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雀,黄喉Wu角状核和层状核的听觉通路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鸟类的角状核和层状核是延髓内司听觉及声源定位的重要感觉中枢,本文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对鸣禽类黄誉与黄喉Wu的NA及NL的神经进行了研究与比较,发现NA接受听神经的传入并投射至脑桥外侧丘系核复合体及中脑背外测核的背部,NL接受巨细胞核的传入并以不同的行径投射至脑桥和中脑的不同部位,它们的行径是各自独立的,提示这两条通路在听觉及声源定位等方面是各自分工的。 相似文献
2.
3.
鸟类的角状核(NA)和层状核(NL)是延髓内司听觉及声源定位的重要感觉中枢。本文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对鸣禽类黄雀(Carduelis spinus)与黄喉(Emberiza elegans)的NA及NL的神经通路进行了研究与比较。发现NA接受听神经的传入并投射至脑桥外侧匠系核复合体及中脑背外测核的背部;NL接受巨细胞核的传入并以不同的行径投射至脑桥和中脑的不同部位。它们的行径是各自独立的。提示这两条通路在听觉及声源定位等方面是各自分工的。 相似文献
4.
家鸽,黄雀和黄喉wu耳蜗核的定位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非鸣禽鸽和鸣禽黄雀、黄喉wu耳蜗内注射HRP作顺行追踪表明,耳蜗纤维组成第八脑神经的听支(NⅧ)后,分别投射至延髓的角状核(NA)和巨细胞核(NM),由NA及NM两个亚核组成耳蜗核,它是听觉的上行通路中的第一级中继站,延髓层状核并不接受耳蜗纤维的直接投射。家鸽与黄雀、黄喉wu之间的NA、NM及NⅧ在形态和分布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家鸽、黄雀和黄喉鹀耳蜗核的定位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非鸣禽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us)和鸣禽黄雀(Carduelis spinus)、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耳蜗内注射 HRP作顺行追踪表明,耳蜗纤维组成第八脑神经的听支( N Ⅷ)后,分别投射至延髓的角状核(NA)和巨细胞核(NM),由 NA及 NM两个亚核组成耳蜗核(nucleus cochlea),它是听觉的上行通路中的第一级中继站,延髓层状核并不接受耳蜗纤维的直接投射。家鸽与黄雀、黄喉鹀之间的NA、NM及NⅧ在形态和分布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鹌鹑耳蜗内,应用HRP在行标记方法对耳蜗核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同侧的角核和前庭外侧核发现有密集的标记终未,结果表明延髓的角核和前庭外侧是组成延髓听觉中枢--耳蜗核的两个亚核,耳蜗核是听觉上行通路中在脑内的第一级神经元的换元站。 相似文献
7.
繁殖期黄喉Wu的领域鸣唱及其种内个体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镜泊湖自然保护区收录黄喉wu(Emberiza elegans)的鸣唱声,室内作出鸣唱的语图和声谱图。繁殖期黄喉wu领域鸣唱的频率范围2.4-6KHz,有13-28个音节,2-3泛音,鸣唱持续时间2.2-4.0秒;具有相似的频谱结构,但种内个体间亦存在差异。野外对比实验的结果可说明,黄喉wu有识别邻鸟和陌生鸟领域鸣唱的能力,有对声音的记忆和定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用计算机叠加平均和脑干神经核团立体定位技术记录10只豚鼠耳蜗核内听觉诱发电位(CN-AEP)。对CN-AEP时域波形中主波的潜伏期、振幅进行分析,并与豚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时域波形进行比较,认为CN-AEP是BAEPⅡ波的主要成分。用自回归模型谱(AR谱)估计及数字滤波技术对CN-AEP行频域分析,发现豚鼠CN-AEP的频谱成分主要在1000Hz以下,在AR谱图上有3个峰,F0、F1和F2,谱峰分别位于180、710、1200Hz左右,略高于豚鼠BAEP的相应谱峰频率,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雀发声核团与部分听觉中枢内P物质的分布和性双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物质在雌雄黄雀发声控制核团和听觉中枢内的分布,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检测SP免疫阳性细胞和末梢的灰度值,并作雌雄比较。结果如下:1.在发声学习中枢嗅叶X区有大量的SP阳性神经末梢和一些神经细胞。2.