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弯刀藓属——中国苔藓植物一新记录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弯刀藓属Dichelyma Myrin为水藓科Fontinalaceae中的一个属,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东北部.网齿弯刀藓Dichelyma falcatum (Hedw.) Myrin在新疆的发现,不仅为中国增加了一个苔藓植物新分布种,而且弯刀藓属亦系首次见于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灰石藓属研究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灰石藓属长期缺乏系统的形态特征描述和种间区分特征研究,分类鉴定较为困难。该研究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通过查阅灰石藓属内相关物种的原始文献,借阅该属在中国有记载的3个物种的相关模式标本,同时搜集和观察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典、瑞士、挪威、尼泊尔的标本以及中国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的地方标本,确认了该属物种在中国的分布,增加了直叶灰石藓在内蒙古和新疆以及灰石藓在四川的新分布记录,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图版,编制了中国灰石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这3个物种在植物大小、叶是否具褶皱、茎叶和枝叶是否同形等特征上具有区别。该文增补的分布信息及种间区分特征可为中国灰石藓属及棉藓科相关类群的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亚洲东南部特有的新悬藓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悬藓属现知共4种,属于蔓藓科,为亚洲东南部特有,我国是该属植物分布的中心。本文提出拟猫尾藓仍归为船叶藓科更合适。  相似文献   

4.
在对世界异叶藓属(Kindbergia Ochyra)植物进行系统研究基础上,作者对中国分布的该属植物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结果表明:(1)中国分布的“树状异叶藓”[K.arbuscula(Broth.)Ochyra]、“异叶藓”[K.praelonga(Hedw.)Ochyra]和密枝燕尾藓[Bryhnia serricuspis(Müll Hal.)Y.F.Wang & R.L.Hu]为K.dumosa(Mitt.)Ignatov & Huttunen的错误鉴定;(2)因树状分枝的植物体、异形的茎枝叶、近及顶的强壮中肋和明显下延的叶基等特征不同于青藓科现存任一类群,故将中国分布的“异叶藓属”植物移入新建属——拟异叶藓属(Pseudokindbergia M.Li,Y.F.Wang,Ignatov & B.C.Tan)中;(3)拟异叶藓属区别于异叶藓属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假鳞毛半圆形至三角状半圆形,先端钝或平截;孢蒴倾立至水平;蒴盖圆锥形。(4)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发现异叶藓属植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从形态学而论,烟杆藓属(Buxbaumia Hedw.)在苔藓植物中是一个独特的类型。该文简要介绍了烟杆藓属的历史和该属在中国的研究状况,以及该属的模式种烟杆藓首次在中国的发现。对烟杆藓在新疆的着生生境及群落状况做了详细介绍, 还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烟杆藓的孢蒴、蒴齿和孢子形态、中国烟杆藓属分种检索表及属的系统关系进行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小美喙藓属(Eurhynchiastrum Ignatov&Huttunen)2002年建立以来,中国有关该属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尚未开展。笔者对中国小美喙藓属相关标本和文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分布小美喙藓属植物1种,即小美喙藓(E. pulchellum(Hedw.) Ignatov&Huttunen),对其形态特征、生境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和记录,提供了主要形态特征图版,与形态相近属和种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绢藓属(Entodon)植物的分类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成  李琳  王晓蕊 《植物研究》2004,24(2):226-235
在研究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绢藓属(Entodon C. Muell.)植物在中国以及在河北省的研究背景.对采自河北省的210余号绢藓属植物标本进行了研究鉴定,整理出河北省绢藓属植物14种2变种,其中有河北省新记录2种:细疣绢藓(Entodon verruculosus)和中华绢藓(E. smaragdinus).按照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划分原则\[1\],河北省绢藓属植物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密叶绢藓短柄变种(E. compressus var. zikaiwiensis)、亮叶绢藓(E. aeruginosus)、陕西绢藓(E. schensianus)、中华绢藓、短柄绢藓(E. micropodus)、和细疣绢藓6种为中国特有分布.作者根据标本编制了河北省绢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并概述了每一种的生境、识别特征和地理分布.