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荟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春  王仁雷 《生物学通报》2001,36(7):F003-F003
芦荟 ,系百合科芦荟属 ,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据文献报道 ,世界野生芦荟品种大约 30 0多个 ,原产分布在非洲大陆 2 50个品种以上 ,另外还有自然变异和人工杂交 2 0 0多个品种。研究发现芦荟的化学成分达16 0种之多 ,有效成分达到 72种。药理活性极其广泛 ,具有免疫功能 ,能抗辐射、抗癌、抗炎、保肝等作用。芦荟所具有的医疗、美容、保健、食用、观赏等多种功能 ,早被世人所公认。近年来 ,芦荟系列产品正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 ,芦荟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很大。芦荟苗的繁殖可用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及组织培养等方法。但由于芦…  相似文献   

2.
瓣结鱼的繁殖习性以及精子的活力与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组织学观察,研究了性成熟瓣结鱼的性腺发育的周期性变化,并初步分析了瓣结鱼的和。其繁殖盛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繁殖群体♀:♂=1:9.1,繁殖季节具有雌雄二态性,雄鱼绝大多数在2龄性成熟,雌鱼多在3性成熟。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精子活力和寿命有较大影响,成熟精子在0.45-0.55%的NaCl溶液中剧烈运动时间最长,平均为172.5秒。  相似文献   

3.
六种芦荟叶的解剖结构及其与芦荟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半薄切片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荧光显微镜研究了6种芦荟叶的结构、芦荟素的含量和储藏芦荟素的组织。结果表明,6种芦荟叶均由表皮、光合组织、储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都表现出明显的旱生植物肉质叶的结构特征,表皮由一层扁平的细胞组成,其外壁加厚,并覆盖着厚的角质膜,气孔器凹陷,储水组织发达。6种芦荟叶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和易变芦荟(A.mutabilis Pillans)的光合组织细胞呈长柱状,类似栅栏薄壁组织。中华芦荟(A.vera L.var.chinensis Berg.)、库拉索芦荟(A.vera L.)、皂叶芦荟(A.saponaria Hawer)和绿芦荟(A.greenii Bak.)则为等直径薄壁细胞。木立芦荟、中华芦荟、易变芦荟和库拉索芦荟的维管束中有大型薄壁细胞,皂叶芦荟和绿芦荟的维管束中无大型薄壁细胞。木立芦荟、易变芦荟和库拉索芦荟在光合组织和储水组织之间有一层不含叶绿体的小型薄壁细胞,包围着储水薄壁组织,称之为储水组织鞘。中华芦荟、皂叶芦荟和绿芦荟则没有储水组织鞘。HPLC测量结果表明,木立芦荟叶芦荟素含量最高,库拉索芦荟和易变芦荟次之,中华芦荟、皂叶芦荟和绿芦荟含量最低。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紫外光和蓝光下,黄色和黄绿色小球体仅存在于维管束的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中,而光合组织和储水组织中没有黄色和黄绿色小球体。因此,维管束中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是芦荟素等蒽醌类物质的储藏场所。综上所述,芦荟素含量与维管束的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的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芦荟属植物叶内蒽醌类物质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蒽醌类物质是芦荟属(Aloe)植物叶内贮存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主要是芦荟素,高那特芦荟素,芦荟苦素和芦荟宁等。根据蒽醌类物质的理化性质,用2%-5%NaOH和5%Pb(CH3COO)2溶液对材料进行处理,再辅以荧光和超薄切片观察等多种方法,对芦荟叶内的4种主要蒽醌类物质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蒽醌类物质在芦荟叶内的贮藏是多位点的。芦荟素和高那特芦荟素主要位于韧皮部的大型薄壁组织细胞之中;而芦荟苦素和芦荟宁主要位于维管束鞘细胞以及贮水组织与同化薄壁组织之间的1圈薄壁组织细胞之中,贮水组织细胞中不贮存蒽醌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奇花神药话芦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荟是百合科芦荟属的多年生肉质多浆植物,叶片肥厚多汁,多披针形,叶缘有齿或刺。圆锥形总状花序,小花筒状,鲜红或橙红色,也偶有白色者。花期4-6月或秋冬至春。芦荟种类繁多,同属植物约310种以上,其中275种生长在非洲大陆,其它如马达加斯加岛、西印度群岛、加那利群岛、阿拉伯等地也有分布。我国目前引种栽培的芦荟有十多种,一般高不过1米左右。实际上,千姿百态的芦苔家族成员,既有高达20多米的芦荟树,也有密丛生长的1—2米高的芦荟灌木丛,甚至还有不满5厘米的小型芦荟。叶片也多种多样,既有肥大的,也有细小…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缩短黄缘盒龟的养殖周期技术的研究”课题试验的同时,根据黄缘盒龟的生长、繁殖与温度、饲料等有密切关系的特点,我们对黄缘盒龟繁殖的有关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亲龟来源试验用亲龟为历年从市场收购的野生成龟,个体重500g...  相似文献   

