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霞  李跃华  谢添智  汪璇  朱莉莉 《生物磁学》2014,(18):3476-3478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64层CT图像(64层组)与39例患者128层CT图像(128层组),对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分支级别、血管边缘、静脉干扰评分及瘘口显示情况的差异。结果:128层组前臂与手部动脉分支级别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组肩部、上臂及前臂的血管边缘光滑度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血管成像中血管、内瘘口以及流入流出道等细节方面显示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显示门静脉高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螺旋CT门脉成像检查,其中10例患者又进行了门静脉造影检查(间接法)。30例患者中全部存在侧枝循环,多数病例有2个或2个以上部位侧枝循环。结果: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不仅显示了肝内门静脉2-3级分支,还显示了整套门脉侧枝血管系统。在三维门脉像上,脾门静脉曲张29例(占96.7%),其中1例脾静脉因栓子部分闭塞而狭窄,另有1例则完全栓塞血管未显示。胃左静脉曲张28例(占93%),食管或食管旁静脉曲张27例(占90%),胃短静脉(胃后静脉)曲张19例(占63%),胃肾分流血管10例(占33%),腹膜后静脉曲张9例(占30%),脐周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6例(占20%)。10例患者CT三维门脉像与间接门静脉造影作比较,前者对门静脉及其侧枝循环的显示好于后者。结论:多层螺旋CT门脉成像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急性阻塞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2例急性阻塞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病例,全部行MSCTA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阻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并能显示包括肠管扩张积液、肠管壁增厚、肠管壁积气和腹腔积液等征象.结论:MSCTA是诊断急性阻塞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一种快速,敏感、无创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8排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术在评估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危险程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本院NSTEMI患者15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冠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血管造影术对NSTEMI冠脉狭窄及其危险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在检查NSTEMI无、轻度、中度、重度冠脉狭窄方面,CAG检查分别为18例、30例、62例、42例,CT血管造影术分别为19例、31例、62例、40例;以CAG为对照,CT血管造影术评估NSTEMI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51%、94.44%、98.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为对照,CT血管造影术评估NSTEMI轻度、中度、重度冠脉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为86.67%、90.32%、90.48%,Kappa值为0.765,两种检查具有良好的的相关性。结论: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有效评估NSTEMI的冠脉狭窄及其危险程度,可作为一种早期评估NSTEMI病情的无创、简易、准确筛查方法,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部大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12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胸部大血管造影资料,以临床手术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图像分析。结果CT能够显示主动脉、肺动静脉的结构,可以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大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100%。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扫描速度快、安全、准确,是胸部大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技术上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漫游(VR)及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分析所获得的相关CT资料。结果64排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较准确、清晰、全面地显示24例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共152处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及时准确无创的诊断方法,是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查办法,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16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33例16SCTA诊断的颅内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经手术证实,1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结果:16SCTA在33例患者中,共发现40个动脉瘤.其中3例为两个动脉瘤,2例为三个动脉瘤.40个动脉瘤中大脑中动脉瘤9个,大脑前动脉瘤8个,大脑后动脉瘤2个,后交通动脉瘤4个,颈内动脉瘤12个,基底动脉瘤3个,胼周动脉瘤1个,小脑上动脉瘤1个.16SCTA均清晰显示瘤体的大小、位置、形态及瘤颈宽度、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有DSA资料对照的13例中,16SCTA发现16个动脉瘤中DSA只发现13个,另外DSA发现1个动脉瘤而16SCTA漏诊.16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97.1%、81.3%、99%.结论:16SCT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和术后随访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腺瘤11例,甲状腺癌13例)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平扫及增强后病灶CT值、密度、包膜完整性、钙化有无及钙化形态,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数值进行判别分析.结果:甲状腺结节的平扫、动静脉期CT值对良恶性鉴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的轮廓、钙化、边缘强化,以及结节体积、密度、增大淋巴结和周围间隙改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特点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脑动脉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准确性与DSA无明显差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动脉瘤颈结构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手术结果基本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高,具备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并同时行64层CTA和DSA检查的病例,其中47例疑诊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手术,将MSCTA,DSA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54患者中经MSCTA检出57个动脉瘤,DSA检出55个动脉瘤,另7例MSCTA和DSA均未检出动脉瘤,余47例接受手术并检出58个动脉瘤。