最后,对河北省绢藓属植物地理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湿地藓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标本的基础上,根据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外部形态及其解剖结构和文献中对中国湿地藓属(Hyophila)系统位置的主要观点,鉴定出河南省分布有该属植物6种,其中花状湿地藓(H.nymaniana)、四川湿地藓(H.setschwanica)、匙叶湿地藓(H.spathulata)3种为河南省藓类新记录.编制了河南省湿地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生境、分布及识别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对湿地藓属的系统演化位置以及该属植物在河南省的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纽藓属(丛藓科)中国新记录——节叶纽藓(Tortella alpicola Dix.)(新拟)。该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在中国为首次记录。该种特征:植物体高约1cm,基部细胞雪白色,叶尖端易断裂且形成若干分节。该文对节叶纽藓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将其与折叶纽藓[T.fragilis(Hook.Wils.)Limpr.]、长叶纽藓[T.tortuosa(Hedw.)Limpr.]和纽藓[T.humilis(Hedw.)Jenn.]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该种的图版和中国纽藓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和MaxEnt比较中国砂藓属与紫萼藓属植物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紫萼藓属(Grimmia) 172个、砂藓属(Racomitrium) 181个国内分布记录,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 9.3软件,定量预测了紫萼藓属与砂藓属植物在“属”水平上在我国各省区的生境适应性特点.预测结果表明,紫萼藓属植物在浙江(0.7099,综合生境适宜性指数,下同)、江苏(0.6212)、北京(0.5987)、天津(0.5648)、云南(0.5532)、辽宁(0.5515)、台湾(0.5422)、安徽(0.5398)和吉林(0.4945)有较高的气候适应性,而砂藓属植物在浙江(0.889)、上海(0.6564)、香港(0.5897)、台湾(0.5858)、贵州(0.5354)、湖北(0.5039)、云南(0.4885)、重庆(0.4871)、江苏(0.4793)和安徽(0.4552)具有较高的生境适宜性.对砂藓属与紫萼藓属的分布预测范围进行比较发现,砂藓属植物在香港、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湖北、海南和台湾的生境适应性比紫萼藓属的总体上要高,而在江西、福建和湖南,两属的分布概率比较接近,其余省区则紫萼藓属植物的生境适宜性比砂藓的要高.紫萼藓属植物属于典型的温带性种类,其分布主要在高海拨的寒冷地段.  相似文献   

11.
贵州泥炭藓属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宇  熊源新 《广西植物》2009,29(2):208-211
对采自贵州各地的150余份泥炭藓属植物标本进行整理,发现其中的拟狭叶泥炭藓和吕宋泥炭藓为贵州首次发现,至此,贵州有泥炭藓属植物18种1亚种和1变种。列入中国红色名录中的多纹泥炭藓在贵州的分布除原记录安顺地区外,这次研究还发现在贵州的麻江和雷公坪2个地方亦有分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燕尾藓属(Bryhnia Kaurin)被处理为狭义青藓属(Brachythecium Schimp.s.str.)的异名,燕尾藓属已不复存在。笔者对原分布于中国的5种燕尾藓属植物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学修订,结果如下:短尖燕尾藓(B.hultenii E.B.Bartram)、燕尾藓[B.novae-angliae(Sull.Lesq.)Grout]和毛尖燕尾藓(B.trichomitria DixonThér.)被移入狭义青藓属并处理为短尖青藓[Brachythecium hultenii(E.B.Bartram)Min LiY.F.Wang]、燕尾青藓[B.novae-angliae(Sull.Lesq.)A.Jaeger]和东亚青藓[B.trichomitrium(DixonThér.)Huttunen,Ignatov,Min LiY.F.Wang];短枝燕尾藓(B.brachycladula Cardot)被移入鼠尾藓属(Myuroclada Besch.),并处理为羽枝鼠尾藓[M.longiramea(Müll.Hal.)Min Li,Y.F.Wang,IgnatovHuttunen]的异名;密枝燕尾藓[B.serricuspis(Müll Hal.)Y.F.WangR.L.Hu]移入拟异叶藓属(Pseudokindbergia Min Li,Y.F.Wang,IgnatovB.C.Tan),并处理为拟异叶藓[P.dumosa(Mitt.)Min Li,Y.F.Wang,IgnatovB.C.Tan]的异名。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河北省丛藓科典型旱生藓类芦荟藓属(Aloina Kindb.)和盐土藓属(PterygoneurumJur.)植物4种,其中盐土藓属为河北新记录属,盐土藓[Pterygoneurum subsessile(Brid.)Jur.]和刺叶芦荟藓(Aloina cornifolia Delgad.)为河北新记录种。讨论了各种的主要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特点,绘制了形态结构图,并编写了河北省丛藓科芦荟藓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丝瓜藓属(Pohlia Hedw.)的系统位置及属内种间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琛颖  赵建成 《植物研究》2010,30(5):517-526
