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黄芩及其同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利用与鉴别,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滇黄芩的研究进展及作为黄芩药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 H.Wright)为黄芩属药用植物,具有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用价值.黄芩作为正品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药用,学术界对其已有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滇黄芩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地道药材,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对滇黄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与黄芩(S. baicalensis Georgi)进行比较:二者形态结构的差异可作为对原植物及药材进行鉴别的科学依据,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差异则显示滇黄芩部分有效成分含量高于黄芩.表明滇黄芩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及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一、二年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营养器官的结构特征与黄芩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芩各营养器官的结构类似于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黄芩苷主要分布在各器官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其中以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为多.器官间含量的不同表现为根>叶>茎,这与其结构特征相对应,根中维管组织所占比例最大,其中薄壁组织细胞又占主要部分,故根中黄芩苷含量最高.说明根部是黄芩苷的主要贮存部位,符合黄芩以根入药的传统.不同生长期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两年生营养生长前期春季根内含量最高,所以春季采挖为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龙胆泻肝制剂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 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波长:278 nm.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18~4.18μg(r=0.9999),0.2~2μg(r=0.9999),0.233~2.33 μg(r=0.9999),0.215~2.15(r=0.9998).2种制剂4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0% (RSD=0.59%),98.05%( RSD=1.37%),98.88%( RSD=1.44%),98.10%( RSD =0.59%)和98.40% (RSD=0.46%),99.33% (RSD=1.74%),99.09%( RSD=1.22%),98.82%(RSD=1.4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龙胆泻肝制剂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芩的结构与黄芩苷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一、二年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营养器官的结构特征与黄芩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芩各营养器官的结构类似于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黄芩苷主要分布在各器官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其中以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为多。器官间含量的不同表现为根〉叶〉茎,这与其结构特征相对应,根中维管组织所占比例最大,其中薄壁组织细胞又占主要部分,故根中黄芩苷含量最高。说明根部是黄芩苷的主要贮存部位,符合黄芩以根入药的传统。不同生长期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两年生营养生长前期春季根内含量最高,所以春季采挖为好。  相似文献   

6.
安徽黄芩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龙  吴文 《植物研究》1992,12(2):161-162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酶解条件和黄芩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样品中黄芩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影响酶解的温度、时间和药材粒度进行考察;以黄芩素的提取率为指标,经正交实验优选乙醇浓度、用量、回流次数和时间。得出如下较理想的酶解条件和提取工艺:黄芩药材粉碎至10~20目,加水6倍,于60℃保温10 h;酶解后的黄芩药材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黄芩素的提取率大于70%,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以黄芩苷作为评价黄芩质量的指标,利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黄芩苷,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以吡嗪为内标,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观测频率600 MHz,脉冲延迟时间1 s,扫描32次,采集黄芩苷的1H-NMR谱图,定量峰黄芩苷质子信号δ5...  相似文献   

9.
黄芩甙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纤维素酶在黄芩甙提取工艺上的应用。纤维素酶的比活力为1500个活力单位,酶解温度为50℃、pH值为5.0、酶解时间为18 h、煎煮时间为40 min。实验结果表明:加酶提取黄芩甙比不加酶提取的产率提高16.3%,产物中黄芩甙的纯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碳源、生长调节物质、氮源、磷酸盐以及有机添加物对黄芩愈伤组织中黄芩苷含量和产量影响的结果表明,在(25±1)℃暗培养条件下,黄芩苷积累的最佳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其中氮源浓度为60mmol·L-1(NH4+:NO3-为1:1),KH2PO4浓度为1.5mmol·L-1,附加80g·L-1蔗糖、0.3mg·L-1IAA、2mg·L-16-BA和200mg·L-1蛋白胨。在上述培养基中,黄芩愈伤组织培养40d后的黄芩苷含量达到167.4mg·g-1,产量达到4.8g·L-1,分别是对照的5.54倍和18.2倍。  相似文献   

11.
黄芩属(唇形科)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守标  郭新弧 《植物研究》2001,21(4):504-505
多年生草本;具肉质纺锤状块根。茎直立, 连花序高10cm~20cm, 四棱形, 密被白色具节长纤毛和腺毛, 少分枝;基部节间短缩, 叶片较小, 上部节间伸长, 叶片较大, 节间通常比叶短。叶片草质, 三角状卵形至卵圆形, 长1cm~3cm, 宽1cm~2.6cm, 先端钝尖, 基部心形至浅心形, 边缘具波状圆齿, 上面疏被白色具节纤毛和腺毛, 下面密被具节纤毛和腺毛;叶柄长0.2cm~3cm, 茎下部者较长, 上部渐短, 密被白色具节长纤毛且混生腺毛。  相似文献   

