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温度对蜥蜴腓肠肌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 Strauch)和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Guenther)腓肠肌肌球蛋白钙激活ATP酶活性对温度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荒漠沙蜥腓肠肌ATP酶的最适温度为37℃,密点麻蜥腓肠肌ATP酶的最适温度为35℃。两种蜥蜴ATP酶最适温度的不同与它们所喜好的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ATP酶活性在同种个体大小之间也存在差异。ATP酶的生化调节可能在蜥蜴对温度适应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种荒漠晰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仁德 《生态学报》1995,15(1):48-53
同一荒漠晰蜴群落中,荒漠沙晰和虫纹麻晰,密点麻晰占不有同有空间生态位,其间几乎不存在竞争。两个近缘种虽然占有相同空间生态位,但个体大的密点麻晰食物种类特化,个体小的虫纹麻晰偏重于利用较小的食物资源,占有相同空间生态位的近缘种,营养生态位向不同方向特化,利用不同的食物资源,从而在竞争中共存,保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荒漠沙蜥和密点麻蜥的体温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相关非常显著(P<0.001)。在相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荒漠沙蜥的体温约高于密点麻蜥3 ℃。荒漠沙蜥集中选择38-40 ℃的环境,密点麻蜥选择35-37 ℃的环境。荒漠沙蜥的热僵死阈值为44-48 ℃,致死温度(TL[50])为48 ℃,密点麻蜥的热僵死阈值为42-46 ℃,致死温度(TL[50])为46 ℃。两种蜥蜴对低温的耐受性基本相似,冷僵温度为0- -3 ℃,致死低温(TL[50]):荒漠沙蜥为-2.3 ℃,密点麻蜥为-2.5 ℃。两种蜥蜴的这些差异与种的特征、栖息环境及体形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神经节苷脂GM3参入肌质网膜后Ca^2+-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GM3参入肌质网膜后,对肌质网Ca^2+-ATP酶活性(ATP水解活力与转运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当参入的GM3浓度为8μmol/L、参入时间为120min、温度为30℃时,对Ca^2+-ATP酶的激活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东主铃蟾与中华大蟾蜍的心肌,腓肠肌和小肠平滑肌肌球蛋白钙激活ATP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东方铃蟾与中华大蟾无理蜍均显示出Ca++-ATP酶活性的组织特异性。此外,东方铃蟾的心肌和腓肠肌中的Ca++ATP酶活性低于中华大蟾蜍中相组织的酸活性;而东方铃蟾的小肠平滑肌中Ca++ATP酶活性却高于中华大蟾蜍小肠平滑肌中酶活性。上术Ca++-ATP酶活性的差异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神经节苷脂GM_3参入肌质网膜后Ca~(2+)-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GM_3参入肌质网膜后,对肌质网Ca~(2+)ATP酶活性(ATP水解活力与转运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当参入的GM_3浓度为8μmol/L、参入时间为120min、温度为30℃时,对Ca~(2+)-ATP酶的激活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7.
低温,高pH胁迫对水稻幼苗根系质膜,液泡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耐冷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幼苗根系质膜、液泡膜ATP酶对低温(8℃)及高pH(8.0)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水稻根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上均存在Ca^2+-ATP酶,但活性远低于H^+-ATP酶。耐冷品种武育粳3号经低温(8℃)处理2d,根系质膜和液泡膜H^2+-ATP酶、Ca^2+-ATP酶海性均明显升高,至冷处理12d,H^+-ATP酶、Ca^2+-ATP酶活性有所下降,但仍与对照  相似文献   

8.
小麦珠心细胞衰退过程中ATP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磷酸铅沉淀技术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珠心细胞衰退过程进行了ATP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初始衰退的珠心细胞,ATP酶只定位于细胞膜上,其它部位未见有ATP酶活性。衰退中期的珠心细胞,细胞膜上ATP酶活性减弱并逐渐消失;细胞核染色质和细胞质中一些细胞器上存在ATP酶活性。在严重衰退的珠心细胞中,只在细胞核染色质上存在ATP酶活性。珠心细胞的细胞核以两种方式衰退。衰退的细胞核染色质碎片仍存在ATP酶活性,并向胚囊方向转移。推测小麦珠心细胞衰退过程中细胞膜上ATP酶变化反映了珠心细胞生理状态转变;细胞核染色质上ATP酶与其形态变化和运动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菠菜叶绿体类囊体膜磷酸酯酶的分离和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正丁醇抽提、离心和柱层析等方法,从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叶绿体类囊体膜片分离出磷酸酯酶,此酶水解磷酸单酯类物质。酶活性的最适pH 在7.0 以下,属酸性磷酸酯酶。反应温度增至60℃时反应速度达最高,具有高温酶的特性。ATP和无机磷盐均抑制此酶活性。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此酶制剂出现两条主要的蛋白带  相似文献   

