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一种靶点蛋白质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在原有侧向流动免疫层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层析材料和纳米微球的均一性、改进检测区的检测方法,经逐点扫描技术,建立标准浓度曲线,以达到对临床靶点蛋白质的定量检测。以乳腺癌组织中的Her2表达为例,通过对已知浓度样品的检测,验证本技术方法的准确度大于96%。另外,以蛋白质免疫印迹作为组织中特定蛋白质检测金标准,分析临床肿瘤组织中Her2蛋白的含量,其准确率也达到95.5%,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准确率仅为69.58%。新型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与靶向治疗患者的愈后密切相关(P<0.01)。改进后的新型免疫层析方法能够准确地对临床靶点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而且结合侧向流动技术的简单、快速和易用性,这种新型检测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组织标本、血液标本和体液标本中靶点蛋白质的临场定量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免疫组化技术。  相似文献   

2.
N-糖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胚胎发育、癌症发生发展及免疫防御等诸多复杂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基于质谱的N-糖链的检测及其定量研究在动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相比之下,植物N-糖基化及N-糖链检测的相关研究要远远滞后,这也是制约植物糖生物学研究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对蛋白质N-糖链的释放、定量策略、可视化检测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指导后续植物N-糖链及N-糖组的定性定量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很多蛋白质功能的变化往往要借助于特定位置和一定数目的磷酸化变化,因此原位和定量检测将是磷酸化蛋白质分析发展的新方向。一种可原位定量检测磷酸化蛋白质的新技术——Duolink PQ在国内还被了解得很少。本文从原理、方法及应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并进而对现有磷酸化蛋白质检测的主要技术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日益增多,但其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已纳入国内外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项目,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建立在已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生物外源基因的构建及表达情况的基础上的,包括蛋白质检测和DNA检测方法。蛋白质检测方法有ELISA、试纸条、免疫PCR等,DNA检测方法有PCR、多重PCR、PCR-EUSA、PCR-GeneScan、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等。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水稻中HPT蛋白质的检测及表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pt是转基因植物中最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之一,建立了HPT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技术、了解其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HPT蛋白质的重组表达,利用纯化的HPT蛋白质制备了其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印迹学方法对转基因水稻4021中HPT蛋白质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该方法可检测出单粒稻米的10%(约1.5mg)所含的HPT蛋白质。定量分析发现水稻苗期HPT蛋白质含量约占鲜重的0.01‰。对Ca MV35S启动子驱动下的转基因水稻中HPT蛋白质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发现其在苗期和成株期的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灌浆期的种子中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在茎、分蘖节、茎节、叶鞘、叶枕和根等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建立了完整的利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HPT蛋白质的技术,同时系统分析了HPT蛋白质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谱。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蛋白质组定量策略主要是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来进行相对定量。由于该方法不能对相对分子质量极高或极低、等电点极酸或极碱和含量低的蛋白质以及膜蛋白质等进行有效分离和检测,所以已不能适应目前蛋白质组研究深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定量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主要是以同位素亲和标签试剂为代表的、以质谱检测为核心的稳定同位素化学标记方法。稳定同位素化学标记结合质谱技术,使定量蛋白质组的分析更趋简单、准确和快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稳定同位素化学标记结合质谱技术在定量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侯斐  王红  罗成  王立魁 《生命科学》2012,(10):1216-1222
复合式悬液芯片系统(multiplex suspension array system,MSAS)由悬浮芯片和微流体芯片组成,具有高通量精确定量的特点,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在多种蛋白质分子的同时精确定量和大规模样品检测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优势,其应用领域覆盖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肿瘤标志物、流行病学病原体的筛查、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研究等。就MSAS在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芯片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嘉  马文丽  郑文岭 《生命科学》2005,17(2):132-136
蛋白质芯片是以高度并行性、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为特点的蛋白质组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蛋白质芯片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多种作用,包括普通蛋白质芯片在微量蛋白质分离、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以及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定量检测方面的作用,普通蛋白质芯片通过与质谱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结合而拓展其应用范围,以及蛋白质组芯片、活性的蛋白质芯片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内容和意义,重点综述了现代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肽段的鉴定和定量、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检测等。随着新的高质量精确度、分辨率、灵敏度和通量质谱仪的出现,现代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并给蛋白质组学研究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免疫印迹(protein immunoblot,或Western blo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蛋白质表达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方法.前期的研究发现,使用低浓度(0.4%)多聚甲醛在蛋白质免疫印迹封闭环节前做膜固定,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检测效果.本文通过设置多聚甲醛的不同浓度和固定时间,进一步探索其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中的应用.结果发现,低浓度(≤0.4%)多聚甲醛处理30 min,能明显提升蛋白质的检测效率.通过检测不同大小蛋白质的固定效果发现,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使用多聚甲醛固定效果不明显,中等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蛋白质的固定效果较佳.综上研究表明,在中等或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中,封闭环节前加入低浓度多聚甲醛固定,可以提高蛋白质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悬浮芯片在核酸和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悬浮芯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不同于固相基因芯片,它整合了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激光检测、微流体、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分析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能够对少量样本进行高通量的定性、定量检测。