丝瓜藓属的系统地位及属内种间关系存在争议。本研究首次利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ITS)序列数据对丝瓜藓属及相关科属植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推论法构建的系统树均表明,ITS序列数据不支持将丝瓜藓属划归提灯藓科。丝瓜藓属植物与缺齿藓属植物构成一个单系分支。Brotherus(1903),Ochi(1959),Shaw(1984)及Hill等(2006)等学者提出的丝瓜藓属属下分类均不是单系类群。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中国新记录属--拟缺齿藓属(Haplodontium Hampe)分类学的研究进展。目前本属在中国分布有3种,其中包括1新种:臧氏拟缺齿藓(Haplodontium zangii X.R.Wang&J.C.Zhao),2个新组合:喜马拉雅拟缺齿藓[H.himalayanum(Mitt.)X.R.Wang&J.C.Zhao]和中华拟缺齿藓[H.sinensis(Dix.)X.R.Wang&J.C.Zhao]。笔者对中国拟缺齿藓属3种植物的形态学特征绘制了墨线图,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拍摄显微形态照片,并对每种的主要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以及与相似种的形态学比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熊源新 《广西植物》2001,21(2):103-105,T001
刺藓科 ( Rhachitheciaceae)为 Robinson1 964年从木灵藓科 ( Orthotrichaceae)中分出来的 1个小科。现知全世界有 7属和 1 5种 ,除刺藓 ( Rhachithecium purpusillum)外 ,均为热带 ,亚热带分布狭窄的属种 ,刺藓科在中国仅刺藓属 1种 ,分布于云南和四川。描述了首次采自贵州刺藓科的种类刺藓 ( Rhachithecium purpusillum)以及刺藓科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曹同  贾学乙 《植物研究》1989,9(4):83-86
树平藓属(Homaliodendron)隶属于藓类植物的平藓科(Neckeraceae),是由Fleischer于1906年建立的[1]。根据藓类植物索引(Index Muscorum)[2],世界记录有28种,除了有2种分布在非洲,另2种见于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外,其余各种均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印度支那地区有16种(Ninh,1984)[3]。1986年Redfearn和吴鹏程在中国藓类植物名录中[4],记录了我国树平藓16种,广泛分布在南部各省区,但在东北地区未曾有过报道[5]、[6]。作者在调查研究辽宁省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时,发现了核属的刀叶树平藓(Homaliodendron scalpellifolium(Mitt.)Fleisch.),为我国东北地区新记录属种,特作报道并就其地理分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形态学、解剖学、分子数据讨论了银藓属(Anomobryum)与真藓属(Bryum)及丝瓜藓属(Pohlia)的系统关系,确认银藓属为真藓科中的一个独立属。明确了银藓(Anomobryum julaceum(Schrad. ex G.Gaertn.,B.Mey.&Scherb.)Schimp.)和芽胞银藓(A.nitidum(Mitt.)Jaeg.)的有效种名,恢复了高山银藓(A.concinnatum(Spruce) Lindb.)有效种的地位。现已知中国分布有银藓属植物5种,分别是:银藓、高山银藓、芽胞银藓、金黄银藓(Anomobryum auratum(Mitt.)A.Jaeg.)和挺枝银藓(A.yasudae Broth.)。本文初步讨论了银藓属及各种的识别特征、有效种名和生境,并编制了中国银藓属分种检索表。所有研究的引证标本存放于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HBNU),同时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标本馆(PE)。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经典分类方法,对1989~2012年采自新疆各地的赤藓属植物360余号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新疆赤藓属(Syntrichia Brid.)植物11种(含1变种),其中3种为新疆新记录种。(2)新疆首次发现的3个新记录种为:北方赤藓(Syntrichia norvegica)、双齿赤藓(S.bidentata)和齿肋赤藓异叶变种(S.caninervis var.spuria),其中双齿赤藓为中国濒危物种。(3)对新疆赤藓属植物11种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新疆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新疆赤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华南地区羽枝藓属(Pinnatella)和凋叶藓属(Caduciella)植物.简要讨论了羽枝藓属和凋叶藓属的系统位置.确认华南地区产羽枝藓属4种,即爪哇羽枝藓(P.anbigua)、纤细羽枝藓(P.anacamptolepis)、嵌边羽枝藓(P.intralimbata)和东亚羽枝藓(P.makinoi),凋叶藓2种,即广东凋叶藓(C.guangdongensis)和凋叶藓(C.mariei).其中爪哇羽枝藓为广东、贵州、海南岛之新记录,纤细羽枝藓为中国大陆(广东、广西)和海南岛之新记录,东亚羽枝藓为福建、广西和海南岛之新记录,广东调叶藓为海南岛之新记录,暂将P.alopecurioides处理为存疑种。本文还包括分种检索表、各种的简要识别特征、产地及生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