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浮游藻类的生长发育,和其它绿色植物一样,与光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光直接影响到它的光合作用的进行。在适度的光强度下,光的强度和植物的生长率是成正比的。这方面曾有过不少的工作。但是,在各种光强度的条件下,浮游藻类的数量,细胞分裂率和生物量的关系,却知道得不多。因此,在我们进行大量繁殖浮游藻类的试验时,做了一些关于光强度对于浮游藻类生长影响的试验,同时对于它的数量,细胞分裂率和生物量的关系上,看到了一些事实,现将初步的结  相似文献   

2.
太湖浮游细菌与春末浮游藻类群落结构演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邢鹏  孔繁翔  曹焕生  张民 《生态学报》2007,27(5):1696-1702
为研究浮游细菌与浮游藻类群落演替的相关性,2005年4月至6月在太湖5个观测点采集浮游细菌及浮游藻类样本。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显微观察的方法分析浮游细菌及浮游藻类群落组成。结果表明,春末夏初,浮游细菌与藻类均呈现较高的多样性,浮游细菌DGGE图谱具有43种不同条带,浮游藻类的常见种有29种。浮游细菌群落聚类分析显示,丝藻(Ulothrix 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p.)占优势时,浮游细菌群落基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以藻类种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浮游藻类总细胞数(N)以及Microcystis spp.(M)百分含量为变量,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浮游细菌与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变化的相关系数为30.9%,表明春末夏初太湖浮游细菌与浮游藻类群落演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喻晓  张修峰  刘正文 《生态科学》2012,31(3):301-305
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浅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双壳类可通过滤食控制浮游藻类,从而改变底栖藻类与浮游藻类之间的竞争结果。论文通过比较放养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蚌处理组)与不放养背角无齿蚌(对照组)系统中底栖藻类、浮游藻类的生物量和优势种等的变化,研究了滤食性双壳类对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可显著降低浮游藻类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沉积物表面光照条件,从而显著提高底栖藻类的生物量;背角无齿蚌也改变了浮游藻类的优势种,使优势种由蓝藻转变成硅藻。因此,滤食性双壳类有利于促进浅水生态系统从混水态向清水态转变,本研究结果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流速对不同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 于 2015 年 3 月采集东江流域广东惠州河段原水, 在环形有机玻璃水槽中分别培养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和小环藻, 通过调整水体流速, 研究不同流速对不同藻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 a 浓度、最大比增长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 Fv/Fm 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流速条件下, 不同浮游藻类的生理生化特征有所差异; 铜绿微囊藻表现为在不同流速条件下生长状况都较弱; 斜生栅藻和小环藻在低流速(<0.075 m·s–1)条件下繁殖速度较快, 且随着水体流速的增加, 对藻类生长有促进作用, 而在较高流速(>0.075 m·s–1)条件下随着流速的增加, 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可见, 不同持续的流动条件是影响浮游藻类数量和生理指标变化的重要原因。该研究为东江水源的流速流量调节控制富营养化和水华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藻类对水体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类和数量与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并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藻类常作为河流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水体中的藻类根据生活习性不同分为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在河流健康评价中,以往的工作中有的采用浮游藻类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有的采用着生藻类用于评价,但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究竟何者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更适宜,抑或是二者在用于评价的适宜性上没有明显差别,迄今为止未开展过深入研究。选择三峡库区内的两条河流嘉陵江和乌江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9月,在两条河流上共布设11个研究断面,对嘉陵江、乌江的水环境理化因子、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应用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eriphytic algal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Pe-IBI)和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hytoplankton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Ph-IBI),并结合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CPI),对嘉陵江、乌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评价(Pe-IBI)能筛选出7个核心生物参数(藻类总分类单元数、蓝藻总分类单元数、绿藻总分类单元数、菱形藻比例、优势分类单元比例、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用于河流健康评价,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e-IBI)与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PI)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与水体中总氮、铅含量也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水环境质量越低则着生藻类的生物完整性越差;当采用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Ph-IBI)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时却只能筛选出1个核心生物参数(藻类密度),而且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h-IBI)与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PI)及12个水体环境指标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在河流水体中,与浮游藻类相比,着生藻类更能反映水体环境的状况,对河流水体环境的反映更为准确。因此,在以流动水体为特征的河流的健康评价中,采用着生藻类比采用浮游藻类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丽娃河水体富营养化与浮游藻类的指示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上海丽娃河8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调查,查明其数量和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状况,研究了在富营养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种群及数量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浮游藻类生态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明确了丽娃河为藻型河流,已呈富营养化,为劣V类水,为丽娃河防治提供浮游藻类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武汉东湖浮游藻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从 1994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 ,每月定期从东湖四个常规采样站采集浮游藻类标本进行研究。经鉴定共发现 2 6 0个分类单位 ,隶属于 7个门的 99个属 ,其中有 2种为中国新记录。以 1995年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是 :浮游藻类的种类数以绿藻门最多 ,硅藻门次之 ;各站基本上均以夏季种类最多 ,其次为秋季和春季 ,冬季最低 ;四个站中分布的种类差异不明显 ,各站都出现的种类数占全部种类数的 39.6 % ;不同的站或同一个站在不同的季节其优势类群亦不同。计算了与水体营养类型有关的浮游藻类群落的两种指标—多样性指数和硅藻商。对东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变化与水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从浮游藻类群落的演替指出东湖的富营养化程度自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一直在加剧。  相似文献   

