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锦橙为材料观察了汁囊的起源和整个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锦橙的汁囊起源于心皮内表皮的单个细胞.汁囊的原始细胞经过数次垂周和平周分裂形成由多细胞构成的球状体;球状体逐渐发育为伸长的柱状结构。在柱状结构的顶端中轴部分分化出一团分生组织细胞.这群分生细胞活跃地分裂和生长,使柱状结构上端膨大、加粗,最后发育成一个带有一条细长柄的囊状结构即汁囊.  相似文献   

2.
Guan溪蜜柚汁囊分化和粒化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徒手切片、石蜡切片、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了Guan溪蜜柚(Citrusgrandis(L.)Osbeck)汁囊的分化和粒化过程。结果表明,心皮内皮表皮和表皮下细胞分裂共同形成汁的基。由汁囊原基发展成柱状结构。柱状结构项端有类似分生组织的细胞群,中心有类亿分生组织的细胞柱。  相似文献   

3.
琯溪蜜柚汁囊分化和粒化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徒手切片、石蜡切片、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了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L.)Osbeck)汁囊的分化和粒化过程。结果表明,心皮内表皮细胞和表皮下细胞分裂共同形成汁囊原基。由汁囊原基发展成柱状结构。柱状结构顶端有类似分生组织的细胞群,中心有类似分生组织的细胞柱。它们的细胞呈多角形,细胞核大,原生质浓厚。类似分生组织的细胞柱纵贯柱状结构中心(除柄部外)。开花后7周近柄端明显分化。开花后约两个半月,汁囊雏形形成。汁囊的粒化分为4个阶段:(1)正常汁囊阶段,汁囊透明,切开溢出果汁。表皮下细胞为角隅加厚的厚角组织,个别薄壁组织细胞原生质体已死亡。(2)凝胶化阶段,汁囊透明、坚挺,切开为凝胶状,表皮下细胞区的厚角组织细胞壁全面加厚。有的汁囊中已有部分细胞的细胞壁木质化。(3)粒化阶段,汁囊乳白色或部分乳白色。表皮、表皮下细胞区、长细胞区和汁细胞区等四个细胞区均有较多细胞的细胞壁木质化加厚。(4)粒化后期,汁囊黄白色,部分硬化,部分萎缩,汁囊变形,硬化部分大部细胞木质化,萎缩部分死亡的细胞被挤压,随果实贮存时间延长,正常汁囊减少,汁囊中淀粉量减少,油滴增多。  相似文献   

4.
锦橙汁囊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电镜方法观察了锦橙[Citrussinensis (L.) Osb.]汁囊从原始细胞到发育为一个具柄的成熟汁囊的过程中,汁囊构成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锦橙汁囊原始细胞及发育为球状体时的构成细胞以及柱状结构顶端的细胞都是一种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在细胞质中有包括线粒体、质体、内质网、核糖体等丰富的细胞器,但没有观察到高尔基体。这些分生细胞分裂一段时期后就停止活动,逐渐分化为适应贮藏功能的液泡化薄壁细胞。分生细胞开始分化时,在细胞中出现许多小液泡和高尔基体。这些小液泡逐渐地融合,同时细胞质变少,最后形成一个有中央大液泡的薄壁细胞,在紧贴细胞膜的薄薄的一层细胞质中有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以及含有许多脂滴的杂色体。但成熟果实中汁囊的薄壁细胞中几乎没有任何细胞器。  相似文献   

5.
商陆科植物几种雌蕊类型的发育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商陆科植物的心皮发生后,首先形成一个开放的心皮,开口在心皮的腹侧,开口的封闭都是由心皮边缘的:表皮细胞及表皮下的几层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完成。单心皮雌蕊在子房封闭后不留任何痕迹,而多心皮雌蕊的心皮封闭后留下明显的封闭线。封闭线由栅栏组织状组织构成。栅栏组织状组织一直延伸到珠柄,在珠柄基部形成毛刷状结构。离生心皮的隔在子房的生长过程中生长很少,心皮的大部分是分离的;合生心皮的隔在心皮的生长过程中与心皮同步生长,心皮始终是合生的。成熟子房的结构基本相同,子房壁为薄壁细胞,除表皮以外其他细胞均无太:大区别。在子房外侧壁中均匀地分布有3~5个维管束,隔中有一个维管束。胚珠生于子房的基部腹侧。  相似文献   

