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耐盐性水稻幼苗根氨同化酶对盐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胁迫下,检测了耐盐性不同的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根部氨同化酶及其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根的可溶性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活性在高盐浓度下不同程度地降低,其影响大小依次为早花二号(盐敏感品种)、金珠一号(正常栽培品种)、津稻779(耐盐品种),与其耐盐性相一致.在盐胁迫条件下,在耐盐性较高的水稻品种中,GS和GOGAT活性比盐敏感品种高,NH4 浓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Native-PAGE和活性染色结果表明,GSrb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高浓度盐的胁迫下,早花二号、金珠一号的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AADH-GDH)活性都有较显著的升高,津稻779却无明显的变化,这和NH4 含量的变化相一致.盐不同程度地导致可溶性糖(TSS)在金珠一号和津稻779根部积累,而在早花2号的根部,可溶性糖的水平则随盐浓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在所检测的品种中,脯氨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高盐浓度下,盐敏感品种的含量较低.这些结果提示,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盐胁迫的敏感程度与该品种GS以及GOGAT活性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耐盐性水稻幼苗根氨同化酶对盐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盐胁迫下,检测了耐盐性不同的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根部氨同化酶及其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根的可溶性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活性在高盐浓度下不同程度地降低,其影响大小依次为早花二号(盐敏感品种)、金珠一号(正常栽培品种)、津稻779(耐盐品种),与其耐盐性相一致。在盐胁迫条件下,在耐盐性较高的水稻品种中, GS和GOGAT活性比盐敏感品种高,NH4 浓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Native-PAGE和活性染色结果表明,GSrb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高浓度盐的胁迫下,早花二号、金珠一号的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都有较显著的升高,津稻779却无明显的变化,这和NH4 含量的变化相一致。盐不同程度地导致可溶性糖(TSS)在金珠一号和津稻779根部积累,而在早花2号的根部,可溶性糖的水平则随盐浓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在所检测的品种中,脯氨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高盐浓度下,盐敏感品种的含量较低。这些结果提示,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盐胁迫的敏感程度与该品种GS以及GOGAT活性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率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水稻谷氨酸合酶(GOGAT,EC1.4.1.14)被认为具有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的潜力,但该酶在水稻中的功能以及其对碳氮代谢的影响一直未被系统的报道.本研究以抑制表达谷氨酸合酶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为材料,结合谷氨酸合酶基因家族全生育期表达谱数据,研究该基因家族在水稻体内的功能及其对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氨酸合酶家族基因成员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组织和器官特异性,表明其在体内行使着不同的功能.与野生型相比,抑制表达谷氨酸合酶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的分蘖数、地上部干重以及单株产量显著下降.同时,转基因植株叶片中的硝酸盐、部分游离氨基酸、叶绿素、糖、糖磷酸以及吡啶核苷酸含量也显著降低,但游离铵、仅一酮戊二酸以及异柠檬酸含量上升.分析表明,谷氨酸合酶在水稻的碳氮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水稻氮素高同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子.  相似文献   

4.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吸附层析等方法 ,分离纯化了林肯链霉菌谷氨酸合酶 ,电泳鉴定为单一组分 .这是链霉菌中的第 1例 .谷氨酸合酶很不稳定 ,向酶缓冲液中加入α -KG ,PMSF ,EDTA ,β 巯基乙醇和甘油可以大大提高其稳定性 .测得全酶分子量为 1 38ku ,亚基分子量为 81和 5 7ku ,表明该酶由2个不相同的亚基构成 .吸收光谱在 380和 440nm附近没有吸收峰 ,表明该酶是不含铁的非黄素蛋白质 .该酶反应的最适 pH为 7 .2 ,最适温度为 30℃ .该酶对NADH ,α KG和L -Gln的表观Km 值分别为 5. 2 1× 1 0 -5 ,4. 1 7× 1 0 -4 和 4. 35× 1 0 -4 mol/L .以NADPH代替NADH作电子供体 ,该酶仍表现出部分活力 .反应产物Glu和NAD+,部分金属离子、氨基酸及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对该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水稻种子不同萌发时期胚乳、胚芽鞘和幼根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活性变化。胚乳和胚芽鞘的GS活性在萌发过程中升高,幼根的GS活性则有所降低。NADH-GOGAT的活性变化趋势与GS相同。Native-PAGE活性染色表明,在萌发阶段的水稻种子胚乳和幼根里,始终只观察到一种GS活性带。但是,在水稻种子萌发3d后,在胚芽鞘中除继续检测到GS1的活性外,还可以观察到GS2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显示,水稻种子胚乳中的GS(GSe)和GS1和GSra一样是一种胞质型GS。实验结果提示,这些不同组织中的GS与NADH-GOGAT构成的循环途径也许是水稻种子萌发时氨同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7.