8.
武汉东湖浮注重藻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从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每月定期从东糊四个常规采样站采集浮游藻类标本进行研究。经鉴定共发现26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7个门的990个属,其中有2种为中国新记录,以1995年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是:浮游藻类的种类数以绿藻门最多,硅藻门次之;各站基本上均以夏季种类最多,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冬季最低;四个站中分布的种类差异不明显,各站都出现的种类数占全部种类数的39.6%;不同的站或同一个站在不同的季节其优势类群亦不同。计算了与水体营养类型有关的浮游藻类群落的两种指标-多样性指数和硅藻商。对东湖浮游灯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变化与水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浮游藻类群落的演替指出东湖的富营养化程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加剧。  相似文献   

9.
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湖相沉积的延长组中,发现保存很好的藻类化石,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很好的荧光;我们发现同层位产出的不同藻类化石具有不同的荧光强度,对这些藻类荧光强度的观察,符合以往国外学者提出的化石荧光与化石类别相关的结论。这也是我国首次用化石藻类荧光与生物属性关系进行研究的尝试,为今后利用荧光进行化石藻类分选和超微结构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浓度(5和10mM)的镁离子对柱孢鱼腥藻类囊体膜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5mM镁离子浓度降低柱孢鱼腥藻类囊体膜的叶绿素α在红区和蓝区的吸收峰,表现相似于镁离子对叶绿体的叶绿素α吸收峰的变平效应。在室温下,加入5mM镁离子浓度使膜的光系统Ⅱ684nm发射荧光强度降低。在液氮低温下,镁离子降低膜的光系统Ⅱ684nm和光系统Ⅰ728nm发射荧光强度的比值。可能表明镁离子促进光系统问激发能的传递。同时,镁离子增大叶绿素α所吸收光的激发能对光系统Ⅰ发射荧光的贡献,促进叶绿素α至光系统Ⅰ的激发能传递。  相似文献   

11.
浮游植物叶绿素与脱镁叶绿素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早已受到生理学家的重视。在生态学范畴内,浮游藻类的叶绿素含量既是浮游藻类现存量的一个指标,又是推算浮游藻类生产量的重要参量。故生态学家、水产与环境科学工作者,均日益重视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对浮游藻类的光合色素组成、叶绿素与脱镁叶绿素的测算原理、测算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关于石油母质来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浮游微藻是海洋和湖泊中的初级生产力,生物量巨大,平均脂类含量高,是沉积岩中有机质的主要母质来源,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贡献最大。对下辽河坳陷早第三纪的大量微体浮游藻类化石研究表明,该坳陷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微体浮游藻类,特别是沟鞭藻的大量存在密切相关,浮游藻类是该坳陷盆地油气形成有机质来源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微藻热模拟成烃实验中引入成岩早期生物、地化因子的影响,使模拟实验更接近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对微藻来源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作为高盐环境重要标志物的2,6,10,14,18—五甲基二十烷也可能来源于藻类生物。在藻类热模拟产物中发现惹烯的存在,提示在解释油气藏的生物母质来源时必须特别谨慎。  相似文献   

13.
淡水湖泊浮游藻类对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是淡水生态系统面临的两大威胁。文章分别阐述了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对淡水湖泊浮游藻类直接和间接效应, 并总结气候变暖可能通过影响水体理化性质、水生植物组成、食物链结构从而直接或间接改变浮游藻类生物量或群落结构。作者重点分析了气候变暖下湖泊生态系统蓝藻水华暴发机制, 比较了不同湖泊蓝藻对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响应的异同点, 发现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存在相似性, 表现在均促进湖泊由清水-浊水稳态转变、增加蓝藻水华发生频率和强度。然而二者对湖泊浮游藻类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分层型湖泊和混合型湖泊的差异性、不同营养型湖泊和不同类群蓝藻组成差异性。作者认为, 开展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下, 湖泊浮游藻类功能群响应研究亟待进行。  相似文献   

