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盘县大洞更新世灵长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贵州盘县大洞中-晚更新世洞穴堆积中的猴类化石,数量不多,被归入短尾猴(Macacaarctoides),熊猴(M.cf.assamensis)和疣猴亚科(Colobinae)本研究为南方洞穴堆积单个灵长类牙齿的鉴定积累一些资料,同时也扩大了贵州省猴类化石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化石》2003,(4)
一、日程第一天 (2 0 0 4年 3月 1 0日 ) :上午 9:0 0以前在贵州省首府贵阳市内的瑞金宾馆内集合 (具体地址 :贵阳市瑞金南路 6 2号 ) ;9:0 0乘汽车出发 ,中途游览著名的黄果树瀑布 ;傍晚到达盘县入住。第二天 (3月 1 1日 ) :在盘县石垴盆地进行化石考察。第三天 (3月 1 2日 ) :乘车赴“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进行相关的考察参观活动。第四天 (3月 1 3日 ) :上午继续进行石垴盆地化石考察 ,午餐后总结解散。本次活动结束 ,会员可自行安排其他旅程活动。二、费用人民币 1 880元 人 (包括从集合到结束期间的保险费、交通费、食宿费、门票、保…  相似文献   

3.
侯亚梅 《化石》2003,(4):35-37,26
在我国贵州省西南部与云南相邻的六盘水市盘县境内有一个近年来闻名远近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即盘县大洞。说起它的发现与历史 ,的确有些趣闻轶事般的故事可讲。藏在深闺人未识盘县地处广西、云南和贵州三衢要道 ,自古是军事重镇、商业重埠和云南通往内地的必经之路 ,誉为“滇黔锁钥”。自有文字考证历史以来一直为各朝统治者管辖 ,是府、州、厅所在地。唐贞观八年 (公元 6 34年 )始称盘州 ,元十三年 (公元 1 2 76年 )改称普安 ,隶云南行省 ,经明朝到清宣统元年 (公元 1 90 9年 )从普安直隶厅改为盘州厅 ,民国二年 (1 91 3年 )改为盘县 ,隶黔…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学报》1992,11(4):375-375
盘县大洞——巨大的早期人类居住遗址 贵州盘县大洞,洞口宽50米、内宽35米、纵深214米、面积约7800平方米。洞内为角砾岩、黄色砂质粘土、粘土与多层钙板混合组成的堆积物,厚度在洞口露头处约19米。1992年4至5月由六盘水市文管会组织盘县文化局、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对该洞及附近的地质地理进行初步观察和试掘,发现了由中国犀、巨獏、大熊猫、东方剑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美国西雅图弗瑞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 (FredHutchinsonCancerRe searchCenter)的LelandH .Hartwell、英国伦敦皇家癌症研究基金会 (ImperialCancerResearchFund)的SirPaulM .Nurse和R .TimothyHunt,以表彰获奖者们在细胞周期调控方面的卓越发现和贡献 .LelandH .Hartwell(1939年生 )在上世纪 6 0年代末便认识到用遗传学方法研究细胞周期的可能性 .他采用啤酒酵母细胞建立系统模型 ,…  相似文献   

6.
贵州盘县大洞遗址动物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镇洪  刘军 《人类学学报》1997,16(3):209-220
本文记述盘县大洞遗址1992-93年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共计43种,属于中更新世中,晚期生活在云贵高原和东南亚丘陵地区的过渡地带的动物群,动物群的主要成员为华南地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分的,但也有一些云贵高原的土著种类,它反映一种以亚热带生态以为主,其间有若干次干,凉气候波动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Science》2 0 0 0年 3月 3日出版的一期发表了中美科学家共同撰写的《Mid PleistoceneAcheulean likestonetechnologyoftheBoseBasin ,SouthChina》[1] (以下简称《百色旧石器》) ,同期刊登的还有记者的采访报道[2 ] 。随后国内媒体先后发表了采访两位中国作者的报道[3— 5] 。 2 0 0 1年 1月 1 7日百色旧石器的发现因“人类起源再添新证 ,百色旧石器挑战‘莫氏线’理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为 2 0 0 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6] 。2 0 0 1年 1 …  相似文献   