克隆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A), 并研究其表达和功能. 发现野生型IRC-3 GDH-菌株和突变型IRC-8 GDH+菌株的gdhA基因都能互补大肠杆菌谷氨酸缺陷型菌Q100 GDH-的缺陷性状, 但突变型IRC-8 GDH+菌株的gdhA基因不能互补野生型IRC-3 GDH-菌株的谷氨酸缺陷性状. 经测序发现两者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 gdhA基因在野生型IRC-3和突变型IRC-8中都能正常表达, 在野生型IRC-3细胞中未发现有抑制GDH活性的物质存在. 推测由于GDH翻译后调节的差异导致GDH表型的不同. 根据序列分析, 地衣芽孢杆菌GDH属于六聚体GDH中的家族Ⅰ, 而枯草芽孢杆菌GDH则属于家族Ⅱ, 两者间亲缘关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8.
9.
浑球红细菌谷氨酸合酶小亚单位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浑球红细胞菌Rhodobactr sphaeroides谷氨酸合酶小亚单位基因及其5’端和3‘端的序列,全长为2387bp。序列分析表明R.sphaeroides gltD基因全长为1242bp。从核苷酸序列推测其蛋白质分子量约为44kD。R.sphaeroides gltD基因与Azoaspirillum brasilense和Escherichia coli的gltD基因DNA序列有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酸脱氢酶 (GDH)是谷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谷氨酸棒杆菌S91 1 4是目前我国味精工业应用最广泛的生产菌种 ,其谷氨酸脱氢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分离纯化该菌中的谷氨酸脱氢酶 ,研究其辅酶组成 ,对揭示谷氨酸脱氢酶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提高谷氨酸产率很有必要。将培养至对数期中期的细胞离心收集并用含适量DTT、ED TA的Tris_HCl缓冲液 (pH 7 5 )洗涤 ,用Frenchpressurecellpress破碎 ,离心去除菌体碎片得无细胞抽提液。然后使用 KTA_10 0快速纯化系统经DEAE_纤维素柱、疏水柱 (HIC)、G_2 0 0凝胶过滤柱层析得到纯化大约 70倍的以NAD PH为辅酶的GDH和部分纯化的以NADH辅酶的GDH。这两个酶分别对NADPH、NADH高度专一 ,不能相互代替。经HPLC和SDS_PAGE测得前一种酶的分子量和亚基分子量分别为 188kD和 32kD ,表明该酶为具有相同亚基的六聚体。酶活性测定使用HITACHIU_30 0 0分光光度计利用NAD(P)H在 340nm氧化的初速度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利用Bradford方法进行 ,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纯化结果表明S91 1 4中确实存在两种GDH ,其中以NADH为辅酶的GDH尚未见报道。和某些具有两种GDH的微生物一样 ,S91 1 4可能也是以NADPH为辅酶的GDH参与谷氨酸的合成代谢 ,以NADH为辅酶的GDH参与谷氨酸的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dehydrogenase,GDH)可逆催化谷氨酸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是一种依赖NAD(P)的脱氢酶。其分子形式主要为六聚体或四聚体,大多数GDH为六聚体[1]。该酶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氮、碳代谢的联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至今已有很多细菌GDH得到详细研究[2~4],但未见类产碱假单胞菌GDH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研究类产碱假单胞菌GDH的纯化和性质,为揭示该菌的氮、碳代谢机制奠定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细菌培养液体培养基为含柠檬酸和氯化铵的微量…  相似文献   

12.
13.
