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当频率的闪光作用于视网膜时,第2个闪光引起的视网膜电图(ERG)b-波比第1个闪光引起的小得多,随后各次闪光引起的反应又逐渐增大,直至持续稳定在一定水平,这一现象叫阻遏一回升效应(Suppression-recovery effect,以下简称 S—R 效应)。S—R效应在许多动物都观察到(见〔1〕)。Owen 和 sillman 认为~〔1〕,蛙的视网膜 S—R 效应是锥细胞系统的一种现象,而且在感受细胞水平就已发生。但我们对蛙视杯的 S—R 效应观察表明,引起 ERG 阈上1对数单位以内的弱闪光产生的 S—R 效应,是杆细胞活动  相似文献   

2.
江豚视网膜结构、神经节细胞计数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豚(Neophocaena aslaecrientalis)是水生哺乳动物,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出色的回声定位能力,因此,对江豚的研究多集中于听觉方面。其视觉所起的作用不大被研究者注意,尤其对视觉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过报导。本实验对江豚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进行了某些定量研究,同时还观察了其视网膜的一般组织结构,以分析其视网膜的发达程度。为了探索各种动物的视网膜在视觉信息加工中的作用,一些研究者如马图瑞那(Maturana),雅各布森(Jacobson),卡利尼那(Kalinina),范布伦(Van Buren),斯通(Stone)对青  相似文献   

3.
王艺磊  郑微云 《动物学报》1994,40(2):119-124
对真鲷光感受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视杆外段膜盘为游离膜盘,视锥外段膜盘则为连续的膜结构,视锥和视杆均含有连接纤毛和辅助外段。花萼状突起起源于内段。椭体内充满线粒体,无球状小体。双锥椭圆体并生膜为六层,视锥内段无鳍状突起,视锥突触带,在明适应视网膜中数量增多,在暗适应视网中数量减少,视杆突触带在这两种适应网膜中数量不变,每一杆小球只有一个突触带,而锥小足有4-6个突触带。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线粒体呼吸膜与叶绿体光合膜的结构和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 ,生物化学教师多注重讲解“呼吸作用的呼吸链” ,而植物生理学教师多注重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合链” ,不能将这两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比较 ,以致学生学习时经常产生困惑。为此我们对这一教学问题作了一些探讨。1 呼吸膜与光合膜结构的比较  由图 1可知 ,呼吸膜是由线粒体的内膜内陷形成的 ,光合膜亦是由叶绿体的内膜内陷形成的 ,但前者未脱离开线粒体内膜形成“嵴” ,而后者则脱离开叶绿体内膜形成“基粒类囊体”。两者内部都含有一系列的传电子体和传H体 ,从而形成电子传递链 ,前者称为呼吸链 ,后者称为光合链。另外 ,…  相似文献   

5.
王海龙  杨雄里 《生理学报》1996,48(2):113-124
本工作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在灌流的鲫鱼离体视网膜的标本上,研究了低钙对外网状层中视锥、视杆信号向水平细胞传递的不同影响。当降低灌流溶液中Ca(2+)浓度至0.1mmol/L时使视锥-和视杆-水平细胞(Cone-HC和Rod-HC)均去极化,但对两者的光反应性有不同的影响:使L型Cone-HC对680um和500um闪光反应的幅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但使Rod-HC对光反应的幅度显著增大。在0.1mmol/LCa(2+)Ringer液灌流时,无论是明视PⅢ(反映机锥活动)或暗视PⅢ(反映视杆活动),其反应的幅度均增大,提示发生在低钙时Cone-HC和Rod-HC光反应性的不同变化产生于突触传递的过程中。进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IBMX对PⅢ的影响与0.1mmol/LCa(2+)Ringer液的作用相似,而对L型Cone-HC和Rod-HC的作用均是使光反应性增大。这提示,在0.1mmol/LCa(2+)的Ringer液中,Cone-HC和Rod-HC光反应性的变化差异可能是由于低钙对视锥和视杆终末Ca2+内流的不同影响而产生。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双极细胞的突触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HP  Yang XL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3):240-243
