rNTVGMCSFLacZ表达的小鼠GM-CSF能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构建了一株能分泌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小鼠GM-CSF的重组非复制型痘苗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研究R/S-普萘洛尔(Propranolol,PRO)的手性吸收动力学特征,建立其差异蛋白质图谱。方法:体外培养Caco-2细胞并使之在培养瓶底部融合达80%以上;将含160μmol/L的R-PRO和S-PRO的细胞培养液分别加入到培养瓶中,在培养箱中静置培养4 h;吸弃药液,用刮除法收集培养瓶中的Caco-2细胞,细胞全蛋白提取液裂解并收集Caco-2细胞全蛋白,Bradford法蛋白定量;取100μg全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建立R-PRO和S-PRO的差异蛋白质图谱;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检索,根据蛋白功能探讨R/S-普萘洛尔的手性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R-PRO和S-PRO的蛋白质图谱差异不明显,对其中的明显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检测,成功鉴定到8个蛋白,分别为:GRP78、GRP75、HSP7C、HSP71、Cytokeratin 8、PIP5K、Ran、Prohibition,经生物物信息学检索,这些蛋白的功能主要涉及细胞的应急反应、能量代谢、生长繁殖等,与药物的主动吸收无直接相关。结论:成功建立了R-PRO和S-PRO的差异蛋白质图谱;R-PRO和S-PRO在蛋白质组学方面虽然存在差异,但这些蛋白与药物的主动吸收无直接相关,推测两药在体外的吸收转运无手性差异,与其它方法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研究中发现的差异蛋白提示,R-PRO和S-PRO在对细胞的新陈代谢方面有差异,可能与两者在体内的系统清除率的差异相关,这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具有多种剪接形式的RNA结合蛋白(RBPMS)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确定不同形式的RBPMS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卵巢cDNA文库中扩增RBPMS基因的几种完整编码序列(命名为RBPl~RBP4),克隆到带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pEGFP-C1表达载体上,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Western印迹鉴定RBPMS的表达,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BPMS不同剪接体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表明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正确,Western印迹实验证明RBP1~RBP4表达成功。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BP1/4围绕胞核在核膜的周围呈聚集状分布;RBP2则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但会出现斑点状聚集;RBP3呈半月状紧密分布在细胞核周围;RBPMS中的RNA识别基序缺失后,这种现象消失,与空载体对照类似,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结论:构建并表达了RBPMS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RBPMS不同剪接体及RNA识别基序缺失后具有不同的亚细胞分布模式,提示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建章  王莉  范准  杨树才  李鑫磊  马晶 《生物磁学》2013,(35):6860-6863,6885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4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的膀胱癌患者50例,根据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0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20例1。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内TGF-β1和Smad4的表达。以D2—40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检测膀胱癌组织内淋巴管生成情况并分析其与TGF-β1和Smad4的表达的关系。结果:TGF.B1主要表达于膀胱癌细胞胞浆内,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7)。Smad4表达于膀胱癌细胞胞浆和胞核内,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05)。Smad4表达阳性组的淋巴管数密度(LVD)明显低于Smad4表达阴性组(P=0.037)。TGF-p1的表达与Smad4的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结论:TGF-β1的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Smad4的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可能在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梁聪  胡皓  方诚  梁洁  吴开春  聂勇战 《生物磁学》2014,(9):1683-1685,1661
目的:观察朊蛋白(PrPc)在正常结肠粘膜、结肠炎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rPc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炎及结肠癌组织(各40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结肠癌及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炎症程度等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rPc在正常结肠及结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结肠炎中表达较低,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24/4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的35%(14/40)及结肠炎组织的30%(12/40)(P〈0.05)。轻度结肠炎中PrP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重度结肠炎,结肠癌中PrPc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PrP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增高,在结肠炎中表达较低,可作为临床判断结肠癌恶性程度及结肠炎炎症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Yeo M  Kim DK  Park HJ  Oh TY  Kim JH  Cho SW  Paik YK  Hahm KB 《Proteomics》2006,6(4):1158-1165
Though ulcerative colitis (UC)-associated colon cancer develops from dysplastic lesions caused by chronic inflammation, the specific mechanistic link between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carcinogenesis in colon has not been integrated into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We therefore established a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for colitic cancer, and used proteomic analysis, based on 2-DE and MALDI-TOF MS, to identify proteins involved in colitic cancer. In our model, 6-week-old C57BL/6J mice were exposed to 15 cycles of dextran sodium sulfate (DSS), with each cycle consisting of 0.7% DSS for 1 week followed by distilled water for 10 days. Colorectal tumors developed in 22 of 24 mice (91.6%), with a tumor multiplicity of 1.727 per tumor-bearing mouse. Comparative 2-DE analysis showed that 38 protein spot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colon tumors and normal colon. We identified 27 of these proteins, including GRP94, HSC70, enolase, prohibitin, and transgelin. The reduction of transgelin expression in mouse colon tumors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 also found that transgel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human colon tumors compared with adjacent nontumorous tissues. I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oss of transgelin could be a candidate for biomarker of repeated 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超滤辅助样品制备(FASP)方法的出现使得使用去污剂(如SDS)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与溶液内酶切方法得以兼容,因此提高了难溶性蛋白的鉴定数量。然而,超滤膜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依然会造成蛋白的损失。我们拟针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方法:对FASP方法进行了蛋白酶切条件、洗脱液选择、洗脱次数的改进;为测试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选择标准蛋白BSA、鼠肝和鼠脑等3种样品进行考察。结果:相比报道的FASP方法,采用改进后的FASP方法使BSA的回收率提高了20%;经高精度质谱检测,对鼠肝、鼠脑的蛋白质鉴定结果分别比采用未优化的FASP多鉴定到2086和3592条特异肽段。结论:通过对FASP方法的优化,蛋白鉴定数量得到较大提高,该方法为蛋白质组深度覆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PMC)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acids,PGA)的相容性,为组织工程化尿道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SD大鼠腹腔中分离出PMC,常规传代,取第2代细胞与PGA混合培养,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每两天换液1次,观察细胞形态和黏附生长状况。体外培养1周后,行扫描电镜观察和RT-PCR检测。结果: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PMC能成功黏附在PGA支架上,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RT-PCR提示CK-AE1/AE3和Vimentin均呈阳性表达,PMC表型未发生改变。结论:PMC与PGA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PGA可作为组织工程化腹膜样组织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由于Ubc9在肿瘤的发生于恶化中发挥巨大作用,本研究目的是对泛素结合酶(Ubc9)mRNA和Ubc9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进行检测,评估Ubc9在肺癌预后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blot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Ubc9 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进一步研究Ubc9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肺癌细胞中Ubc9阳性表达显示为黄棕色颗粒,与癌旁组织比较,Ubc9 mRNA、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肺癌的临床分型(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分化)有关。Ubc9 mRNA、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癌组织高于癌旁、有淋巴结转移的高于无转移、吸烟高于不吸烟者、低分化组织高于高分化组织。结论:由此可见Ubc9 mRNA、蛋白水平的高表达可能对肺癌临床特征的评估,以及预测术后生存率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