10.
彩绒革盖菌愈创木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彩绒革盖菌在PDY液体培养基中的愈创木酚氧化酶活性。在30℃,110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第16天达产酶高峰,酶活性218.0u;酶作用的最适pH为4.0;最适温度30℃;Ba^2+、Mg^2+、Cu^2+等离子对愈创木酚氧化酶有激活作用,Ag^+离子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AS 5.391产纤维二糖脱氢酶的条件。该酶是诱导酶,棉花是最好的诱导底物。培养基中加入琥珀酸钠缓冲液和土温80利于酶的合成。而木素相关物质黎芦醇或愈创木酚对酶的生成没有影响。该酶在pH3.5~10.5和45℃以下保持稳定,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pH为45。Zn(2+)和Ag+对该酶活性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而叠氮化钠和氰化钾对酶活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裂褶菌产纤维二糖脱氢酶条件优化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靖  刘稳 《菌物系统》2000,19(1):107-110
研究了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AS 5.391产纤维二糖胶氢酶的条件。该酶是诱导酶棉花是最好的诱导底物。培养基中加入琥珀酸纳缓冲液和土温80利于酶的合成。而木素相关物质藜芦醇或愈创木酚对酶的生成没有影响。该酶在pH3.5~10.5和45℃以下保持稳定,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pH为4.5。Zn^2+和Ag^+对该酶活性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而叠氮化钠和氰化钾对酶活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白条锦蛇Elaphe dione的代谢率以及骨骼肌、心肌和脑3种组织ATP酶的活性.结果 表明.温度从5℃上升到35℃,白条锦蛇代谢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但不同组织ATP酶活性在温度从28℃上升到35℃均逐渐下降.ATP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28℃.ATP酶最适温度与白条锦蛇所喜好的温度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铝胁迫下耐铝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根细胞液泡膜ATP酶、焦磷酸酶活性和膜脂的变化。与对照相比,经20和100mol/L的AlCl3处理后,耐铝品种Altas66的液泡膜H^+-ATP和和Ca^2+-ATP酶活性迅速下降;铝敏感品种Scout66液泡膜H^+-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则在20μmol/L时增加,100μmol/L时下降。焦磷酸酶活性在Al-tas66中下降,在Scout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测定了成年来航母鸡口服TOCP(750mg/kg)引起的迟发性神经毒性、卵壳腺钙ATP酶及钙镁ATP酶的活性。在为期10天的试验中,染毒鸡在给药后的第8~10天出现迟发性神经毒性症状:表现为轻度步态失调,而对照鸡则自始至终未见有此类症状表现。染毒后7~10天取样,试验鸡的卵壳腺钙ATP酶及钙镁ATP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虽然TOCP可诱导成年母鸡产生迟发性神经毒性,并影响其产蛋性能,导致产包括软壳蛋在内的异常蛋,但其发生机理可能与卵壳腺的钙ATP酶活性无直接关联,至少在接触药物7~10天范围尚监测不到药物对卵壳腺钙ATP酶及钙镁ATP酶活性的影响。此外,在上述取样时间点,亦未见有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改变,提示OPIDP的发生机制不涉及β葡萄糖醛酸酶。  相似文献   

16.
通过磷酸铈沉淀的细胞化学观察揭示,常温下生长的冬小麦幼苗的Ca2+ATP酶活性主要定位在质膜上,同时,水浸种和抗寒剂浸种的小麦质膜Ca2+ATP酶活性没有差异。然而,小麦幼苗经-7℃冰冻处理12小时和24小时后,则表现明显的区别:水浸种的小麦幼苗质膜Ca2+ATP酶活性明显下降,直至完全失活,细胞的精细结构也同时被破坏;而经抗寒剂浸种的小麦幼苗质膜Ca2+ATP酶仍维持较高的活性,细胞结构也保持完整,显示抗寒剂对质膜Ca2+ATPase酶起着明显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盐胁迫强度(NaCl0~150mmol/L)和时间(0~72h)的增加,小麦抗盐突变体根液泡膜H^+-ATP酶和H^+-PP酶活性显著增加,虽然野生型酶活性在盐胁迫下也有增加,但其增加的幅度显著低于突变体,H^+-PP酶活性的差异更为显著。H^+-ATP酶和H^+-PP酶的最适pH值在两者之间以及盐胁迫前后均无改变,分别为7.0和8.0。无盐胁迫下野生型液胞泡58kD蛋白带缺失,盐胁迫下这一蛋  相似文献   

18.
在KCl介质中牛脑V-型质子转运ATP酶复合体活力温度的Arrhenius图在33℃附近呈现明显的折点,同样做其N-[1-芘]马来酰亚胺(N-[1-P]M)的荧光-温度的Arrhenius图,发现其折点温度也为33℃,当加入100μmol/LNEM(N-ethylmaleimide),ATP酶复合体活力部分被抑制后的Arrhenius图折点下降为27℃,加入0.75-0.85mol/L尿素则活力的Arrhenius图的折点变为30℃。加入6%(V/V)的乙醇后,活力的Arrhenius图的折点上升为38℃。加入NEM,尿素和乙醇的内源荧光和N-[1-P]M标记的荧光测定,表明它们确实引起了牛脑V-型质子转运复合体构象的改变,这表明引起构象变化配基的加入,可改变牛脑V-型质子转运ATP酶复合体的Arrhenius图折点温度,也说明牛脑V-型质子转运ATP酶复合体Arrhenius图折点与酶复合体的构象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选用大鼠右肾切除、左侧肾蒂夹闭60min继之再灌流不同时间动物模型,用光镜组化、电镜组化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肾小管上皮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及TAD(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光镜下Na+、K+┐ATP酶主要分布在髓质外带、髓袢升支粗段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电镜下Na+、K+┐ATP酶分布在细胞基部质膜内褶的胞浆面。60min肾缺血后再灌流15min、24h可致肾小管上皮Na+、K+┐ATP酶活性呈进行性降低,给予自由基清除剂TAD后,肾小管上皮Na+、K+┐ATP酶活性损伤有所减轻。结果提示:自由基可能损害肾上管上皮Na+、K+┐ATP酶活性,TAD可能保护肾小管Na+、K+┐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改变酶的反应温度和pH,离体分析白斑狗鱼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方法:分别采用Folin酚法、DNS法和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在白斑狗鱼肝胰脏、胃二部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肠道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4.0、2.0、7.0.肝胰脏、胃二部位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肠道脂肪晦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分别为5.0,4.0、5.0.肝胰脏、胃、肠道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值分别3.0、3.0、9.0.结论:在各自最适温度下,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比活力均为:肠道>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