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国与欧洲沿海发达地区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及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招募深圳地区健康婴幼儿35名并收集其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的MiSeq平台对肠道菌群的16S rRNA V4序列进行测序。同时,结合40名芬兰艾斯堡地区健康婴幼儿肠道菌群数据,进行两地儿童菌群结构比较。结果中国与芬兰地区幼儿肠道菌群结构较为一致,在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菌属水平分析中,两组幼儿肠道内均呈现以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为主导的菌群结构。回归分析表明,幼儿肠道内菌群多样性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R~2=0.174,P0.05),0~1岁与1~3岁幼儿的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079,P0.05)。韦荣球菌、肠球菌和布劳特菌等菌属随年龄增长丰度明显降低,而粪杆菌、瘤胃球菌、罗斯菌等菌属显著增加。结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发育主要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地区因素为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婴幼儿的肠道菌群特点。方法研究纳入年龄1~3岁的确诊难治性癫痫婴幼儿14例,同时匹配同年龄段健康婴幼儿30例作为对照。留取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对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两组婴幼儿样本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有厚壁菌、拟杆菌、变形菌和放线菌四类,癫痫组婴幼儿拟杆菌和放线菌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28.60%vs 53.19%,2.58%vs 8.50%),而厚壁菌和变形菌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健康组(43.19%vs 34.00%,24.87%vs 3.09%)。癫痫组婴幼儿Cronobacter属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属的比例高于健康组(23.59%vs 0.86%,9.50%vs 0.76%),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19.44%vs 42.84%,1.04%vs 7.85%)。结论婴幼儿难治性癫痫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尚需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在难治性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慢性胃炎(CG)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

方法

采集我院青年CG患者(CG组)和健康人群(NC组)的粪便样品,对其细菌16S rDNA V3—V4区域进行扩增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分析。

结果

CG组与NC组对象肠道菌群在门和科水平上均有不同之处,其中CG组对象有较高丰度的Actinobacteriota和较低丰度的Ruminococcaceae。CG组对象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均一度均显著低于NC组(均P<0.05),但两者具有相似的丰富度水平。多元方差分析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均发现CG组和NC组对象肠道菌群有较大差异。BifidobacteriumBlautiaCollinsella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和Streptococcus与CG患者密切相关。