6.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桦木科(Betulaceae)铁木属花序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结果显示, 铁木雌花序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 由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分化形成1对次级苞片和2个花原基, 每个花原基分化出2个或3个心皮原基, 形成二心皮或三心皮雌蕊, 雌蕊基部有1层环状花被原基。雄花序为柔荑状, 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 由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分化出3个花原基分区, 位于中央的花原基分区, 分化形成5-6枚雄蕊原基, 两侧的花原基分区, 分别分化形成3-4枚雄蕊原基, 雄蕊原基分化形成四药囊雄蕊。雄蕊原基纵裂, 但花丝纵裂没有达到基部。  相似文献   

7.
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具有分化的全能性已经得到广泛共识。ES细胞在体外分化所形成的拟胚体在结构上能够模仿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在内细胞团表面形成内胚层、柱状上皮细胞的分化,以及中央空腔的形成。本文介绍利用拟胚体研究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各个胚胎阶段的发育、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及TGF-β信号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华中五味子(五味子科)雄花和雌花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忠  路安民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2):1255-1258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特有种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雄花和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雄花:花被片和雄蕊连续向顶发生,未见有雌性结构的分化,花药的分化先花丝,雄蕊始终螺旋状排列在柱状花托上,雌花:花被片和心皮也为2/5序列连续地螺旋状向顶发生,未见有雄性结构的分化,心皮原基近轴面基部边缘的活动不明显,心皮为对折型:胚珠原基在心皮近轴面上近边缘处发生  相似文献   

9.
凹叶厚朴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凹叶厚朴花药四囊型,腺质绒毡层有1-2层细胞,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方式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四分体和小孢子在发生时有不规则变形。子房单心皮,心皮腹面壁上着生2个胚珠,胚珠倒生型,厚珠心,双珠被;孢原细胞一个,并且自表皮下第2层细胞处分化。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凹叶厚朴的胚胎学特征与木兰科其它植物的胚胎学特征基本相同,属于较原始的被子植物胚胎类型。在凹叶厚朴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存在部分败育现象。本文初步探讨了凹叶厚朴濒危的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镜技术对蕨类植物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 var.asiatica Fernald)精子发育过程中的生毛体和多层结构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牛毛体在幼精了细胞中出现,正在分化的生毛体略呈球状,球状体的中央由一团染色深的颗粒状物质构成,外围分化出若干柱状体。已分化的生毛体由柱状体分散或辐射状排列构成,呈球状,球体中心不含染色深的物质。多层结构位于精子细胞内的基体和巨大线粒体之间,刚形成时仅由片层构成,片层相互平行排列形成片层带。多层结构在分化中期由微管带、片层带和蚀斑三层构成。多层结构在分化末期又形成附属微管带、嗜锇冠和嗜锇层。微管带从多层结构长出,沿细胞核的表面伸展,并与核膜之间形成复合结构。基体由柱状体转变而成,它向两端生长,在远端产生鞭毛的轴丝,在近轴端形成楔状结构。本文首次详细阐明了原始薄囊蕨分株紫其生毛体和多层结构发育的超微结构特点,并与其他蕨类进行了比较,发现其片层带出现在微管带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11.
凹叶厚朴花药四囊型,腺质绒毡层有1-2层细胞,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方式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四分体和小孢子在发生时有不规则变形。子房单心皮。心皮腹面壁上着生2个胚珠,胚珠倒生型,厚珠心,双珠被;抱原细胞一个,并且自表皮下第2层细胞处分化。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凹叶厚朴的胚胎学特征与木兰科其它植物的胚胎学特征基本相同,属于较原始的被子植物胚胎类型。在凹叶厚朴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存在部分败育现象。本文初步探讨了凹叶厚朴濒危的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12.
贯叶连翘分泌结构的发育及其内含物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正海  吕洪飞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2):287-292,T008,T009
应用半薄切片和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贯叶连翘植物内具有分泌囊和分泌细胞团,叶片,萼片,花瓣中都存在2种分泌结构,分泌囊尚存在于果壁内,而分泌细胞团还在花药和茎棱中 ,2种分泌结构均起源于幼叶的基本分生组织内,其原始细胞形态相似,都垂周分裂为2子细胞,接着分别以不同分裂方式形成原始细胞群,并分化出鞘细胞,以后分 囊原始细胞群以裂生方式发育成由1层鞘细胞,1层上皮细胞包围着分泌腔组成的分泌囊,而分泌细胞团原始细胞群则继续增加细胞数目和体积发育成2-4层鞘细胞包围紧密排列的分泌细胞组成的分泌细胞团,其中给终未出现分泌腔,组织[化学试验表明,前者产生和贮存油类物质,而后者产生和贮存金丝桃素类物质。  相似文献   

