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研究了广赤眼蜂雌蜂羽化后不同时间、有无产卵经历、有无交配经历等对其搜寻寄主和检验寄主所需的时间的影响.羽化后48~72小时的雌蜂所用的搜寻时间和检验卵的时间显著比羽化后0~48小时的雌蜂长;有产卵经历的雌蜂所用的搜寻时间和检验时间显著比没有产卵经历的雌蜂短;交配与否不影响雌蜂用于搜寻寄主和检验寄主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广翅赤眼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赤眼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广翅赤眼蜂属的分类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寄主情况,记述了采自新疆的1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在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舟蛾赤眼蜂在淮北地区自然界能安全越冬,每年完成20~22个世代。环境温湿度、风和光照等自然因子对其发育和活动有明显影响,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9~28.7℃,相对湿度为80%左右。常年平均寄生率为 14.81%;垂直向上活动范围可达 6~8m,水平扩散可达 35m。 相似文献
4.
Wolbachia在我国广赤眼蜂种群内的感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一类细胞内共生菌,它属于原细菌的α亚类,能够通过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而促进其在寄主种群中的扩散。通过对wsp 基因的克隆及PCR-RFLP分析确定了Wolbachia在我国广赤眼蜂种群内的存在,并发现有2种Wolbachia 菌系的感染,命名为wEvaA和wEvaB。经过克隆分离得到了这2种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AY390279和 AY390280 ,并由基于wsp基因的聚类树中发现,这两种Wolbachia菌系均属于A组。 相似文献
5.
6.
毛叶茶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叶茶的叶片水分状况随季节变化。比较不同生态条件对毛叶茶水分状况的影响,茶园阴地(有遮荫树)生长的毛叶茶蒸腾强度,叶片萎蔫速度、叶片实际水分亏缺的日变化幅度不大,叶片保水能力较强.毛叶茶叶片的蒸腾强度最大值是在下午2时左右.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毛叶茶属耐荫植物类型,阴地生长的毛叶茶光合作用具有适应弱光的特点,植株生长状况良好,群体结构合理,单株产量较高,株叶面积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7.
谷蠹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蠹Rhyzoperthadominica(F.)生态学特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湿度、粮食含水量对其各发育历期影响非常显著;食物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杭州石荠苧(Mosla hangchowensis)的种子完全靠风传播,但由于种子大,传播距离不远;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2月末3月初)萌发,种子萌发率很低,尤其是水选上层种子,主要原因是质量差。杭州石荠苧的营养期从3月初到8月上旬,株高在8月中旬以前基本为匀速增加,早期生长极为缓慢。形态和生殖力的环境可塑性极强,自然生长的植株冠幅变动在4~5616cm2之间。杭州石荠苧在自然生境中有时形成单优群落,通常与其它植物伴生。由于早期生长慢,限制了其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在土壤条件好的地方绝大部分被排挤掉,只是由于其极强的耐旱能力才在高温、干旱、土少的生境中得以存活。 将同属不濒危的华荠苧与之比较,其种子小于杭州石荠苧,但萌发率却高于杭州石荠苧。华荠苧的植株较矮,花色不如杭州石荠苧鲜艳,同在路边生长,不像杭州石荠苧那样容易被人采摘;华荠苧的根较杭州石荠苧的根深,抗雨水冲刷能力较强。华荠苧在自然生境中植株投入生殖的比例大于杭州石荠苧。 相似文献
9.
杭州石荠(Moslahangchowensis)的种子完全靠风传播,但由于种子大,传播距离不远;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2月末3月初)萌发,种子萌发率很低,尤其是水选上层种子,主要原因是质量差。杭州石荠的营养期从3月初到8月上旬,株高在8月中旬以前基本为匀速增加,早期生长极为缓慢。形态和生殖力的环境可塑性极强,自然生长的植株冠幅变动在4~5616cm2之间。杭州石荠在自然生境中有时形成单优群落,通常与其它植物伴生。由于早期生长慢,限制了其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在土壤条件好的地方绝大部分被排挤掉,只是由于其极强的耐旱能力才在高温、干旱、土少的生境中得以存活。将同属不濒危的华荠与之比较,其种子小于杭州石荠,但萌发率却高于杭州石荠。华荠的植株较矮,花色不如杭州石荠鲜艳,同在路边生长,不像杭州石荠那样容易被人采摘;华荠的根较杭州石荠的根深,抗雨水冲刷能力较强。华荠在自然生境中植株投入生殖的比例大于杭州石荠。 相似文献
10.
