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长江流域规划的宏伟远景中,除了修建三峡水利枢纽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外,尚要在长江上游各支流中兴修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库,形成一个梯级的水库群。例如,在岷江的干流中,就已有灌县鱼嘴和紫平铺两个水库开工修建,而计划修建的还有好几个水库,偏窗子水库即是其中之一。这些水库,除了具有蓄洪以减轻三峡水利枢纽负荷的作用,又可利用于发电、灌溉和交通运输外,同时,在渔业上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正回顾中国水库渔业近7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相关管理日渐有序,管理目标也从纯粹追求渔业产量逐步过渡到统筹生态环境在内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渔业,这是水库管理理念上的进步。水库是指在河道、山谷或低洼地带修建挡水坝或堤堰而形成的具有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功能的水利工程。水库渔业是在水库水域进行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流域各地区的渔获物中,鲤鱼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在黑龙江本流,每年夏季捕捞的主要对象是鲤鱼。在冬季生产中,鲤鱼的产量在整个鱼产量中亦占优势。著名的达赖湖的鱼产中,占主要成份的也是鲤鱼,冬季渔获物中鲤鱼约占70%左右,在夏季也占50%左右。鲤鱼在这一地区,除了天然捕捞生产的以外,也是一种主要的饲养鱼类。未来黑龙江水利枢纽建成后所出现的新水体中,鲤鱼可能是一种主要的养殖对象。因此,了解它的主要的生态问题和考虑它在水库中的发展方向以及应采取的措施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水电工程, 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如何减轻葛洲坝-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的影响经历了漫长而激烈的论证过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两个工程的水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鱼类保护工作, 并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葛洲坝工程的救鱼对象讨论中, 水生所指出救鱼的主要对象是中华鲟; 在救鱼的措施方面, 水生所科学论证了葛洲坝工程不必修建过鱼设施, 中华鲟在葛洲坝下能够自然繁殖, 中华鲟的救护措施以人工繁殖放流和产卵场的保护为主。在葛洲坝工程建设后, 水生所进一步预测了三峡工程对长江珍稀特有鱼类、重要经济鱼类以及渔业的影响, 并且建议在赤水河建立自然保护区, 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庇护所; 提出最早的生态调度想法, 通过三峡水库的调度形成人造洪峰, 刺激“四大家鱼”产卵等等。实践证明, 水生所做出的工程影响评价和鱼类保护建议是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 对国家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通报》2006,41(7):14-14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担、秭归县环保局和北京市水产研究所参加、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资助的“秭归县桃花水母抢救性保护研究”课题于近日在武汉通过验收。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原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附近位于长江边的3个水潭——天音潭、卧牛潭和鸭子潭的桃花水母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的修建使得长江水生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水库的阶段性蓄、放水使得阶段性淹没的江洲滩增加,更加有利于挺、浮水植物的繁殖,从而可能形成适合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的惟一中间宿主———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的生长环境。本文在钉螺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和相关的气象资料以及水库的蓄放水规律,从气候、淹没时间、植被、水库的蓄放水时间等角度对三峡库区钉螺孽生条件进行了分析。从气候上看,阶段性淹没区能够满足钉螺生长的需要;然而,水库冬季蓄水、夏季放水的周期与钉螺生长需求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冬季的高水位对钉螺生长十分不利。因此,水库的修建并不一定会造成钉螺的孽生和血吸虫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不同渔业方式水库鱼类资源的水声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iosonics DT-X回声探测仪(208 kHz)在2011年的秋末冬初对大溪、沙河、金牛山3个不同渔业方式的中等营养化水库进行了水声学调查,并构建了水库中鱼类资源分布的GIS模型.结果表明: 3个水库间鱼类平均大小无显著性差异,但鱼类目标强度(TS)分布曲线表明鱼类大小分布比例并不一致,受渔业方式影响明显.大溪水库鱼类密度(平均0.0183 ind·m-3)与沙河水库鱼类密度(平均0.0124 ind·m-3)差异不显著,金牛山水库鱼类密度(平均0.0085 ind·m-3)显著小于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3个水库中鱼类密度水平分布与水深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个水库中鱼类均成群分布,对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调查时还发现鱼类聚群行为.3个水库的鱼类资源量分布均在下游最高,除沙河水库受赶鱼作业影响外,其他2个水库大坝前鱼类资源量分布明显偏高.基于鱼类分布GIS建模的栅格化数据、各个栅格的水面面积,对TS>-60 dB鱼类资源总量进行估算,大溪水库约为48万尾,沙河水库约为61万尾,金牛山水库约为52万尾;对TS>-40 dB的鱼类进行统计评估,大溪水库约为5.04万尾,沙河水库约为5.29万尾,金牛山水库约为9.07万尾.  相似文献   

