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螺旋DNA     
方晔 《生命的化学》1994,14(2):18-19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Rich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杂志(1979年第5740期)上发表了一种新的DNA构型一左侧双螺旋。该小组与荷兰有机化学家J.H.Van Bloom等人合作用X-射线衍射法对由六个硷基对(CpGpCpGp-  相似文献   

3.
脱氧寡聚核苷酸d(G-C)6是迄今所报道的同类脱氧多聚核苷酸中能形成左手螺旋DNA(Z-DNA)的最短序列。环境因子如PH,温度和离子的类别与浓度对d(G-C)6在溶液中的Z-构象的形成和B-、Z-构象的相对稳定性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合适的条件,d(G-C)6在溶液中可呈现B-构象区,Z-构象相对稳定区和B-、Z-构象跃迁过渡区。  相似文献   

4.
最近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结构域,它广泛地存在于动、植物体的 DNA 结合蛋白(DBP)中.此结构称为螺旋-环区-螺旋(helix-loop-helix,HLH)结构.c-myc 基因和 MyoD 基因的蛋白质产物有此结构.在增强子结合蛋白(EBP)中也发现了 HLH 结构,如 E2A 基因的产物——E12/E47.已报道的20多种 HLH蛋白质几乎全与转录的调节和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6.
DNA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刘定燮王昌才(第一军医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广州510515)关键词DNAG-四联体螺旋端粒是由独特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线性真核染色体末端结构,它参与稳定染色体末端及其精确复制等过程。端粒DNA一般由富含G的简单重...  相似文献   

7.
DNA聚合酶I是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后被发现的,阿瑟·科恩伯格在研究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得到进一步揭示,并催生了PCR技术的问世,同时也促进了其他DNA聚合酶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DNA聚合酶Ⅰ是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后被发现的,阿瑟·科恩伯格在研究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得到进一步揭示,并催生了PCR技术的问世,同时也促进了其他DNA聚合酶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运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 2 0个双分子三螺旋DNA ,其嘧啶链序列是 5′- dTTCTTTTC- L1TTTL5 -CTTTTCTT -3′,划线的 5个核苷酸组成loop环 ,L1和L5可以是任意的核苷酸 ;嘌呤链的序列是 5′- GAAAAGAA 3′和 5′- AAGAAAAG -3′ ;2条链方向相反 .对 2 0个不同loop序列双分子三螺旋DNA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5′- loop三螺旋比相应的 3′- loop三螺旋更稳定 ,嘌呤比嘧啶与相邻碱基的堆积作用大 .2 0个三螺旋DNA的相对稳定性主要是由loop环上L1和L5碱基组成不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周超 《生命科学研究》1998,2(2):151-155
本文通过对DNA、RNA螺旋形式的研究,并根据全息学的研究成果,推导地球生命起源的全息根源在于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的年龄略小于119亿年,银河系的寿命略大于370亿年.外星生命有可能存在,但不可能与地球生命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11.
脱氧寡聚核苷酸d(G-C)6是迄今所报道的同类脱氧多聚核苷酸中能形成左手螺旋DNA(Z-DNA)的最短序列。环境因子如PH,温度和离子的类别与浓度对d(G-C)6在溶液中的Z-构象的形成和B-、Z-构象的相对稳定性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合适的条件下,d(G-C)6在溶液中可呈现B-构象区,Z-构象相对稳定区和B-、Z-构象跃迁过渡区。  相似文献   