在发声控制核团前脑高级发声中枢(HVc)、古纹状体栎核、发声学习中枢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和丘脑背内侧核外侧部内有许多的SP免疫阳性细胞。3.在发声控制中枢中脑背内侧核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听觉中枢丘脑卵圆核的壳区、中脑背外侧核壳区及中脑丘间核等有密集的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和纤维分布;雄性发声中枢内SP的分布比雌性丰富,两者有显著的差异。结果表明:SP的分布在雌雄发声中枢之间存在显著的性双态;SP广泛分布于黄雀发声控制核团和部分听觉中枢内,提示SP可能在发声控制及听觉中枢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物质在雌雄黄雀发声控制核团和听觉中枢内的分布,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检测SP免疫阳性细胞和末梢的灰度值,并作雌雄比较。结果如下:1.在发声学习中枢嗅叶X区有大量的SP阳性神经末梢和一些神经细胞。2.在发声控制核团前脑高级发声中枢(HVc)、古纹状体栎核、发声学习中枢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和丘脑背内侧核外侧部内有许多的SP免疫阳性细胞。3.在发声控制中枢中脑背内侧核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呜管部、听觉中枢丘脑卵圆核的壳区、中脑背外侧核壳区及中脑丘间核等有密集的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和纤维分布;雄性发声中枢内SP的分布比雌性丰富,两者有显著的差异。结果表明:SP的分布在雌雄发声中枢之间存在显著的性双态;SP广泛分布于黄雀发声控制核团和部分听觉中枢内,提示SP可能在发声控制及听觉中枢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用生物素示踪法和P物质(SP)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表明:黄喉Jiu的高级发声中枢(HVc) 接受端脑听区(L)、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新纹状体巨细胞核(MAN)、丘脑葡萄形核、桥脑蓝斑核的传入,并有神经纤维投射到古纹状体栎核(RA)和嗅叶X区(X);HVc壳投射到RA壳并接受L的传入。听觉控制与学习通路与发声中枢之间有许多神经联系,提示黄喉Jiu发声学习依赖于听觉反馈。在HVc、RA和MAN有SP阳性细胞体,在X、中脑背内侧核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丘脑卵圆核壳区、中脑背我 核壳区及中脑丘间核有SP阳性纤维和终末。SP广泛分布于发声-听觉中枢,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用生物素示踪法和P物质(SP)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表明:黄喉wu的高级发声中枢(HVc)接受端脑听区(L)、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新纹状体巨细胞核(MAN)、丘脑葡萄形核、桥脑蓝斑核的传入,并有神经纤维投射到古纹状体栎核(RA)和嗅叶X区(X);HVc壳投射到RA壳并接受L的传入。听觉控制与学习通路与发声中枢之间有许多神经联系,提示黄喉wu发声学习依赖于听觉反馈。在HVc、RA和MAN有SP阳性细胞体,在X、中脑背内侧核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丘脑卵圆核壳区、中脑背外侧核壳区及中脑丘间核有SP阳性纤维和终末。SP广泛分布于发声-听觉中枢,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用生物素示踪法和P物质 (SP)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表明 :黄喉的高级发声中枢 (HVc)接受端脑听区 (L)、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新纹状体巨细胞核 (MAN)、丘脑葡萄形核、桥脑蓝斑核的传入 ,并有神经纤维投射到古纹状体栎核 (RA)和嗅叶X区 (X) ;HVc壳投射到RA壳并接受L的传入。听觉控制与学习通路与发声中枢之间有许多神经联系 ,提示黄喉发声学习依赖于听觉反馈。在HVc、RA和MAN有SP阳性细胞体 ,在X、中脑背内侧核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丘脑卵圆核壳区、中脑背外侧核壳区及中脑丘间核有SP阳性纤维和终末。SP广泛分布于发声 -听觉中枢 ,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15.
