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蚜虫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蚜虫是昆虫中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大类群。由于蚜虫具有孤雌生殖、多态现象、历期短、繁殖快、明显的世代重叠等特点,它的生命表制作方法也与其它昆虫不同。蚜虫的生命表可分为两类:实验种群生命表和自然种群生命表。 (一)实验种群生命表 蚜虫实验种群生命表是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观察蚜虫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统计出生命表所需的  相似文献   

2.
蚜虫信息素     
<正> 一、群集信息素 蚜虫常在寄主植物一定部位群集着。这是由于幼蚜有随母取食习性造成的。蚜属Aphis、短棒蚜属Brevicorync、毛蚜属Chaitophorus、长足大蚜属Cinara和缢管蚜属Rhopalosiphum等蚜虫群集习性尤为突出;另方面,无网长管蚜属Acyrthosiphum、长管蚜属Macrosiphum、瘤蚜属Myzus、伪毛蚜属Sipha和彩斑蚜属Therioaphis等蚜虫则表现有较大外向性,很少集成大群。 群集生活方式的形成可能与蚂蚁共生方式有关。这既便于蚂蚁采集蚜蜜,又便于靠它来驱逐天敌。和通常的观念相反,蚜虫群集在一  相似文献   

3.
蚜虫性信息素的田间引诱蚜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报道蚜虫的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是(+)-(4aS,7S,7aR)-荆芥内醌(1)和(+)-(1R,4aS,7S,7aR)=荆芥醇(Ⅱ)。应用这两种物质进行引诱雄性蚜的田间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获得了应用于田间的合适的配比及使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将从荆芥Nepeta cataria L.中提取的纯度为96%的荆芥内酯和通过二异丁基铝还原提取的荆芥内酯得到的纯度为67%荆芥醇,配成浓度为5%的不同比例的己烷溶液,于1995年10月19~28日在北京大兴县南郊农场的桃园进行了引诱蚜虫的试验。各种比例的性信息素诱捕器均能引诱到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雄蚜、桃粉大尾蚜Hyaloptera amygdali Blanchard雄蚜以及少量的桃蚜产雌性母;荆芥醇和荆芥内酯的比例为1∶1时引诱桃蚜雄蚜的效果最好;单一组分的荆芥醇引诱桃粉大尾蚜雄蚜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是作1981-1993年对山东省蚜虫的调查结果,共记述12科,80属,184种和亚种及其寄主与分布,其中6种是中国新记录,97种是山东省新记录(右上角标记*)。  相似文献   

6.
文中简单回顾了蚜虫分类学研究和蚜虫高级阶元系统关系研究的历史,比较分析了有代表性的蚜虫类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总结出现有系统发育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共识和争议:共识是将具有卵生生殖方式的球蚜类和根瘤蚜类与其它具有卵胎生生殖方式的蚜虫区分开,进而将之视为最古老的蚜虫支系;而主要的争议在于大蚜类、毛蚜类和扁蚜类的系统地位,以及几个相关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如短痣蚜类和大蚜类间的关系,斑蚜类、纩蚜类和群蚜类间的关系等.在研究进展中还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蚜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尝试,虽然其研究结果还未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但必将是对现有研究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蚜虫性信息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是重要的农作物害虫。蚜虫长年行孤雌生殖,在中、高纬度深秋时,产生性蚜,以卵越冬。雌性蚜分泌性信息素荆芥内酯(nepetalactone)和荆芥醇(nepetalactol)。该文综述了蚜虫性信息素的结构与组分、性腺的形态结构、性信息素释放及影响因素;性信息素对雌性母和天敌的引诱作用;性信息素在蚜虫种间隔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蚜虫性信息素在蚜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 昆虫中,对蜂,蚁性别决定的概念早已众所熟知,颇为清晰。但对同翅目蚜虫性别的决定,即使某些教材和专著迄今还是解释得含糊不清,因此造成教学讲授上的困难。本文试以某些蚜虫的生活,生殖情况为例作一说明。 根据染色体学说已知蚜虫的性别是由特殊的性染色体所决定,并属XX—XO型。X代表某(一)条性染色体。如某种蚜虫的雌体,2n=14条染色体,亦即7对;而雄体的染色体数,2倍体为13条,6对加1条(相当于单体——2n—1)。雌体的14条染色体中有两条(一对)为相同的性染色体(XX),而雄体却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另外雌、雄体具有相同的12条(6对)染色体称常染色体,以别于性染色体,并以AA表  相似文献   

