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昌东湖地区摇蚊科昆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目前所知,1940年有关作者曾对采自我国云南、西藏和台湾等地的摇蚊科昆虫先后报导过69种10,11,13,15,16,18,19,其中台湾的种类几乎占到90%。本文的报导系于1963年和1964年作者以灯诱和昆虫网捕捉两种方法,在武昌东湖地区收到大量的摇蚊科昆虫的标本,共鉴定出37种,分别隶属于3亚科16属。其中摇蚊亚科的3个属即雕翅摇蚊属(Glyptotendipes),沼摇蚊属(Limnochironomus)和劳特摇蚊属(Lanterbor-niella)在我国为首次记录;在37种之中,除6种已报导见于我国台湾外,有31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通过标本数量的分析,作者认为有9种应为东湖地区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2.
武昌东湖地区摇蚊科昆虫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据目前所知,1940年有关作者曾对采自我国云南、西藏和台湾等地的摇蚊科昆虫先后报导过69种^[10,11,13,15,16,18,19],其中台湾的种类几乎占到90%。本文的报导系于1963年和1964年作者以灯诱和昆虫网捕捉两种方法,在武昌东湖地区收到大量的摇蚊科昆虫的标本,共鉴定出37种,分别隶属于3亚科16属。其中摇蚊亚科的3个属即雕翅摇蚊属(Glyptotendipes),沼摇蚊属(Limnochironomus)和劳特摇蚊属(Lanterborniella)在我国为首次记录;在37种之中,除6种已报导见于我国台湾外,有31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通过标本数量的分析,作者认为有9种应为东湖地区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3.
城市供水系统摇蚊污染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年来 ,国内已有 1 0余个省区城市供水系统中先后发生了摇蚊幼虫 (红虫 )污染事件。文章介绍了国内外供水系统摇蚊发生概况 ;分析了供水系统中摇蚊发生的 3个主要原因 :原水环境污染 ,水处理过程摇蚊污染和二次供水污染。简要回顾了国外供水系统摇蚊污染防除的历史和进展 ;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供水行业所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在水厂净水处理及二次供水过程防除摇蚊污染的研究 ;同时指出了当前有关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摇蚊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知识的缺乏。对该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摇蚊属的双叶摇蚊亚属作了系统学记述。描述了2个新种:宽铗双叶摇蚊Chironomus(Camptochironomus)latusus sp.nov.和六毛双叶摇蚊Chironomus(Camptochironomus) senisetosus sp.nov.,重新描述了苍白双叶摇蚊Chironomus(Camptochironomus) pallidivittatus和伸展双叶摇蚊Chironomus(Camptochironomus) tentans。并编制了中国本亚属4种雄成虫分种检索表。宽铗双叶摇蚊,新种Chironomus(Camptochironomus) latusus sp.nov.(图1~2)雄虫生殖节构造与苍白双叶摇蚊相似,但本种肛尖两侧叶强烈骨化,抱器端节明显宽大。AR值明显小于后者(表2)。正模♂,内蒙古乌梁素海,1982-04-25,王新华灯诱。六毛双叶摇蚊,新种Chironomus(Camptochironomus) senisetosus sp.nov.(图5~6)雄虫生殖节构造与伸展双叶摇蚊相似,但可借以下特征区别于后者(表4):上附器发达,6根长刚毛有序地围绕并着生在上附器基部,肛节侧片毛缺失,腋瓣缘明显少于后者。正模♂,贵州省罗甸县,2004-08-11,于昕网捕。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摇蚊科昆虫初步调查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标本鉴定的结果,总结了浙江省泰顺县乌岩岭自然保护区摇蚊科昆虫名录,共计3亚科23属39种,其中包括3个中国新记录种:白壳粗腹摇蚊Conchapelopia pallidula (Meigen)、黄纹提尼曼摇蚊Thienemanniella flaviscutella (Tokunaga)和黄三叉粗腹摇蚊Trissopelopia flavida Kieffer.  相似文献   

