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球藻高密度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球藻(Chlorella)为绿藻门、小球藻属的单细胞绿藻。小球藻富含蛋白质、多种色素、B族维生素、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而且同时具有抗癌、抗辐射、抗感染、抗氧化、防治高血脂症、防治便秘以及骨髓抑制等一系列生理保健功能,是较为理想的保健食品。传统上小球藻的生产采用光自养培养方式,离不开光照,产量很低,限制了小球藻的开发利用。采用异养培养无需光照,同时能使细胞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大大降低分离成本,小球藻异养培养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1]。  相似文献   

2.
单细胞绿藻的大量培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廿年来,单细胞绿藻的培养和利用,曾引起广泛的兴趣,主要的是由于单细胞绿藻具有下列几个重要的特性:(1)能够充分利用太阳的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质,作为动物的直接或简接的食料;(2)生长繁殖迅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易于培养;(3)蛋白质的含量很高,达干重的50%,其中有21种氨基酸为动物生长上所需要的,油脂的含量也很高,为干重的10—20%,通过低氮培养,含量可达到80%以  相似文献   

3.
植物学家普遍地认为具双鞭毛的衣藻型或类似衣藻型的单细胞绿藻是原始型的绿藻。按照传统的观点,绿藻门基本包括三条进化路线:一条是群体的(或团藻的)路线,藻体为游动的单细胞或群体,营养时期无细胞  相似文献   

4.
我国沿海四爿藻的室内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产养殖中,四爿藻是一种重要的饵料资源,从我国沿海(包括广东、浙江、山东等省)采集到的海洋单细胞绿藻四爿藻,用毛细管法挑取进行单种培养,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中稀释划线分离得到无菌纯培养物,利用改良的Guillard &; Ryther(Guillard F)培养基、海洋Ⅲ号培养基和改良的海洋Ⅲ号培养基对四爿藻进行了实验室培养。结果发现,改良的海洋Ⅲ号培养基中四爿藻的生长速率最快,最适pH范围为7.0~8.0,加入维生素B12(10μg·L^-1),也可以适当增加四爿藻的生长速率。这种改良的海洋Ⅲ号培养基配制简单,适合于水产养殖中四爿藻的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5.
无绿藻是直径3~30μm不等的单细胞微生物,进行无性繁殖,内含特征性内孢子。无绿藻病是一种罕见、散发疾病,目前认为小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P.blaschkeae和P.cutis对人有致病性。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是无绿藻分型鉴定的传统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将菌株鉴定至亚种或变种,成为无绿藻分型鉴定又一重要手段。为提高对无绿藻这一条件致病真菌认识,该文对无绿藻的分类、流行病学、结构特征、药物敏感性及鉴定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研究对中国绿水螅共生绿藻的核18S rRNA基因全长序列及其叶绿体9个基因(atpA、chlB、chlN、petA、psaB、psbA、psbC、psbD及rbcL)片段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序, 并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及叶绿体9个基因序列的整合数据分别通过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和贝叶斯分析(Bayesian inference)对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共生单细胞绿藻的系统发生地位进行了探讨。系统发生表明: (1)中国绿水螅共生绿藻属于共球藻纲(Trebouxiophyceae)小球藻目(Chlorellales), 但不属于其中的小球藻属(Chlorella); (2)来源于草履虫、水螅、地衣及银杏的共生绿藻均在共球藻纲支系, 而来源于蛙类和蝾螈的共生绿藻属于绿藻纲(Chlorophyceae)支系。无论在共球藻纲支系还是在绿藻纲支系, 不同来源的共生藻并没有排他性地聚为单系群而在系统树中与其他自由生活的绿藻混杂排列, 来自不同宿主的共生绿藻没有共同起源。  相似文献   

