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巩固治疗已广泛应用于造血系统肿瘤及各种实体瘤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案为巩固化疗/维持化疗、巩固放疗、免疫调节剂和中药巩固治疗。虽然巩固治疗在肿瘤治疗的应用中起到了积极地效果,但临床治疗中仍在探索抗肿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且治疗费用经济的巩固治疗药物和方案,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就这些药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医学技术、放射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广泛应用,当今世界核武器、核电站泄漏等事故偶有发生,以及人类现代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各类肿瘤病人接受放疗,人类生活圈四周充满的是多种放射线。电离辐射不仅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害,而且也对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创伤。因此对辐射的防治极为重要,加强对辐射的损伤机制及防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辐射导致的免疫损伤及其引发的免疫功能障碍,是核辐射、放射治疗和放射性核事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至今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探讨了辐射免疫损伤效应和机理研究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辐射免疫损伤防护措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陈喆  田振振  宋银宏 《微生物学报》2023,63(9):3374-3385
胸腺是负责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除了增龄性胸腺衰退,临床放疗及化疗、感染及肿瘤等因素也是导致胸腺变化的重要原因,胸腺变化包括胸腺结构,胸腺细胞数量与组成以及胸腺功能的变化。本文着重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胸腺变化及其相应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减轻感染引起的胸腺损伤的策略进行小结,以期为预防或逆转感染引起的胸腺损伤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是近年发现的新病毒。该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以高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损伤为主要临床特征,死亡率5%~30%。目前尚无验证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SFTSV感染可引起患者免疫功能紊乱,B淋巴细胞是该病毒感染的重要靶细胞之一,但SFTSV感染对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SFTSV感染引起的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促进SFTSV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研究,为深入认识SFTSV感染对B淋巴细胞的影响,开发相关诊疗技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尽管人们对心脏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医疗手段在不断进步,但该病仍是世界头号杀手。对心脏病的一级和二级药物治疗可引起多种副作用,结果导致病人不能坚持用药。当前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或用于补充或用于替代传统的药物治疗。在心脏病临床中观察到,针刺,特别是电针不失为一种安全和切实可行的选择。本综述旨在通过对针刺防治心脏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来评估针刺的有效性。根据已有的证据,可认为针刺在治疗心肌缺血、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尚无有效可靠的抗应激药物.传统的补益中药六味地黄汤(LW)对多种类型应激所致内分泌和免疫平衡失调具有明显调节作用,但目前已上市的LW成药缺乏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临床疗效的可靠程度难以估测.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以免疫和内分泌活性评价为导向,从LW中追踪分离并组成了质量可控且安全性好的六味地黄苷糖(LW-AFC).本文观察了悬吊应激雌性小鼠生殖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变化及LW-AFC的影响.结果表明,悬吊应激小鼠皮质酮升高,动情期缩短、动情间期延长,垂体LH下降,动情间期血清E2升高;脾细胞培养上清IgG含量明显降低;口服LW-AFC能显著降低血清皮质酮,升高垂体LH,且LW-AFC能明显降低动情间期血清E2,并能明显增强脾细胞IgG分泌能力.这提示,悬吊应激可导致雌性小鼠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免疫功能下降,口服LW-AFC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对应激所致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免疫功能下降具有潜在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分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肝脏疾病的共同的表现,也是各型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建立稳定可靠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对于肝损伤病理机制研究及有效防治肝损伤药物筛选提供了前提。针对肝细胞损伤分子机制不同,目前已成功建立基于免疫损伤、氧化损伤、脂肪损伤等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用于临床药物筛选及疗效作用机制研究,本文对目前常见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及其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可发生严重肺部损伤甚至死亡,目前为止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SARS-CoV-2感染依赖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可导致机体免疫紊乱,促发炎症风暴从而损伤靶器官。COVID-19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等功能,而且在流感病毒相关性肺炎及其他肺疾病中有一定疗效,因此可能是治疗COVID-19潜在有效药物。目前部分研究也显示出积极的治疗效果,而具体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9.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疱疹病毒中最大也是最常见的一种,HCMV感染危害性大,亚洲与非洲地区的人群感染率高,目前临床仍缺乏专属性强的治疗药物。在其治疗过程中,抗病毒药物长期应用导致耐药问题存在,而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与病毒耐药发生率关系密切,因此HCMV防治过程中,抗病毒抗氧化协同治疗势在必行。洁罗维注射液(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Ⅱ)是一种"抗病毒+抗氧化+营养支持"三重作用机制的新型复方抗病毒输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耐药性,有利于临床诸多科室HCMV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胃肠道反应.放化疗对胃肠道的损伤主要包括:严重损伤肠粘膜,造成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腹泻或便秘.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可用于防治放化疗对胃肠道的损伤,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CTX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烷化作用,可引起DNA链内和链间的交叉连接,干扰转录和复制,造成DNA的损伤。CTX导致DNA损伤的机制与环磷酰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过量以及代谢产物产生的烷化作用有关,目前减轻CTX造成的DNA损伤的措施主要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促进机体修复损伤的DNA。