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秋红 《蛇志》2017,(2):180-18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应用治疗临床不孕不育症的疗效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治疗的临床不孕不育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输卵管畅通、宫内妊娠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输卵管通畅、宫内妊娠率明显提高,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维生素E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女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E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IL-6水平、妊娠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及IL-6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妊娠率(71.43%)高于对照组(5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维生素E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女性血清TNF-α及IL-6水平,提高患者的妊娠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曲普瑞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曲普瑞林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癌胚抗原125(CA125)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评分(VAS)、盆腔包块和用药停止后月经恢复情况、随访1年记录两组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盆腔包块和月经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A125、E2及MMP-1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在不同年龄及阻塞类型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行宫腔镜引导下的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n=3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联合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宫腹腔镜联合对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阻塞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Z=-2.207,P=0.027);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82.86%vs 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0,P=0.034)。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总妊娠率高于对照组[82.86%vs 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80.00%vs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岁组与年龄30岁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总妊娠率、宫内妊娠率无差异(P0.05)。壶腹部或伞部阻塞患者输卵管再通率、总妊娠率、宫内妊娠率均高于间质部阻塞患者和峡部阻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输卵管再通率和妊娠率得到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也较少,并且对输卵管壶腹部或伞部阻塞的术后再通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二甲双胍+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并随访12个月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睾酮、促卵泡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空腹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早孕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俊华 《蛇志》2017,(1):31-32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雌二醇、CA125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EMS伴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应用达菲林治疗。两组均行宫腔镜检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1年内的妊娠率、复发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雌二醇(E2)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9%(P0.05);两组1年内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内妊娠率为55.56%,高于对照组的27.78%(P0.05)。研究组治疗后E2、FSH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Gn RH-a治疗EMS伴不孕症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维生素E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女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84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 例。对照组患者 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E 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TNF-α及IL-6 水平、妊娠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 及TNF-琢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及IL-6 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 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妊娠率(71.43%)高于对照组(54.76),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维生素E 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女性血清TNF-α及IL-6 水平,提高患者的妊娠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新辅助化疗DIA方案治疗骨肉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肿瘤骨科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接受恩度联合新辅助化疗DIA方案治疗,然后手术,对照组先手术后接收DIA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疾病的总缓解率为75%,对照组疾病总缓解率为50%,两组疾病总缓解率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肿瘤细胞的坏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新辅助化疗DIA方案能提高骨肉瘤的治疗效果,减轻肝肾功能损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阴道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95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阴道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手术结果,炎性因子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学期CRP、IL-2、IL-6、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患侧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再次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宫腔镜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均效果良好,而经阴道宫腔镜手术在抑制炎症和提高再次宫内妊娠率的效果更优,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的原因及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不孕症或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经检查确诊为EMS的患者216例,按照用药区别平均分为六组,分别为三苯氧胺组、米非司酮组、丹那唑组、诺雷德组、无效成分安慰剂组及两阶段复合治疗组,记录上述患者经治疗后随访1年内受孕率情况。结果:无效成分安慰剂组无疗效,各方面与其他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苯氧胺组与丹那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阶段复合治疗组的复发率最低,受孕率最高,除安慰剂组外其他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的药物治疗效果近似,但是副作用、复发率及受孕率具有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施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内膜准备方法中复苏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对因女方输卵管因素不孕的248个冻融囊胚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内膜准备方法分为自然周期组、全激素替代周期组和半激素替代周期组三种,分别对各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自然周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全激素周期组和半激素替代周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这三组病人在年龄、不孕年限和移植胚胎数目上则均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三种内膜准备方法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生化妊娠流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中,对于排卵正常患者我们建议采用自然周期法更为经济、方便。而对于月经周期不正常,排卵障碍的病人应依实际情况采用全激素周期或半激素周期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晓莉  姚元庆  彭红梅  王黎娜  郭晓东  王辉 《生物磁学》2014,(6):1009-1011,1021
目的:窦卵是女性宫腔内的泡状细胞,与女性卵巢的发育及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针对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基础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 AFC)的变化情况,探讨AFC 对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15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础窦卵泡数将所选病例分为A 组(bAFC逸10)和B组(bAFC<10)。对比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及使用时间、获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的血清中雌激素(E2)水平、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A 组患者的Gn 用量、HCG日E2 值、获卵数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及助孕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础窦卵泡对体外受精女性促排卵周期的卵巢反应及助孕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数量的多少可作为促排卵过程中评价卵巢反应性的参考指标,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2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年龄65岁,排除腰椎不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行微创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效果、椎间隙平均高度丢失量及腰椎平均前凸角改变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3天VAS疼痛目测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腰椎平均前凸角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均为90%(P0.05),实验组术后2年椎间隙高度平均丢失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而言,单纯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陈明云  熊莉娟  李新宪  冯杰  庹田 《生物磁学》2013,(26):5115-5118
目的:比较国产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的血管再通率。方法:对68例诊断为AMI并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组治疗,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治疗给予r-SK,对照组治疗给予UK。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住院并发症、不良反应以及30d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血管再通率、小于6h血管再通率以及6-12h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用药后轻度出血、皮疹、低血压等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30d病死率方面,观察组为11.11%,与对照组的15.6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产r-SK进行AMI溶栓的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明显优于UK,30d病死率与UK相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由医务人员指导给予家庭氧疗和呼吸操训练,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年肺功能,应用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1年内急性发作1次5人,2次2人,3次及以上1人,对照组1年内急性发作1次9人,2次7人,3次及以上4人(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1年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和FEVl/FVC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1年FVC、FEVI/FVC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1年SGRQ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1年SGRQ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延缓患者肺功能恶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溃愈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溃愈散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水平,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空白组)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黏膜病变疗效相当(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互比较,血清IL-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溃愈散对U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提高UC患者血清IL-4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h的MMSE评分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3±10.5)min、(30.3±7.8)min、(33.2±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11.6)min、(30.1±6.6)min、(34.3±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2±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1±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24h时的MMSE评分28.7±1.0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和12hPOCD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9.
缪嘉燕  赵亭亭  方敏  王瑞东  李霞 《生物磁学》2014,(6):1121-1123,115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8 月~2012 年12 月在我院分娩的184 例GDM 患者及200 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GDM 组妊高症35 例(19.0%)、羊水过多17 例(9.2%)、早产21 例(11.4%)、产后出血14 例(7.6%)、产褥感染12 例(6.5%),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中发生巨大儿48 例(26.1%)、新生儿低血糖31 例(16.8%),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3.3%)也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剖宫产141 例(76.6%),阴道产43 例(23.4%),剖宫产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GDM对孕妇的妊娠结局有不利影响,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规范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高彦  冒韵东  王炜  马翔  钱晓乔  刘嘉茵 《生物磁学》2009,(12):2295-2296,2332
目的:探讨黄体期垂体生理性抑制的情况下,应用GnRH—a后对于垂体和卵巢激素分泌水平及卵泡发育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不孕妇女,给予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并随机分为短效达菲林组(14人)及长效达菲林组(6人),两组分别于黄体中期开始给予每日短效达菲林0.05mg皮下注射或长效达菲林1/3支(1.25mg)单次注射处理。测定患者注射0、2、4日(对应于排卵后第7、9、11日)以及下一月经周期第2日外周血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及孕re(P)水平。结果:两组FSH,LH水平在用药后第2天均达到最高值,随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E2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短效达菲林组P水平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长效达菲林组P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然周期黄体期或服用短效避孕药周期应用GnRH-a是否能使FSH及LH升调节,从而使得卵泡过早募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