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罗布泊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疆罗后干涸湖盆中的K1钻孔揭示,100、2m的沉积剖面共有92个宙积层,划归16同积旋回,包括了早更新世以来的各时期沉积。据划分的15个孢粉组这及古地磁、14^C、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早更新世该区曾发育森林-草原植被,早更民末,强烈的构造运动保留我下更充变形,上覆的中更统与下更新统间呈不整合接触。中更新世,荒漠和荒漠草原交替出现,地层中有大量膏质泥岩和石膏。晚更新世以来,在干旱气候的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2.
贵州毕节赫章县松林坡乡踏土村黑寨组采石场发现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重点研究了具有时代鉴别意义的貘化石。貘上颌牙齿及下颌骨尺寸的大小比较发现, 它与华南早更新世的山原貘最接近, 其地质时代应该为早更新世。赫章松林坡黑寨采石场是贵州境内目前发现的第二个早更新世化石点。此外,地层中出土的一件动物骨片, 其形状及片疤分布特点疑似经人工加工的骨制品, 提示贵州毕节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山西屯留西村早更新世地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屯留西村的早更新世地层,位于长治盆地的西北隅,属山间盆地。由于地层出露好,并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对于确定这一地区第四纪地层的时代划分和对比很有意义。由于在该盆地中沉积了不同时代的河湖相和土状堆积,上、下层位和接触关系清楚,因此,对长期以来有争议的“晋东南红土”或“R红土”的解决有所帮助。尽管到目前为止,在“R红土”中没有找到可靠的化石依据,但它的上、下层位为河湖相沉积,并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所以,它被限制在中更新世早期和早更新世初期之间。  相似文献   

4.
铜梁旧石器遗址自然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南方的洞穴中发现了丰富的、更新世不同时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但洞外第四纪地层中的发现物则不多,比较重要的有云南元谋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和晚更新世资阳人哺乳动物群。1976年春发现了铜梁旧石器遗址,在文化层中发现了较丰富的植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在其上覆的地层中,还发现一些新石器时代遗物,这就  相似文献   

5.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大洞早更新世堆积中出土的与巨猿伴生的小猪(Sus xiaozhu)和裴氏猪(S.peii)。三合大洞是小猪在我国境内至少为第12个产地,也是目前最靠南的产地。小猪在三合大洞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小猪的繁盛时期是早更新世,繁盛地区在广西。三合大洞是裴氏猪在我国境内至少第9个产地, 也是裴氏猪在我国境内目前最靠南的记录。裴氏猪在三合大洞的发现同样证实了裴氏猪的繁盛时期是早更新世, 繁盛地区也在广西。虽然小猪的时代分布从早更新世早期起并可能延续到晚更新世早期, 裴氏猪的时代分布从早更新世早期到中更新世早期, 但是迄今发现的小猪与裴氏猪同时产出的层位均为早更新世地层, 而三合大洞是迄今我国境内第6个小猪和裴氏猪伴生的早更新世地点。小猪和裴氏猪也经常出现在巨猿产地, 三合大洞是迄今它们共生的第5个地点。小猪和裴氏猪在三合大洞的出现指示三合地区在早更新世具有近水的森林和灌丛环境。  相似文献   

