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些东亚特有种子植物的化石历史及其植物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特有植物在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不同等级的特有植物往往成为不同等级植物区系分区的重要依据。查明东亚特有植物的地史渊源对于揭示东亚植物区的特征与性质,理解中国植物区系及东亚植物发生和演变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东亚植物区系中有化石记录的银杏科、杜仲科、连香树科、大血藤科和昆栏树科等5个特有科,水杉等21个特有属的化石历史。从这些特有植物化石历史的分析可以发现,东亚植物的特有植物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北极-第三纪,北热带,和就地起源等3种类型,特有植物的来源表明东亚植物区系是一个来源复杂的植物区系。尽管各种特有类群的地质历史各不相同,但是都经历了从广布到分布区逐步缩小,最后形成特有的过程。大部分特有类群形成特有的时间是在上新世末到第四纪初。根据特有类群划分区系等级的原则,东亚现代植物区系最终形成的时间应该是上新世末到第四纪初。  相似文献   

2.
中国阿尔泰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阿尔泰山植物区系是西伯利亚森林植物区系的一部分,种子植物共有94科528属1491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该植物区系属于温带性质,具有多域性。生活型、生态型分析表明,本区植物以地面芽植物、中生植物占绝对优势,与其区系的温带性质一致。该植物区系成分主要是北方成分、古地中海成分和本地发生成分。  相似文献   

3.
<华夏植物区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达 《生态科学》1999,18(1):44-50
记述了《华夏植物区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根据中国为主体的古华夏植物区的种子植物的发展,尤其是以它的有花植物区系的发展为依据,来论证中生代华夏植物区系里的有花植物是当地起源的;而不是传统上所说的从泛北极区或古热带区传播来的.并否定了有花植物第三纪或晚白垩纪起源的说法.肯定了有花植物在侏罗纪或三叠纪就已经出现.经过20多年的争论.最终证实《华夏植物区系》的论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是半日花科半日花属落叶小灌木,分布于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荒漠地区海拔1000米至1300米山地。为亚洲中部荒漠特有种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孑遗种,是生长了7000万年的远古植物。比具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和银杏还要早几千万年。植物学家将它及与之同龄的四合木、沙冬青和革苞菊等十几种植物统称为“古老残遗濒危植物”。故而在研究亚洲中部荒漠,特别是研究我国荒漠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与地中海  相似文献   

5.
山西朔县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生态经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朔县(现朔州市朔城区)植物种属相对丰富,具有维管束植物938种,隶属于420属,105科。其植物区系主要起源于古北大陆;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具有典型的温带草原性质;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分析表明,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蒙古草原植物区系,其次是黄土高原植物区系。该县植物资源利用应采取的对策是:既要合理开发利用,又要加强物种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连香树Cercidiphylumjaponicum属连香树科植物,是一种古老稀有的珍贵落叶高大乔木。《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9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种。1形态特征连香树为落叶乔木,高达20~40m,胸径达1m;树皮灰色,纵裂,呈薄片剥落。小枝无...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地区植物的区系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鹏  潘晓玲 《植物研究》2001,21(1):24-30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 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区, 为温带荒漠气候。对河西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特点及性质进行了分析, 并比较了它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主要结论如下:1.种类贫乏, 本区共有种子植物52 科, 166 属, 326 种。属种比值高达50.92%。区系具有明显的优势现象, 仅5 个科就包含了全区植物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属和种;2.区系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地位, 古地中海成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3.本区系的植物在生活型方面以多年生灌木、草本为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荒漠植物区系特征。4.河西植物区系成分较古老;5.河西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阿拉善地区无论是区系组成或发生方式都非常接近, 共同组成中国西北荒漠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黎贡山的种子植物资源,采用植物区系研究原理和方法,将高黎贡山南段与北段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段有192科878属2807种植物,种可分为15个分布类型9亚型14个变型;北段有172科778属2816种植物,种可分为15个分布类型9亚型20个变型。通过比较科属分化程度、数量构成及古热带成分比例等,南段区系具有较为古老和保守的特点,而北段植物区系具有较为年青和新生的特点。回归分析显示南北段区系地理成分相似度较高,而科属相似性却因分化在逐级降低。  相似文献   