何洁  刘鸿先   《广西植物》1988,(3):285-287
水稻幼苗经低温(0℃)处理后,叶片中PEP羧化酶活性明显地降低.Km值增大。经1—2天低温处理者,增加反应底物的浓度,有减少PEP羧化酶活性降低的幅度;当低温伤害严重时(0℃4天),这种效应则消失。这些结果表明:水稻叶片中PEP羧化酶对低温反应是敏感的,其活性的下降是由于该酶对底物的亲和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流体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NO合成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Griess 方法测定不同流体剪切应力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中NOS活性的变化;并观测多种NOS干预物质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剪切应力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细胞中NOS活性;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实验表明,剪切应力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结构型NOS活性的增强实现的,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非特异性地抑制细胞中NOS酶蛋白合成,但cycloheximide 处理组中受剪切应力作用细胞NOS活性仍显著高于其对照细胞,仅升高幅度明显降低。A23187 处理后细胞中NOS活性升高约达2 倍,其中剪切应力作用细胞的NOS活性显著高于其对照,但这种变化程度亦较A23187 未处理组明显减小。结论:剪切应力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细胞eNOS活性:eNOS酶蛋白合成增加和细胞内Ca2+ 浓度的升高在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NOS活性的调节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浑球红细菌谷氨酸合酶大亚单位基因(gltB)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浑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谷氨酸合酶大亚单位基因(gltB)及其5'端和3'端的序列,全长为5510bp。序列分析表明,R. sphaeroides gltB基因全长为4636bp。从核苷酸序列推测其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64kD。R. sphaeroides gltB基因与Azospirillum brasilenseEscherichia coli的gltB基因DNA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A. brasilense gltB基因产物GltB也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此外,还对R. sphaeroides GltB的各可能功能区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具有很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6.
用Lowicryl K_4M树脂包埋大豆根瘤组织块,以蛋白A-胶体金和从羽扇豆根瘤中所提取的GDH作为抗原制备的免疫球蛋白标记上述已包埋的大豆根瘤组织的超薄切片,在大豆根瘤组织内定位GDH。电镜观察与计算机分析结果表明,谷氨酸脱氢酶(GDH)集中分布在靠近大豆根瘤细胞内壁的线粒体上面。  相似文献   

17.
氧化胁迫对水稻幼苗抗冷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H2O2和甲基紫精(MV)对水稻幼苗作三种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预处理。结果表明:轻度氧化胁迫预处理(10umol/LH2O2或10umol/LMV处理4h)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冷力,严重氧化胁迫预处理(10umol/LH2O2或10umol/LMV分别处理16h和40h)则削弱水稻幼苗的抗冷力。氧化胁迫预处理刺激了水稻幼苗叶片抗氧化酶(SOD,CAT,POX和APX)的活性。经冷胁迫后,不同预处理苗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和膜结构的变化趋势不同:轻度氧化胁迫预处理使幼苗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了由冷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和细胞膜的渗漏程度,而严重氧化胁迫预处理则相反。因此,水稻幼苗对氧化胁迫感知并作出反应的机制(氧化应激机制)在水稻幼苗对低温反应和适应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NaCl胁迫对PSII光能利用和耗散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 处理对PSII光能利用和耗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光强下,与对照、100m mol/L 和200m mol/L NaCl 处理相比,经300m mol/L 和400m mol/L NaCl 处理的小麦,其荧光光化学淬灭效率较低,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较高,Fo 淬灭系数较大,QB - 非还原性PSII反应中心含量较大; 而在较高光强下, 其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和Fo 淬灭系数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NaCl胁迫对玉米根质膜H^+分泌和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Zea mays L.)根相对伸长速率(RER)、质膜H~ 分泌速率和Fe(CN)_6~(3-)还原速率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H~ 分泌速率又有不同程度恢复,Fe(CN)_6~(3-)还原速率则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NaCl胁迫时间在12h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NADH的氧化速率也增加,超过12h明显下降。在同一NaCl浓度下,NADH氧化速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统计结果表明,盐胁迫下BER与H~ 分泌速率的相关系数为0.9998。所以,盐胁迫对根伸长生长的抑制可能与质膜H~ -ATPase和氧化还原系统等H~ 分泌过程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淹涝胁迫对水稻叶鞘和叶片中淀粉粒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淹涝是世界上当前所面临的最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淹涝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全国平均每年受涝面积814万hm2,其中成灾面积448万hm2,损失粮食约28亿kg〔1〕。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并且分布于淹涝易发生的南方多雨潮湿地区和北方低洼地带,淹涝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因此,研究淹涝胁迫对水稻的伤害及水稻的耐淹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淹涝对植物的伤害并非是因为水分过多而造成的直接伤害,而是由于淹涝造成的次生胁迫,其中最严重的是缺氧。在缺氧条件下,细胞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改变,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