6.
河北蔚县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在地层划分上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蔚县东陡壁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所发现的化石,虽然数量和种类不多,但有一些比较原始的类型。这些第三纪晚期的残留属一直延续生存到第四纪初,并作为第四纪早期哺乳动物群的重要成员。这些新材料的发现,对泥河湾动物群是一个新的补充,并可作为泥河湾地区早更新世地层进一步划分和对比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北蔚县大南沟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时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在河北蔚县一带晚新生界陆相沉积中,陆续发现有四个不同的化石层位,使这一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关系更加明确。本文所记述的大南沟化石点中的哺乳动物化石属于泥河湾期哺乳动物群,其地层时代为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西北部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记述了在慈利县发现的金丝猴下颌骨化石标本。报道了吉首县螺丝旋山洞出土的可能是更新世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的情况;比较详细地研究了早更新世晚期的保靖县洞泡山动物群。并描述了大熊猫的一个新亚种——武陵山亚种。进一步证实在华南存在一个从柳城巨猿洞动物群向狭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过渡类型的动物群。以上新发现的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对于湖南(尤其是湘西)第四纪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河北省阳原县大黑沟中更新世和岑家湾附近石沟早更新世地层中分别发现了犀牛的下颌骨和股骨化石。其下颌联合部窄长、无下门齿、牙齿釉质层平滑而无褶皱、牙齿表面无垩质充填,股骨较披毛犀的长,故将其归入梅氏犀(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泥河湾盆地的化石是我国早期梅氏犀化石中材料最可靠,地点层位最明确的记录。山神庙咀和大黑沟出土的板齿犀牙齿及前脚骨化石,是泥河湾盆地发现的最好材料,尤其是大黑沟出土的板齿犀牙齿化石,是迄今在泥河湾盆地首次发现的完整材料;依据冠面结构和测量数据,该批材料可归入裴氏板齿犀(Elasmotherium peii);裴氏板齿犀特征鲜明,是有效名称,我国早更新世的板齿犀均应归入该种。我国第四纪的板齿犀与高加索板齿犀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在釉质层厚度较大但褶皱不够强烈、下颊齿的下后尖发育、颊齿冠面的前后径多数大于颊舌径、M3比M2小、M3后附尖欠发育,后脊与外脊已完全融合、上颊齿的齿脊更厚。此外,我国的板齿犀与西伯利亚板齿犀也有差异,后者的牙齿齿冠更高、无齿根、釉质层薄且褶皱强烈、上颊齿无后窝。最新地层研究表明,我国含板齿犀属的地层时代不晚于早更新世,且集中出现于下更新统。在晚新生代期间,犀牛在泥河湾盆地十分常见,先后出现过如下属种:大唇犀(Chilotherium sp.)(上新世)、裴氏板齿犀(Elasmotherium peii)(早更新世)、泥河湾披毛犀(Coelodonta nihowanensis)(早更新世)、梅氏犀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早-中更新世)和真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中-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PY30井早中新世―更新世地层中的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490-690m和1 040-1 170m井段化石丰度和分异度均较高,700-1 035m和1 179-1 809m化石丰度中等,井段下部1 818-3 478m化石稀少,种类单调。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标志种的存在,对该井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划分。在490—3 478m地层中识别出12个钙质超微化石带或联合化石带,地层时代为早中新世―更新世,据此建立了该井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框架,探讨了下中新统与中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中新统、上中新统与上新统以及上新统与更新统界线划分的钙质超微化石标志。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总丰度、分异度及特征性环境指示种丰度的变化,划分了8个沉积环境演化阶段,从而讨论了早中新世至更新世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1974、1975、1978年在山西屯留县小常村采集的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并根据动物化石组合的性质和对比分析,认为该动物化石的时代为中更新世初期。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发现于陕西镇安黄家湾早更新世晚期的一个大型哺乳动物群。动物群包括哺乳动物4目、11科、24种,它们是:Canis variabilis, Hyaenidae gen. et sp. indet. , Homotherium sp. , Megantereon sp. , Lynx cf. shansius , Panthera pardus , Elephantidae gen. et sp. indet. , Equus qingyangensis , Hesperotherium sinense , Ancylotherium sp. , Megatapirus augustus, Rhinocerotidae gen. et sp. indet. , Dicerorhinus lantianensis, Sus sp. , Moschus moschi ferus , Cervus unicolor , Cervus sp. 1, Cervus sp. 2, Hydropotes sp. , Capreolus sp. , Strepsiceros annectens , Leptobos sp. , Bubalus sp. 和 Budorcas taxicolor等。动物群伴生植物孢粉分析表明,当时在化石产地生长着下列植物:Selaginella sp. , Pinaceae gen. et sp. indet. , Picea sp. , Cotinus coggygria , Juglans regia , Quercus sp. , Myrica rubra , Meliaceae gen. et sp. indet. , Celtis sp. , Oleaceae ( Syringa sp. ?) gen. et sp. indet. , Chenopodiaceae gen. et sp. indet. ,Kobresia sp. , Scrophulariaceae gen. et sp. indet. , Humulus sp. , Gramineae gen. et sp. indet. , Ranunculaceae gen. et sp. indet. , Sparganium sp. ,Celastraceae gen. et sp. indet. ,Elaeagnaceae gen. et sp. indet. ,Compositae gen. et sp. indet. ,Aremisia sp. , Xanthium sibiricum 和Carex sp.等。分析了动物群生活时栖息地的气候、植被和地貌特征,结果表明,动物群栖息在温暖、湿润、有森林、灌丛草地并富有水体的生境中,当时秦岭腹地存在着相当开阔的河谷地带,山势没有现在这么险峻,因此阻断秦岭南北动物交流的天然屏障当时可能还未真正形成,秦岭南北两侧的动物可以沿着开阔的河谷地带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互相扩散迁移。  相似文献   