9.
曹晓杰  曹伟  张悦  郭佳  高燕 《植物研究》2022,42(5):753-761
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区系的起源、种系分化及演化进程,推进特有植物保护工作,本文对东北地区内分布的中国特有植物、东北地区特有植物和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的物种组成、科属结构、生活型组成、区系特征和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共有中国特有植物289种、东北地区特有植物109种、长白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154种、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16种、蒙古草原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10种、华北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20种。②各类特有植物中均以草本植物种数最多,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乔木、灌木和藤本相对较少。③中国特有植物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山脉和长白山山脉。④东北地区特有植物集中分布地区与东北地区主要山脉走向一致,说明东北地区特有植物以山地起源植物为主。⑤长白植物区系地区植物特有性较强,表现出区系较为成熟的性质。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地区、蒙古草原植物区系地区和华北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性较弱,表现出区系较年轻的性质。⑥长白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集中分布在吉林长白山山脉和长白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上。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在区内分布较均匀,华北植物区系地区和蒙古草原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在区内分布较零散。  相似文献   

10.
虽然在历史植物地理学献中常见的有5种区系成分;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和生态成分,但由于缺乏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植物资料,当前要全面分析一区系中所有5种成分不可能的。本是基于省尖油科,刺参科和忍冬科和植物研究的结果,企图分析东亚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从一个侧面看到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黎贡山北段种子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共记载野生种子植物172 科, 778 属, 2 514 种及302 变种( 亚种) , 是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系成分分析表明: 1) 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具有鲜明的温带性, 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 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 2) 现代种子植物区系是在古南大陆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基础上, 由古南大陆成分及古北大陆成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融合发展而来, 许多源于印度- 马来、北温带( 特别是东亚) 的成分在此都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特有类群, 它们共同演变成今天的植物区系外貌; 3) 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替代现象, 间断现象也较为显著, 主要表现为滇西北- 滇东南间断分布或在此线西南侧连续分布; 4 ) 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十分丰富, 物种分化强烈, 新老兼备, 而以新生的进化成分为主, 由此表明高黎贡山北段在保存古老成分的同时, 又分化出许多新生成分, 它是一个孕育新特有现象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2.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锡沐  张常路  李秉滔   《广西植物》1994,14(4):321-333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含161科645属1345种(包括种下等级),并有相当数量的古老种类和14种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以及杜英科Elaeocarp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全缕梅科Hamamelidaceae等是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构成了其各森林类型的主要树种组成。种子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科地理成分的广泛性和属地理成分的多样性,而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明显的优势,热带及温带区系成分均有相当的影响,各类成分交错渗透,叠置分布。本文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归属,广东与云南植物区系的关系等争议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是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区系类型,为华南植物亚区的组成部分,隶属于古热带植物区。广东与云南植物区系关系密切,极可能具有同一起源(华夏植物区系),宜划入同一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13.
高黎贡山北段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黎贡山北段种子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记载野生种子植物172科,778属,2514种及302变种(亚种),是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系成分分析表明:1)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具有鲜明的温带性,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2)现代种子植物区系是在古南大陆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基础上,由古南大陆成分及古北大陆成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融合发展而来,许多源于印度-马来、北温带(特别是东亚)的成分在此都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特有类群,它们共同演变成今天的植物区系外貌;3)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替代现象,间断现象也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滇西北-滇东南间断分布或在此线西南侧连续分布;4)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十分丰富,物种分化强烈,新老兼备,而以新生的进化成分为主,由此表明高黎贡山北段在保存古老成分的同时,又分化出许多新生成分,它是一个孕育新特有现象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苍山种子植物164科,852属,2 503种,45亚种,194变种在各个层次不同角度上的分析,探讨了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地位、起源及演化。区系分析表明:大理苍山种子植物区系在我国区系区划上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横断山脉地区,三江峡谷亚地区;其区系具有鲜明的温带性质;现代苍山植物区系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古地中海退却和喜马拉雅隆升等地质事件背景下,由古地中海成分、北极—第三纪成分及古南大陆成分融汇发展而来;苍山的特有现象较为显著,新老皆备,且以新特有成分为主,它既是古特有成分的避难所,也是新特有成分发展的温床;苍山在植物分布上是呼应东、西、南、北的纽带,同时又是很多成分分布的边界,是重要的区系节。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81科,601属,1228种,是安徽植物资源集中地之一。区系成分起源古老,孑遗种多,保存着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各类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中国特有成分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属总数的33.6%、62.96%、3.44%,显示了本区植物区系的亚热带特性。本区植物区系97.6%的成分与华东植物区系共有,且含华东特有种111种,具有典型华东植物区系特征。本区植物区系与西天目山、黄山植物区系关系最密切,其次为大别山和庐山,再次为神农架。  相似文献   