主要综述了悬浮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概要介绍了其在核酸和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悬浮芯片技术在核酸和蛋白质检测中有着显著的优点,如高通量、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不但可以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而且还将逐渐普及于临床诊断实验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定量蛋白质组学是对蛋白质组进行精确的定量和鉴定的学科,突破了传统蛋白质组研究集中于对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着重于定性定量解析细胞蛋白质的动态变化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了细胞功能、过程机制等综合信息。以同位素为内标的质谱分析新技术的提出,显示出可同时自动鉴定和精确定量的能力,代表了目前定量蛋白质组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对近年来定量蛋白质组学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应用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最新的发展动态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动物肠道中寄生的微生物与宿主的营养、免疫及防御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在东北七鳃鳗肠道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细菌,并鉴定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ds sp.)。建立了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气单胞菌拷贝数的方法,经poly(I∶C)刺激后,气单胞菌数量下降1.15倍。因此,该肠道气单胞菌被认为是七鳃鳗肠道适应性免疫系统进化的关键菌群之一。为了进一步分析气单胞菌对东北七鳃鳗肠道适应性免疫影响的分子机制,将分离菌株腹腔注射七鳃鳗,利用双向电泳技术鉴定了七鳃鳗肠道应答气单胞菌免疫刺激的相关蛋白。共鉴定19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12个蛋白质表达上调,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1个蛋白质刺激后消失,1个新增蛋白质,并对蛋白质功能进行分类。七鳃鳗肠道应答气单胞菌免疫刺激的差异表达蛋白分别参与了七鳃鳗适应性免疫调控、信号转导及能量代谢等。该研究可拓宽对七鳃鳗免疫研究的途径,为深入探讨适应性免疫系统发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MICA系MHC-I类相关多态性基因A,其表达细胞膜蛋白质分子与器官移植免疫排斥有关.新生儿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被分离和培养至4~6代.11例新分离培养的HUVEC和7种人细胞株的MICAmRNA转录水平用RT-PCR检测,应用细胞流式检测细胞膜表面的MICA分子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印迹的方法对整个细胞MICA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MICAmRNA在所有检测细胞中有表达,HUVEC细胞膜或胞浆中MICA蛋白质表达量很高,而在人体淋巴细胞膜表面和胞内未检出MICA分子的表达.提示HUVEC和淋巴细胞在MICA表达的差异性可能与不同细胞的内部调节机制有关.而供体器官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多态性MICA分子有可能成为移植抗原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5.
紫杉醇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等癌症。紫杉醇在紫杉树皮中的含量极低(仅为0.01%),而且紫杉醇是一种对蛋白质有着高亲和力的小分子,在体液中约有98%的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因此需要一种高灵敏度、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对紫杉醇进行鉴定。在分析紫杉醇检测方法的基础之上,综述了紫杉醇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紫杉醇半抗原的分子修饰、蛋白偶联物的构建和鉴定以及免疫学检测方法在植物组织和病人血浆中紫杉醇定性和定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是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时代的特征,是探索生命奥秘的有效手段,相关的实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传统的蛋白组学技术包括凝胶电泳、质谱分析、蛋白质芯片等,但由于这些技术存在灵敏度低、操作繁琐、可重复性差等缺点已无法适应当今蛋白质研究的需要;这就促使了蛋白组学技术的改进和革新。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是目前进行蛋白定性定量常用的、发展较快的新技术,该技术灵敏度高、准确率和可重复性好,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样本,并且对样本进行精准高效的分析。文章梳理了iTRAQ技术的优缺点,对该技术近几年在医药基础和临床研究应用的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该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前期研究发现周期分裂蛋白37(cell division cycle 37,CDC37)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腺癌的转移有关,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检测CDC37在不同肠癌细胞中的m NR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发现CDC37在结肠癌Lovo和Ls174T细胞中表达较高。siRNA靶向沉默CDC37表达后,细胞侧向迁移能力、垂直迁移能力、侵袭活性均显著降低。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发现,敲除CDC37后,MMP9和MMP2的m NR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DC37通过调节MMP9和MMP2等侵袭转移关键分子的表达在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期研究发现周期分裂蛋白37(cell division cycle 37,CDC37)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腺癌的转移有关,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检测CDC37在不同肠癌细胞中的m NR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发现CDC37在结肠癌Lovo和Ls174T细胞中表达较高。siRNA靶向沉默CDC37表达后,细胞侧向迁移能力、垂直迁移能力、侵袭活性均显著降低。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发现,敲除CDC37后,MMP9和MMP2的m NR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DC37通过调节MMP9和MMP2等侵袭转移关键分子的表达在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动物肠道中寄生的微生物与宿主的营养、免疫及防御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在东北七鳃鳗肠道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细菌,并鉴定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ds sp.)。建立了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气单胞菌拷贝数的方法,经poly(I∶C)刺激后,气单胞菌数量下降115倍。因此,该肠道气单胞菌被认为是七鳃鳗肠道适应性免疫系统进化的关键菌群之一。为了进一步分析气单胞菌对东北七鳃鳗肠道适应性免疫影响的分子机制,将分离菌株腹腔注射七鳃鳗,利用双向电泳技术鉴定了七鳃鳗肠道应答气单胞菌免疫刺激的相关蛋白。共鉴定19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12个蛋白质表达上调,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1个蛋白质刺激后消失,1个新增蛋白质,并对蛋白质功能进行分类。七鳃鳗肠道应答气单胞菌免疫刺激的差异表达蛋白分别参与了七鳃鳗适应性免疫调控、信号转导及能量代谢等。该研究可拓宽对七鳃鳗免疫研究的途径,为深入探讨适应性免疫系统发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主要有酵母双杂交、噬菌体展示、免疫共沉淀、谷光苷肽巯基转移酶沉淀、细胞内共定位、亲和印迹、病毒铺覆蛋白结合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技术。检测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酵母单杂交、染色质免疫沉淀、电泳迁移率实验、DNA-蛋白质印迹、报告基因、免疫共沉淀、谷光苷肽巯基转移酶沉淀、噬菌体展示等技术。在我们实验室对人肠道病毒A71型(EV-A71)的研究中经常会用到这些方法,但在该研究领域尚未有中文综述发表,因此本文对EV-A71研究中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该综述对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在其他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同样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