双极细胞是视网膜中处于信号传递的直接通路中的中间神经元,以带型突触传递由分级电位编码的视觉信号。近年来,应用膜电容测定、钙光成像等技术,对双极细胞递质释放的特点及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这些细胞独特的生理功能,也对了解以带型突触传递信号的感觉神经元的功能特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Mueiller细胞与视网膜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ueller细胞是视网膜中的主要胶质细胞。除了一般的支持和营养作用外,近年的许多研究表明,在Mueller细胞和视网膜视风膜神经元之间在着双向的通讯,它们可以直接通过改变细胞外空间神经活性物质的浓度或间接(通过控制神经元的微环境)调制制神经元活动,因此在视网膜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是一薄而半透明的、具有多层结构的神经组织,位于眼球后2/3部的内侧面。向前延伸达睫状体,止于不规则边界。Muller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内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它贯穿整个视网膜。Muller细胞对于维持神经元的完整性、代谢、内环境稳态以及信号转导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视网膜病变时,Muller细胞参与整个过程,并且在视网膜的各种疾病中都发现伴有Muller细胞的神经胶质增生反应。Muller细胞同时也调控视网膜病变的整个过程。Muller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谷氨酸受体、门控电压通道、所合成分泌的营养因子及自的身增殖分化都发生改变。近年来人们对Muller细胞的认识越来越多,研究的方向也从细胞的微观结构、主要功能转变成Muller细胞对不同视网膜病变过程的参与调控。本文对视网膜Muller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病理状况下Muller细胞发生的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窦房结细胞的膜电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压固定期间分别给窦房结微小标本施予去极化脉冲和超极化脉冲,可见到三种时间依从性电流(慢内向电流i_(si);时间依从性外向电流i_k;时间依从性内向电流i_f)的活动。这些膜电流在起搏电位形成中都有一定的作用。窦房结中心区域和边缘部位起搏机制不同,可能与这几种膜电流的不同组合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蛙离体视网膜标本上研究了由条件刺激(F_c)引起的快速暗适应(RDA)过程中b 波的变化。当F_c超过一定强度时,以501nm 闪光为测试刺激(F_(t(501)))时b波阈值单调下降,先为锥相后为杆相,两者过渡处呈现杆-锥转折;但以654nm闪光为测试刺激时(F_(t(654))),阈值先略有下降,继而上升,之后再下降。F_(t(654))应阈值在RDA 过程中的这种升高是反映575锤系统的活动受到502杆系统抑制的结果,433杆系统对此没有明显的贡献,主要依据是:(1)F_(t(654))反应阈值的上升在时间上与暗适应曲线的杆相的出现一致;(2)在RDA 过程的锥相,反应的光谱敏感性与锥色素吸收光谱一致,而在F_(t(654))反应阈值上升到最大值时,反应的光谱敏感性与502杆色素的吸收光谱非常接近;(3)对502杆系统作用等效的F_(c(439))、F_(c(501))和F_(c(616))作用后,F_(t(654))的敏感度变化在整个RDA 过程中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了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电生理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正常状态下独特的生理功能,对于从细胞功能学角度阐明青光眼等视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随着膜片钳技术的应用,有关RGCs电压门控离子通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以及一些神经调质对这些通道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在脊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信息的初级处理发生在视网膜。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视网膜唯一的输出神经元,在不同视觉刺激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放电活动模式。研究表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以利用多种编码方式,包括频率编码、时间结构编码以及群体协同编码等,有效地编码外界刺激。另外,大千世界的视觉场景变化几乎是无限的,长期的进化赋予了视网膜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实现通过有限的神经元活动对无限变化的视觉场景的编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编码方式和适应特性的相关研究,对多种编码方式在不同刺激下的动态改变、适应特性及生理功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类的研究,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许多研究者对不同动物进行了观察,但他们分类的根据不完全一致。