12.
四链DNA(loopG4)螺旋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包含连续鸟嘌呤的寡核苷酸所形成两种反平行四链DNA(统称loopG4)的螺旋体部分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给出了各种结构参数,发现loopG4中的磷酸基团呈疏密相间的分布,导致与其抗衡的K+亦呈疏密相间的分布。与先前做的平行四链DNA相比较,平行G4的构象能最低,二沟G4和三沟G4次之。loopG4中G四聚体的两种不同堆积方式以背对背的堆积能为低,为实验结果提供了理论支持。还探讨了能量优化过程中G4-DNA的构象变化趋势,提示了金属离子的不同类型或不同浓度可能会导致G4-DNA构象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14.
DNA双链断裂损伤反应及它的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损伤应激反应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基石.细胞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由损伤监视、周期调控、损伤修复、凋亡诱导等在内的自稳平衡机制.一方面,借助感应、识别并启动精细而复杂的修复机制修复损伤;另一方面,通过DNA损伤应激活化的细胞周期检查点机制,延迟或阻断细胞周期进程,为损伤修复提供时间,使细胞能安全进入新一轮细胞周期;损伤无法修复时则诱导细胞凋亡.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是真核基因组后果最严重的损伤类型之一,其修复不利,同肿瘤等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新进展揭示:DSBs损伤反应信号分子ATM-Chk2-p53、H2AX等的组成性活化,是肿瘤形成早期所激活的细胞内可诱导的抗癌屏障,其信号网络的精确、精细调控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HIV病毒整合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过程也依赖于宿主细胞中ATM介导的DSBs损伤反应信号转导;ATM特异性的小分子抑制剂在抗HIV感染中显示重要的功能意义.文中重点讨论调控DSBs损伤应激反应信号网络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抗HIV感染中的新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DNA处于共价闭合的情况下,小牛胸腺染色质内的二种非组蛋白蛋白质HMG_1和HMG_2可以降低环状DNA的螺旋数。这种情况显示,这些蛋白质可以对DNA的双股螺旋解旋  相似文献   

16.
应用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技术, 对90 例甲状腺肿瘤(其中甲状腺腺瘤10 例, 不典型腺瘤15 例,乳头状腺癌25 例, 滤泡癌15 例, 髓样癌15 例, 未分化癌10 例) 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腺瘤组与各型甲状腺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甲状腺腺瘤组同不典型腺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癌随组织分化程度的不同, DNA 含量明显增加, 多为高倍异倍体细胞, DNA直方图明显右移, 峰值主要位于≥5C处; 甲状腺腺瘤组DNA含量较低, 多为低倍整倍体细胞, DNA 直方图峰值位于2C- 4C处; 不典型腺瘤组DNA含量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DNA 直方图逐渐右移。表明DNA倍性程度与肿瘤的增殖程度呈正相关, 高倍异倍体细胞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多。作者认为DNA原位图像定量分析可为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分级及早期发现癌变趋势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癌睾丸抗原所具有的表达特性和免疫原性使其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抗原,通过DNA去甲基化提高癌睾丸抗原基因的表达,是提高癌睾丸抗原疫苗疗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弄清螺旋粉虱 Aleurodicus dispersus 有翅斑型和无翅斑型两种翅斑型在生物学方面的异同,明确影响螺旋粉虱翅斑型分化的因子及其适应意义。【方法】在26℃条件下,观察了两种翅斑型个体及其后代的发育及繁殖能力,比较了不同亲本翅斑型对其F1代翅斑型分化的影响。以有翅斑型成虫为F0代,观察了不同寄主、不同季节对翅斑型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翅斑型的螺旋粉虱亲代及其F1代从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亲本为有翅斑型成虫时,其F1代成虫寿命、产卵能力及种群趋势指数均极显著高于亲本为无翅斑型个体的F1代;亲本为无翅斑型个体的F1代中无翅斑型个体比例显著高于亲本为有翅斑型个体;不同寄主植物对螺旋粉虱成虫翅斑型分化影响显著,木薯上无翅斑型成虫占所有成虫数的比例最低,仅3.82%,香蕉上无翅斑型个体比例最高,为25.73%;不同月份中螺旋粉虱成虫翅斑型分化有极显著的差异,7-8月高温时无翅斑型个体在实验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最高,9月至次年3月随气温下降,无翅斑型个体所占比例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温度是影响螺旋粉虱翅斑型分化的重要因素。【结论】螺旋粉虱翅斑型分化既由遗传因素控制又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螺旋粉虱有翅斑型个体和无翅斑型个体并存,提高了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联合检测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DNA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主要侵犯肝脏,因其对人类的危害重大而受到重视,慢性乙型肝炎(chrom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有的甚至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该研究对66例慢性乙肝患者联合检测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含量,以探讨其内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76种细菌DNA双链碱基使用频率的比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完成测序的76种细菌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细菌基因组中编码区及密码子上碱基使用频率情况,结果显示:1.先导链与滞后链上在编码区的碱基使用频率无明显差异且显著正相关;2.先地链与滞后链在第一,第二,第三密码子碱基使用频率基本一致且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选择压力及自然突变对DNA双链总体碱基分布的影响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