13.
河北阳原、蔚县几个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干河流域,特别是阳原、蔚县盆地的河湖相沉积,不仅发育良好,出露的面积广,厚度大,而且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北方第四纪早更新世的一个标准地层。近年来在这一地区,在泥河湾地层的下部一些地点,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旧石器。这有助于进一步确定泥河湾的地层时代,为解决我国北方长期以来第四纪下限问题,为寻找人类化石提供了有利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甘肃榆中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甘肃榆中上苦水大沟发现的几种哺乳动物化石:Microtusgregalis,Ochotonasp.,Felistigris,Equusprzewalskii,Coelodontaantiquitatis,Cervus(Sika)sp.,Antilopinaegen.indet.,Ovisnahoor,Bovinaegen.indet..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应为晚更新世中晚期。这是甘肃中部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层位确切、化石门类较多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相似文献   

15.
禄丰古猿化石地点偶蹄目化石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经9次发掘,偶蹄目化石与哺乳类其他目一样,不仅材料增多,而且发现了新的属、种。经初步研究,由已记述的12种增加到22个种类,其中一部分是与华北时代相当于保德期的动物群有密切关系的属、种,另一部分是与南亚印、巴次大陆中西瓦立克动物群有亲缘关系的类型,其地质时代为中新世晚期,相当于欧洲陆相地层哺乳动物分期的土洛里。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迪庆州更新世早期哺乳类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简述横断山脉中段中甸尼西的哺乳类化石九种,能鉴定到种一级的只有1/3,其中(亻莫)鼠是新种.  相似文献   

17.
甘肃灵台雷家河新第三纪晚期的大哺乳动物组合及其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的大哺乳动物化石出自甘肃灵台雷家河村东南小石沟[72074(1)、72074(4)]和文王沟(93002)等地的新第三纪晚期地层。它们包括15种,分属8属、9科、4目,可能代表两个不同时代的组合。第一组合所在的地层层位是72074(4)剖面的L5~L3层和72074(1)剖面的第3层,主要由 Hipparion pater、Acerorhinus sp.、Nyctereutes.、 Hyaeninae gen.et sp.indet.和Gazella niheensis等类型组成,其性质与山西榆社高庄组南庄沟段和醋柳沟段产出的大哺乳动物的接近,时代可能为中上新世。第二组合所在的地层层位是72074(1)剖面的第2层,以Anancus sinensis 和Cervidae gen.et sp.indet.为代表,其性质与榆社麻则沟组动物群的相近,时代为晚上新世。  相似文献   

18.
19.
<正> 广西武鸣县太平公社文坛大队社员在该大队板旧村附近的叫山采集磷矿时,于1975年冬发现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有一件四稜齿象右下颌骨,其上面附有一完整的第三臼齿。这件化石后为县民矿站王福钿同志收集。1977年5月,笔者与张玉荣等同志到该地点观察,采集到化石数件,现将地层及化石一并记述于下。一、洞穴及其堆积物板旧村西距武鸣城约9公里。板旧一带岩溶地貌已发展到孤峰平原阶段,孤峰点缀在第四系红黄色砂质粘土组成的准平原上,峰顶面相对高度70—270米不等,叫山为其中一座,它位于板旧村南南西约900米、长岗村北东东约800米处。山体呈东西走向的长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