8.
曹天钦学术基金会最近对本刊 2 0 0 1年发表的优秀论文进行了评选。根据基金会评选细则 (见本刊 1998年第 6期 6 17页 ) ,由《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编辑部根据论文的质量 (至少有一位审稿专家评为甲级 ) ,从 2 0 0 1年已发表的 12 9篇论文中推荐 9篇参加优秀学术论文的评选 ,然后由基金会聘请专家对所推荐论文进行了评选 ,结果公布如下 :优秀论文奖 (奖金 40 0 0元 /篇 ) :费 浩 ,罗明娟 ,叶玉珍 ,丁达夫 ,戚正武。TheInhibitoryActivitiesofRecombinantEglinCMutantsonKexin…  相似文献   

9.
盘县大洞的石器工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从层位及埋藏状况,原料,分类技术特征和与邻近地区同期文化对比等几个方面的对盘县大洞遗址1990-1993年出土和采集的石制品进行描述,另外,文中特别描述了一些可能代表勒瓦哇技术的制品并对这个东亚旧器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0.
岳冰 《人类学学报》2001,20(3):223-223
20 0 1年 7月 1 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 ,一个美国和埃塞俄比亚的联合考察队1 997年到 2 0 0 1年在埃塞俄比亚的中Awash地区SaituneDora ,Alayla ,AsaKoma ,DigibaDora等地点发现了不少早期人类的下颌骨、牙齿、锁骨、肱骨、尺骨和指骨化石。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化石应属于地猿始祖种 (Ardipithecusramidus)但是又与上世纪 90年代公布的发现于Aramis的 440万年前的该种生物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将 1 994年公布的那批 440万年前的化石归属于地猿始祖种始祖亚种 ,而将新…  相似文献   

11.
耐辐射异常球菌DNA损伤与修复相关基因的比较基因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耐辐射球菌 (Deinococcusradiodurans,DR)是Anderson等[1] 在 1 95 6年从灭菌处理的肉类中发现的一种非病原性红色球菌 ,该球菌对电离辐射 (存活最高剂量约 1 5kGy,即普通真核生物的 1 0 0 0倍 )、紫外线、干燥、强氧化剂和一些化学诱变剂显示惊人的抗性[2~5] 。实验证实 ,由辐射引起的损伤DNA在几十小时内能够完全修复[4 ,5] 。这种超强DNA修复能力吸引人们去研究其潜在修复机制以及寻找与修复有关的特殊基因或酶 ,以便能应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对放射性、重金属污染物进行生物修复 ,为癌症治疗尤其…  相似文献   

12.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兼论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 0 1年 10月 8日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诺贝尔奖金基金会宣布将 2 0 0 1年第 10 0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L .H .Hartwell(哈特韦尔 )和英国科学家R .T .Hunt(亨特 )及P .M .Nurse(纳斯 )三人 ,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子”研究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细胞周期 (cellcycle)是指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早在 10 0多年前 ,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细胞是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的 ,细胞每沿着细胞周期运转一次 ,就会一分为二 ,形成两个子代细胞。当时人们已观察到…  相似文献   

