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设置样方和路线踏查,对米林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利用多个指标定量计算各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值,确定其珍稀濒危物种优先保护序列,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类、药效和入药部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米林县共有药用保护植物37科72属97种,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48.05%、32.00%、30.70%。其中,被子植物有35科69属95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2种。97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处于Ⅰ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9科11属11种,处于Ⅱ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18科25属27种,处于Ⅲ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28科46属59种。从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药效来看,清热功效和补虚功效的药用植物较多,分别有32种和20种,各占濒危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2.99%、20.62%;从药用部位统计,根与根茎类和全草类的药用植物分别有34种和26种,占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总数比例较大,分别为35.05%、26.80%。该区评估的优先保护等级和濒危等级与保护植物名录有一定差异,桃儿七在本区的保护等级由Ⅲ级升为Ⅰ级,另外有7种植物的濒危程度在本区加强。基于调查和研究结果分析了米林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致濒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罗甸县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罗甸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方法:深入罗甸县进行实地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考证现有资料.结果:罗甸县现有药用维管束植物161科507属809种,其中蕨类植物26科45属77种;裸子植物7科9属12种;双子叶植物108科361属583种和单子叶植物20科92属137种.结论:对该地区药用植物的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郊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州市郊的药用植物资源作了系统调查,根据标本鉴定和查阅资料,广州市郊有野生药用植物112科354种,其中蕨类植物18科20属26种,种子植物94科246属328种。按药用功能划分成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类等8类,并重点介绍了常见的药用植物。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腾冲县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与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多样性,可为区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2011年期间,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文献资料与标本查阅等方法,对腾冲县药用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腾冲县有药用维管植物153科450属651种,其中蕨类植物32科51属68种,裸子植物仅有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18科396属579种。腾冲县药用植物优势科为唇形科、菊科和豆科。从药用部位来看,全草类植物比例较高,其次是根和根茎类。按药用功效划分,腾冲药用维管植物以清热、祛风湿和活血化瘀类药用植物居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县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浙江瑞安红双林场共有维管植物167科538属1055种,其中已知有一定利用价值的资源植物715种,隶属于157科429属。按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食用植物、芳香植物、栲胶植物、保健饮料植物、牧草及饲料植物、保护与改造环境植物、观赏植物、土农药植物、蜜源植物等14类,其中药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以常见药用植物234种为例,根据植物资源可利用量估量法估量当地植物资源利用前景,结果表明,其中46.2%的常见药用植物可利用量估量值在12以上,可供开发利用。文后提出红双林场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明龙  冯利平   《广西植物》2005,25(6):544-548,538
对浙江新昌县植物资源作了系统调查。经鉴定并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新昌县有药用维管植物155科 504属807种,其中蕨类植物20科34属51种,种子植物135科470属756种。按其药用功能划分成清热药、 解表药等十类,并对每一类的药用功能作了详细介绍。进一步发现在新昌药用植物中有22种属于国家级或 省级珍稀植物。最后对新昌县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贵州德江楠杆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首次调查植物种类达2 000余种,查阅药用植物文献资料记载,鉴定有药用植物1 079种,隶属于201科603属。其中,真菌类植物19科23属35种,苔藓类14科14属16种,石松和蕨类植物19科42属88种,裸子植物7科11属14种,双子叶植物121科426属792种,单子叶植物21科87属134种,草本多达587种,木本多达438种。对该地区药用植物的组成、丰富度与周边地区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湘西州花垣县民族植物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苗族对植物的利用现状。结果表明该地区苗族在食用、药用、观赏用及其它传统利用等方面的植物共有115种,涉及到64科,其中食用有17科20种,药用植物45科79种,观赏植物21科25种以及其它传统利用植物10科11种。总结和探讨该地区民间对植物的传统利用方法和科学意义,为实现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调查庐山地区有毒药用植物, 为有毒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等实践工作提供宝贵的基础数据。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江西植物志等相关文献。庐山有毒药用植物有 52 科 99 属 174 种, 其中, 蕨类植物有 4科 4 属 10 种, 裸子植物有 2 科 2 属 2 种, 被子植物有 46 科 93 属 162 种。该区的有毒药用蕨类植物 4 属分为 2 个类型且以温带分布为重; 有毒药用种子植物 95 属分为 13 个类型及 6 个变型, 温带成分占优势, 热带分布以泛热带分布为重, 温带分布以北温带分布分布为重。按照植物生活型分类, 草本植物有 106 种, 木本植物有 47 种, 木质藤本植物有 3 种, 草质藤本植物有 18 种。该区有毒药用植物较丰富, 植物区系分布复杂, 生活型多样, 在药用、食用、农药及园林应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 加强有毒药用植物调查, 并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四川沙湾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全面掌握沙湾区重点中药资源的分布以及利用现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内业整理以及文献查阅工作,重新明确该地区现有的重点药用植物。结果:沙湾区内药用植物有135科527种,重点药用植物100种,其中沙湾区国家Ⅰ级野生保护植物有1种,Ⅱ级野生保护植物10种,Ⅲ级野生保护植物6种;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基原植物有85种,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有23种。结论:沙湾区中药资源较为丰富但利用率低,其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较大潜力,此次调查结果为沙湾区中药资源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基础数据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四川盆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为该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14至2017年采用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考察、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130科399属602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3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10科370属563种。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寡种科(2~5个种)优势明显,占总科数的40.77%,共有165种,占总种数的27.41%;单种属有284属,占总属数的71.18%。(2)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共有450种,占总种数的74.75%。(3)全草(全株)类、根与根茎类是唐家河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4)唐家河药用植物在植物区系上表现为以温带分布为主。研究表明: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部位、功效等类型多样,具有科研、保护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四川茂县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状况,在茂县第3次和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茂县县域内药用种子植物共130科582属1 342种,包括裸子植物7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23科568属1 32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科37属57种。15个大型科(科内种数大于20)分别占总属、种数的48.45%、56.56%,处于主导地位;小型属(含2~4种)共507属783种,分别占总属、种数的87.11%、58.35%。茂县药用种子植物科以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56.52%),而属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68.11%);茂县的药用种子植物区系比剑阁县和盐边县呈现更为明显的温带性,而较澜沧江源区与错那县的热带成分更为活跃,揭示纬度和海拔可能是决定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性质的关键因素。因此,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温带性质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亦呈现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因此茂县可视作研究横断山脉地区南北植物交流的关键地区之一,在药用种子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西藏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及保护现状,采用线路和典型样地、样方套、野外标本采集等方法对该区药用种子植物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植物生活型、药用部位、药性、药味、药用功效、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区系成分等进行系统分析,为研究区药用种子植物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共有114科427属846种(含变种),包含裸子植物4科8属14种,被子植物110科419属832种,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研究区药用种子植物科和属水平上的主要构成部分。(2)生活型以草本类药用植物为主。(3)药用部位以全草、根及根茎类入药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45.51%和44.21%。(4)温性药用植物占总种数的27.66%,居药性植物资源之首。(5)苦味类药用植物占总种数的61.94%,在药用植物药味中占比最高。(6)清热是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的主要功效,占总种数的29.43%。(7)药用植物区系呈现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性质,分布类型复杂多样。研究表明,为提高对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将草本类药用种子植物作为高原特色产业原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调查、评价和保护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于2012至2014年对该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有药用维管植物143科498属968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3属13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128科478属948种。从生长型来看,草本植物最多,其次是灌木;从药用部位来看,全草类植物最多,其次是根类;按药用功效划分,以清热类、祛风湿类和活血化瘀类居多。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药用维管植物共有57种,占药用维管植物总种数的5.89%。此外,在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还发现了瑶族民间常用药用植物58种。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An ethnomedicin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ocument medicinal plant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ilments in villages surrounding Kimboza forest reserve, a low land catchment forest with high number of endemic plant species.

