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治宇  刘少英  刘洋  赵杰  雷开明  朱宗福 《四川动物》2007,26(4):852-855,858
2002~2003年,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中型兽类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调查。共调查大中型动物样线82条,实际调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20种,样线上遇见各种大中型兽类痕迹或实体总计223次,均用GPS进行精确定位。统计表明,针叶林生境中物种最丰富;随海拔增高,总的趋势是古北界种类所占比例呈现增加趋势,但在海拔3600~4000 m之间,东洋界种类所占比例仍然较大(50%),动物区系呈现广泛的过渡性;随着海拔升高古北界种类样线的遇见率明显增加,3200 m以上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在记录到的20种大中型兽类中,豹猫(Felis bengalen-si)分布的海拔跨度最大,为保护区的广布种;牛羚(Budorcas taxicolor)的遇见次数最多,是保护区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2.
2003—2005年的冬季,在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的五泡林场,通过样线调查,利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冬季马鹿和狍子在森林采伐区和非采伐区生境选择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虽然两物种在生境选择上发生部分重叠,但在生境利用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采伐区马鹿主要利用中坡位或上坡位、半阴半阳或阳坡、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000m、海拔相对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乔木胸径较小、灌木密度较高的灌丛或杂木林生境;狍子主要利用中坡位或下坡位、阳坡、海拔相对较低、食物丰富度适中、乔木胸径较大、灌木密度较低、人为干扰距离要求不严格的杂木林或柞树林生境。在非采伐区,马鹿主要选择距人为干扰大于1000m、海拔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乔木胸径较小的杂木林生境;狍子主要选择中坡位或下坡位、人为干扰距离要求不严格、海拔较低、食物丰富度较适中和乔木胸径较大的杂木林或杨-桦混交林生境。  相似文献   

3.
2003—2005年的冬季,在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的五泡林场,通过样线调查,利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冬季马鹿和狍子在森林采伐区和非采伐区生境选择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虽然两物种在生境选择上发生部分重叠,但在生境利用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采伐区马鹿主要利用中坡位或上坡位、半阴半阳或阳坡、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 000 m、海拔相对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乔木胸径较小、灌木密度较高的灌丛或杂木林生境;狍子主要利用中坡位或下坡位、阳坡、海拔相对较低、食物丰富度适中、乔木胸径较大、灌木密度较低、人为干扰距离要求不严格的杂木林或柞树林生境。在非采伐区,马鹿主要选择距人为干扰大于1 000 m、海拔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乔木胸径较小的杂木林生境;狍子主要选择中坡位或下坡位、人为干扰距离要求不严格、海拔较低、食物丰富度较适中和乔木胸径较大的杂木林或杨-桦混交林生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北地区自然植被保护现状及保护优先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北地区陆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和海拔信息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分布和植被分布与海拔的关系,以期对我国东北地区自然植被从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两个维度上提出保护指导。结果表明:(1)森林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体。随着海拔的升高,保护区的面积和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在中海拔段(600~1000 m)出现了内陆湿地类型向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过渡的现象。(2)高海拔段(1000 m)的自然植被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中、低海拔段(1000 m)的自然植被未受到较好的保护,仍然存在保护空缺。(3)一级保护优化区集中在长白山中部和东北部林区、辽河口、通辽东北部和呼伦贝尔高原,二级保护优先区分布在东北山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特别是大、小兴安岭交接地带,以及大兴安岭南段森林草原过渡区和辽东丘陵地区。(4)栽培作物作为保护区内植被的主要人为干扰来源,未得到足够重视,严重威胁到了东北平原地区内陆湿地类型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建议在长白山中部林区的一级保护优化区内,设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保护,其余一级保护优化区可考虑扩大现有保护区或增设新的保护区;而低海拔段受栽培作物干扰严重的地区,应加强管理监督,对于破坏后需恢复的植被地带,可对其破坏后形成的次生天然植被进行保护,以实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5.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秋季对栖息地利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20 0 3年 9~ 1 1月 ,作者在浙江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 ,对梅花鹿栖息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 ,选择 9类生态因子 ,并设置 3 89个 1 0m× 1 0m样方。选择指数的结果表明 ,梅花鹿喜欢选择草甸 沼泽和灌丛、郁闭度较低、食物丰富度高、上坡位、海拔≥ 1 2 0 0m、人为干扰距离 >1 0 0 0m、向阳、坡度平缓的生境。分析表明 ,梅花鹿对灌木盖度的选择以适合为准。主成份分析表明 ,影响梅花鹿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有 4种 ,依次为 :干扰因子 (包括海拔、坡位和人为干扰距离 )、食物因子 (包括郁闭度、食物丰富度和植被型 )、灌木盖度因子和地形因子 (包括坡度和坡向 )。  相似文献   

6.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2005~2006年在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5个采集点共采到陆生贝类12科26属62种和亚种,均属腹足纲,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约占已知采集种的85%以上。垂直分布以600~1 200 m海拔区间种类丰富,海拔1600m以上种类大减。生境分布呈现出荒坡、灌丛种类多,森林、农田种类少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公路建设大规模向生态敏感区延伸,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凸显.