12.
黄芩性味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历代医籍中记载了黄芩及其配伍方剂治疗肺疾病的功效,现代临床治疗流感的方剂和制剂中黄芩也是常用的一味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等,现代研究表明黄芩及其成分对多种流感病毒感染的肺炎动物模型确有效果,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抗病毒作用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两方面。黄芩及其成分通过阻止病毒吸附、抑制病毒基因复制和蛋白合成、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等起到直接的抗病毒作用;通过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炎症介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轻病理损伤。在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的研究总体还偏少,研究也不够系统、深入。今后应加强在调节免疫炎症机制方面的研究,突出中药的特点,阐明黄芩及其成分的药效机制,最终开发出抗流感病毒制剂。  相似文献   

13.
滇黄芩毛状根的诱导及其黄芩苷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A grobacterizum rhizogenes1.2556感染滇黄芩再生苗的茎段和叶片,建立了毛状根培养及其植株再生体系。毛状根可直接从受伤的茎、叶外植体表面产生,在无外源激素的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茎段的诱导率较叶片高,最高可达到14.44%;经rolB基因PCR分析和甘露碱纸电泳检测,证明Ri质粒T-DNA已整合到滇黄芩基因组中并表达;毛状根在附加6-BA2mg/L和NAA0.2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直接诱导不定芽,并在MS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再生植株。获得的毛状根系经MS液体培养基培养30d后通过HPLC都能检测到黄芩苷,其中1个转化系黄芩苷含量为2.59%,是药材黄芩的0.20倍,而从3年单位时间黄芩苷生成量计算,毛状根是药材黄芩的7.18倍。本研究建立的毛状根培养体系,将对滇黄芩转基因技术的完善和利用毛状根生产黄芩苷的生物转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滇黄芩的解剖学与组织化学研究及其与黄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滇黄芩(Scutellariaalnoena)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根的初生结构中木质部为二原型,凯氏带明显,并开始积累淀粉粒;在茎和叶维管束外有厚壁细胞群分布,较成熟的茎中厚壁细胞群连成一环。通过组织化学方法对黄酮类物质的定位研究表明,多年生根的中柱鞘及韧皮部、茎及叶的表皮和与皮层中的薄壁细胞是黄酮类物质的主要积累场所,其含量根〉茎〉叶。滇黄芩与同属植物黄芩(S.baicalensis)在结构和组化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黄芩茎中厚壁细胞群分布区域较小且未连成环,细胞壁加厚较不明显,叶中没有厚壁细胞;组化显色结果表明滇黄芩黄酮类物质含量高于黄芩。因此,深入对地方药用资源滇黄芩的研究与开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黄芩总黄酮及黄芩苷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活性影响,给SD大鼠灌胃给药3 d后取含药血清,分离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体外培养,MTT法检测成骨细胞活性,AKP检测成骨细胞分化程度,用骨吸收陷窝数量评价破骨细胞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含黄芩总黄酮及黄芩苷血清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其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对临床骨质疏松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芩及其同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芩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药理、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国内外对黄芩及其同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资源开发、生药鉴别及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17.
黄芩的集中分布区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苓是常见药用植物,根含黄苓甙及汉黄苓甙等多种化学成分,黄芩的分布主要在我国的北方,集中分布区是吉林省镇赉县一带的猪宗草草原。  相似文献   

18.
在暗培养条件下,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级代谢物合成的最佳培养条件:在基本培养基MS中氮源浓度为60mmol/L(NH4 ∶NO3-为1∶1),KH2PO41.5mmol/L,附加80g/L蔗糖,0.3mg/LIAA、2mg/L6-BA和200mg/L蛋白胨,(25±1)℃。培养40d后收获愈伤组织生物量达28.7g/L,总黄酮的含量为354.6mg/g,黄芩苷的含量为167.4mg/g。并发现蔗糖作为一种最佳碳源,在黄芩次级代谢物合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木根黄芩(Scutellaria planipes Nakai et Kitag.)是唇形科黄芩属(Scutellaria L.)多年生草本,目前仅发现在辽宁省凌源市境内有零星分布,被辽宁省列为三级保护植物。该种发表于1934年,但《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均将其定为京黄芩(Scutellaria pekinensis Maxim.)的异名。为了阐明二者的差异性,本文首先对木根黄芩的原始文献、模式标本、模式产地、历史分布区及现今发现地进行考证,其次对二者进行差异比较研究,认为木根黄芩与京黄芩无论在分布范围和生境上,还是在宏观外部形态和微观花粉粒形态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确定木根黄芩为独立种,同时还对木根黄芩的果实进行形态补充描述。本文确定木根黄芩独立种的地位,对保护野生木根黄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样本。  相似文献   

20.
黄芩苷(baicalin)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目前相关细胞实验与动物实验均表明,黄芩苷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相关文献,着重从黄芩苷保肝、护脑、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肿瘤以及与microRNA的作用等方面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综述,旨在为黄芩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