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Analytica走向世界 :首次国外盛会在上海举办·与中国化学会共同举办国际研讨会·国际展商约为 6 0 %  Analytica有一种新的理念 :这一欧洲顶级的分析仪器、实验室技术和生物技术博览会以及ANALYTICA国际研讨会 ,将在中国———这个实验室技术和分析领域内世界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为德国和其他国际展商提供一流的展示平台。AnalyticaChina将于 2 0 0 2年 9月 3日至 6日在中国最现代化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SNIEC)举行。该展会是具有国际特征的中国贸易博览会 ,它将吸引分析、诊断、…  相似文献   

2.
“电子”cDNA文库筛选指导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cDNA库筛选主要是指通过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延伸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以获得基因的部分及至全长cDNA序列,避免或部分避免构建与筛选cDNA库等烦琐的实验室工作。该方法具体体现了EST数据库的迅速扩张已导致识别与克隆新基因的策略发生革命性的变化。EST序列ZA73为本实验室克隆到的可能参与辐射致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的基因片段,本研究采用“电子”cDNA库筛选的方法对其可能  相似文献   

3.
李宁利 《人类学学报》2005,24(2):166-170
最近,由沈辰和S.G.Keates主编的《中国更新世考古学最新研究》以英国考古学研究国际系列文集第1179辑出版。该文集是根据2000年4月在费城召开的美国考古学会第65届年会以“中国更新世考古的理论和实践”为主题的分会上所提交的论文,并经过作者广泛修改编辑而成,其中还吸收了两篇年会以外的论文。这次会议的目的是研讨目前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中目前日益增多的、  相似文献   

4.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2002,21(3):210-210
一个包括遗传学、体质人类学及考古学在内的多学科人类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近日在上海复旦大学成立。为庆祝该中心的成立 ,2 0 0 2年 4月 1 7- 1 9日在复旦大学举行了“2 0 0 2年现代人类学国际研讨会”暨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来自人类学、遗传学、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 5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多学科的交叉与整合———新世纪的现代人类学研究。近3 0位学者作了大会报告 ,内容涉及人类起源、古代和现代民族关系、古DNA研究、人群体质特征和遗传特…  相似文献   

5.
该芯片实验室试剂盒可用于微量采样的RNA分析以及极少量RNA样品的完整性分析全球领先的跨国高科技公司安捷伦科技 (NYSE :A)和Caliper科技公司 2 0 0 2年 12月宣布推出名为RNA 6 0 0 0Pico的芯片实验室试剂盒 ,用于总RNA和信使RNA样品的自动质量控制分析。同RNA 6 0 0 0Nano芯片试剂盒相比 ,RNA 6 0 0 0Pico灵敏度提高了 2 5倍 ,因而在临床微量采样技术的样品分析中非常有用 ,比如在癌症研究中 ,可用于比较肿瘤组织与相邻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虽然现在的研究手段能够成功地分离单个细胞 ,并从…  相似文献   

6.
FrancisCrick 1 95 7年在实验动物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关于蛋白质合成”的报告 ,该文发表于 1 95 8年。在这篇论文中 ,Crick首次列出了 2 0个氨基酸残基的标准位点 ,并提出了核酸碱基序列可以独特的表达一段核酸的特异性 ,该序列编码某一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还提出了蛋白质三维空间的形成是由它的氨基酸序列所决定的论据 ;并指出蛋白质合成一定是连续的 ,阐明了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由“中间体 (adaptor)”分子介导的假说。最重要的是Crick提出了“中心法则”。中心法则在过去和现在一直在影响着分子生…  相似文献   

7.
背负青天往下看──遥感技术在考古学中的成果王大锐传统的考古学工作,大多是依靠老百姓的偶然或零星的发现,然后由专业考古人员用铲和“脚踏实地”地详细勘查。当然,也有查阅古代文献记载而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的。这些都必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现代的高技术为考古学带...  相似文献   