DNA损伤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导致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衰老和遗传易感综合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CTX导致DNA损伤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以其为CTX的临床安全用药和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抗磷脂综合征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动静脉血栓、习惯性流产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主要表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抗磷脂综合征显著增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而抗磷脂抗体所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以及补体系统的激活被认为是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抗磷脂抗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白介素-11对肠粘膜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介素11(IL1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IL11及其受体的广泛组织分布特点,提示它可能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最初有关IL11生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造血功能、B细胞免疫功能及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作用等方面。近年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IL11对肠粘膜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初步显示IL11在肠粘膜损伤防治的临床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肠粘膜由于其快速增殖、不断自我更新的特点,化疗药物、射线和烧伤等因素极易引起肠粘膜损伤,破坏肠粘膜的正常屏障功能,导致肠源性感染机会增加。Du等[1]发现,IL11可显著提高接受放化疗联…  相似文献   

14.
骨肉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骨肿瘤,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新辅助化疗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虽然随着新型化疗药物的使用,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着显著提高,但仍有很多患者在应用高强度的化疗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多药耐药(MDR)就是造成骨肉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从药物的摄取减少、药物的排出增加、对药物代谢的增强、DNA拓扑异构酶异常、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对细胞凋亡的抑制、Micro RNA功能异常以及外泌体引起的多药耐药的细胞间传递这几个方面对多药耐药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综述。通过了解骨肉瘤多药耐药的形成机制,从而为今后逆转多药耐药,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东亚地区尤其显著。针对胃癌的治疗手段仍是传统的手术联合化疗、放疗为主,尽管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其对晚期胃癌的疗效仍然有限。胃癌的免疫治疗作为独特的治疗手段,在近十多年发展较为活跃,特别是过继性免疫治疗手段不断有创新。过继性免疫治疗主要依赖回输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目前回输的细胞由具有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向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演变,特别是嵌合性抗原T细胞治疗的出现,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有一种潜在的选择。本文对胃癌过继性免疫治疗中采用的不同免疫活性细胞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总结,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增强治疗靶向性、降低免疫逃逸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导致组织器官受损的一类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常用药物,但长期使用会产生代谢紊乱、免疫低下、继发感染等副作用。随着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病相关研究的进展,益生菌干预自身免疫病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研究证实,益生菌缓解自身免疫病安全有效,有望成为辅助疗法甚至替代疗法。本文就益生菌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氧气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由高原低压低氧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内外界因素引起的缺氧可导致线粒体损伤,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爆发等一系列反应,进而损伤机体。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在抗缺氧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归纳总结了抗缺氧中药单体化合物、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为抗缺氧中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思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肾脏是人体血流量丰富,耗氧量最大的主要脏器之一。药物主要是帮助机体对抗疾病,同时药物也可以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由于大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肾脏排出体外,大大增加了药物对肾功能损伤的机率。因此,研究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并弄清药物所导致的肾损伤的作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开发新药和临床合理用药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引起肾损伤药物和引起损伤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普通BALB/C小鼠口服不同剂量的链霉素、新霉素干扰动物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初步研究了肠道菌群平衡紊乱对动物迟发型超敏反应、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外周血白细胞化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以初步探讨普通动物中正常菌群与免疫机制间的微生态关系。结果表明,口服两种抗生素破坏动物正常菌群平衡均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水平降低;免疫机能降低程度与抗生素抗菌谱、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有密切关系。提示,口服抗生素引起机体肠道正常菌群平衡紊乱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正常菌群与机体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对机体免疫机能的正常发挥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源于上世纪40年代Philips与Gilman第一次使用氮芥治疗恶性肿瘤,发展至今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新药的逐渐研发和使用,已经使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得到生存期的延长甚至是治愈。然而化疗导致的多种不良反应却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严重的骨髓抑制、心脏功能及结构的损伤、恶心、呕吐、腹泻、掉发等。化疗药物对多种身体多种器官系统都存在伤害,这其中因化疗引起的卵巢功能损伤导致的闭经是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并且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之一。因化疗所导致的卵巢功能损害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能导致某些严重的疾病。因此探讨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