但目前国内公路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系统研究较少.2008年11月-2012年2月,采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法等对毗邻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进行了动物致死、公路对动物的影响域、动物穿越公路、动物通道利用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路域500 m范围内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种类占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42.86%、24.78%、66.67%和66.67%,国家级保护物种达11种(Ⅰ级2种,Ⅱ级9种);一共有59种3475个动物被致死,平均达到61.6个·100 km-1,两栖类最多,达到2996个;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对鸟类和哺乳类物种丰富度无影响,但鸟兽活动痕迹有向路域200 m范围集中趋势;10次冬季调查发现,13种动物穿越公路共502次,穿越次数最多的是黄鼬,达到169次,动物偏好于自然保护区段穿越公路(原始红松阔叶林段落);有6种中大型动物利用桥涵穿越公路,桥梁和涵洞利用率分别达到88%和44.2%,植被类型、人为干扰、通道尺寸都对通道利用率有影响.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于2019~2022年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进行专项调查,记录兰科植物种类、数量、生活型、海拔、生境等信息,分析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并根据《广东高等植物红色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对各海拔高度兰花濒危等级的物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实地记录兰科植物33属48种,多数种类种群数量较少;(2)随着海拔上升,各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总种数和不同生活型的种数均呈现“中间高度膨胀型”分布特点,峰值在中低海拔区域;(3)濒危物种主要集中在海拔200~500 m区间;(4)相邻海拔段的兰科植物种类相似性系数较高,垂直梯度差异越大,相似性系数越小。低海拔地区可能由于人为干扰频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低;中海拔物种多样性最丰富;高海拔地区生长环境较苛刻,物种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9.
兰科是单子叶植物最大的科和被子植物中的第二大科.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因地域或坡向不同而呈不同趋势.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坡,植物资源丰富.作者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记录了其种类、数量、生活型、海拔、生境,分析了其区系成分,并依据IUCN(2001)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及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对其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从海拔230-1,902m,每200 m分段,共划分为9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实地记录兰科植物38属70种,大多数种类数量较少,乳阳管理处的种类最为丰富;(2)随着海拔的上升,总体兰科植物以及不同生活型的兰科植物物种数量均呈现"中间高度膨胀型"而峰值偏向低海拔的特点;(3)濒危物种主要集中在600-1,000 m人为活动稀少、环境好的小生境中;(4)800-1,000 m的区系成分最丰富,热带性质的兰花多数分布在海拔1,600 m以下;(5)相邻海拔段的兰科植物种类的相似性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小生境和水分条件对于兰科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中海拔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因此物种多样性最高;而低海拔地区的人为破坏使得该海拔段兰科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08~2011年,作者每年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莽山自然保护区)对10条调查样带(长3~6 km,单侧宽5 m)内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将该保护区海拔400~1 800 m的区域按200 m均匀地分为7个海拔小带,对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莽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类36种,隶属2目7科。其中以蛙科17种和角蟾科6种为多;其动物区系组成以34种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并以17种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中国特有种12种。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棘腹蛙(Paa boulengeri)和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为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现象较明显,大致以海拔1 400 m为分界点,两栖动物物种组成有较大变化;海拔600~800 m小带的物种数最多。最后基于历史资料,分析了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1.
猫儿山是华南地区的最高峰,为了了解其鸟类随着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利用网捕法和样线法对猫儿山地区的鸟类组成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猫儿山地区共有鸟类268种,隶属于16目51科,其中留鸟130种,夏候鸟51种,冬候鸟15种,旅鸟72种。依据不同海拔的典型植被类型把猫儿山地区分成7类生境,其中低海拔的农田生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有156种。随着海拔的升高,猫儿山鸟类种数逐渐减少,G-F指数也表现相似的规律。猫儿山鸟类在区系组成上主要以东洋界鸟类为主,在181种繁殖鸟中,东洋界鸟类有149种,古北界鸟类有15种,其余为广布种。随着海拔的升高,东洋界的鸟类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而古北界的鸟类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猫儿山鸟类组成的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地区珍稀植物沿河岸带的分布格局及其保护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神农架香溪河流域从源头到河口的不同海拔高度沿河岸带共设置 4 0个与河流方向平行的10 0m× 10m的样带 ,进行了植物群落学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沿河岸带分布有珍稀植物 14种 ,占神农架地区珍稀植物总数的 4 2 .4 % .这些珍稀物种主要分布在海拔 12 0 0~ 180 0m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珍稀植物种类的物种丰富度在中等海拔高度上最大 .珍稀植物的种类可划分为低海拔、中等海拔和高海拔 3组 .针对珍稀植物的分布特点 ,明确指出应重视河岸带在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物种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13.
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钟山自然保护区计有种子植物101科273属514种,落叶栎林分布面积最广。随海拔升高,植被依次呈现出4个分布带:沟谷落叶阔叶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山地苔藓矮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该区主要有4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其中热带分布占总属数的75.21%,表明本保护区的植物分布具有热带性质。其天然植被类型可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含暖性针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和草丛,2个植被亚型含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阔叶矮林,以及33个群系。  相似文献   

14.
