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佳照  张淋  李子朝  邹运鼎  毕守东 《生态学报》2021,41(20):8297-8307
为了明确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密切的天敌种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天敌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地学统计学分析方法计算白毫早茶园、黄山大叶种茶园、农抗早茶园、平阳特早茶园和乌牛早茶园秋冬季假眼小绿叶蝉和其主要6种天敌地统计学半变异函数的变程。使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标准化。以标准化后的密切指数大小评判天敌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是:1)、黄山大叶种茶园和农抗早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密切的前3位天敌是粽管巢蛛、鳞纹肖蛸和斜纹猫蛛,但位次不同。2)、白毫早茶园前3位天敌是鳞纹肖蛸、斜纹猫蛛和锥腹肖蛸,前2种与黄山大叶种和农抗早茶园相同。3)、平阳特早茶园前3位天敌是鳞纹肖蛸、粽管巢蛛和草间小黑蛛,前2种与黄山大叶种和农抗早茶园相同。4)、乌牛早茶园前3位天敌是粽管巢蛛、草间小黑蛛和三突花蟹蛛,只有粽管巢蛛与黄山大叶种和农抗早茶园相同。根据5种茶园同种天敌密切指数之和以及同种天敌位次之和评判,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关系密切的天敌均是鳞纹肖蛸、粽管巢蛛和斜纹猫蛛。天敌位次的变化主要是害虫和天敌数量之比的比值变化。害虫个体数与某种天敌个体数之比的比值越小,天敌与害虫的跟随关系则越密切。密切原因与食饵资源短缺有关。  相似文献   

2.
茶园4种半翅目主要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科学施药,合理利用和保护天敌进行假眼小绿叶蝉、通草粉虱、黑刺粉虱和茶蚜的综合防治,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和空间格局聚集强度指标分析方法对潜山县茶园4种半翅目主要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评判出害虫的主要天敌,与假眼小绿叶蝉数量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是三突花蟹蛛、斑管巢蛛、鞍型花蟹蛛、茶色新圆蛛和八点球腹蛛;时间上是三突花蟹蛛、斑管巢蛛、鞍型花蟹蛛、八点球腹蛛和茶色新圆蛛;空间上是三突花蟹蛛、斑管巢蛛、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和茶色新圆蛛;把与假眼小绿叶蝉在数、时、空方面参数大小的序号积加,和最小的即是第一位天敌,其综合排序得出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依次是三突花蟹蛛、斑管巢蛛、八点球腹蛛、茶色新圆蛛和鞍型花蟹蛛。与通草粉虱数量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是锥腹肖蛸、日本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和八点球腹蛛;时间上是龟纹瓢虫、锥腹肖蛸、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和日本球腹蛛;空间上是八点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三突花蟹蛛;把与通草粉虱在数、时、空方面参数大小的序号积加,综合排序得出通草粉虱的是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和异色瓢虫。与黑刺粉虱数量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是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八点球腹蛛、异色瓢虫和鞍型花蟹蛛;时间上是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异色瓢虫和斑管巢蛛;空间上是八点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锥腹肖蛸和龟纹瓢虫;把与黑刺粉虱在数、时、空方面参数大小的序号积加,综合排序得出黑刺粉虱的是八点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异色瓢虫和斑管巢蛛。与茶蚜数量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是异色瓢虫、日本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鞍型花蟹蛛和八点球腹蛛;时间上是日本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鞍型花蟹蛛和茶色新圆蛛;空间上是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茶色新圆蛛和鞍型花蟹蛛;把与茶蚜在数、时、空方面参数大小的序号积加,综合排序得出茶蚜的是异色瓢虫、日本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鞍型花蟹蛛和茶色新圆蛛。