7.
球状绿藻主要指绿藻门中多为单细胞, 形状为球形、近球形, 或由球形衍生出来的其他形状的藻类。球状绿藻分布广泛, 遍布全球, 生活于淡水、海水和亚气生等生境中, 其相似的简单形态下隐藏着复杂的物种多样性。球状绿藻分类学上主要位于绿藻门的两纲四目及其一些独立支系的类群。球状绿藻分类学正由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向基于分子信息的复合分类方法转变。球状绿藻隐性的物种多样性涉及约40属, 其中15属是依据新标本材料而建立的新属, 12个属是依据新证据建立的新组合。本文重点介绍了1998年以后在共球藻纲和绿藻纲中新发现和命名的单细胞球状绿藻, 介绍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分类学迁移及理由, 特别对常见的小球藻属和栅藻属的分类学概念变迁作了详细介绍, 对一些尚没有中文名的拉丁学名给出了中文命名。另外, 本文讨论了基于DNA的分类学方法在球状绿藻分类学中的应用, 目前系统发育位置的不同已经成为球状绿藻分类的主要依据。目前球状绿藻分类面临的问题是大多分类位置未用分子系统发育方法的验证。 未来, 球状绿藻分类学家应用系统发育研究结合形态学研究探索单细胞球状绿藻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在大量培养单细胞绿藻的工作中,怎样把已经培养出来的藻类进行收获,是一个生产上的关键问题。这些藻类的个体很小,悬浮在水中,即使在培养液内繁殖到浓度很高时,我们要进行收获也有许多困难。一般采用的收获方法是浓缩,把水滤去,得到浓浆,然后经过晒干以取得藻粉。浓缩的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各种办法使藻类沉淀。  相似文献   

9.
高效生物生产碳氢化合物是解决石油等液体燃料短缺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微藻油是生产可持续生物燃料的可靠选择。布朗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是一种由单细胞组成的不定形群体绿藻,能够积累大量碳氢化合物,最高含量可达其干重的75%,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对葡萄藻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提高了其规模化培养及其碳氢化合物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从生物学特性、碳氢化合物合成途径及调控因子、多组学研究和规模化培养技术几方面简单叙述了布朗葡萄藻作为新型产油微藻生产碳氢化合物的潜力,为探索利用布朗葡萄藻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生物燃料提供参考,从而加速该微藻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无绿藻是一种直径约3 ~ 30 μm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体表及体内,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目前主要通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无绿藻进行鉴定.现已发现无绿藻属包括五个种,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仅为中型无绿藻基因型2、小型无绿藻和P.blaschkeae,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外伤和免疫力低下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无绿藻病被临床确诊.根据不同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对无绿藻病的治疗也有所区别.为了提高对无绿藻这一条件真菌及其致病性的认识,该文对其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致病性、临床表现等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单细胞绿藻和其他植物一样,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化学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以合成有机物质,从而进行生长与繁殖。在单细胞绿藻所必需的各种化学元素中,除了 C、H、O 等三种有机元素主要是从水和二氧化碳中获得以外,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元素N 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必需元素,  相似文献   

12.
从南京产白乳胶样品中分离和培养得到1株藻种,编号为FACHB-2245,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和SSU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藻株为单细胞,球状至椭球状,细胞壁平滑。细胞具有1个大液泡、1个红色球体和1个透明晶状结构以及许多折光颗粒。叶绿体周生,1至多个,具膨大的蛋白核。结合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这株藻种为真眼点藻纲的具晶泡绿藻(Vacuoliviride crystalliferum Nakayama,Nakamura,Yokoyama,Shiratori,InouyeIshida)。该属种在我国是首次报道,生活于白乳胶这一特殊生境。基于SSU序列的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具晶泡绿藻藻株与真眼点藻纲中的角绿藻属(Goniochloris Geitler)、粗盘藻属(Trachydiscus Ettl)和假十字趾藻属(Pseudostaurastrum Chodat)的亲缘关系密切,位于这些类群的基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适用于海洋微生物的流式细胞分选与高通量单细胞培养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从印度洋深海样品中分离微生物纯培养菌株。【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单细胞分选功能,以前向角(FSC)和侧向角(SSC)散射光信号代替荧光信号作为分选逻辑,对深海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微生物进行单细胞高通量分选和培养。【结果】确定了流式细胞分选的区域和条件,发现所建立方法适于分离海洋水体微生物,而不是沉积物微生物。从印度洋深海水体样品中获得61个潜在新菌株,分属于6个新属种,占分离菌株总数的26.29%,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培养的模式菌株相似性为89.79%–95.37%。【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发现海洋微生物新物种的效率,获得更多新的海洋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4.
以白桦花药(单核靠边期)、种子(萌发)及再生苗的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在NT1、NT2和B5三种不同的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筛选出优良的白桦悬浮体系,而后进行单细胞分离的结果表明,白桦花药愈伤组织在B5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分散性好,适合于细胞分离。分离得到的单细胞用不同方式培养,建立了白桦单细胞两步培养法。  相似文献   