8.
衡水湖是大跃进年代修建水库以后得的名。它过去被人们叫做千顷洼,据说大禹治水时曾在这里掘了一锨土。因为地势低洼,荒地、农田、水库、湿地的演绎,一直未断,至今仍在继续……[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正在三峡水库114种鱼类中,有40多种产粘性卵,对于它们而言,卵的附着基质是形成产卵场的必要条件。据调查,目前水库相对稳定的产卵场较少,虽然新的潜在的产卵场正在形成,但在短期内可能远远无法满足这些鱼类的产卵需求。因此,有必要在三峡水库的适宜水域设置人工鱼巢,以此提高产粘性卵鱼类的自然增殖水平。用于制作人工鱼巢的材料基本上分为两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染色体外重组方法在创建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选取牛asl酪蛋白基因的5′及3′侧翼区和氯霉素乙酰化酶编码区,构建了两个具有3 kb相互重叠的融合基因.将这两个DNA片段末端脱磷酸后,以摩尔比1:1的比例混合,通过显微注射导入小鼠受精原核,最后获得了11个品系的转基因小鼠.对其中10个品系的小鼠的整合分析表明,所注射的两个DNA片段均发生了染色体外同源重组,而且除了 1个品系的小鼠丢失了大约1kb的序列外,其余品系小鼠的重组产物与预想的结构符合.在当代和后代的转基因小鼠乳汁中均可测到氯霉素乙酰化酶的活性.这表明融合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乳腺中得到表达和分泌,也说明显微共注射两个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是建立转基因动物的一个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长江胭脂鱼的洄游问题及水利工程对其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春光  赵亚辉 《动物学报》2001,47(5):518-521
胭脂鱼为我国特有鱼类,自然分布地仅在长江和闽江。长江上游为胭脂鱼的主要分布区,孵化出的部分幼鱼可能会随水流漂至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生长发育,至性成熟前返回上游参加繁殖,其后留在上游生活。目前长江上游和葛洲坝以下江段已存在自然繁殖的不同的胭脂鱼种群;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不会直接威胁胭脂鱼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先后发现了三种与红细胞中的4.1蛋白同源性很高的蛋白质,这四种蛋白质都具有三个功能性结构域,即膜结合结构域,血影蛋白-肌动蛋白结合结构域和羧基端结构域.而且除了已知的在细胞膜物理和生理特性维持方面的重要作用外,4.1蛋白还与有丝分裂以及神经突触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前,研究家们发现除了在核基因中具有叶绿体DNA片段外,在许多种高等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中也具有叶绿体DNA序列。采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研究发现,在玉米线粒体基因组内至少存在三个重要的叶绿体DNA序列:(i)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大亚  相似文献   

14.
四眼斑水龟在海南岛的地理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野外调查三种方法相结合,对四眼斑水龟在海南岛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调查。对18个市县的103个乡镇进行了走访调查;野外调查中采用系统抽样法和笼捕法,对黎母山、尖峰岭、霸王岭、南茂岭、万俄岭和文教河上游6个研究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四眼斑水龟分布于海南岛中部和西南部山区以及丘陵地区,除了海口、文昌、临高、定安和澄迈5个市县没有分布外,其它13个市县均有分布,其中8个市县为本次调查的分布新记录;2)四眼斑水龟栖息于海拔170~640m的山区溪流环境,而在平原、台地、滩涂地区以及比较大的江河、水库和湖泊沿右分布。  相似文献   

15.
李婷  唐磊  王丽  安磊  王骏  莫康乐  陈求稳 《生态学报》2020,40(4):1473-1485
梯级水库修建后自然河流形成了河相段和湖相段,而河流生境的改变对鱼类种群空间分布和生态类型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探究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结合2018年5月渔获物和文献记载水库修建前后的渔获物数据,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及变化,优势物种及群落多样性特点,以及鱼类在河相、湖相段生态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梯级水库建设后溪洛渡至向家坝鱼类的种类数减少,随着水库的运行该减少趋势放缓,而大型鱼的种类数占比呈增长趋势。受生境变化的影响,鱼类优势物种发生变化,水库河相段和湖相段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生态类型组成上以缓流型、生活于水流中下层、产卵初始水温高于18℃等生态类型占优。研究表明,高坝大库的运行会造成鱼类种群以生态需求为目标,形成明显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而梯级水库建设导致的水动力条件差异是鱼类群落生态类型差异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在山西三迭纪的地层中获得了大量爬行动物化石,这是一个以肯氏兽类为主的动物羣,其中除了假鱷类、肯氏兽类以及原始爬行动物的柸龙类外,还有犬颌类和小型二齿兽类。关于这个动物羣的研究工作,除了个别的已有报导外,目前还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坝前段蓄水前后桡足类种类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坝前茅坪至归州的西陵峡段由激流型河流生态系统演变为相对静水的水库型生态系统。桡足类是河流、湖泊、水库中重要的浮游动物类群,在水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浮游动物的研究中备受重视[1—7]。20世纪50年代三峡水库论证时也曾对其淹没区小水体的桡足类进行过调查,并对建库后的桡足类的种类组成进行了预测,但当时在未成库区干流中没有采集到桡足类[8]。作者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坝前段(茅坪至归州)的桡足类进行研究,以期为三峡水库水生态系统中桡足类的演替、水环境管理、第二和第三阶段蓄水后桡…  相似文献   

18.
蚂蚁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通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蚂蚁具有多种通讯方式,除了化学通讯外,还具有视觉通讯、听觉通讯和触觉通讯。用实例简要介绍了这几种通讯方式,并特别介绍了蚂蚁的的报警通讯系统。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门峡水库及其附近地区的淡水贝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三门峡水库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库,它位于黄河中游下段,地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该水库的建成,除了在拦洪、发电和灌溉等方面对国民经济起巨大作用,变黄河水害为水利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为了对渔业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1959年—1962年间,我所在山西、陕西及河南三省师范学院生物系及中国科学院上述三省分院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合作下,曾在蓄水前后水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各类水体进行的理化性质、鱼类及其食料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摘要:胞外多糖(EPS)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及周围生长介质中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物质。乳酸菌胞外多糖除了具有重要的加工优势外,如提高酸奶等乳制品的粘度、质地和口感,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和主要生物活性,并从胞外多糖的益生元特性、作为肠道能源物质、对肠道细胞的粘附、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免疫五个方面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对胞外多糖的后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