6.
记述中国直突摇蚊属两个新纪录亚属,寄莼直突摇蚊亚属Orthocladius(Pogonocladius)和钻木直突摇蚊亚属Orthocladius(Symposiocladius),雄成虫共5种,包括1新种O.(S.)futianensis sp.nov.,中国4新纪录种O.(P.)consobrinus(Holmgren),O.(S.)holsatus Goetghebuer,O.(S.)lignicolaKieffer和O.(S.)schnelli Sther,并编制了中国钻木直突摇蚊亚属4种雄虫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摇蚊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中国产趋流摇蚊属Rheocricotopus4新种及1新纪录种:长胫趋流摇蚊R.tibialis sp.nov.四川,金佛山。二带趋流摇蚊R.bifasciatus sp.nov.四川,金佛山。短足趋流摇蚊R.brachypus sp.nov.广东,封开。白山趋流摇蚊R.baishanensis sp.nov.吉林,长白山。铺展趋流摇蚊R.effusus(Walker)四川,金佛山。  相似文献   

8.
以伸展摇蚊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温度、光强对各生命阶段存活率和发育速率、成虫性别比和繁殖力以及种群动态的综合影响。通过F检验不同温度相同光照条件下摇蚊卵、幼虫和蛹的存活率的回归方程和和回归系数,发现了在相同的光强(800 lx或2000 lx)条件下,15—35℃温度范围内,摇蚊幼虫和蛹两种形态存活率与温度之间均呈显著相关,而幼虫期摇蚊的存活率比蛹期更易受温度影响,但是,温度变化并没有显著影响卵的存活率;且15℃和35℃两个极端温度不适合摇蚊的生存和繁育。其次通过正交试验,对在2个温度(15℃和30℃)和2种光强(800 lx和2000 lx)两种因素组合作用下的摇蚊存活率和发育速率进行极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伸展摇蚊种群繁育的最佳条件为25℃,800 lx的结论,且两种因素对于摇蚊成虫的雌雄比影响并不显著,但是温度对三者(存活率、发育速率和雌雄比)的影响远大于光强。最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关于不同光照和温度下对成虫繁殖力的结果,以及相同光照和温度下不同湿度(45%、65%、85%和95%)对成虫繁殖力的结果,总结出在25—30℃,800 lx光强下伸展摇蚊维持良好生命活力、顺利完成繁殖发育过程,85%—95%的相对湿度可以使羽化成虫保持较高的产卵水平。并根据所观察的种群生殖力资料计算得到相应温度(25℃和30℃)和光照条件(800 lx和2000 lx)组合下的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结果表明在800 lx光强、25—30℃条件下,摇蚊能维持较高的种群净增殖率(R_0)与内禀增长率(r_m)。综上所述,25℃温度,800 lx光强和85%的湿度的条件更适合伸展摇蚊种群繁育。此结果为建立伸展摇蚊室内繁育的标准化条件及相应的种群发展规律和构建本土摇蚊种的毒性测试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摇蚊亚科中国新纪录属--脊突摇蚊属Cyphomella Seether,1977.给出了膜脊突摇蚊 C.cornea S(ae)ther,1977的详细描述、绘图以及世界脊突摇蚊属雄成虫分种检索表.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0.
首次记录产自东洋区的环足摇蚊属藻寄生环足摇蚊亚属,并依据中国标本对该亚属的洛格环足摇蚊Cricotopus(Nostocoladius)lygropis Edwards进行了重新描述,编制了世界本亚属雄成虫分种检索表。经检视模式标本和核对原始描述,将Cricotopus(Nostocoladius)seiryuabeus Sasa,SuzukiSakai(1998)处理为Cricotopus(Nostocoladius)lygropis的次异名。  相似文献   

