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文化对鼎湖山森林资源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平  温达志 《生物多样性》1999,7(3):250-254
根据现有的文献史料和保护区内历代留存的碑刻,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内鼎湖山宗教文化的兴衰,历代僧侣对鼎湖山森林实行禁伐保护的管理措施,以及对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从而提出,仅就文字记载来看,鼎湖山代表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受禁伐保护始于1633年,迄今已有366年的保护历史,其中庆云寺僧人实行禁伐保护的历史长达319年。宗教文化是鼎湖山森林群落及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现在迎接我们的是鼎湖山,她素以“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和“岭南第一名山”享誉海内外。同时她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第一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还是中国科学院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还建立了珍稀濒危植物园。此处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与许多地处中亚热带地区保护区的情况迥然不同,在沟谷深处您可以见到一些热带植物种类和景色,这是从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现象,因此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科学家到此考察、研究和交流,并成为学生们理想的实习基地。鼎湖山还是佛教名山之一,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充满野趣的鼎湖山,是目前我国接待游客最多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鼎湖山物种分类学研究的历史,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采自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主模式标本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主模式标本共含202种生物(亚种或变种),分属3界10门20纲54目104科146属,其中植物界63种、动物界68种、菌物界71种。有194份标本(另8份无采集人信息)涉及77位采集人(或其团队),有67家机构的147人参与新种命名, 67种期刊的140条文献参与新种发表, 38个国内外机构保存了200种的标本,物种在30%的科、目、采集人、第1命名人、期刊和存放地各分配了约70%的数量,呈现类似"二八定律"所述的不平衡现象。1978至1997年是标本采集并命名的高峰期,标本采集率为55.45%、标本命名率为58.91%;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命名早于动物和真菌。鼎湖山物种的橱柜时间(标本采集到命名间隔的时间)平均为7.56 a,且植物的长于动物和菌物。鼎湖山主模式标本生物的物种密度比邻近保护区的要高。  相似文献   

4.
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鼎湖山站DHF)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要成员, 也是国家科技部重点野外台站(CNERN), 主要研究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格局和过程。根据鼎湖山站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实践, 结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智慧型野外台站建设的组成与结构, 重点介绍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据监测、数据管理、信息服务与管理, 基于3S 技术的数字化台站建设等内容, 为野外台站的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佛教是斯里兰卡第一大宗教,佛教徒们主要实践体验的是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最古老的一种佛教形式,创建于公元3世纪。从古至今,佛教徒在此兴建了不计其数的佛教寺庙,其中有三处佛教寺庙被列入世界级遗址:Kandy古庙、Anuradhapura古都和Dambulla古庙。  相似文献   

6.
《人与生物圈》2022,(1):22-25
<正>保护区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森林有数百年历史。这里同时是重要的佛教圣地。鼎湖山是中国第一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三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请收听黄忠良和莫江明在保护区开展科研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以道教为主的宗教活动,已延续有1700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宗教活动的开展,其宗教活动场所——祠庙建筑也被保存下来。 1 宗教活动的历史沿革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宗教活动,有道、佛两教,以道教活动为主,分布在高山区;佛教极少,多在浅山  相似文献   

8.
鼎湖山树木园四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鼎湖山树木园成立四十年了。四十年的历程,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与汗水;几代人的睿智与卓识,拼搏与追求,方使得鼎湖山的自然风光与现代园林艺术自成一体,别具一格。树木园、保护区、定位站的一体化管理,又使鼎湖山生物多样性的就地、迁地保护,引种驯化和推广利用,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此亦为鼎湖山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鼎湖山有着悠久的历史。鼎湖山的森林植被在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演替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反映了本地带中的植被最高生产力水平和自然资源状况,它对研究热带亚热带植被的…  相似文献   