7.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改进朴泰浩,赵成顺,安基哲,尹昌连,金永日(延边特产研究所,和龙市西城农业推广站,和龙市龙门乡政府)我们从1993年6月开始,对芦荟(Aloearborescens.Mill),进行组织培养,已经完成了外植体的接种、丛生芽的...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反相液相色谱法分析芦荟制品中有机酸的含量。采用C18 RP为色谱分离柱,磷酸盐溶液与乙腈作流动相;芦荟制品经简单处理后直接进行分离定量,在10min内把其中的苹果酸、乳酸和富马酸等完全分离定量,各种酸的回收率均大于98%。经多次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测定芦荟制品中有机酸的快速、准确和有效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是存在于芦荟叶片内表皮的2种重要的蒽醌类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研究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芦荟苷发挥抗炎作用的研究模型与信号通路、抗肿瘤机制等方面进行概述,为芦荟苷与芦荟大黄素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盆栽耐盐碱芦荟'不夜城'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2CO3溶液(不同渗透势)处理芦荟幼苗7 d后,测定其叶片叶绿体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以及叶绿素、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等的变化,以探讨芦荟抵抗盐碱胁迫伤害的机制.结果显示:当溶液渗透势较高时(大于-7.19×105 Pa),Na2CO3胁迫下的芦荟幼苗叶片叶绿体保护酶活性都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电解质外渗率却无明显变化;在溶液渗透势较低时(小于-7.19×105 Pa),Na2CO3胁迫下芦荟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增高,叶绿体保护酶活性特别是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而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却呈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Na2CO3胁迫下,芦荟幼苗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叶绿体保护酶的活性来降低活性氧的积累量,同时提高渗透调节能力来增强其抗逆性;但在过高浓度的盐碱胁迫下,过高的Na+浓度和pH也会对芦荟幼苗叶片造成一定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11.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朴泰浩,安基哲,金今松,张松子,金永日(延边特产研究所)(延边农学院)(延边林业学校)(和龙市龙门乡政府)芦荟(AloearborescensMill),是百合科芦荟属常绿草本植物。原产地为东南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南海岸地区。...  相似文献   

12.
芦荟甙含量测定方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云瑾 《蛇志》2006,18(3):210-212
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植物,全世界约有200多种,加上变种约有4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特别是非洲南部的干旱地区。近年研究发现,芦荟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癌、抗病毒、清肝热、通便、增强免疫等功效。药用芦荟主要有库拉索芦荟(Aloebar 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 ferax Miller)或其它芦荟属近缘植物叶的液汁浓缩干燥成生药用芦荟。  相似文献   