13.
Guatteria类群由4个新热带的属组成,即Guatteria,Guatteriopsis,Guatteriella和Heteropetalum。不同的作者基于不同的证据得出的它在番荔枝中的地位各不相同。基于宏观和微观的形态特征,对该类群进行了表型和分支分析。分支分析表明,所研究属的系统发育分支方式仅由极少数共同衍征支持,同型现象非常明显,所获得的唯一的最简约分支图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一个(假)合生心皮分支和一个离生心皮grade。在表征聚类图和主成分分析的三维构象图中同样可以区分出离生心皮和(假)合生心皮两个表征群,表征分析表明Guatteria类群处在其它离生心皮类和(假)合生心皮类的中间位置。然而分支分析表明Guatteria类群与番荔枝科中最进化的(假)合生心皮类有姊妹群关系。Guatteria类群是离生心皮类中最进化的一类。番荔枝科中离生心皮类和(假)合生心皮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形态分化而显示出极大的形态差异,然而在系统发育上它们可以通过Guatteria类群作为纽带而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苹毛丽金龟痘病毒的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显微镜技术对苹毛丽金龟(Proagopertha lucidula Falderman)幼虫痘病毒进行研究。寄主受感染的部位是脂肪体细胞和血细胞的细胞质。病毒包涵体有三种形状:纺锤体、球状体、椭球体,大小分别为3.69x 6.30μ,8.10μ,7.78×9.84μ。前者中无病毒粒子存在,后二者含病毒粒子。在被感染的脂肪体细胞内,病毒粒子成熟一般需要经过六个阶段:1)在病毒基质周缘形成部分弧形囊膜;2)囊膜完全形成;3)在囊膜内产生内核物质;4)内核物质分化;5)内核外膜出现;6)单个侧体产生,病毒粒子由圆形被压抑成长圆形,最后被包埋进入球状体或椭球体的蛋白质晶格内。在包涵体内的成熟病毒粒子的大小为250 ×500 nm,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1)电子高度致密的内核;2)内核中的绳索物质,直径为20nm,叠成4-5折,按病毒粒子的长轴方向排列;3)内核的外膜,分为三层;4)单侧体,位于内核的凹窝处;5)囊膜和囊膜外面的球状亚单位,其直径为12nm。这些球状亚单位使病毒粒子似桑葚外形。  相似文献   

15.
在显花植物中,花内着生胚珠的器官叫做心皮.心皮又称为大孢子叶,它是构成雌蕊群的基本单位,是一原始的伸长的变态叶.心皮在茎上的着生位置、排列,维管束的联系、解剖和个体发育均同叶与茎的关系一样.组成雌蕊群的心皮数目,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有的雌蕊群由一个心皮组成,如大豆等;有的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心皮组成,如油菜、柑橘等.如果一朵花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皮,它们可以是彼此分离的,形成离生心皮雌蕊,如毛茛、八角茴香等;也可以是相互连合的,形成合生心皮雌蕊,如梨、苹果等.  相似文献   