4种害虫种群聚集均数λ均大于2,其聚集是害虫本身原因造成的,天敌的种群聚集均数λ均小于2,其聚集是环境因子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及科学地选取抽样方法,2015年和2016年开展了合肥地区白毫早茶园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 Walker、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Warren、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n和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与其天敌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方法】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天敌和害虫各自的变程,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害虫与天敌变程的关联度,关联度值越大的天敌在空间上对害虫的跟随关系越密切。并分析比较害虫的同一种天敌与该害虫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程度年度间差异的原因。【结果】8种天敌中,与害虫跟随关系密切的前3位天敌,2015年八点广翅蜡蝉的天敌是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 Boes.et Str(0.859 3)、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 L.Koch(0.805 8)、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 Sundevall(0.804 7),2016年的是草间小黑蛛(0.806 2)、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 Karsch(0.792 9)、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 Walckenaer(0.792 2),两年间前3位天敌中只有草间小黑蛛一种相同。2015年茶尺蠖的天敌是粽管巢蛛(0.7909)、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 Boes.et Str(0.790 4)、斜纹猫蛛(0.789 4),2016年的是茶色新圆蛛(0.877 7)、草间小黑蛛(0.872 0)、粽管巢蛛(0.823 0),两年间前三位天敌中也只有粽管巢蛛一种相同。2015年花蓟马的天敌是斜纹猫蛛(0.890 0)、八斑球腹蛛(0.878 9)和粽管巢蛛(0.843 5),2016年的是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 Thorell(0.879 7)、八斑球腹蛛(0.866 5)和粽管巢蛛(0.855 3),两年间前3位天敌中有八斑球腹蛛和粽管巢蛛2种天敌相同,且位次相同。2015年茶蚜的天敌是锥腹肖蛸(0.819 9)、茶色新圆蛛(0.816 4)和鳞纹肖蛸(0.814 2),2016年的是茶色新圆蛛(0.840 7)、三突花蟹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Fabr(0.814 7)和八斑球腹蛛(0.806 8),两年间前3位天敌中只有茶色新圆蛛一种相同。【结论】初步分析表明年度间与害虫跟随关系天敌位次的变化主要是害虫和天敌数量之比的变化,害虫个体数与某种天敌个体数之比,比值越小,天敌与害虫跟随关系越密切,似乎是天敌食饵资源短缺所致。  相似文献   

4.
不同海拔茶园害虫、天敌种群及其群落结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海拔茶园之间害虫、天敌种群及其群落结构的差异,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行跳跃抽样调查方法分别对海拔698.6m,270m和46m的高、中、低海拔茶园进行调查,并进行方差分析,进而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以样方为单位3种海拔中差异极显著的害虫是假眼小绿叶蝉、柑桔粉虱、茶短须螨、茶黄蓟马、琥珀广翅蜡蝉和绿螽蟖;差异极显著的天敌是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日本球服蛛和茶色新圆蛛。数量居于3种海拔第一位的物种:高海拔茶园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柑橘粉虱、茶短须螨和绿螽蟖,天敌为锥腹肖蛸蛛和八点球腹蛛;中海拔茶园害虫为茶黄蓟马和红蜡蚧,天敌为粽管巢蛛;低海拔茶园天敌为茶色新园蛛和日本球腹蛛。高海拔的主要害虫还有茶黄蓟马和琥珀广翅蜡蝉,主要天敌还有草间小黑蛛、茶色新圆蛛和日本球腹蛛;中海拔的主要害虫还有假眼小绿叶蝉和茶短须螨,主要天敌还有八点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拟环纹狼蛛、三突花蟹蛛;低海拔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柑桔粉虱和红蜡蚧,主要天敌还有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草间小黑蛛、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3种海拔茶园之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个体数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物种数差异不显著,3种海拔茶园之间植食性昆虫亚群落的多样性和物种数差异均不显著,个体数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3种海拔茶园之间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均极显著。