15.
在大量培养单细胞绿藻的工作中,怎样把巳经培养出来的藻类进行收获,是一个生产上的关键问题。这些藻类的个体很小,悬浮在水中,即使在培养液内繁殖到浓度很高时,我们要进行收获也有许多困难。一般采用的收获方法是浓缩,把水滤去,得到浓浆,然后经过晒干以取得藻粉。浓缩的最好的力法是采用各种办法使藻类沉淀。在湖泊、池塘中生长的浮游性单细胞绿藻,并不是经常保持悬浮状态,而是呈周期性的悬浮和下沉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环境条件骤然改变时,水中悬浮的不能运动的单细  相似文献   

16.
单细胞绿藻和其他植物一样,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化学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以合成有机物貭,从而进行生长与繁殖。在单细胞绿藻所必需的各种化学元素中,除了C、H、O等三种有机元素主要是从水和二氧化碳中获得以外,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元素.N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必需元素,如P、S、Mg、K、Ca、Na、Fe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黄牛表皮细胞分离与体外培养的最适条件,比较了组织块法与单细胞悬液法、不同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分离酶)的消化以及有无血清培养基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克隆形成率来检测细胞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证明:采用分离酶分离表皮细胞进行无血清培养是黄牛表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18.
商陆单细胞平板培养及色素高产细胞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细胞悬浮培养时间、培养方法和接种密度对商陆单细胞平板培养植板率的影响,建立了筛选色素高产细胞株的简单实用的方法。结果表明:普通单细胞平板时培养法培养商陆单细胞的植板率很低,而以悬浮培养14-21d的单细胞为材料,接种密度为5*10^3/ml时,进行条件培养和看护培养,植板率达11.02%。根据细胞平板培养结果,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单细胞克隆的颜色,筛选出商陆色素高产细胞株。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中大多数微生物处于未培养状态,被称为“微生物暗物质”。随着微生物单细胞分离方法的不断更新,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应对微生物纯培养的挑战获得了重要进展,这些新的分离及培养策略对推动微生物资源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宏基因组学和基因组学数据相关成果日益增多,但微生物单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对于系统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功能、遗传进化等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概述了目前使用的或正在研发的膜扩散培养法、微流控分选、荧光激活细胞分选、单细胞拉曼分选、光镊技术、显微操作技术等单细胞分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及其在微生物单细胞分离和培养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展望了这些单细胞分离技术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因病毒侵害人类每年都要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犬肾细胞MDCK以其具有的培养容易、增殖快、流感病毒感染效率高等特点,成为适用于流感病毒疫苗生产的重要细胞系之一。以MDCK细胞为研究对象,在自制无血清培养基中成功实现了MDCK细胞从有血清培养到无血清培养的驯化;并通过单细胞悬浮培养驯化过程实现了MDCK细胞的无血清单细胞悬浮培养,获得了适于无血清单细胞悬浮生长的ssf-MDCK细胞株,无血清单细胞悬浮批培养最大活细胞密度可达3.81×106 cells/mL,最大比生长速率可达0.056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