16.
“兰甜5号”甜瓜花芽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观察了“兰甜5号”甜瓜雄花和两性花的发生与发育过程。花萼与花冠下部连合生长形成“花筒”。雄花发育早期分化出五个雄蕊原基,最后形成两大一小的三个雄蕊或一大三小的四个雄蕊,也有少数形成五个雄蕊。两性花中花萼、花冠及雄蕊的发生和发育情况基本上和雄花相似。两性花的中央大部分具有三个心皮原基,形成三心皮一室的下位子房,也有一部分具四个心皮原基,形成四心皮一室下位子房。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电镜技术对蕨类植物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 var.asiatica Fernald)精子发育过程中的生毛体和多层结构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生毛体在幼精子细胞中出现,正在分化的生毛体略呈球状,球状体的中央由一团染色深的颗粒状物质构成,外围分化出若干柱状体.已分化的生毛体由柱状体分散或辐射状排列构成,呈球状,球体中心不含染色深的物质.多层结构位于精子细胞内的基体和巨大线粒体之间,刚形成时仅由片层构成,片层相互平行排列形成片层带.多层结构在分化中期由微管带、片层带和蚀斑三层构成.多层结构在分化末期又形成附属微管带、嗜锇冠和嗜锇层.微管带从多层结构长出,沿细胞核的表面伸展,并与核膜之间形成复合结构.基体由柱状体转变而成,它向两端生长,在远端产生鞭毛的轴丝,在近轴端形成楔状结构.本文首次详细阐明了原始薄囊蕨分株紫萁生毛体和多层结构发育的超微结构特点,并与其他蕨类进行了比较,发现其片层带出现在微管带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18.
白鲟消化道形态学与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白鲟消化道具有肉食性鱼类的典型特征,其口咽腔结构既适合捕食又适合吞食与滤食水生动物。咽后消化道可分为食道、胃后行支、胃前行支、小肠、瓣肠、直肠与肛门。幽门盲囊似一致密器官,小肠与瓣肠连接处有一特殊淋巴器官,肛门两侧有腹孔。白鲟口咽腔被覆层扁平上皮,上皮内有味蕾分布。咽后消化道组织分层为粘膜(无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小肠及瓣肠前部无)、肌层与外膜。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一般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间还散在有颗粒细胞和游走细胞。食道后部与胃的一般柱状细胞为分泌粘液的细胞,肠内的一般柱状细胞为吸收细胞。胃后行支及部分前行支固有膜内有消化腺,其余各部的固有膜为致密层。小肠前中部粘膜形成蜂窝状粘膜窦,无肠腺。除食道前部肌层中有横纹肌外,其余部的肌层均为平滑肌。外膜内结缔组织有的致密有的疏松,外膜表面细胞柱状或立方形或扁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光镜(LM)对臭椿花序及花器官的分化和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1)臭椿花器官分化于当年的4月初,为圆锥花序;2)分化顺序为花萼原基、花冠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5个萼片原基的发生不同步,并且呈螺旋状发生;5个花瓣原基几乎同步发生且其生长要比雄蕊原基缓慢;雄蕊10枚,两轮排列,每轮5个原基的分化基本是同步的;雌蕊5,其分化速度较快;3)在两性花植株中,5个心皮顶端粘合形成柱头和花柱,而在雄株中,5个心皮退化,只有雄蕊原基分化出花药和花丝。本研究着重观察了臭椿中雄花及两性花发育的过程中两性花向单性花的转变。结果表明,臭椿两性花及单性花的形成在花器官的各原基上是一致的(尽管时间上有差异),雌雄蕊原基同时出现在每一个花器官分化过程中,但是,可育性结构部分的形成取决于其原基是否分化成所应有的结构:雄蕊原基分化形成花药与花丝,雌蕊原基分化形成花柱、柱头和子房。臭椿单性花的形成是由于两性花中雌蕊原基的退化所造成,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安健  汪明  孔繁瑶  殷佩云 《动物学报》2001,47(4):431-435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配子生殖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于相邻的宿主肠上皮细胞内相产生,由末代裂殖子入后,长大变圆而形成,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首先细胞核分裂成为多核体,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然后紧靠细胞处的限制向外突出,临近突出部位的限制膜下陷,在核上方形成中心粒,中心粒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体的殖体相连,成熟的小配子与配子体分离,外型香蕉状,外被单位膜,内有一电子结构十分致密的细胞核,核的头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的线粒体,小配子有鞭毛2根,每根鞭毛内有微管,组成为9+2结构,此外,小配子至少有6根附着微管,大配子体和大配子外被单位膜,内部形成大量的成囊体1和成囊体2,并有大量的支链淀粉和脂肪体,中央有一个细胞核,卵囊臂有5层,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内有大量的支链淀粉和脂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