11.
泥炭地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其酸性、淹水和厌氧生境形成的独特的生物群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选择鄂西亚高山地区七姊妹山和二仙岩泥炭地,采集表层泥炭沉积物并提取摇蚊亚化石头壳,探讨了这两个地区摇蚊种群组成及其影响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七姊妹山泥炭地摇蚊组合以Tanytarsus pallidicornistype2和Tribelos sp.为主,二仙岩泥炭地则以Pseudorthocladius sp.、Tribelos sp.和Pseudosmittia sp.为主,这些优势种都是附生属种且具有一定耐酸性;2)泥炭地表层水的电导率、钙离子浓度和水位埋深是显著影响摇蚊种群组成的环境因子。本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泥炭地摇蚊组成,为深入认识泥炭地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录狭摇蚊属一中国新纪录种:麦氏狭摇蚊Stenochironomus(Stenochironomus)macateei(Malloch).标本保仔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3.
记述中国直突摇蚊属两个新纪录亚属,寄莼直突摇蚊亚属Orthocladius(Pogonocladius)和钻木直突摇蚊亚属Orthocladius(Symposiocladius),雄成虫共5种,包括1新种O.(S.)futianensis sp.nov.,中国4新纪录种O.(P)consobrinus (Holmgren),O.(S.)holsatus Goetghebuer,O.(S.)lignicola Kieffer和O.(S.)schnelli Saether,并编制了中国钻木直突摇蚊亚属4种雄虫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摇蚊学研究室.福田钻木直突摇蚊,新种O.(S.) futianensis sp.nov.(图1~3)雄成虫与本亚属其它已知种的区别如下:抱器端节中部最宽,亚端背脊突出,位于抱器端节的近末端.正模♂,云南省洱源县牛街镇福田村,1996-05-23,灯诱,周长发采.副模2 ♂ ♂,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源自其模式产地.  相似文献   

14.
记述间摇蚊属Paratendipes 1新种:尖窄间摇蚊P.angustus sp.nov.和1中国新记录种:苏步间摇蚊P.subaequalis(Malloch).正模标本存放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摇蚊学研究室,副模标本保存于台州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近在国内外的报导很多。但对赤霉素引起植物孤雌生殖的报导,在国内则很少见。Wittwer 及 Bukovac(1957)曾指出赤霉素在引起番茄孤雌生殖方面,效果此 IAA 大500倍;Sachar 等(1959)谓赤霉素能引起石蒜(Zephyranthes)孤雌生殖;井上四郎等(1959)赤曾报告过赤霉素对葡萄的孤雌生殖有效。国内有些研究单位虽曾用赤霉素  相似文献   