8.
刘科 《生物学杂志》2002,18(3):47-48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是由英文“biologicaltech nology”组合而成的 ,直译为“生物工艺学”。生物技术是对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的生物体操纵技术的称呼。尽管生物技术这个概念出现得比较晚 ,但是人类对生物体的利用、操作和改造的历史 ,则可追溯到史前时代。1 经验形态的技术人类属于异养型的生命形态。人类要生存下去 ,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以其它生物体为食。这就促使人类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生物体 ,以至于对它们进行改造。人类首先通过采集、狩猎等方式获得生物体及其成分 ,对它们进…  相似文献   

9.
科技信息     
突破传统机械框架 ,光学微处理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激光生物实验室研制的“光学微操作微加工装置与技术”和承担的 863自动化领域重大项目“全光学生物微操作系统”于 2 0 0 0年 8月 2 4日通过中科院主持的鉴定和验收。该课题组十年来坚持光学微处理技术这一方向研究 ,努力开发光学微操作微加工技术。所研制的设备克服了传统机械法在对微小粒子 ,特别是对微小封闭体系 ,进行微操控和微加工的困难。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生物物理所、力学所等单位与该课题组合作利用光学微操作微加工装置 ,已取得了多项新颖的科研成果 ,展示了这一…  相似文献   

10.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2004,23(2):110-110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创始人,他于192 9年发现的第一具北京猿人头盖骨为我国争得第一块国际学术界的“奥林匹克金牌”。2 0 0 4年是裴文中先生的百年诞辰,2 0 0 4年12月2日又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5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以及促进旧石器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将在2 0 0 4年10月18—2 2日在北京举办裴文中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5周年纪念会。大会将围绕世界最新的…  相似文献   

11.
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孟和生 《生命的化学》2001,21(6):512-513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临床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手段。基因诊断 (geneticdi agnosis)是属于全新内容、全新技术和全新概念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该方法直接探查基因的存在状态及功能 ,即基因型的改变 ,可对疾病作出可靠诊断 ,又称DNA诊断[1] 。1 .传统疾病诊断方法的缺陷传统的疾病诊断方法大多为“表型诊断” ,以疾病或病原体的表型为依据。这种诊断方法有许多缺陷 ,表现为 :(1 )某些表型的改变不具特异性 ;(2 )疾病的表型改变往往出现较晚 ,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3 )某些疾病本身不呈现显著的表型改变 ,用传统的检…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5月 1 2日— 1 5日 ,“双沟醉猿国际科学考察年会”暨“裴文中科学奖励基金会成立大会”在南京召开。 5月 1 4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所长与江苏双沟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凤琦签署协议书 ,由江苏双沟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以 2 0 0万元人民币作为发起资金 ,设立“裴文中科学奖励基金”。该项基金将用于奖励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 ,每两年评选 1次。裴文中科学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将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其工作任务之一是寻求社…  相似文献   

13.
在 2 0 0 2年 4月 5日出版的《Science》上发表了由中国 12家科研单位共同完成的水稻 (OryzaSativaL .SSP .indica)亚型的基因组序列。该水稻基因组全长是 4 6 6× 10 7个碱基对 ,含有 4 6 0 2 2到 5 5 6 15个基因 ,功能基因占基因组的 92 .0 %。 80 .6 %的拟兰芥基因与该水稻的基因同源 ,但该水稻只有 4 9.4 %的基因与拟兰芥的基因同源。在同期的《Science》上 ,还发表了由美国 6家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的水稻 (OryzaSativaL .SSP .japonica)亚型的基因组序列。该亚型的基因组全长 …  相似文献   

14.
安捷伦日前宣布 ,推出小鼠cDNA微阵列试剂盒 (G410 4) ,其中cDNA克隆序列由IncyteGenomics认证。通过这套微阵列试剂盒 ,研究人员可以在一次微阵列实验中 ,对 85 0 0多个小鼠基因进行大规模的基因差异表达筛选。安捷伦的小鼠cDNA微阵列采用双色标记 ,方便研究人员在一次实验中对“疾病”样本和“对照”样本上同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传统的单色标记技术需两次分别的微阵列标记、杂交及后继分析步骤 ,而新的方法则减少了传统单色标记技术中固有的偏差。此外 ,所有安捷伦cDNA微阵列都以方便使用的试剂盒形…  相似文献   