结论

CG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较大变化,其中BifidobacteriumBlautia等细菌与CG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热量饮食对食积大鼠胃肠动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SPF级KM小鼠和SD大鼠各20只(雌雄各半),KM小鼠和SD大鼠均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食积组(每组10只)。每天固定时间称量小鼠体质量,处死后进行胃排空、肠推进和D-木糖试验;大鼠胃窦和十二指肠进行病理学检查;大鼠盲肠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食积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胃肠动力显著下降;高热量饮食并未造成大鼠病理性改变;但食积大鼠Observed-species、Chao1、Simpson和Shannon指数显著下降(均P<0.05),PCoA和LEfSe分析结果显示食积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食积组布劳特菌属、脱硫弧菌属、真杆菌属、红蝽菌属和梭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均P<0.05),Akkermansia和醋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 高热量饮食诱导食积大鼠胃肠动力下降和肠道菌群失衡,为胃肠动力和肠道菌群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为长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其防治应愈加重视。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作为身体的一部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疾病的发展。本研究综述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肠道菌群关系及发病机制,为早期监测和预防糖尿病进展为并发症期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肠道气泡堆积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肠道菌群的影响,2019年3月于东海水产研究所福鼎研究中心采集了15尾肠道气泡堆积的银鲳为病鱼组,15尾健康银鲳为健康鱼组,并通过16S r DNA基因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LEfSe分析方法,对两组样品间菌群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病鱼组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健康鱼组无显著差异(P> 0.05),但病鱼组肠道菌群的均匀度和相对丰度都显著低于健康鱼组(P <0.05)。两组样品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且相对丰度都较大(超过97%)。此外,利用LEfSe分析两组样品发现,病鱼组中如根瘤菌(Rhizobium)、栖热菌(Thermus)等好氧菌丰度显著高于健康鱼组,而不动肝菌(Acinetobacter)、微酸菌(Ilumatobacter)等显著低于健康鱼组,蓝细菌(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鱼组。由此可以表明,肠道气泡堆积很可能会引发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乳腺炎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特征与组织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用24只泌乳10 d的昆明雌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健康对照组、低剂量攻菌组(含金黄色葡萄球菌103 CFU/25 μL)、中剂量攻菌组(含金黄色葡萄球菌104 CFU/25 μL)和高剂量攻菌组(含金黄色葡萄球菌105 CFU/25 μL)。用非损伤方法经乳头管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浊液于小鼠的第4对(腹部)乳腺内。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乳腺组织中TNF-α和Cav-1含量变化;收集小鼠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鼠粪便菌群进行分析。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小鼠相比,高剂量攻菌组乳腺组织呈明显的炎性病理变化,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Cav-1表达明显降低(P<0.05);(2)不同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不同,对照组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攻菌组乳腺炎模型小鼠厚壁菌门丰度增高,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丰度降低,变形菌门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后发现,从属以上水平看,后者拟杆菌属、另枝菌属、普雷沃菌属丰度相对较低。结论 提示乳腺炎发生和进展与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密切的关系,结果为研究乳腺炎的免疫学、病理学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湿疹患儿肠道菌群的结构与湿疹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湿疹患儿和健康儿童粪便样本细菌总DNA提取,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儿童和湿疹患儿肠道菌群的异同。方法 10例年龄在2个月~2岁婴幼儿由皮肤科门诊确诊为湿疹伴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和性别相当健康儿童10例作为对照,分别收集其粪便标本并提取所有样本中细菌的总DNA,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两组的肠道菌群结构数据并进行菌群差异性分析。结果通过Roche 454高通量测序,两组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由Firmicutes(厚壁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4个门组成;两组在门水平上进行菌群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样本在属水平上共获得200个不同属的细菌,其中Bacillus(芽孢杆菌属)、Bilophila(噬胆菌属)、Christensenella(纺锤状细菌属)、Coprobacillus、Eikenella(艾肯菌属)、Enterobacter(肠杆菌属)、Eubacterium(真杆菌属)、Lactococcus(乳球菌属)、Megamonas(巨单胞菌属)、Leuconostoc(明串珠菌属)、Morganella(摩根菌属)、Rhizobacter(根杆菌属)、Proteus(变形菌属)、Sutterella(萨特菌属)、Veillonella(韦荣球菌属)、Akkermansia、Anaeroglobus、Anaerotruncus、Butyricicoccus、Epulopiscium、Gordonibacter、Lachnospiraceae uncultured、Robinsoniella和Varibaculum共24个属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疹患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相比,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未见明显差异,但在菌群结构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某些特别的细菌菌属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最近分子生物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研究发现,大熊猫肠道菌群受到消化道结构、饮食、季节和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宿主免疫、消化和代谢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讨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运动强度对运动员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从八一游泳队中随机抽取五名健将级专业运动员(女性,年龄16~19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运动员的饮食保持相对固定。所有运动员先进行一个月的高强度运动训练,中间间隔一个月后,再进行一个月的低强度运动训练,在两个训练阶段中,每两天采集一次新鲜粪便样品,然后在Illumina Miseq平台对粪便元基因组DNA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表明,运动员的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其对运动强度的响应程度均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不同个体的肠道中响应运动强度的关键细菌类群不同,但大多数属于Firmicutes,且在高强度运动阶段,运动员肠道中均富集一些丁酸盐产生菌,如Blautia、Roseburia、Anaerostipes及Butyricicoccus。本研究表明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运动员的肠道菌群适应了运动刺激并能快速响应运动强度的变化,可能通过富集一些有益菌来保护机体免受高强度训练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人体肠道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直接参与了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构成和稳定受到诸多宿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西方高脂饮食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从而导致一些慢性、非传染性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同饮食结构可以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在饮食中的作用,为指导和建立健康饮食结构提供理论指导,为相应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对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人体自身发育、免疫及疾病的发病都有着重要作用。了解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作用,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规范统一的饮食在不受饮食因素干扰前提下不同性别和年龄恒河猴肠道菌群的差异。