用生物素示踪法和P物质(SP)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表明:黄喉(巫鸟)的高级发声中枢(HVc)接受端脑听区(L)、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新纹状体巨细胞核(MAN)、丘脑葡萄形核、桥脑蓝斑核的传入,并有神经纤维投射到古纹状体栎核(RA)和嗅叶X区(X);HVc壳投射到RA壳并接受L的传入.听觉控制与学习通路与发声中枢之间有许多神经联系,提示黄喉(巫鸟)发声学习依赖于听觉反馈.在HVc、RA和MAN有SP阳性细胞体,在X、中脑背内侧核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丘脑卵圆核壳区、中脑背外侧核壳区及中脑丘间核有SP阳性纤维和终末.SP广泛分布于发声-听觉中枢,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黄喉拟水龟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1998年4-11月对黄喉拟水龟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在广东,黄喉拟水龟的产卵高峰期在5-6月,窝卵量1-7枚,平均2.5枚;卵重平均13.95g;长径平均4.34cm;短径平均2.23cm。卵重与卵长径呈正相关关系,在25-32℃、沙床含水量5-10%孵化条件下,孵化时间平衡73.8d,孵化率84.2%。初生稚龟均重9.75g。背甲长平均3.77cm;背甲宽平均2.91cm。稚龟体重与背甲长、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稚龟经8-11月3个月生长,平均日增重0.149g。稚龟体重、背甲长、宽与日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稚龟体重与背甲长宽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锡嘴雀和家鸽中脑发声与听觉核团传入联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HRP神经轴突逆行标记的方法对鸣禽锡嘴雀(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非鸣禽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us)丘间核内发声与听觉核团的传入联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丘间核内侧部的背内侧亚核接受来自前脑发声运动核团的传入;外侧部的背外侧亚核接受来自脑干听觉中继核的传人。鸣禽与非鸣禽的两亚核接受下行纤维投射的部位既有共同之处,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顺、逆行标记方法对鸣禽鸟蜡嘴雀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脑干听觉核团及神经通路,从外周至中枢逐级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及通路,前脑古纹状体腹内侧粗核是大脑控制发声的重要核团之一,它发出枕中脑后束经端脑前联合呈双侧支配延脑中间核,中间核又发出舌下神经经气管鸣管分支支配鸣肌,中间核同时也接受中脑背内侧核的支配,2.脑干听觉中枢及通路,中脑背外侧核是脑干较高级听觉中枢、初级中枢耳蜗核由角核和前庭外侧核组成,NA发出以对侧为主的纤维经外侧丘系可直接传入中脑背外侧核形成脑干听觉直接通路。 相似文献
19.
成年与老年大鼠耳蜗核胆碱乙酰化酶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成年(2~3月龄)和老年(20~36月龄)Wistar大鼠耳蜗核组织进行ChAT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观察老年大鼠耳蜗核组织胆碱乙酰化酶(ChAT)免疫反应的变化,研究其与老年性聋的发病关系。结果发现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散在分布于背侧核(DCN)的梭型细胞层,老年大鼠耳蜗背侧核ChAT阳性细胞数目少于成年组(P<0.001)。实验结果提示,耳蜗核ChAT阳性细胞数目的减少可能与老年性聋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黄喉水龟在繁殖期输卵管组织结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1.黄喉水龟输卵管组织结构由浆膜、肌层、粘膜三层组成。2、将输卵管人为分成上、中、下三段时,上段管壁最薄,中段较厚,下段最厚、肌层发达。3.排卵时,因粘膜上皮纤毛和肌肉收缩活动,将卵向泄殖腔方向推送。4.中段腺体细胞所含分泌颗粒多,表明此段比上段代谢旺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