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对稳定性值均是低海拔茶园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天敌进行卵形短须螨、双斑长跗萤叶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的综合防治,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对合肥地区白毫早茶园3种主要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利用害虫与天敌关系密切指数之和综合评判9种天敌与3种害虫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2015年卵形短须螨的前四位天敌是鳞纹肖蛸(5.3079)、三突花蟹蛛(5.1716)、锥腹肖蛸(4.8367)和草间小黑蛛(4.7869);2016年前四位天敌依次是三突花蟹蛛(5.3975)、鳞纹肖蛸(4.9414)、茶色新圆蛛(4.8757)、锥腹肖蛸(4.6815)。对两年结果综合分析,卵形短须螨的前四位天敌依次是三突花蟹蛛(10.5691)、鳞纹肖蛸(10.2493)、茶色新圆蛛(9.6353)和锥腹肖蛸(9.5182)。2015年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前四位天敌依次是锥腹肖蛸(5.6926)、异色瓢虫(5.6976)、八斑球腹蛛(5.5101)和斜纹猫蛛(5.4552);2016年依次是茶色新圆蛛(5.2909)、锥腹肖蛸(5.2710)、鳞纹肖蛸(5.1063)和斜纹猫蛛(5.0703)。对两年结果综合评判,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前四位天敌是锥腹肖蛸(10.9636)、茶色新圆蛛(10.6578)、异色瓢虫(10.7580)和鳞纹肖蛸(10.5437)。2015年假眼小绿叶蝉的前四位天敌依次是锥腹肖蛸(5.3614)、粽管巢蛛(5.2259)、斜纹猫蛛(5.1300)和茶色新圆蛛(4.7472);2016年是锥腹肖蛸(5.2666)、粽管巢蛛(5.2561)、草间小黑蛛(4.9376)和斜纹猫蛛(4.8335)。对两年结果综合评判,假眼小绿叶蝉的前四位天敌依次是锥腹肖蛸(10.6280)、粽管巢蛛(10.4820)、斜纹猫蛛(9.9635)和茶色新圆蛛(8.6137)。该研究结果为白毫早茶园3种害虫防治时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界的天敌的种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及科学地选取抽样方法,2015年和2016年合肥地区乌牛早茶园茶蚜、假眼小绿叶蝉、卵形短须螨和双斑长跗萤叶甲与其天敌之间的空间关系,并比较两年间同一种天敌与该害虫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程度差异的原因。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天敌和害虫各自的变程,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害虫与天敌变程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值越大的天敌在空间上对害虫的跟随关系越密切。与害虫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2015年茶蚜的是茶色新圆蛛、锥腹肖蛸和粽管巢蛛,2016年是锥腹肖蛸、八斑球腹蛛和鳞纹肖蛸,两年只有锥腹肖蛸相同。2015年假眼小绿叶蝉的是茶色新圆蛛,八斑球腹蛛和粽管巢蛛,2016年的是八斑球腹蛛、茶色新圆蛛和鳞纹肖蛸,两年间前三位天敌中有八斑球腹蛛和茶色新圆蛛相同,但位次不同。2015年卵形短须螨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是茶色新圆蛛、粽管巢蛛和鳞纹肖蛸,2016年的是鳞纹肖蛸、粽管巢蛛和八斑球腹蛛,两年间前三位天敌中有粽管巢蛛和鳞纹肖蛸相同,但位次不同。2015年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是八斑球腹蛛、粽管巢蛛和鳞纹肖蛸,2016年的是鳞纹肖蛸、粽管巢蛛和茶色新圆蛛,两年间前三位天敌中有鳞纹肖蛸和粽管巢蛛相同,但位次不同。初步分析表明年度间与害虫跟随关系天敌位次的变化原因是,害虫个体数与某种天敌个体数之比,比值越小,天敌与害虫跟随关系越密切,似乎是天敌食饵资源短缺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明确与广翅蜡蝉Ricaniaspeculum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优势种天敌,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防治广翅蜡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地学统计学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相结合,综合评判与广翅蜡蝉在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优势种天敌。【结果】年度间比较,2015年和2016年乌牛早茶园与广翅蜡蝉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依次是鳞纹肖蛸Tetragnathasquamata、锥腹肖蛸Tetragnathamaxillosa、茶色新圆蛛Neosconatheisi和八斑球腹蛛Theridionoctomaculatum。2015年和2016年白毫早茶园与广翅蜡蝉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依次是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八斑球腹蛛、茶色新圆蛛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两茶树品种间比较,广翅蜡蝉前四位天敌中相同的天敌,2015年是锥腹肖蛸和粽管巢蛛,2016年是草间小黑蛛和八斑球腹蛛。