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化石产出记录为对象,以时间段为单位的编目式物种多样性统计分析是古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地层和化石记录本身的不完整性,以及不同地区和时段各门类化石系统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等方面研究程度的差异,使得多样性统计结果往往存在一定偏差,同时不合理的数学统计方法的选用也会对多样性演化形式产生进一步的误读。基于单一时间段内,不同化石延限类型对该时段物种多样性的贡献度的不同看法,存在多种不同的多样性统计方法。而针对时间段跨度、短延限分子比例和生物群多样性变化形式的不同情况,每一种统计方法各自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合理的方法选择能够良好模拟真实情况;反之,不恰当的统计方法则会人为引进更多的偏差。提高原始数据精度、合理划分时间单元和采用不同统计方法对比研究,可以有效的减小偏差。  相似文献   

2.
多细胞生物的成熟个体都是由单细胞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如果把成熟个体的表型看成生命存在的式样或模式(pattern), 那么发育就是形成和产生这种式样或模式的过程, 即塑造(patterning)或发育塑造(developmental patterning)。相应地, 对原来发育过程进行修饰或改变而产生新表型的过程就是发育重塑(developmental repatterning)。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发育重塑在多细胞生物的进化过程中非常普遍, 也非常重要。根据突变的类型和后果, 发育重塑既包括对相同基因在表达的时、空和量上的改变, 分别为异时(heterochrony)、异位(heterotopy)和异量(heterometry), 又包括对基因类型的改变, 即异型(heterotypy)。本文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介绍, 揭示了发育重塑与表型变化的关系, 探讨发育重塑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演化及亚洲栽培稻的分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定义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命起源后到人类明40亿年的地球发展史可划分为前生命的化学进化、生物学进化和人类化进化与生物学进化并行3个阶段,并着重阐述了生物多样性演化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蓝菌、维管植物与人类三类生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地球上生态系统的4次明显扩展。最后以亚洲栽培稻为例说明其历经万年的起源与演化所形成的遗传多样性与分类。  相似文献   

4.
盘县大洞的发育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康宁  刘军 《人类学学报》1997,16(3):239-246
盘县大洞是一个形态和成因复杂的大型喀斯特洞穴系统,本文通过对喀斯特作用与坡立谷结构,古水系变迁与洞穴形成等动力地貌-洞穴过程分析,探讨区域喀斯特及洞穴形成演化的水动力成因,结合岩相古地理环境等推测指出,关牛洞形成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早期,大洞洞厅,阴河坡,消洞和水洞形成于更新世早期至中更新世中期,十里坪坡立谷的形成始于中更新世早期,并经历后来反复积水-消水,侵蚀-堆积过程直至全新世。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一词如今已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成为各种传媒经常采用的时尚词条。但是,对这一名词概念中的许多深刻含义和复杂的相互关系,还远未被人们所理解与认识。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它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和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以期得到大家更普遍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和持续利用的实践中去。一、何谓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地球不同生境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命有机体与其变异性,及其环境构成各种生态复合体的总称。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不同层次。物种多样…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地处热带,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可分为4个热点地区:印度-缅甸区的中南半岛、巽他区(含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菲律宾区(菲律宾群岛)、华莱士区(苏拉威西岛、爪哇岛、马鲁古群岛、小巽他群岛等)。中南半岛在泥盆纪便已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在印度板块撞击欧亚大陆之后受挤压而出;巽他区来自于冈瓦纳古陆和澳洲古陆;菲律宾群岛部分来自于劳亚古陆的碎片向南漂移,部分来自于太平洋西南岛弧的向北迁移;华莱士区则是劳亚古陆碎片、太平洋西南岛弧以及澳洲古陆北侧碎片的组合。巽他区地处赤道,常年温湿;菲律宾区、华莱士区、中南半岛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季风气候决定的干湿季变动。地质历史和季风气候影响程度的不同,奠定了东南亚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雏形。华莱士区保存有大量的早期被子植物原始类群如睡莲目(Nymphaeales)和木兰藤目(Austrobaileyales),是现代被子植物起源地和冰期避难所之一。巽他区(婆罗洲)和中南半岛是亚洲热带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进化前沿",是整个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种源;而华莱士区的爪哇岛和小巽他群岛主要是物种迁入和中转的种库。这样的物种形成历史与迁移格局,塑造了东南亚4个...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知多少(二)@王献溥  相似文献   

8.
七鳃鳗遗传多样性与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鳃鳗(Petromyzonidae)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中惟一的幸存者.对其资源保护和演化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染色体、蛋白质和DNA水平总结近年来七鳃鳗遗传多样性与演化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微卫星DNA标记等技术及线粒体DNA和功能基因研究应用于七鳃鳗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遗传结构、种质鉴定与渔业资源管理及系统进化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的自组织、起源和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杰  葛滢 《生态学报》2001,21(7):1180-1186
生命系统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系统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存在着涨落,巨涨落在生物多样性上表现为生物的大规模爆发和灭绝,微涨落则为常规发生和背景灭绝,不断增加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内在属性,而实际多样性由自然选择决定,低选择压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系统中过于优势的单一成分抑制多样性,系统的复杂性相变存在临界点,临界点定,低选择压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系统中过于优势的单一成分抑制多样性,系统的复杂性相变存在临界点,临界点之上可自发产生正反馈的繁荣,临界点之下会发生趋于简单性的相变。上述原理可应用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中,例如研究特定系统的相变临界点,以便在配置系统组分时使复杂性超过其相变临界点,促使多样性的维持和增长由“被组织”进入“自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复苏——大绝灭后生物演化历史的第一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生命史是一部生物界短期,快速剧变与长期,慢速稳定相互交替的历史。大绝灭(即集群绝灭)事件反映了全球环境的大突变,点断了地质历史中的生命记录及其发展历程,预示着生物界的演化出现了最有意义的飞跃,近年来尝试研究大绝灭后全球生物界的残存-复苏及其基本型式,并探索复苏的控制因素,标志着地质科学中一个重心的转移(即从大绝灭转向其后的生物残存与复苏的研究)。生物复苏揭示了大绝灭后生物演化历史的第一幕,其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3次学术年会将于2005年4月上旬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本次大会的主要内容为理事会换届工作和学术交流。会前将编印大会论文摘要集,会后《古生物学报》将出版一期“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3届学术年会论文”专辑,欢迎广大会员积极投稿,现将稿件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