在对植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为主)的植物区系、植被、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保护对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根据两省土著种子植物名录统计,本区共有202科1476属7037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7科30属64种;被子植物196科1445属6973种。以鄂湘为代表的华中区分布类型复杂、物种丰富、起源古老,而且特有的科、属、种多,特有度高。北温带木本植物属高度集中,体现了长江中游具有古第三纪.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代表性。拥有众多的东亚特有属、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属和中国特有属,它们既是本地植物区系的特色,也代表了中国植物区系的核心。本地中山以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为主的阔叶林系第三纪.泛北中生落叶阔叶林的后裔。在植被区划上,本区属于常绿阔叶林区域,包括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及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个植被地带。后者分为北部典型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南部含华南植物区系成分的常绿阔叶林亚地带。本区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以原生类型为主)有171个类型(相当于群系formations)。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个层次上(物种、群落、景观)对保护现状、特点、保护方针和策略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近20年来多次调查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将百山祖植被主要划分成6个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矮林和山地灌草丛,其下可分为22个群系:同时对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演替趋势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似性系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8种植被内地面生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得知8种植被中地面生苔藓植物有13科31属65种(含种以下的单位),优势科6科,优势种12种。不同植被中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科和优势种不同,丛藓科和真藓科植物在草甸和灌丛内占绝对优势,而森林植被内的绢藓科为绝对优势科;油松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相似性最高为51.63,草甸和荆条灌丛与大部分植被的物种相似为0。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分布与其生长的基质相关性最大,另外水分条件、小生境、草本层盖度和凋落物盖度等也影响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分布。白桦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应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干旱河谷植被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特有的植被类型, 目前关于西南干旱河谷植被还没有整体性的群落类型划分研究。根据对甘肃、四川、云南三省九条主要河流的干旱河谷段野外调查和文献来源的1,339个植物群落样方数据, 采用自适应仿射传播聚类方法, 对我国西南干旱河谷的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 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 (1)调查样方的植物群落分为7个植被型(稀树草原、肉质灌丛、常绿阔叶灌丛、暖性落叶阔叶灌丛、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 24个群系, 31个群丛类型。暖性落叶阔叶灌丛是本植被区的代表性植被类型; 分布最广的群系为鞍叶羊蹄甲灌丛(Form. Bauhinia brachycarpa, 样方比例50.9%)、黄茅灌草丛(Form. Heteropogon contortus, 样方比例11.9%)、孔颖草灌草丛(Form. Bothriochloa pertusa, 样方比例5.6%)、黄荆灌丛(Form. Vitex negundo, 样方比例4.2%)、知风草灌草丛(Form. Eragrostis ferruginea, 样方比例3.8%)、车桑子灌丛(Form. Dodonaea viscosa, 样方比例3.4%)、云南松疏林(Form. Pinus yunnanensis, 样方比例3.3%)。(2)冬季低温和降水的季节性是限制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稀树草原、肉质灌丛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植被类型; 暖性落叶阔叶灌丛、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灌丛是干暖河谷植被的优势类型; 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则主要在干温河谷环境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赵婷  白红英  李九全  马琪  王鹏涛 《生态学报》2023,43(5):1843-1852
植被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气候因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利用生物气候指标研究地带性植被的潜在分布区格局变化对于区域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从生态气候学角度出发,利用植被热量指标——有效温暖指数(EWI),研究1959—2020年以及未来气候模式下秦岭山地陕西段植被潜在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导致植被热量指标发生变化,近62年来,秦岭山地陕西段EWI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于2001年发生上升突变。(2)基于EWI对秦岭陕西段植被类型的潜在分布区划分发现,2001年以前秦岭北坡无暖温带落阔常绿混交林的分布区,2001年后秦岭北坡渭河东部出现了该植被类型的潜在分布区。(3)随着气候变暖,秦岭陕西段暖温带植被潜在分布区不断扩张,而温带、寒温带以及高寒植被分布区持续缩减,同时各植被类型分布区的平均海拔高度均呈上移趋势。从面积及海拔变化幅度来看,秦岭南坡较北坡植被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高海拔区较低海拔区植被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4)在代表性浓度路径4.5及8.5(RCP4.5及RCP8.5)情景下,未来50年,秦岭南北坡均将可能出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潜在分布区,亚热带常绿阔叶...  相似文献   

19.
There are 11 species in Fagus, 5 of them are endemic to China. They are the major trees of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in Northern temperate region.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5 species and 5 climatic indi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ncipal fact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Fagus was the precipitation in growing season. The climatic change which resulted from Himalayan movement and the changes during pogt-glacial period and human disturbance also affect the contraction of the range of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青冈属植物地理分布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青冈属(Fagus)植物是北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该属共有11种。中国5种均为特有种。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5种水青冈——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米心水青冈(F.engleriana)、亮叶水青冈(F.lucida)、台湾水青冈(F.hayatae)和平武水青冈(E.chie-nii)的分布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温暖指数[WI=∑(t—5)]、寒冷指数[CI=—∑(5—t)和生长季(4—10月)的降水量等5项气候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限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生长季和降水量,喜马拉雅运动、冰后期气候的改变以及人类的干扰也促使分布区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