【结论】对两种茶园2015年和2016年密切指数总和及序号总和的综合分析,与广翅蜡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是八斑球腹蛛、粽管巢蛛和茶色新圆蛛。研究结果明确了两种茶园合理利用和保护蜘蛛天敌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明确乌牛早和白毫早茶园与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关系密切的主要蜘蛛天敌种类,为茶细蛾的综合治理工作中科学利用和保护自然天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天敌对茶细蛾在数量上的关联度和天敌与茶细蛾空间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变程间的关联度,用生态位分析法研究天敌与茶细蛾之间的时间生态位相似性系数,对上述结果进行标准化,即二种关联度和相似性系数各自除以本类型参数的最大值,其商为密切指数。密切指数之和的最大者即为与茶细蛾关系密切的第一位天敌,以此为依据分析与茶细蛾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位次在茶树品种间和年度间的差异。【结果】茶树品种间差异是,2015年乌牛早茶园对茶细蛾跟随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中有粽管巢蛛ClubionajaponicolaBoes. et Str、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2015年白毫早茶园有粽管巢蛛、锥腹肖蛸、茶色新圆蛛和斜纹猫蛛,两品种间8种天敌位次相异率为62.5%。2016年白毫早茶园的是斜纹猫蛛、粽管巢蛛、茶色新圆蛛和锥腹肖蛸,乌牛早茶园的是茶色新圆蛛、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um、锥腹肖蛸和粽管巢蛛,两品种平均位次相异率为87.5%。两年两品种间天敌位次相异率为75%。年度间差异,2015年与2016年年度间相比,乌牛早茶园前四位天敌均有锥腹肖蛸、粽管巢蛛、茶色新圆蛛,但位次不同。天敌位次相异率为87.5%。白毫早茶园年度间,前四位均有锥腹肖蛸、粽管巢蛛、茶色新圆蛛和斜纹猫蛛,但位次不同,天敌位次相异率为75%。两种茶园年度间平均天敌位次相异率为81.25%。根据序号之和及密切指数之和评判,与茶细蛾在数量,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的前四位蜘蛛类天敌依次是棕管巢蛛、茶色新圆蛛、锥腹肖蛸和斜纹猫蛛。【结论】茶树品种对茶细蛾天敌位次的影响大于年度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份油桃园三种主要害虫与其天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施药,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油桃害虫的综合防治,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和空间格局聚集强度指数分析方法,对2008年及2009年春-夏季油桃园桃蚜、小绿叶蝉和山楂叶螨与其主要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格局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两年春-夏季综合排序的结果是,桃蚜主要捕食性天敌依次是黑带食蚜蝇、异色瓢虫、三突花蟹蛛;小绿叶蝉主要捕食性天敌依次为三突花蟹蛛、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山楂叶螨主要捕食性天敌依次为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三突花蟹蛛。2008年秋季桃蚜的主要天敌依次是八斑球腹蛛、中华草蛉和锥腹肖蛸;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和黑带食蚜蝇;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依次为八斑球腹蛛、异色瓢虫和中华草蛉。两年春-夏季之间3种害虫及天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518"油桃主要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施药,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油桃园害虫的综合防治,用t检验法比较 “518”油桃季节间和年度间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差异,结果表明两年春-夏季之间小绿叶蝉、桃蚜、山楂叶螨和李肖叶甲4种害虫的t值分别为0.8049、1.1449、0.0700和0.9895,t值均小于t0.05(2.26),差异均不显著;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粽管巢蛛、八斑球腹蛛、三突花蟹蛛、草间小黑蛛、中华草蛉和黑带食蚜蝇8种天敌的t值分别为1.7014、0.9098、1.4304、0.6239、0.1545、0.0544、1.5579和0.8249,t值均小于t0.05(2.26),差异均不显著。2009年春-夏与2009年秋季之间,桃蚜的t值为38.8150,粽管巢蛛的t值为9.1706,t>t0.01(3.355),差异均极显著,异色瓢虫、三突花蟹蛛、黑带食蚜蝇的t值分别为2.3332,3.1497和2.4712,t>t0.05(2.306),差异显著;2010年春-夏与2009年秋季之间,粽管巢蛛t值为7.0763,t>t0.01(3.355),差异极显著,其余差异均不显著。