9.
香港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蚜虫是半翅目中一类体型较小的昆虫,广布于世界各地,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林害虫。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已开展蚜虫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研究,但香港地区因蚜虫研究基础薄弱,至今尚未开展过系统研究。作者研究和整理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已有的香港地区蚜虫标本,并参考大量相关文献,从分类阶元、特有物种、动物地理区划和寄主植物四个方面分析了香港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研究发现香港地区已知蚜虫7科44属70种,分别占中国已知科、属、种的53.85%、16.60%和6.83%,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有香港地区特有种6种。香港地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中位于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蚜虫物种以分布于东洋界、古北界 东洋界、东洋界 澳洲界成分为主。现记载香港地区共有蚜虫的寄主植物30科58属,其中蚜科的寄主植物最为丰富,其次为扁蚜科和斑蚜科;寄主植物中寄生蚜虫类群最多的3个科分别为:禾本科、桑科和樟科。虽然香港地区面积仅占中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但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适宜的气候环境以及丰富的植被共同构成了有利于蚜虫生存的小生境,因此蚜虫物种多样性较高,这也是我国南方地区蚜虫物种丰富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0.
蚜虫社会行为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学  乔格侠 《昆虫知识》1997,34(3):174-178
社会性昆虫是指在种群生命活动过程中有职能分工的一类昆虫,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有蜜蜂、蚂蚁等类群。以种群为单位生存的蚜虫,在有些类群中也发现了社会性昆虫所具有的某些行为特征,种群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和社会职能分工。(1)有些种类产生了真正的兵蚜,具有真正的社会性,如扁蚜科(Hormaphididae)的坚蚜亚科(Cerataphidinae)和疫绵蚜科(Pemphigidae)的瘦绵蚜亚科(hahiginae)等;(2)有些种类在形态上虽没有差异,但有些类型的个体具有与真正兵蚜相似的功能,如瘦绵蚜科和扁蚜科的部分种类,这类被称为具有“前社…  相似文献   

11.
12.
蚜虫的数值分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辛普森(Simpson,1961)在他的《动物分类学原理》中一开始就写着:“许多权威主张分类工作只要去做,不应该多想。”这表明过去的分类学工作大都是因袭成规,不求甚解。公认林奈是分类学的奠基人,从《自然系统》第10版(1758)算起,这门学科217年来,受到达尔文(1859)《物种起源》,孟德尔(1900)遗传定律,赫胥黎(1940)《新系统学》,麦尔等(1942)《系统学及物种起源》的影响(Heywood,1964称为三次革命),但影响不大,灌输的新血液不多。“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近十几年来对分类学的变革已经呼声四起,其中以生物化学方法、数值计算方法、新光学仪器的应用、国际命名法规的改革建议等较为突出。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分类学也在变,有人指出“现在是电子计算机时代。”分类学也要朝这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最近,日本昆虫学家青木重幸在研究中证实,蚜虫也有社会性分化,其中主要是兵蚜的分化。目前已知在2个亚科的7个属中的13种蚜虫都有兵蚜的分化,主要分布在东亚,其次是北美。如分布在日本的女萎棉蚜,寄生在毛茛科植物上,它们的无翅型雌虫,以孤雌胎生的方式产生2种形态很不相同的一令幼虫,其中一种是兵蚜,一种是普通幼虫。兵蚜喙粗短,前、中胸足粗壮发达,终生保持一令状态,无繁殖能力,遇  相似文献   

14.
蚜虫迁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蚜虫的迁飞能造成危害扩展、病毒病传播和防碍人们的正常生活。蚜虫迁飞有其生理生态基础。寄主营养、蚜群拥挤度、天敌以及气候条件是刺激有翅蚜产生的主因素。蚜虫迁飞与卵巢发育存在明显的共轭关系。蚜虫迁飞多发生在晴朗的白天 ,并且温度、光照和风是影响迁飞行为的主导因子。蚜虫可上升到逆温层并随气流迁飞到上百公里以外的地方。目前 ,昆虫雷达观察、天气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已应用于蚜虫迁学的研究中 ,文章对蚜虫迁飞的生理生态基础、迁飞行为、影响迁飞的生态因子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蚜虫这类小型昆虫的迁飞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世界蚜虫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世界蚜虫分类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细胞分类、生物化学分类以及化石研究等,并以M.L.Sharma的文献目录为基础,对世界蚜虫分类研究报告篇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世界各国蚜虫分类研究进展极不平衡,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包括荷兰、丹麦、瑞典、捷克、波兰、德国等其α分类任务基本完成,印度也进展较快,离完成α分类任务为期不远。苏联欧洲部分也已基本完成,亚洲部分和中国尚有大量α级分类工作有待完成。  相似文献   

