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茯苓皮瓣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典鹏  杨崇仁 《广西植物》1998,18(3):267-270
从云南产茯苓表皮中分得6个三萜类化合物,经光谱数据鉴定为:茯苓酸(Ⅰ),3β-羟基羊毛甾烷-7,9(11),24-三烯-21-酸(Ⅱ)、茯苓酸A(Ⅲ),茯苓酸B(Ⅳ)、去氢齿孔酸(Ⅴ),齐敦果酸(Ⅵ)。  相似文献   

2.
臭灵丹中四个新的倍半萜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云南省芒市产臭灵丹[Laggerapterodnta(DC.)Benth]中,分离得以4个新的桉烷型倍半萜酸,结构鉴定为5,12-二烯-桉烷-13-酸(1);1β-式-5,12-二烯-桉烷-13-酸(2);3β-羟基-5,12-二烯-桉烷-13-酸(3)。  相似文献   

3.
藤山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藤山柳〖Clematoclethra scandens(Franch.)Maxim〗根茎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波谱分析,分离出8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7-羧基贝壳杉烯内酯(1),蒲公英赛烷醇(2),桦木酸(3),乌苏酸(4),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50,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0酸(6),豆甾-4-烯-3,6-二酮(  相似文献   

4.
西北蔷薇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西北蔷薇(Rosa davidii Crep.)果实中分得11个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为:2α,3β,19β-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1)2α,3β-二羟基-乌苏烷-28(13)-内酯(2)、arjunic acid(3)、蔷薇酸(4)、2α,3β-二羟基乌苏酸(5)、齐墩果酸(6)、山奈素(6)、tiliroside(8)、槲皮素(9)、胡萝卜甙(10)和β-谷甾醇(11)。其中1和2为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蜜蜂化学生态学化学通讯与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宪佐 《生态学报》1997,17(1):83-90
概括了蜜蜂化学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领域,重点评述了蜂群内的化学通讯和蜜蜂信息素研究的进展。迄今,已经鉴定的蜂王信息素有9-氧化-(反)-2-癸烯酸(9-ODA),R(一)-9-羟基癸烯酸R(一)-9HDA),S(+)-9-羟基癸烯酸(S(+)-9HDA),对-羟基苯甲酸甲酯(HOB)和4-羟基-3-甲本基乙醇(HVA)等5种;工蜂那氏信息互膛牛醇,橙花醇,(反,反)-法尼醇,(反)柠檬醛,(顺)  相似文献   

6.
中药金樱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中药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果实是分离到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确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甙(2)、乌苏酸(3)、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5),2α,3β,19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6)和4',5,7-三羟黄酮醇-3-O-β-D-(6”-O-(E)-p-羟基苯丙烯酰)吡喃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4、5、7为首次从金樱子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婆婆针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佳  杨辉 《云南植物研究》1997,19(3):313-315
婆婆针(BidensbipinnataLinn)是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民间药用植物,从婆婆针的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3个苯丙素甙类化合物,4-O-(6″-O-对香豆酰基-β-吡喃葡萄糖)-对-香豆酸(1),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对-香豆酸(2)及4-O-(2″,4″-O-二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对-香豆酸(3),其中(3  相似文献   

8.
雪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管枝衣科地茶属植物雪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成分,通过波谱分析及与已知品对照等方法,最终确定其中的9个化合物分别为:Thamnolin(1),鳞片衣酸(2),坝巴酸(3),羊角衣酸(4),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5),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9,22-三烯(6),麦角甾烷-7,22-二烯-3-醇(7),麦角甾烷-5,8,22-三烯-3-醇(8),亚油酸(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6-9系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云南中甸地区产雪茶为主要含有坝巴酸(3)和羊角衣酸(4)等酚性成分,而非主含地茶酸等酚性成分的植物品种类型,这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两株多孔菌属担子菌菌丝体中的三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分离法从采集于广东鼎湖山的2株多孔菌属担子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2株菌丝体,并对菌丝体分别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培养物经乙醇提取后,用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用光谱法鉴定均为羊毛脂烷型三萜,它们分别是多孔菌酸C(polyporenic acid C)(1)、茯苓酸(pachymic acid)(2)、齿孔酸(eburicoic acid)(3)和硫磺菌酸(sulphurenic acid)(4)。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多孔菌属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
新的植物产物银桦内酯(I)(Grevillone)(即 6-羟基香豆素,-Hydroxycou-marin)与其结构相应的开环酸——银桦酸(Ⅱ)(Grevillic acid)(即2,5-二羟基-反式-桂皮酸,2,5-Dihydroxy-trans-cinnamic acid)共存于山龙眼科(Proteaceae)的银桦(Grevillea robusta A.Cunn.)叶,提示它们在生物化学上是密切相关的。并且,无论是银桦内酯或银桦酸,在植物界里迄今仅发现于银桦[1]中。桂皮酸(III)(Cinnamic acid)的羟基化衍生物及其结构相应的内酯——香豆素类化合物,都是高等植物的典型代谢产物[4]。在双子叶植物里,苯基丙氨酸(Phenylalanine)是它们的共同前体[4,5]。最常见的羟基桂皮酸类是P-香豆酸(IV)(P-Coumaric acid),咖啡酸(V)(Caffeic acid),阿魏酸(Ⅵ)(Ferulic acid)和芥子酸(Ⅶ)Sinapic acid)。它们之中的一个或几个,以酯或甙的结合形式存在于每种高等植物[6]中,并且在代谢上密切相关[3,4]。这几个酚酸的共同特征是在对位碳上连接着氧原子(羟基)。显然,这与几乎所有天然香豆素类(Coumarins)化合物都在 7位碳(C7)上连接着氧原子[7,8]的特征在结构关系上是一致的。表1列出了在高等植物里最常见的几个羟基桂皮酸[2, 4]和香豆素类化合物[4,7]。邻-羟基桂皮酸类[6](O-Hydroxycinnamic acids)和间-羟基桂皮酸(m-Hydroxycinnamic acid)在植物界里较罕见。  相似文献   