16.
摇蚊幼虫分布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摇蚊幼虫是水体中分布范围广的一类水生昆虫 ,它们的一些种类对水质的变化 ,如营养盐、重金属、pH和溶解氧等极为敏感 ,另有些种类则适应有机污染、重金属类毒物污染。在水质的生物学评价工作中 ,利用其种类敏感和耐污染特性 ,反映水质的变化和污染程度 ,是生物监测重要的评价依据。 2 0世纪 80年代 ,欧洲许多国家在研究酸雨对生态环境影响时 ,多采用摇蚊幼虫作为指示生物 ,也有的利用摇蚊幼虫口器或触角形态变化监测湖泊或河流水质[1 0~ 1 3 ]。国内有关摇蚊的研究近年来多偏重于成虫的分类学研究[6、8、9],对幼虫的研究则多利用底栖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沙湖41 cm沉积岩芯摇蚊亚化石组合进行分析, 结合210Pb测年、长江中下游摇蚊-总磷转换函数模型、降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方法及武汉市历史资料数据, 定量重建湖泊水体总磷浓度, 揭示了沙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 (1) 1973—1989年, 摇蚊组合以水生植被相关属种Cricotopus sylvestris-type和Dicrotendipes nervosus-type占优势, 揭示湖泊水生植被发育; 这一时期摇蚊重建水体总磷浓度为47—55 μg/L, 沉积物总磷维持在700 mg/kg; (2) 1989—2002年, 沉积物总磷增加近一倍, 与此同时水体总磷逐渐上升到100 μg/L以上, 水生植被相关摇蚊属种相对丰度显著减少, 湖泊由此进入富营养态; (3) 2002年以来, 沉积物总磷持续升高到2000 mg/kg以上, 摇蚊组合以富营养属种Tanypus和Propsilocerus akamusi-type占绝对优势, 水体总磷浓度维持在150 μg/L以上。DCA第一轴解释了摇蚊组合变化的62.1%, 且样品点在DCA第一轴得分与沉积物总磷呈显著负相关, 表明摇蚊组合主要响应于湖泊营养富集过程, 这主要与武汉市城市化发展导致湖泊面积萎缩和入湖污水增加相关。研究表明沙湖水体营养本底值约为50 μg/L, 减少外源营养盐输入是保护沙湖水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滇池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群落演变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CM  Xie ZC  Song LR  Xiao BD  Li GB  Li L 《动物学研究》2011,32(2):212-221
该文综合滇池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历史资料,并结合2009—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对其群落演替进行了研究,并对群落衰退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物种数下降明显,由20世纪80年代的57种降为现在的32种,群落的物种损失率高达44%。其中软体动物损失率高达75%:其次是水生昆虫(39%)。滇池全湖底栖动物密度为1776ind/m2(其中寡毛类1706ind/m2;摇蚊科68ind/m2)。近20年滇池全湖底栖动物的丰度比较发现,寡毛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呈一种先急剧上升,而后明显下降的过程,而摇蚊科的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寡毛类中的耐污种相对丰度增加,如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成为绝对优势种,其平均相对丰度达到了74.1%。摇蚊科相对丰度减少,以前广泛分布的异腹鳃摇蚊(Einfeldiasp.)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细长摇蚊(Ch.attenuatus)、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等耐污种;软体动物种类变得单一,许多高原湖泊特有的软体动物均已消失,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牟氏螺蛳(M.mondi)、光肋螺蛳(M.mansugi)在200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了极危物种,滇池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dianchiensis)也被列入了濒危物种。滇池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尤其是草海物种多样性从20世纪50年代的2.70降到现在的0.30。半个多世纪以来总氮、总磷与物种数和多样性呈现显著负相关。底栖动物群落衰退的成因主要是生境破坏、水质恶化、蓝藻爆发、沉水植物消失、种质库匮乏等。  相似文献   

19.
闫云君  李晓宇 《生态学报》2005,25(12):3127-3132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1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杂色特维摇蚊(Tvetenia discoloripes Goetghebuer)和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 potthasti Lehmann)的生活史均为1年1代.杂色特维摇蚊种群现存量在1年中出现1次峰值,波特真开氏摇蚊则出现3次.采用龄期频率法(1nstar-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分别为杂色特维摇蚊,120.3058g/(m2·a),P/B为10.5;波特真开氏摇蚊,17.7554g/(m2·a),P/B为11.4.两种摇蚊的生产量动态在时间上重叠程度较大,比例相似性系数达0.63,重叠现象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杂色特维摇蚊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真菌和硅藻所占平均比例为95.81%,0.52%和3.67%;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7.56%,2.38%和10.06%;波特真开氏摇蚊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真菌和硅藻所占比例分别为93.48%,0.68%和5.84%,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1.71%,2.97%和15.32%.  相似文献   

20.
利用28S rDNA D1部分基因序列对直突摇蚊亚科代表性属级阶元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测定了12个内群属和2种外群的28SrDNAD1片段,并结合GenBank中3个同亚科种类该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分析。采用2种建树方法(距离邻近法NJ和最大俭约法MP)分析了直突摇蚊亚科内属级分类单元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滨海摇蚊属Clunio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与该属营海洋生活的特殊性一致。心突摇蚊属和真开氏摇蚊属互为姐妹群,流环足摇蚊属和刀突摇蚊属互为姐妹群,此结果与基于形态学的系统发育研究相结果一致。其它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因尚无前人研究而有待做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同时证明28S rDNA D1基因片段在分析摇蚊科昆虫属级及属内阶元关系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