13.
木立芦荟叶内芦荟素的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醋酸铅溶液对木立芦荟叶的药用成分芦荟素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探讨芦荟素产生、转运和贮藏的过程。结果表明:芦荟素由同化薄壁组织产生,质体的类囊体为其合成部位。通过质体膜形成的小泡转移到周围的内质网,以后内质网小泡与质膜融合:或质体小泡直接与质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芦荟素释放到质膜外,经质外体途径到达维管束的鞘细胞。在鞘细胞中, 芦荟素经内质网小泡转移至内切向壁,由胞间连丝运输到芦荟素细胞的细胞质,最终贮藏在芦荟素细胞的液泡中。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芦荟属14种2变种植物的核型,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种类的体细胞染色体基数均为X=7,二倍体,由4对长染色体和3对短染色体组成。根据Stebbins(1971)的核型分类标准,Aloeaffinis Berger等3种芦荟的核型为“3B”型,Aloe graciliflora Groenewald等3种芦荟的核型为“4B”型,A.mitriformis Mill等3种2变种芦荟的核型为“3C”型,A.saponaria(Air.)Haw等5种芦荟的核型为“4c”型。其中有6种1变种芦荟的核型为首次报道。另外,还对芦荟的系统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芦荟属植物叶内蒽醌类物质的分布与其化学防御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荟属植物是一类生长在干旱或半干旱沙漠环境的肉质植物,木立芦荟和海藻芦荟的肉质叶的植物研究结果表明,叶内含高浓度的芦荟素,高那特芦荟素,芦荟苦素和芦荟宁等蒽醌类物质,其中,海莱芦荟整叶的蒽醌类物质总含量占其泌出物干重的44.89%。两种芦荟叶内蒽醌类物质的分布有共同的规律,即幼叶的含量高于老叶;叶上部的含量高于中,基部,叶缘则高于叶的中央。但由于木立芦荟和海莱芦荟的个体形态不同,蒽醌类物质的分布在种间还存在各自的特点,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蒽醌类物质在芦荟属植物体内的累积和分布与其化学防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HPLC-DAD和LC-MS/MS对各种芦荟样品中蒽醌类成分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同时测定各种芦荟样品中芦荟苷与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方法。采用Nucleodur-silica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醋酸(500:1.70),B为水.醋酸(500:1.70),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DAD扫描波长范围为190~370nm,紫外检测波长为254和356nm。质谱离子源为ESI,采用全扫描一级质谱和选择离子全扫描二级质谱两种方式同时测定。结果表明:各种芦荟样品中主要的蒽醌类成分为芦荟苷A、B与芦荟大黄素,未检测到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芦荟干粉中所含的芦荟苷含量最高。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芦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80年代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芦荟〔AloeveraL.var.chinensis(Haw.)Berger〕在广东雷州半岛西南、海南岛西北部火山灰地区资源量较大,分布较集中,但由于围垦开荒已受到较大破坏,为了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国芦荟资源,在广东雷州半岛分步建立13hm2种植基地。通过中国芦荟与翠绿芦荟(AloeveraL.)主要化学组成的比较,表明中国芦荟同样可作为药品、化妆品、食品饮料工业的原料。已研制出4个系列11种中国芦荟产品,与此同时为配合在食品、药物方面的开发,还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毒理试验,结果表明中国芦荟原汁无毒、未发现致畸、致突变作用,可作为食品新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白鹤芋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鹤芋(Spathiphylumfloribundum),别名白掌,为天南星科,苞叶芋属植物,起源于热带美洲。需要高温高湿环境。通常以分株法繁殖,繁殖系数低。组织培养法是快速繁殖白鹤芋的有效途径。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白鹤芋茎段。1.2培养条件以MS...  相似文献   

19.
组培繁殖天竺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竺葵是牛儿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花叶兼赏的盆栽花卉。其花期长 ,自春到秋开花不断 ,夏初盛花。在园林中也可用于布置花坛绿地 ,因此组培繁殖天竺葵具有重要意义。1 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MS 6 -BA0.5mg L 1(单位下同) 2 ,4 -D0.12  相似文献   

20.
组培大花蕙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花卉市场上深受人们喜爱的大花蕙兰,就是由虎头兰、碧云兰和西藏虎头兰等大花种类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由于大花蕙兰在自然条件下增殖率较低,采用分根法进行无性繁殖,其繁殖速度缓慢。为此,我们将通过组织培养技术,以提高大花蕙兰的增殖率,具体方法如下:1.植体的处理取大花蕙兰茎尖或侧芽,用洗衣粉刷洗表面,经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去掉外层苞片,露出芽体,再用75%的乙醇浸泡3—4秒钟,放入0.1%的升汞溶液中杀菌6—7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在无菌的条件下截取长约5毫米的茎尖,放入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