13.
在 2 0 0 0年 2月 1 7日出版的《Nature》40 3卷 698页登载了由西班牙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AntonioG .Valdecasas和S .Castroviejo以及美国QueensCollegeofCityUniversityofNewYork的LeslieF .Marcus三人联名写的一封题为“依赖引用指数损害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信。信不长 ,不妨译在这里 :目前流行用“科学引用指数 (SCI)”来衡量科学工作的“好坏”。这种作法正在损害基础分类学工作 ;而没有基础分类学工作 ,生物多样性研究将不可能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4.
清水苑大洞位于贵州省惠水县摆金镇,遗址发现于1998年9月,因发现丰富石制品、骨制品、灰烬层和哺乳动物化石等遗物而为学术界所关注。2013年9至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清水苑大洞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区分A、B两区,揭露面积分别为4 m^2和6 m^2。A区揭露地层厚度约90cm,堆积物为灰白-灰黄色-灰黑色砂质黏土,共出土石制品2398件、动物化石及碎骨2000余件。石制品组合以小型石片工业为体,类型包括石核、石器、各类废片、石锤、磨石等,此外还有5件砸击品。石制品原料大多取自围岩内的燧石,剥片以硬锤锤击法为主,石制品以小型居多;刮削器为石器的主要类型,另有少量凹缺器;石器修理多以锤击法向片状毛坯的背面修理为主。^(14)C测年显示遗址形成于距今约11-14 ka BP,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探讨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在贵州中部低海拔地区的适应生存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水苑大洞位于贵州省惠水县摆金镇,遗址发现于1998年9月,因发现丰富石制品、骨制品、灰烬层和哺乳动物化石等遗物而为学术界所关注。2013年9至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清水苑大洞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区分A、B两区,揭露面积分别为4 m~2和6 m~2。A区揭露地层厚度约90cm,堆积物为灰白-灰黄色-灰黑色砂质黏土,共出土石制品2398件、动物化石及碎骨2000余件。石制品组合以小型石片工业为体,类型包括石核、石器、各类废片、石锤、磨石等,此外还有5件砸击品。石制品原料大多取自围岩内的燧石,剥片以硬锤锤击法为主,石制品以小型居多;刮削器为石器的主要类型,另有少量凹缺器;石器修理多以锤击法向片状毛坯的背面修理为主。~(14)C测年显示遗址形成于距今约11-14 ka BP,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探讨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在贵州中部低海拔地区的适应生存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 19届“美国中部大陆地区古植物学术研讨会”(Mid ContinentPaleobotanicalColloquium) (简称“MPC”)于 2 0 0 2年3月 1日— 3日在佛罗里达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捷克、中国、罗马尼亚等国家的 5 5位古植物学同行、在美访问学者以及研究生等汇聚在佛罗里达大学 ,参加了这次一年一度的美国古植物学术年会。本次研讨会由佛罗里达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主办 ,DavidDilcher教授和StevenManchester教授分别担任会议主席和副主席。参加会议的古植物同行主要来自…  相似文献   

17.
ScienceNews 2 0 0 1年 16 0卷 14期 2 12页报道 :目前对炭疽杆菌 (Bacillusanthracis)毒素的防范主要依靠抗生素和疫苗。但抗生素虽可杀死炭疽杆菌 ,而对症状出现时已存在于体内的毒素则无能为力。疫苗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但有副作用。近据CurrentBiology 10月 2日披露 ,美国波士顿市HowardHughes医学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的WilliamF .Dietrich及其同事宣称 ,现已发现了一种称为Kif1C的基因。此种基因可编码细胞内蛋白 ,其某些变体可使小鼠免于遭受炭疽杆菌毒素…  相似文献   

18.
“古盗鸟”是一件从中国走私到美国的人为拼接的化石标本 ,被拼接的化石材料均来自于辽西朝阳近郊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 1 999年 1 1月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Sloan ,NationalGeographic ,1 999,1 96:98~ 1 0 7)将其命名为“辽宁古盗鸟” (“Archaeoraptorliaoningensis”) ,作为一种特征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新类型而进行了报道。 1 999年 1 2月 ,徐星博士在研究采自辽西的兽脚类恐龙化石时 ,发现确凿证据表明“辽宁古盗鸟”标本是由不同动物骨骼拼凑而成 ,是一个人为的“物种”。 2 …  相似文献   

19.
贵州以更新世洞穴遗址发育在我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近年来贵州中部和西南部洞穴遗址的调查发现进行报道。新发现的9处洞穴遗址均分布在珠江水系的盘江流域,文化遗物主要为石制品。黔中遗址的石制品原料主要为燧石和硅质灰岩,而黔西南石制品原料多以河流成因的石英岩砾石居多;剥片技术主要为锤击法;黔中石制品的个体较小,而黔西南石制品的个体相对较大;石器组合以刮削器占多数。区域对比显示这些遗址的年代大致在距今3万年后的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本次调查丰富了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在贵州的活动信息,其中惠水清水苑大洞、长顺马路大洞和安龙路边大洞具有较大的工作前景。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蝙蝠三新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 1 999年 1 0月、2 0 0 0年 4~ 1 0月 ,分别在广州市郊和粤北地区采到标本 1 8种 32 5号 ,其中大耳菊头蝠 (Rhinolophusmacrotis)、普氏蹄蝠 (Hipposiderospratti)和小伏翼 (Pipistrullusmimus) 3种为广东省第一次发现 ,应为广东省新记录[1] (至此 ,广东省翼手目应有 2 8种 )。1 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macrotisBlyth(封面照片 )  1 999年 1 0月 2日和 2 0 0 0年 8月 5日采于龙门县平陵镇地藏旁洞内 ,海拔 1 50m ,捕获 2♂ 1♀ ,采集号为广 991 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