64层CTA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96.5%,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77.7。MIP和VR技术对动脉瘤的形态、分支血管、血栓和钙化方面的显示优于DSA。结论:64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好的异性、敏感性及三维显示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前受体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晚期肝病患者进行64排增强后动脉期、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使用多种重建方法,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医师对肝脏血管进行分析评价,并与18例移植术后结果比较,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对肝移植术前准备的意义。结果:发现肝动脉变异6例,腹腔干起始部狭窄2例,腹腔干动脉瘤1例,脾动脉瘤2例,肝脏主要供血动脉直径<3mm 3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3例,肝外门静脉主干栓塞5例,伴有肝内门静脉栓塞3例,肝外门静脉主干栓塞伴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栓塞2例,下腔静脉癌栓3例,其中癌栓达右心房2例。结论:64排CT血管成像无创、可靠,通过多种重建方法,能清晰显示肝脏血管,对肝脏移植术前血管做出评价,具有可靠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7例经影像学检查或手术后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所有病例均依次行头颅CTA及DSA检查,由A、B两组医生(各三名),对CTA及DSA检查的结果进行独立的双盲判读确定,评估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在CTA及DSA图像上分别测得瘤体最长径,比较两种检查在瘤体最长径测量上的结果差异;对颅内微动脉瘤(瘤体直径D3 mm)检出的敏感性比较。结果:1头颅CTA检出148例(94%),假阴性9例,DSA检出151例(96%),假阴性6例,两者特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在CTA图像上测得瘤体最长径均数D=5.495 mm,在DSA图像上测得瘤体最长径均数D=5.503 mm,两种测量的测量值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在微动脉瘤敏感性上,157例患者共有37个微动脉瘤,CTA检出35个,DSA检出33个,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颅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上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F)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同时做了64层螺旋CTA和DSA脑血管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CTA诊断FTP的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TA诊断FTP的准确性.结果:62例中,DSA诊断FTP10例,CTA诊断FTP13例,CTA诊断FTP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40%,准确性为96.77%.经Kappa一致性检验,CTA与DSA诊断FTA的结果高度一致(P<0.001).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无创性准确判断FTP的存在,对筛选FT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能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A评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对43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18例一周后行双下肢DSA检查,将每侧下肢血管分成8段,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并以DSA为标准来评估。结果对18例患者双侧下肢共288段血管进行研究,CT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275段,被CTA高估有ll段血管,低估有2段血管。结论64排螺旋CTA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可靠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就诊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各段血管斑块分布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评价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轻度狭窄与中度狭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与闭塞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检出狭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均有斑块检出,观察组斑块总检出率为6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2%(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可进行有效评估,该方法对患者轻、中度狭窄以及双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更高,在临床诊断及预后防治中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在军  甘甜  李猛 《生物磁学》2011,(19):3672-3674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闭塞性及狭窄性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ightSpeed VCT对52例患者进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扫描层厚0.625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130.205mAs,扫描时间约为10秒。图像后处理技术多采用VR、M1P、MPR、cMPR,图像分析密切结合原始轴位图像。结果:67支血管未见明确病变,CTA显示狭窄血管共77支,5支血管闭塞;狭窄≥50%,≤75%共21支;狭窄≤50%共51支。结论:64排CTA图像在发现闭塞远端血管方面优于DSA,可以清晰显示闭塞远端侧枝供血血管。随着64排螺旋CT临床广泛应用,在下肢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优势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尿路成像(CTU)检查在重度闭合性肾损伤患者临床处理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例诊断重度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先行急诊CT平扫检查了解肾挫伤情况,确定重度肾损伤再进一步行CTA联合CTU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保守治疗、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手术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救治。保守治疗4例,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5例(其中有2例行肾动脉介入栓塞后再行手术治疗)。随访3-8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肾动脉CTA联合CTU检查,能全面提供肾血管及肾盂、输尿管、邻近脏器等的解剖信息,明确损伤程度,为介入和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术前指导,尤其是结合肾动脉选择性栓塞,能最大限度保留肾脏功能,提高抢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