9.
由广东省植物学会和佛山市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树木园及自然保护区协办的鼎湖山中学生夏(冬)令营及香港植物学爱好者鼎湖山植物学考察活动,自1987年起已连续进行了8年,共举办40余期。参加的中学生及中学教师2000余人次。香港植物学爱好者近百人次。 夏(冬)令营活动,是青少年进行植物学实践考察、开展课外活动、补充书本知识、陶冶情操的好形式,迄今已越来越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公里网格抽样方案, 在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林地(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小湘林区)选取3个监测样地, 共设置6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 对区域内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开展物种编目清查与评估。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 红外相机累计工作34,212个相机日, 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1,725份。共记录到75种野生动物, 隶属于13目32科63属, 包括兽类12种、鸟类63种,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种, 即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9种。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排前三的依次为野猪(Sus scrofa)、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 鸟类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橙头地鸫(Geokichla citrina)和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三个监测样地的相对多度指数排前三的物种基本一致, 其中鼎湖山的白鹇相对多度指数最高; 小湘的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相对多度指数位列第三, 仅次于野猪和鼬獾; 烂柯山相对多度指数排前三的鸟类则依次为画眉(Garrulax canor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和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本研究为广东鼎湖山及其周边林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期气温波动对鼎湖马尾松种群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用“相对生长测定法”对鼎湖山优势种马尾松的树木年轮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1953-1991年鼎湖山马尾松种群的生产力,结合当地的气象数据,用MICROSOFT EXCEL程序对气温与鼎湖山马尾松种群生产力变化的相关性做了一些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1953-1991年间,鼎湖山当地气温升高了0.6℃,马性松种群生产力增加了3.31t hm^-1a^-1。因此,气温波动与马尾松种群生产力的变化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佛教是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佛教寺庙作为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 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中国191座寺庙的树种名录, 分析了不同地区寺庙的树种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以明确寺庙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1)全国191座寺庙共收集到树种1,059种, 隶属116科410属, 大多数树种(773种)仅出现在1-2座寺庙中; (2)寺庙树种中含有大量乡土植物, 并且保存了丰富的受威胁树种(94种), 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3)不同气候带的佛教树种组成差异较大, 主要受气候因子限制; (4)佛教树种具有清晰的树种替代现象, 由南向北原始佛教树种逐渐由形态相似的本土物种(替代佛教树种)替代。以上结果表明中国寺庙中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 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寺庙植物资源对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鼎湖山森林群落在自然状态下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向更优化的气候顶极群落演变。本文分析其1955年至1989年(35年)来的演替结果,总结出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的进程和模式,进一步应用植物群落演替系统的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对演替进程进行定量研究,并做出相应的演替进程的数量预测。  相似文献   

14.
<正>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鼎湖山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23°09'21'–23°11′30″N,112°30′39″–112°33′41″E),面积1,155ha。该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是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区,较好地保存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地带性植被,群落结构相对复杂,动植物种类丰富(孔国辉等,1998)。自1956年保护区设立后,陆生脊椎动物资源的调查和研究相对较少,仅见关于蝙蝠新记录(吴毅和彭洪源,2005)和鸟类多样性与生境类型之  相似文献   

15.
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之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鼎湖山森林群落在自然状态下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向更优化的气候顶极群落演变。本文分析其1955年至1989年(35年)来的演替结果,总结出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的进程和模式,进一步应用植物群落演替系统的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对演替进程进行定量研究,并做出相应的演替进程的数量预测。  相似文献   