16.
蚜虫唾液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哲明  刘德广 《昆虫学报》2019,62(12):1435-1447
蚜虫属于半翅目蚜科,多为重要的农业害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传播病毒,其爆发常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漫长的协同进化历程中,植物建立了高效的防御系统以应对蚜虫威胁。为了克服植物的防御反应,蚜虫也发展了相应的反制手段,其中蚜虫在取食过程中分泌的唾液蛋白能调控植物防御反应,降解植物次生物质,从而在蚜虫与植物互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蚜虫唾液蛋白的组分鉴定方法和相关蛋白的功能,并对唾液蛋白在蚜虫防治的应用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常见的蚜虫唾液蛋白组分的鉴定和分析方法包括唾液蛋白的酶活性分析、唾液蛋白组学分析、唾液腺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等。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仅采取一种分析方法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蚜虫唾液蛋白分泌谱,多种技术手段联合分析方可提供更为逼真详实的信息。蚜虫唾液蛋白种类繁多,可分为解毒酶、保护酶、水解酶、结合功能蛋白以及分类未知的效应蛋白等。蚜虫唾液蛋白功能多样,能参与唾液鞘的形成,诱导植物防御反应,促进蚜虫取食,提高蚜虫繁殖力等。通过RNAi干扰唾液蛋白编码基因会显著改变蚜虫取食行为,并降低蚜虫存活率、产蚜量和适合度。因此,唾液蛋白是防控蚜虫的理想靶标。目前,采用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 HIGS)技术已培育了数种靶向唾液蛋白基因的高效抗蚜作物品系,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从目前研究来看,各种蚜虫唾液蛋白谱急需采用多组学手段联合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完整解析。各种唾液蛋白的具体功能方面的研究还严重缺乏,需从蚜虫、植物、两者之间的互作等多维度探究唾液蛋白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为发展基于蚜虫唾液蛋白调控的蚜虫防治新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害红花的蚜虫是蚜科长管蚜属的昆虫,其学名为Macrosiphum gobonis Matsumura. 在黑龙江省每年六月中旬,日平均温19℃时,是迁到红花始期,至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日平均温22-26℃时,达到最大数量,九月上、中旬,日平均温在15℃时,离开红花,去浅土层内和牛蒡等菊科植物的叶背越冬。此蚜虫数量消长与温度、湿度、降雨量、播种期、品种、天敌、间作物、栽培地块等的影响均有密切关系。在防治方法方面,除使用药剂防治外,还可通过适期早播、选用抗虫品种及小面积上的红花与邓铃薯间作等途径。  相似文献   

18.
蚜虫的腹管     
世界上已经知道的蚜虫共有二、三千种,其中除极少數,例如五棓子蚜的虫瘿(即是五棓子蚜在(?)膚木树上所造成的五棓子)对人類有益外,其他大部都是对人類有害;在我國目前为害很严重的,也是大家所习知的,有棉蚜、大豆蚜、商粱蚜、菸蚜、菜蚜、蘋蚜、麦蚜、蘋果树绵蚜、葡萄根瘤蚜等等。可以说无论在棉花上、粮食上、菜蔬上、果树上,都有蚜虫在损害着我们的生产,並且它們的为害程度相当严重。因此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最新研究表明,与雄性蚜虫有翅和无翅多态性有关的一个基因的变异也和雌性蚜虫的相同性状的可塑性相联系。这个令人吃惊的发现表明,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而引发形态变异的生物体,是解开生物体表型可塑性之谜的有用的模式系统。长期以来,我们已经认识到表型可塑性的普遍重要性。作为对环境变异的响应而改变遗传发育过程的能力,表型可塑性是一种应付可预见的环境变异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对其中的机制却不甚了解。英国科学家ChristianBraendle领导的小组正在研究的课题是表型可塑性性状和遗传控制多态性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否调控遗传多态性性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蚜虫性信息紊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蚜虫性信息素对蚜虫及其天敌行为调节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