方法

将38只恒河猴按性别和年龄分为6组,规定饮食喂养3个月,收集粪便标本,应用16S r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恒河猴肠道菌群的差异。

结果

雄性和雌性恒河猴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雌性群体中Epsilonproteobacteria和Helicobacter macacae的丰度显著增加。成年和老年恒河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幼年,Rikenellaceae、Christensenellaceae和Prevotella的丰度在老年群体中显著增加。

结论

恒河猴的肠道菌群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尤其是与代谢和精神疾病相关的Rikenellaceae、Christensenellaceae和Prevotella在老龄恒河猴肠道菌群丰度更高。这些特定肠道菌群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生命阶段调节机体生理或行为过程中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16S rRNA、高通量测序以及序列识别技术的成熟,肠道微生物与多种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呈蓬勃发展。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参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合成分泌神经递质、产生多种自身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Lipid456、BDNF等小分子物质)机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癫痫、神经变性疾病、抑郁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互作用,为揭示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科学证据,以期通过调解肠道菌群的微环境治疗神经精神类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不同人群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菌群结构特点,了解环境因素对肠道菌群组成及发展的影响。方法 收集65例中国健康儿童粪便样本并进行16S rRNA检测,同时从已发表文献中获取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及南美洲国家的1 002例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数据,分析来自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特征。结果 3岁以下全球各地儿童肠道菌群的种类较为一致:拟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在儿童肠道菌群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它们在免疫调节上有重要作用。3岁以上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则展示出了地域性特征:亚洲健康人群的肠道代表菌属为考拉杆菌属和巨单胞菌属,非洲健康人群的肠道代表菌属为粪杆菌属,欧洲健康人群的肠道代表菌属也是粪杆菌属,北美洲健康人群的肠道代表菌属为拟杆菌属,南美洲健康人群的肠道代表菌属为普氏菌属。另外,经济较发达的欧洲及北美洲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经济较落后地区。结论 本研究加深了对不同地域人群肠道菌群特点以及它们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喂养不耐受是指无法实现肠内营养的目标摄入量的同时出现了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症状,如大量胃潴留、腹胀、腹泻及呕吐等。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对消化道营养吸收、内脏感知及运动、黏膜免疫以及量代谢调节等起关键作用。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新研究发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肠道菌群具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而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减少的特点,本文就喂养不耐受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肠道菌群研究领域发展迅速。肠道菌群作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与人体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与机体的感染、营养、免疫及代谢也密不可分,因此保持肠道微生物群的动态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前提。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肠道菌群受到宿主饮食、服用药物、地理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饮食干预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而这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肠道菌群的改变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还是从减缓代谢紊乱方面饮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代谢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机制以及饮食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金银花(忍冬)和山银花(灰毡毛忍冬和黄褐毛忍冬)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忍冬组、灰毡毛组和黄褐毛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5 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均腹腔注射LPS,建立ALI模型。检测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IL 1β、IL 6和TNF α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肺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大鼠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和BALF中IL 1β、IL 6、TNF α的含量升高(均P0.05)。Alpha多样性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除灰毡毛组外均能下调急性炎症引起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增加。利用LEfSe分析挖掘差异菌属,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道志贺菌属、Turicibacter、变形杆菌属丰度增加,Adlercreutzia丰度减少。忍冬可降低变形杆菌属丰度,增加阿克曼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Adlercreutzia等的丰度;黄褐毛忍冬使脱硫弧菌属丰度减少,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瘤胃球菌属等丰度增加。由菌群与炎症因子的关联性分析看出,志贺菌属、脱硫弧菌属、梭菌属与IL 1β、IL 6和TNF α的含量呈正相关,阿克曼菌属、瘤胃菌属、双歧杆菌属与IL 1β、IL 6和TNF α的含量呈负相关。 结论 研究表明忍冬和黄褐毛忍冬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影响炎症因子水平而对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