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2.
在江南一些地方采集九株野生香菇,分析担孢子基因型并测定A、B不亲和因子等位基因的数目及差异,保藏以A_xB_x(或A-yB_y)标记的单核菌丝体。实验结果表明,每一菌株的四个基因型呈随机分配。香菇A·B因子具有地区性,重复频率很低,等位基因差异明显。九个菌株的单核菌丝体的基因型从A_1B_1到A_(18)B_(18)不同。进一步对14个菌株(包括上述野生菌株)在蔗渣培养基上生长70天后对主要基质降解程度的测定表明,除个别菌株比较适合用蔗渣进行栽培外,其它菌株对蔗渣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利用能力都较差。 相似文献
3.
中国香菇自然群体的交配型因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自收集于中国14个省、区的53个野生香菇菌株分离得到的94个单核体为材料,进行了交配型因子分析。从该样本中鉴定出66个不同的A因子和72个不同的B因子,而且A、B不亲和性因子系列中的特异性因子均呈等概率分布。据此估算在中国香菇自然群体中存在121个特异的A因子和151个特异的B因子,表明中国香菇自然种质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香菇自然群体的交配型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自收集于中国14个省、区的53个野生香菇菌株分离得到的94个单核体为材料,进行了交配型因子分析。从该样本中鉴定出66个不同的A因子和72个不同的B因子,而且A、B不亲和性因子系列中的特异性因子均呈等概率分布。据此估算在中国香菇自然群体中存在121个特异的A因子和151个特异的B因子,表明中国香菇自然种质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刺芹侧耳是一种典型的具四极性交配型系统的担子菌,通常需要一对可亲和的单核菌丝体才能够形成稳定的双核菌丝体。本研究将刺芹侧耳单核菌株181(A1B1)中A和B交配型基因HD1和HD2以及信息素前体基因PEphb3.1和PEphb3.3克隆后,通过PEG介导的方式敲入到可亲和的单核菌株183(A2B2)中,获得了22个阳性转化子。运用荧光显微镜对其中11个具有锁状联合的转化子进行了详细观察,描述了锁状联合和细胞核相。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交配型基因的遗传操作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借鉴和参考。本文还探讨了同核双核体的概念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香菇交配型因子次级重组体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个香菇菌株的担孢子后代进行了交配型分析,其中8个菌株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与预期的3∶1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另外5个菌株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不符合3∶1,其中4个菌株在0.05显著水平的X2值仅略高于理论值,而另一菌株HL01具有特殊的表现,其单核体132个随机配对的非亲和反应与亲和反应之比为82∶50,X2值显著偏离3∶1的临界值。用4个标准测试菌株鉴定了来自HL01同一子实体的189个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在189个单核体中,161个单核体归于4种正常交配型(A1B1,A2B2,A1B2,A2B1)之一。而另外28个可能源于次级重组的单核体可分成另外4个类群。通过以所有可能的组合进行配对杂交,进一步分析了28个单核体的交配型。结果表明,次级重组同时在A因子和B因子中发生,重组值分别为8.5%和11.6%。A因子至少由2个亚基组成而B因子可能由不止2个亚基组成。随后的出菇试验表明,至少含有1个重组体的所有可亲和配对均具有结实能力。 相似文献
7.
白灵侧耳(白灵菇)交配系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连锁分析对白灵侧耳(白灵菇)交配系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灵侧耳的交配系统由A、B两对不亲和性因子构成,A、B不连锁,其中A因子由独立的1个亚基构成,B因子由2个遗传距离为1cM的α、β亚基构成;供试的双核菌株及其4个交配型基准株A1B1、A2B2、A1B2和A2B1的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分别为26.1℃、26.9℃、25.9℃、26.4℃和25.4℃。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格特隐球菌α交配型位点内SXI1α基因和a交配型位点内SXI2a基因的多重PCR分析,用于快速鉴定格特隐球菌的交配型。【方法】设计针对格特隐球菌α交配型位点内SXI1α基因部分片段和格特隐球菌a交配型位点内SXI2a基因部分片段的特异性引物,用于多重PCR鉴定格特隐球菌的交配型;并与交配试验以及已报道的扩增α交配型位点的引物MFα、STE12α,及扩增a交配型位点的引物STE20a、STE3a进行扩增效果的比较。【结果】基于SXI1α基因和SXI2a基因的多重PCR分析,准确鉴定所有受试格特隐球菌(包括VGI、VGII、VGIII和VGIV基因型)的交配型,引物STE12α、STE20a和STE3a在常规PCR鉴定中不能鉴定部分菌株的交配型;66.7%的受试菌株不能发生交配,交配试验无法鉴定其交配型。【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明显优于常规PCR或交配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9.
11.
12.
本文报道香菇(Lentinus edodes)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对营养条件的要求。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0.2%水解乳蛋白和1毫克/升6-BA的结果,提高了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干重。单加6-BA的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比单加β-蜕皮激素的效果好。在低营养水平的木屑菌砖上追加2ppm 6-BA和3%葡萄糖液,促进了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的形成。在菇蕾基部追加不同比例的碳、氮溶液,鲜菇的重量增加,加C/N=30:1的营养液,菇的鲜重比对照提高73%。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分别设计了生长刺激因子、碳、氮源试验基本培养基。结果表明在深层培养时,废糖蜜、粗制蔗糖、玉米浆、酵母粉、麸皮浸汁中含有刺激香菇菌丝生长的物质。而各种维生素(包括 B_1)、氨基酸、有机酸、植物生长激素等均无明显的作用。在上述生长因子的促进下,香菇菌丝可利用无机或有机氮源。无机氮源以 NH_4NO_3,最好,其次为(NH_3)H_2PO_4、NH)4Cl 等。有机氮源以玉米浆、酵母粉最好。碳源以玉米淀粉最好。本文并介绍了一种廉价的、良好的香菇菌丝液体培养配方,可以稳定地培养出细小均匀的菌丝球、生长丰满稠密的液体菌种。 相似文献
16.
香菇原生质体融合及融合子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菇(Lentinusedodes)种内不同株一对亲和的单核菌丝(7402〈2〉和9101〈12〉)为亲本,以碘乙酰胺失活7402〈2〉作为筛选标记,经过原生质体制备、PEG融合及融合子再生等步骤,选育得融合子。融合子与双亲无拮抗性,在菌丝形态,核数目及可溶性蛋白质图谱、酯酶同工酶谱和过氧化物酶谱上均与双亲单核菌丝及担孢子杂交子有区别。将Knowlton等于1984年建立的一种分离高频再生衍生株的方法首次运用至食用菌中,使原生质体再生率提高2-3倍,为融合操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香菇野生菌株线粒体DNA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扩增了我国 7个省的 2 0个野生香菇菌株的线粒体DNA的 2个小区段 ,利用限制性酶切技术研究这 2个片段长度多型性 (RFLPs) ,结果显示 ,2 0个野生香菇菌株间的线粒体DNA在研究的区段上分为 2大类型 ,相似性为 70 % ,与栽培种相比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