15.
《日经生物技术》2 0 0 0年 10月 9日号 16页报道 :美国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 9月 2 2日宣布 ,今后在 5年内将提供总额 4 80 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进行 16种植物染色体研究。目的是促进包括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基因构造和基因分析。NSF的AssistantDirectorforBiologicalSciencesMaryClutter说 :重点集中在“以全染色体为研究对象 ,进行参与在叶绿体生物发生过程、植物营养、寄生、环境胁迫的植物反应等基因机能的研究。该研究项目最大…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人类起源、演化和适应理论问题的看法。中国作为东亚一个幅员辽阔的地理区域,已经成为这项研究的热点地带。来自该地区新的人类化石和石器组合对基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记录构建的“现代人出自非洲说”(Recent Out-of-Africa)提出了挑战。新的古人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现代人出现于约100 kaBP的中国南方,可能(至少部分)是由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化而来。一些古老型智人表现出了与早期古人类镶嵌或过渡性的体质特征,并可能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杂交混合。同时一些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表现出了早期现代人类技术和行为的复杂性。中国北方的小石片石器主工业和南方的砾石石器主工业贯穿于整个更新世,然而从约40 kaBP开始,石叶技术开始出现在中国北部,紧随其后的是这些地区骨制工具和个人装饰品的出现,这表明,更新世晚期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与我国北部可能存在着紧密的文化关系,东北亚地区可能存在着由西北向东南的迁移路线。人类化石和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现代人类起源和适应的过程与机制可能与欧亚大陆西部有所不同。本文对有关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研究所取得的新发现和进展进行了总体回顾,从考古学角度阐述了对相关重要学术问题的看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04,23(4):343-344
张森水先生是著名考古学家,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第2代的杰出代表。他从1956年开始从事旧石器考古研究,近半个世纪来脚步未停,笔耕不辍;主持过一系列重大考古项目,在野外考察和材料发现方面成就斐然;发文著书成果丰硕,提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区域渐进说”和中国旧石器时代存在“南北主工业二元结构,区域内若干文化变体”等理论,在阐释中国旧石器文化传统和人类技术与行为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方面他最早将“区系类型”等概念引入我国旧石器考古学,倡导并力行实验考古学,推动石器使用痕迹分析,将统计分析方法较系统地应用到旧石器考古研究,促进了我国旧石器考古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和方法的成熟。  相似文献   

18.
《生物产业技术》2009,(6):84-86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食品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于2007年4月发文批准建设,2007年9月通过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实验室以江南大学和南昌大学为依托单位.在两校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科学)的基础上,以各自的“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整合两所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和研究基地的优势资源.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地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由德国经济和技术部、贸易展览业协会、精密机械和光学工业协会分析和实验室设备分会共同主办的德国分析和实验室设备展览会于 2 0 0 0年 10月 18~ 2 0日首次在上海举办。这是一次由德国官方主办、汇集了代表德国分析和实验室设备制造业最高水平的 37家著名公司参展的专业展览会 ,是该设备领域的一件盛事。10月 17日主办者于上海世博会议大酒店隆重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举办了招待会。参展的设备具有先进的技术标准和高质量水准 ,其可靠性显示了德国在分析和实验室设备领域制造业的实力 ;除设备外 ,该展览将最新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20.
ProcNatlAcadSciUSA ,2 0 0 2 ,99:1 330 2~ 1 330 6早期研究表明番茄果实的梨形性状由位于第二染色体的一个隐性基因ovate所控制 ,ovate基因位于分子标记TG645附近 ,以此标记为探针筛选番茄BAC文库将该基因定位于一个长为 1 0 5kb的DNA片段内 ,进一步的分子标记定位表明该基因在含有 8个ORF的 55kbDNA内。通过PCR扩增了圆形番茄这一区域DNA并进行测序 ,结果表明突变体的ORF6中有三处发生了突变。ORF6由两个外显子和 1个内含子组成 ,有一个点突变和一个 2bp的插入或缺失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