16.
秦岭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和起源   总被引:67,自引:2,他引:65  
秦岭是中国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位于北纬32°5′至34°45′;东经104°30′至115°52′,最高峰达3767m。该山区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实的地区之一,约有种子植物3124种,隶属于158科,892属。包括热带属220属,温带属563属,和中国特有属39属。根据该山区植物区系中各大科、主要植物群落优势种和组成种类的温带性质以及温带属在整个植物区系中的主导地位。该山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具有明显的温带性特点。特有种和非特有种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山区植物区系的特点还表现在高度特有性和以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为主体方面。 根据古植物学资料分析,秦岭地区植物区系的起源时间不会晚于晚白垩纪;植物群落的主要成份可能以原地生长的种类为主;秦岭及其邻近古老山区,不仅对自身的植物区系和植被具有较大的发生意义,而且对东亚植物区系具有始生性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井冈山稀有濒危植物39个种的地理分布和35个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区系特征,并认为:①稀有濒危植物的古老成份,反映了井冈山自侏罗纪以来地史与气候比较稳定,植物区系区的,演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泥盆纪至侏罗纪可能是井冈山植物区系发生的重要时期。②稀有濒危植物的区系特点是,现代植物区系的种、属成份与华南联系紧密,与华东次之;区系的起源与古热带区系有重要关系。③井冈山特有种的形成可能是生态分异成因多于历史成因,并且温带性物种在井冈山的生态分异比热带性物种更趋强烈。  相似文献   

18.
孙航 《云南植物研究》2002,24(3):273-288
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开端是在晚白垩纪和早古近纪(早第三纪)。古植物资料在古近纪初期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同古地中海沿岸一致的以照叶林为主的暖湿植物区系。古近纪后期和新近纪(新第三纪)以后古地中海气候逐步旱化。原来的暖湿植物区系在地中海地区逐步消失,而在横断山及喜马拉雅和东亚其他地区得以保存和发展,现代横断山及东喜马拉雅的亚热带森林即是其后裔。古近纪中期以后由于古地中海的逐步退却,气候变得干旱,原暖湿植物区系逐步被现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所取代。新近纪以后,旱生的现代地中海植物区系由于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隆起而转向适应高山环境,逐步分化形成了现代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硬中高山栎林的起源;铁筷子属,绿绒蒿属,芒苞草属,假百合属及马桑属的地中海,喜马拉雅-横断山间断分布的形成便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残遗的体现;黄花木属,独一味属等众多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就是古地中海祖先的后裔。这些代表类群的分析研究表明现代的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高山植物区系以及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起源于新生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9.
湘西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植物区系成分,现知维管束植物有205科(蕨类和拟蕨类 植物40科,裸子植物7科,被子植物158科),839属,约1961种(包括154变种)。其中,古 和原始的科、属不乏其代表。从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比较分析,该区具有我国15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的14个,表明了与世界各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程度。另一方面,该 地区的植物区系虽含有丰富的热带成分,但根据各类温带属占该区总属数的百分比以及分布于该地区的中国特有属中的木本属几乎所有都是落叶的乔木或灌木,该区的植物区系性质明显偏重于温带性质。而且,这种温带性质可能与该区的山体海拔高度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广西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植物区系上,古热带植物区的北部湾地区和泛北极植物区的滇黔桂地区、华南地区的中心或重要部分在广西境内自然交汇,构成了相当复杂的植物区系.广西植物区系组成十分丰富,现已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 565种(含种下分类群),隶属于1 819属、285科.本文对其中的种子植物科属进行了重点研究,从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可知其区系性质基本上是热带-亚热带的,并具有较明显的温带区系向热带区系过渡的特点以及具有热带北缘的区系性质,特有现象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