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对2009年及2010年春-夏季油桃园桃蚜、小绿叶蝉、山楂叶螨和李肖叶甲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格局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对每一种天敌对应 的关联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等参数标准化后相加,按照参数标准化值之和大小排序得出,2009年春-夏季小绿叶蝉前三位的主要天敌是异色瓢虫、八斑球腹蛛和龟纹瓢虫;桃蚜的主要天敌是中华草蛉、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蟹蛛和龟纹瓢虫;李肖叶甲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龟纹瓢虫。2010年春-夏季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八斑球腹蛛和草间小黑蛛;桃蚜的主要天敌是中华草蛉、黑带食蚜蝇和粽管巢蛛;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和龟纹瓢虫;李肖叶甲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异色瓢虫。2009年秋季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和异色瓢虫;桃蚜的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异色瓢虫和粽管巢蛛;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是三突花蟹蛛、龟纹瓢虫和八斑球腹蛛;李肖叶甲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三突花蟹蛛。4种害虫种群聚集均数λ均大于2,其聚集是害虫本身原因造成的,2009年5月5日的天敌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6月18日的天敌草间小黑蛛 值均大于2,聚集是由于天敌本身原因所致。三个时间段其余天敌的 值均小于2,表明其聚集时由环境中某一因子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1.
3种海拔高度茶园中2种害虫与其天敌间的数量和空间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对安徽省潜山县高、中、低3种海拔茶园中2种主要害虫与其天敌在数量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进行研讨,经综合排序得出:低海拔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是锥腹肖蛸、茶色新圆蛛和鞍型花蟹蛛,中海拔茶园为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和鞍型花蟹蛛,高海拔茶园为锥腹肖蛸、茶色新圆蛛和草间小黒蛛。低海拔茶园柑橘粉虱的主要天敌是八点球腹蛛、茶色新圆蛛和异色瓢虫,中海拔茶园为鞍型花蟹蛛、八点球腹蛛和茶色新圆蛛,高海拔茶园为锥腹肖蛸、八点球腹蛛和斑管巢蛛。上述几种天敌与2种主要害虫在数量和空间上有显著的追随关系。不同海拔高度茶园中2种主要害虫的主要天敌种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绒茧蜂对茶梢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毅  韩宝瑜  唐茜  徐欢  汪云刚 《昆虫学报》2009,52(11):1191-1198
为筛选有效诱集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 的信息化合物及其组合, 选用了源于健康和虫害茶梢的27种典型挥发物的10-2 g / mL石蜡溶液、混合物1(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芳樟醇石蜡溶液)和混合物2(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2-戊烯-1-醇、反-2-戊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正戊醇、正己醇和1-戊烯-3-醇石蜡溶液), 用1~2日龄雌蜂为试虫, 测试其EAG反应, 并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其行为反应; 另外, 选择5个茶园进行了野外生测试验。 EAG结果表明: 各味源的EAG值之间差异显著; 脂肪酸衍生物引起较强EAG反应, 其次为芳香化合物和异硫氰酸酯, 再次为倍半萜类和单萜类; 单组分中, 顺-3-己烯乙酸酯、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苯乙酮、苯乙醇、苯甲醇、苯甲醛和茉莉酸甲酯引起的EAG值较大, 1-戊烯-3-醇、2-戊烯-1-醇、顺-3-己烯-1-醇、香叶醇、罗勒烯、α-萜品烯、(+)-雪松醇、(+)-3-蒈烯、α-忽布烯和β-紫罗酮引起的值较小, Z-茉莉酮引起的最小; 混合物1引起的EAG值最大, 混合物2引起的较小. 使用EAG值较大的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和混合物1等8种味源, 以Y形嗅觉仪进行的行为测定结果与EAG反应基本一致. 以正己烷为溶剂的10-3, 10-2和10-1 g / mL水杨酸甲酯、10-2 g / mL水杨酸甲酯和反-2-己烯醛混合溶液分别制成诱集剂, 载于橡皮头诱芯, 在浙滇闽粤茶园强烈地诱集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和其他茧蜂, 并表现梯度效应。据此认为虫害诱发的茶梢互利素引起该蜂强烈EAG反应和趋向性, 互利素与互利素或普通植物挥发物的恰当组合可于茶园中有效诱集该蜂。  相似文献   

13.