11.
对寄生棉铃虫的暗黑赤眼蜂(Tnchogramma pintoi)和广赤眼蜂(T.eianescens)等2蜂种的6个地理品系(4个采自新疆棉铃虫,2个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进行了寄主选择性测定.当同时面临棉铃虫卵和米蛾卵时,根据接触卵次数和寄生量等特性,暗黑赤眼蜂乌兹别克Ⅱ品系对棉铃虫卵表现很强的选择性,其次是暗黑赤眼蜂库尔勒品系,其余品系对棉铃虫卵的选择性不明显或对米蛾卵表现强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素对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和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阿维菌素对广赤眼蜂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和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田间推荐剂量喷雾处理可显著降低米蛾卵内广赤眼蜂的羽化率;除卵期外,其它3种发育阶段经该药处理,羽化后的雌蜂寿命显著缩短,其中预蛹和蛹期处理雌蜂前翅畸形率高达43.3%~47.2%,影响程度随着其生长发育的进行呈增大趋势.根据药膜法剂量与效应测定结果,广赤眼蜂成蜂对阿维菌素比较敏感,LC50值为2.1991mg·L-1.温室盆栽试验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对广赤眼蜂成蜂的持效期为10d,具有一定程度的残留毒性.广赤眼蜂的蛹经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LC35处理后,发育至成蜂,除羽化后的雌蜂产卵量显著减少外,雌蜂寿命、子代羽化率和子代性比与对照并无显著差异.生命表参数显示,LC35处理后的广赤眼蜂净增值率和世代平均历期明显地低于对照,但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种群倍增时间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可以认为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对广赤眼蜂的种群没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云南黄连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系统调查研究了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的繁殖式样、物候和生命周期(life cycle)等主要生物学特性;生境要求、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等生态学习性以及资源分布状况。通过研究发现:云南黄连兼具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居群数量增长以发达的地下营养繁殖体(称为“觅养枝”)行无性繁殖为主:高黎贡山西坡居群,特别是野生居群的一些个体,能以有性生殖方式繁育实生苗,另外一些个体和东坡居群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以营养繁殖方式繁育无性系小株。该物种每一个体开花、结实虽然正常,但种子有长达半年的胚后熟过程,加上较低的种子传播效率,实生苗在居群中只有很少的比例。成年植株的花芽在7月开始分化,次年1~2月开花,5月种子成熟,完成生活史,个体生命周期则长达10多年。本种以小居群规模分布在狭小、呈片断化的特殊生境中,生态位极其狭窄,基本限于在温凉湿润的常绿阔叶林下陡坡生长。土壤和群落小气候因子对其自然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黄连为中国一喜马拉雅特有种,野生居群已极为罕见,种质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15.
松毛虫赤眼蜂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害虫天敌中,松毛虫赤眼蜂是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天敌昆虫。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发现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如防治对象主要是鳞翅目昆虫;效果尚有不稳定现象;幼龄林中利用适宜,中龄林高树林地的效果明显降低,甚至无效果;特别是大量中间寄主来源困难等等。正是如此,国内在研究和应用中发展不平衡,时起时伏。但从大量的实践和连续十多年的应用中,充分地证明了松毛虫赤眼蜂在松毛虫防治的应用方面是经济有效的,特别在低虫口的控 相似文献
16.
17.
该文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羧酸酯酶的毒理学和生物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由时间进程曲线确定了赤眼蜂羧酸酯酶活性测定中的最适反应时间为40min。对两种赤眼蜂单头羧酸酯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活性主要分布在0—1OD/(mg·min)之间,而螟黄赤眼蜂羧酸酯酶活性主要分布在1-4OD/(mg·min)之间。比较两种赤眼蜂羧酸酯酶米氏常数(Km)值,螟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比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高。对氧磷对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差异,而对氧磷对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磷酸三苯酯(TPP)。该文还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羧酸酯酶部分性质与两种赤眼蜂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19.
湘西北腊梅群落优势树种的生理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湘西北腊梅群落中 4个优势树种的光合、呼吸、蒸腾以及矿质营养等基本生理生态学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腊梅和香叶树的光—光合特性较为优良 ,它们对光合有效辐射的适应幅度更宽 ,净光合速率较高。香叶树的暗呼吸强度最低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腊梅则对土壤矿质营养的选择性主动吸收能力最强。利川润楠和八角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较之于腊梅和香叶树 ,显示出一定的劣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