11.
采用胰脂酶分解的方法对几种乌桕[Sapium sebiferum(L.) Roxb.]种子桕脂甘油三酯组成进行了测定,桕脂的甘油三酯是由9-14种甘油三酯所组成,与可可脂相似之处是甘油三酯2-位上的脂肪酸,82-88%为油酸,二饱和酸甘油酯中81-88%,其中以POP为主(74-81%);单饱和酸甘油酯占1.8-6.0%;而三饱和酸甘油酯占9.6-15.6%,主要是PPP(8.5-14.0%)。桕脂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可以做可可脂的代用品,将湖南产的乌桕与广西栽培的4个品种(“大粒鸡爪”,“蜈蚣”,“铜锤”和“小粒鸡爪”)桕脂中的甘油三酯组成比较,以“大粒鸡爪”桕脂中二饱和酸甘油酯的比较最高(88.0%),三饱和酸甘油酯的含量最低(9.6%)。  相似文献   

12.
以N‘-苄氧羰工保护的L-赖氨酸(L-Lys(Z)-OH)为原料,经过混合酸活化,与重氮甲烷反应合成重氮酮,再经Wolff重排,合成了具有光学活性的L-7-(N-苄氧羰基)氨基-3-(N-叔丁氧羰基)氨基-正庚酸。  相似文献   

13.
内切β-1,3-葡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作明  张灏  陈卫 《生物技术》2002,12(4):17-19
以茯苓多糖为碳源,以蓝色茯苓多糖为内切β-1,3-葡聚糖酶活力测定底物,从不同样品中筛选到4株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经TLC分析酶解产物表明其中三株的酶解产物主要为二糖、三糖、四糖,另外一株的酶解产物主要为二糖。对其中一株内切酶活力最高(3.73U2/ml)的菌株经鉴定为生孢噬胞菌(Sporocytophaga)。  相似文献   

14.
几种乌桕桕脂甘油三酯的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胰脂酶分解的方法对几种乌桕[Sapium sebiferum(L.) Roxb.]种子桕脂甘油三酯组成进行了测定,桕脂的甘油三酯是由9-14种甘油三酯所组成,与可可脂相似之处是甘油三酯2-位上的脂肪酸,82-88%为油酸,二饱和酸甘油酯中81-88%,其中以POP为主(74-81%);单饱和酸甘油酯占1.8-6.0%;而三饱和酸甘油酯占9.6-15.6%,主要是PPP(8.5-14.0%)。桕脂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可以做可可脂的代用品,将湖南产的乌桕与广西栽培的4个品种(“大粒鸡爪”,“蜈蚣”,“铜锤”和“小粒鸡爪”)桕脂中的甘油三酯组成比较,以“大粒鸡爪”桕脂中二饱和酸甘油酯的比较最高(88.0%),三饱和酸甘油酯的含量最低(9.6%)。  相似文献   

15.
山梨糖浓度对过高渗透压杂菌抑制的研究初报方振海,张幸果,汪振惠(营口三友医药化工有限公司,115001)古龙酸(α-酮基-L-古龙酸)是维生素C生产的重要中间体,是山梨醇经特定的假单孢菌发酵而产生的,在古龙酸发酵过程中往往染有适合在较高山梨糖浓度下繁...  相似文献   

16.
寒莓中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寒莓(Rubus buergeri Miq.)中分离鉴定了12个三萜类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寒莓酸甲酸(12a),其结构经波谱分析鉴定为2α,3α,19α,24-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甲酯。  相似文献   

17.
栽培肉苁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栽培肉苁蓉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利用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γ-戊内酯(1)、6-去氧梓醇(2)、8-表马钱子酸(3)、D-葡萄糖(4)、鹅掌楸脂素lirildendrin(5)、β-谷甾醇葡萄糖甙(6)、半乳糖醇(7)、β-谷甾醇(8)、  相似文献   

18.
用FT-IR分析了脂磷壁酸和葡聚糖的作用,结果发现二者经孵育以后结构中出现了右旋糖苷(葡聚糖)所没有的,具有脂磷壁酸特征的PO-34和脂肪酰(糖脂)的结构。证明了脂磷壁酸与葡聚糖发生了直接连接  相似文献   

19.
外源基因pheA、aroG和tyrB在苯丙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共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了短杆菌的苯丙氨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活性,大幅度地增加了生物合成苯丙氨酸的产时。首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大肠杆菌的氟代苯丙氨酸抗性变异菌株基因组中扩增到与苯丙氨酸合成相关的aroG,pheA和tyrB3个基因。aroG编码3-脱氧-2-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DS),pheA编码双功能酶蛋白-分枝酸变位酶(CM)和预苯酸脱水酶(PD),tyrB编码转氨酶(AT)。设  相似文献   

20.
从牛尾草[Isodon ternifolius(D.Don)Kudo]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牛尾草素H(1),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了它的结构。此外,还分离得到5个已知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香茶菜醛(2),长管香茶菜素A,E和G(3-5),开展香茶菜素E(6),以及木樨草素(7),芹菜素(8),α-香树脂醇(9),乌索酸(10)和2α-羟基乌索酸(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