中稻田三种飞虱的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及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优0923非防治的中稻田白背飞虱、灰飞虱和褐飞虱与其天敌间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对盆拍法调查的3种飞虱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对每一种天敌对应的关联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等参数标准化后的密切指数相加,按照密切指数值之和大小排序,评判3种飞虱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并用同样方法分析常规防治田农药对飞虱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以期为合理施药,科学保护和利用天敌优势种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是,非防治田白背飞虱前三位天敌是条纹蝇虎、草间小黑蛛和锥腹肖蛸;灰飞虱的是八斑球腹蛛、茶色新园蛛和锥腹肖蛸;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四点亮腹蛛和黑肩绿盲蝽.防治田白背飞虱前三位天敌是条纹蝇虎、草间小黑蛛和锥腹肖蛸;灰飞虱的是拟水狼蛛、四点亮腹蛛和草间小黑蛛;褐飞虱的是黑肩绿盲蝽、拟水狼蛛和四点亮腹蛛.盆拍法的防治田和非防治田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的相同天敌,白背飞虱完全相同,灰飞虱没有相同天敌,褐飞虱的是黑肩绿盲蝽和四点亮腹蛛.飞虱与天敌在时间和数量关系上,扫网法的防治田和非防治田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的相同天敌,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和四点亮腹蛛,灰飞虱完全相同,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和条纹影虎.两种稻田的差异主要是农药杀伤了飞虱,使飞虱数量减少,并对天敌有一定杀伤力,进而影响到天敌的发生规律.非防治田的盆拍法和扫网法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相同的天敌,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灰飞虱的也是锥腹肖蛸,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防治田两调查方法结果之间,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灰飞虱和褐飞虱前3位天敌中没有相同天敌,其差异主要是两法调查稻株的部位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假眼小绿蝉触角上只有一种毛状感器,而且,感器数量和分布在雌雄两性个体间相似。  相似文献   

15.
周宁宁  王梦馨  崔林  潘铖  张新亭  韩宝瑜 《生态学报》2014,34(23):6879-6889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the)是我国大陆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茶树害虫,其种群世代重叠严重,数量大。从我国13个主要产茶省份各选出一个重点产茶县(市),采集假眼小绿叶蝉标本,首次扩增得到其线粒体CO I基因全长序列,并以此探讨了假眼小绿叶蝉13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遗传分化程度及基因流水平。在13个地理种群中共得到了176条CO I基因序列,发现了113个变异位点,形成了105个CO I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720,种群内单倍型多样性在0.804—1.000范围内,总群体和各种群的Tajima's D检验结果均不显著,说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进化符合中性模型,种群数量较为稳定。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Mantel检验显示各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总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3652,固定系数Fst为0.10876,基因流Nm为4.097,表明地理种群间存在较频繁的基因交流,遗传差异较小。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省际之间频繁的茶树鲜叶贩运、异地茶苗的大批量调拨等因素促进了假眼小绿叶蝉的长距离迁移,加强了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