16.
鼎湖山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氨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lon exchange resin bag method),测定了鼎湖山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情况。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春季最高和夏季最低。硝态氮在0~10cm和10~20cm两土层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722和1.429μg.d-1·g-1干树脂,铵态氮在0~10cm和10~20cm的年平均值则分别为19.137和14.696μg·d-1·g-1干树脂。硝态氮和铵态氮在试验的大部分季节表现出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P<0.05),表明了铵态氮供应是调节硝化速率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鼎湖山锥栗(Castaneahenryi)木质部的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利用微树芯采样技术对锥栗木质部进行连续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生长过程,并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木质部形成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鼎湖山锥栗木质部在2015年几乎保持全年生长,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doy200 (200 days of year)之前木质部快速生长(生长季前期),doy300之后(生长季后期)生长速率出现下降趋势。生长季前期的木质部生长速率与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生长季后期木质部生长速率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这说明中国南亚热带阔叶树种锥栗木质部形成及其调节机制具有季节性差异,反映了木质部形成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重要森林群落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林英华  孙家宝  张夫道 《生态学报》2009,29(6):2938-2944
2001年9月~2002年9月,采用凋落袋分解法对我国不同气候带的8种重要森林群落,即黑龙江帽儿山的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与针阔混交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北京九龙山辽东栎林(Quercus liaotungensis)与针阔混交林(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江西大岗山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针阔混交林(杉木、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林以及广东鼎湖山常绿阔叶林(荷木(Schima superba)-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与针阔混交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荷木)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全年74次共采集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个体29123只,其中大型土壤动物4492只、中小型土壤动物24631只,隶属4门14纲30目,蜱螨类、弹尾类为凋落层的优势群落.非参数Kruskal-Wallis 方差分析表明,8种森林群落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差异性显著 (x2(7)=18.867, P<0.01),且帽儿山、九龙山与鼎湖山之间以及大岗山与鼎湖山阔叶林之间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研究时段内,大型土壤动物月均数量和类群数量随着纬度升高而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中小型土壤动物月均数量随纬度升高而基本呈升高的趋势.凋落层土壤动物月均数量、多样性、均匀性均差别显著(X2(66)=37.95、X2(66) = 26.38、X2(66) = 328.97, P<0.001).多样性分析显示,鼎湖山凋落层土壤动物分布最丰富、分布最均匀;大岗山与鼎湖山典型森林群落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最高,帽儿山与鼎湖山典型森林群落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最低.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表明,年均温度对土壤动物影响最大,有机质(表土)次之,土壤pH次于前两者,年均相对湿度影响最小,环境因子对主要土壤动物群落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马尾松年轮重金属含量年代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树木年轮化学分析手段,探讨了肇庆鼎湖山(相对清洁区)和南海西樵山(污染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不同时期木质部6种重金属(Cu、Zn、Ni、Cd、Cr和Pb)含量的年代变化。结果表明:西樵山马尾松林地表层土壤Cu、Zn、Cd和Pb含量均超过其在广东省表层土壤环境背景值,鼎湖山马尾松林地表层土壤除Cd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在背景值范围内;鼎湖山和西樵山马尾松木质部中Cu、Zn、Cr和Pb含量均呈现从心材到边材上升的分布格局,反映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中可供植物利用的重金属在过去有了增加。Cu、Zn、Ni,特别是Cr和Pb的最大含量出现在1990年后形成的木质部中,两地环境(土壤和大气)中重金属含量增加是导致马尾松木质部重金属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在相同时期形成的木质部中,西樵山马尾松木质部Cu、Cr和Pb的含量大于鼎湖山,Zn、Ni和Cd含量则小于鼎湖山,这与环境重金属含量差异有关,也与马尾松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马尾松年轮化学分析的结果能够提供珠三角地区重金属的历史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近地面臭氧浓度不断增加,已严重威胁到森林生态系统。但是,目前臭氧污染影响我国亚热带森林生物量的研究仍然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模型和不同参数化方案评估的鼎湖山森林和林下草地生物量损失率的差别,比较了鼎湖山阔叶林和针叶林以及林下草地的生物量损失率与总初级生产力(GPP)损失率的一致性。2015—2016年臭氧污染造成的鼎湖山阔叶林生物量损失率为11.3%—11.69%,针叶林生物量损失率为3.97%—3.68%,草地生物量损失11.2%—14.6%;不同参数化方案估计的鼎湖山阔叶林的生物量损失率在9%—13%之间,针叶林的生物量损失率在3.68%—4.4%之间变化,草地在11.2%—14.6%之间。基于臭氧剂量响应关系模型估算的阔叶林GPP损失率为10%—12.6%,针叶林GPP损失率为1.81%—2.6%,草地GPP损失率为3.2%—3.3%。总的来看,鼎湖山阔叶林和针叶林的生物量和GPP损失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阔叶林生物量和GPP的损失率明显高于针叶林生物量和GPP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