在早期,Cajal(1893)以树突分枝在内网织层的分布做为根据。后来,将视网膜做整铺片,能够观察到神经节细胞的整个形态。这样,分类的依据也增加了,逐渐把神经节细胞胞体的大小、树突野的范围和树突分枝数目等做为分类标准(Kalinina,1974;Boycott er al.,1974)。从分类的趋势来看,有从复杂到简单的倾向,如早期研究中,Cajal(引自Kalinina,1974)将神经节细胞分为11类,后来,Lettvin和他的同事(1961)以及Kalinina(1974)分为五类,Shibkova(1970)分为三类。随着电生理研究的发展,对神经节细胞的分类开始把细胞形态和生理机能联系起来。近年来,在哺乳动物中,用电生理方法发现有三种反应特性不同的神经节细胞,分别叫做X.Y.W细胞。Boycott等(1974)根据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点,将它们分为α.β.γ三种类型,并且发现这三类细胞分别与X.Y.W细胞对应,从而使组织学研究具有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Wu D  Zhu PH 《生理科学进展》1998,29(4):349-351
脊椎动物视网膜双极细胞有ON型和OFF型两类:ON型双极细胞对光反应为去极化,OFF型双极细胞对光反应为超极化。现知,ON型双极细胞上含有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暗中光感受器细胞持续释放的谷所酸与之结合后,造成阳离子通道关闭,引起细胞超极化;光照时谷氨酸释放减少,引起去极化。而OFF型双极细胞上含有离子型谷氨酸受体,谷氨酸与之结合后受体本身通道打开,引起细胞去极化;光照时,谷氨酸释放减少,引起超极化。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最后共同通路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但确切机制尚未阐明。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相关体内、体外实验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从凋亡的激发因素、信号传导及基因调控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紫膜LB膜中的紫膜碎片的结构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紫膜LB膜中单个紫膜碎片的直径大约为0.3微米。表面轮廓测量仪(简称台阶仪)观察到紫膜LB膜中的紫膜碎片的厚度为40—50。在不同的表面压和不同紫膜含量时测量了紫膜碎片在紫膜LB膜中的形态学分布,当表面压为30mN/m或紫膜与大豆磷脂的重量比大于20:1时,紫膜碎片容易重叠或凝聚。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中的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中少数神经节细胞能够合成感光蛋白--黑视素(melanopsin),因此具备了自主感光的能力,被称为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ipRGCs可根据树突形态和分层位置的差异分为五个不同的亚型,其轴突主要投...  相似文献   

18.
S-电位的发现揭开了视网膜神经元细胞内研究的序幕。细胞内染色技术已证明 S-电位起源于水平细胞。本文评述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展,特别是结合外网状层神经元回路的研究,讨论对各种水平细胞的感受细胞输入及其相互作用。也将论及水平细胞在视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浓度(10~30μmol/L)钴离子(Co 2+)选择性压抑鲫鱼视网膜中视杆信号的传递,在分离、灌流的鲫鱼视网膜,10μmol/L Co 2+超极化视杆水平细胞,并完全压抑其对光反应,但对视锥水平细胞并无影响.此外,低Co 2+几乎完全压抑暗视视网膜电图(ERG)b波,但不影响明视b波,低Co 2+并不影响光感受器电位(PⅢ),也不影响视杆水平细胞谷氨酸受体的反应能力.其它2价金属离子(Co 2+,Mn2+)并不显示相似的选择性压抑作用,但谷氨酸转运蛋白的阻遏剂(β-OH-Asp)显示相似的作用,提示低Co 2+的作用可能与谷氨酸重摄取的压抑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细胞穿膜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穿膜肽是一类能携带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短肽,其穿膜能力不依赖经典的胞吞作用。经过对天然存在的细胞穿膜肽的生物化学性质研究,已经逐渐掌握了细胞穿膜肽的一些共有特性,这类物质均为带有正电荷的长短不等的多肽片段,其中富含精氨酸、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残基,二级结构皆具有α-螺旋的空间构象。利用这些特性,目前已人工合成了穿透力更强、效率更高的穿膜肽PEP-1、MPG,并且成功地携带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发挥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