14.
浮游动物可以通过牧食作用来抑制浮游藻类的增长, 同时浮游动物排泄的营养盐又可以促进浮游藻类的增长,二者的强弱是浮游动物控制浮游藻类的关键。通过人为去除处理组水体中的浮游动物, 研究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不同对富营养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处理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低于空白组, 且缺乏大型枝角类溞属(Daphnia sp.); 去除浮游动物显著降低了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浓度以及浮游藻类生物量(叶绿素a), 同时增加了附着藻的生物量; 并且影响了浮游藻类群落结构: 对照组是空星藻(Coelastrum sp.)为优势种而处理组则为湖丝藻(Limnothrix sp.)和四集藻(Palmella sp.)。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排泄营养盐产生的上行效应大于牧食作用产生的下行效应。  相似文献   

15.
江苏滆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04年4月—-2006年1月对江苏滆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滆湖理化参数的相互关系。调查共鉴定出浮游藻类8f7147属267种,绿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硅藻和蓝藻;优势种主要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不定微囊藻(M.incerta)、点状平裂藻(Merismopedia punctata)、微小平裂藻(M.tenuissima)、线形棒条藻(Rhabdoerma lineare)和小空星藻(Goelastrum microporum);总藻类密度年平均值为4871.09&#215;10^-4 ind&#183;L^-1,生物量年平均值为7.302mg&#183;L^-1;密度秋季最高,生物量春、秋季较高;春季藻类物种多样性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其藻类密度负相关而与藻类生物量正相关;滆湖浮游藻类现存量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北部湖区与中部湖区浮游藻类现存量差异不显著,与南部湖区的差异显著,中部湖区与南部湖区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酚对极大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水环境污染正日益加剧,许多湖泊和海洋中浮游藻类大量爆发,形成水华.浮游藻类是一类光合作用自养生物,关于无机氮、磷等营养盐与微藻生长之间的关系已有很多详细的研究.但对于有机物对微藻生长的影响却研究得较少.有些研究已发现,许多藻类不但能够利用无机碳,它们也能利用葡萄糖、醋酸等有机物作为其生长的碳源1,2.酚类物质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物质,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有些藻类可分解酚3,4,但对于排放到水体中的酚会对浮游藻类有何影响尚无系统研究报道.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酚对蓝藻极大螺旋藻(Spirulinamaxima)生长的影响以及藻对酚的分解作用,旨在探讨酚类物质可能对浮游藻类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杭州西湖浮游藻类变化规律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于2006~2007年对杭州西湖浮游藻类的种类及个体丰度进行初步研究,并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其水质现状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综合生物和理化指标数据,对杭州西湖的水质作一总体评估,并对西湖水中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及水质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共鉴定浮游藻类179种,其中蓝藻25种,隐藻1种,金藻3种,甲藻3种,黄藻5种,裸藻23种,硅藻41种和绿藻78种.分析了杭州西湖浮游藻类的组成和分布的特点,揭示出西湖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与西湖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藻类的组成和分布与水质变化规律基本吻合,西湖水质较整治前有明显的改善,一些清水藻类的物种逐步增多.  相似文献   

18.
通过5个相对恒定的TN、TP浓度梯度下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的生长实验,探讨了伊乐藻对高浓度氮磷营养盐的耐受性,比较了各营养盐浓度下水体的pH值、DO、浮游藻类叶绿素a和附着藻类叶绿素a以及伊乐藻的株高、湿质量、干质量和叶绿素a含量.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伊乐藻能耐受TN=10 mg·L~(-1),TP=0.4 mg·L~(-1)的胁迫,且在该营养盐水平下水体中没有出现大量的浮游藻类;而在TN=50 mg·L~(-1)、TP=2 mg·L~(-1)和TN=100 mg·L~(-1)、TP=4 mg·L~(-1)的高营养盐条件下,伊乐藻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同时水体中的浮游藻类明显增多,而附着藻类则明显减少;在高营养盐水平下,一方面水体中的某些营养盐可能对伊乐藻产生了直接伤害,另一方面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增多,所导致的遮光作用也可能限制了其生长;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平均水平低于TN=10 mg·L~(-1),TP=0.4 mg·L~(-1)的太湖而言,沉水植被的消亡可能不是由于氮磷营养盐所产生的直接伤害和胁迫.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安康水库表层水质与浮游藻类群落现状以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1—12月对水库表层水进行每月一次的采样,分别对浮游藻类分布状况和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利用Shannon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特征,根据理化指标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共检测到浮游藻类7门110属,丰度为0.11×104~2.08×104 cells·L-1.藻类组成、污染指示种分布情况、多样性分析和TSI显示安康水库表层属于中污染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此外,高密度投饵水产养殖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库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支流岚河的水质状况也较差.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测定的8个环境因子中,不同季节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且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组成的主要营养盐因子.理化指标分析显示,安康水库表层水大体满足Ⅱ类水标准,水质良好.但部分采样点的总氮出现差于Ⅱ类水标准的现象,表明安康水库水质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经过对东河下游水体的浮游藻类调查,水体浮游藻类共计5门、71属、196种,其中绿藻门占41.84%,硅藻占28.57%。从浮游植物优势分布、指示藻类和多样性指数等生物学角度分析下游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