Methods

Ethnobotanical interviews on medicinal plants used to treat common illnesse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practitioners using open-ended semi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Diseases treate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use and habitat of medicinal plant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 total of 82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29 families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study.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lant families recorded were Fabaceae (29%), Euphorbiaceae (20%), Asteraceae and Moraceae (17% each) and Rubiaceae (15%) in that order. The most frequently utilized medicinal plant parts were leaves (41.3%), followed by roots (29.0%), bark (21.7%), seeds (5.31%), and fruits (2.6%).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stomach ache was the condition treated with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15%), followed by hernia (13%), diarrhea (12), fever and wound (11% each), and coughs (10%). Majority of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65.9%)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wild compared to only 26.7% from cultivated land.

Conclusions

A rich diversity of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are used for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in villages around Kimboza forest reserve, with the wild habitat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reservoir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plants. Awareness programmes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active involvement of community in conservation programme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6.
An ethnobotanical survey on the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marketed in Quanzhou, southern Fujian,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document traditional medicinal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in dietary. In addition to literature review, data was obtained using ethnobotanical tools and methods, including personal interviews during field trips, collecting herbarium specimens,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 by cross referen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are 148 wild medicinal species, belonging to 56 plant families and 117 genera present in Quanzhou, southern Fujian. Among them, 46 species are edible wild herbs, 37 species are medicinal plants, 38 species are used as tea substituting plants or herbal tea,22 species are wild fruits, 4 species are used as spices and 1 species is used to make bean jelly; 2) The plant families which comprise a major part of the pool are Compositae, Lamiaceae, Rosaceae, Leguminosae, Rubiaceae, Liliaceae, Orchidaceae and Moraceae; 3)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in Quanzhou area, and proposed methods to inherit the culture of using wild plants in dietary, as well as methods to conserve the edible medicinal wild plant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翁源青云山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地调查,广东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内共记录到野生植物168科605属126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药用植物140科385属586种;所含种类15种及以上的科包括菊科、茜草科、禾本科、唇形科、兰科、蝶形花科等8科。按功效分,活血散瘀类107种、清热解毒类90种、治咳嗽清肺类60种、治疗肠炎类58种、治外伤出血类56种、治毒蛇咬伤类56种、消肿止痛类30种;按药用部位分,全株类304种、根与根茎类185种、叶类131种、茎木类49种、皮类47种、果类42种、花类14种和其他类20种。生活型、生境与海拔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生境与其分布的海拔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