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的交配行为包括7个时期,行为的完成依赖于性信息素的调节。生物测定表明:雄蜱的行为反应受雌蜱分泌的性信息素影响。堵塞雌蜱盾窝其行为受到抑制,点滴2,6-DCP或雌蜱盾窝腺提取物则被恢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雌蜱盾窝腺中2,6-DCP的含量;吸血后1~2天含量最高(11.12 ng/只);吸血后3~5天即交配前下降交维持在一较恒定的水平;吸血后6~7天即交配后明显降低;饱血后检测不到2,6-DCP。2,6-DCP是长角血蜱性信息素的一种成分。  相似文献   

2.
<正> 蜱是吸血节肢动物,对人、畜的危害很大。其中,有些种类为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现将调查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一、种 类 据初步调查,我国与人、畜疾病有关的蜱类已发现20种。即: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eatus、草原硬蜱I.crenulatus、锐跗硬蜱I.acutitarsus、粒形硬蜱I.granulatus、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日本血啤H.japonica、草原血蜱H.verticalis、长角血蜱H.longicornis、铃头血蜱H.campanulata、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边缘革蜱D.marginatus、森林革睥D.silvarum、中华革蜱D.sinicus、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残缘璃眼蜱H.detritum、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乳突钝缘蜱Ornithodoros papillipes、特突钝缘蜱O.tartakovskyi、拉合尔钝缘蜱0.lahore-nsis.  相似文献   

3.
硬蜱盾窝腺释放性信息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莹 《昆虫学报》1992,35(2):148-153
用生物测定和对盾窝进行x-射线微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洲璃眼蜱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与吸血和交配的关系.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雌蜱通过盾窝释放性信息素,有性活力动能的雄蜱有所反应,爬向雌蜱进行交配.雌蜱吸血后第1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增加;吸血后的第3—5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达到最高峰,交配后有反应雄蜱的数目明显下降.如果用指甲油封闭雌蜱盾窝,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减少.由于性信息素的有效成分为2,6-二氯酚,故用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测定盾窝氯含量的变化,可以表明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量,其结果与生物测定结果一致:未吸血的雌蜱台氯水平为0.62,吸血后第1—2天均增到5.87,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吸血后第3—5天含氯水平为10.23,达到最高峰,与吸血后第1—2天的相比,差异也很显著(p<0.001).与雄蜱交配后含氯不平又降至0.89,性信息素含量明显降低,与来吸血的雌蜱含量接近.  相似文献   

4.
数种蜱类哈氏器感器的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冠民  张之同 《昆虫学报》1992,35(4):428-433
本实验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中华革蜱(Dermacentor sinicus)、森林革蜱(Derraacentor silvarum),和日本血蜱(Haemaphysalis japonica)成虫对不同化学刺激物(氨、冰醋酸、二氧化碳)和性信息素的成分(2,6-二氯酚、对-甲酚、苯酚和水杨醛),以及对温度变化和机械刺激的反应.从哈氏器感觉毛基部记录到的神经传人冲动用信号处理机进行脉冲密度分析,结果表明:(1)哈氏器上不同部位的感觉毛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不同;(2)蜱的嗅觉反应神经传入冲动有连续性和间歇性两种类型,并且有慢适宜的特点;(3)性信息素的成分中,2,6-二氯酚刺激引起的反应最强,是它的主要成分;(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刺激物浓度加大反应增强;(5)吸血五天以后的雄蜱对氨的反应减弱,而对2,6-二氨酚的反成增强,吸血七天后反应最强;(6)两种革蜱对各种刺激反应的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银盾革蜱滞育雌虫的合神经节、血淋巴、卵巢和整体中蜕皮激素的含量,并与正常发育的雌虫做比较。结果表明,滞育雌虫血淋巴和卵巢中蜕皮激素的含量在饱血后前10天与正常发育雌虫基本上相同。饱血10天以后,滞育雌虫蜕皮激素的含量下降,较正常发育雌虫少得多。蜕皮激素的缺乏影响了卵母细胞的发育。为阐明蜕皮激素对滞育雌虫的影响,在不同时间向银盾革蜱滞育雌虫体内注入不同剂量的β-蜕皮素。刚饱血者注入大剂量(1.375和10000ng/蜱)的β-蜕皮素引起雌虫死亡。饱血后20—30天,注入一定剂量(50,70,100ng/蜱)的β-蜕皮素可以促进卵黄形成,并解除了雌虫的生殖滞育,但其所产的卵量明显少于正常发育的雌虫。应用外源蜕皮激素解除硬蜱雌虫的生殖滞育现象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将采自不同地区的草原革蜱Dermucentor nuttalli Olenev和森林革蜱Dermaeentor silvarumOlenev成虫在实验室中培养,对所获幼虫的形态特征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革蜱幼虫的一些形态变异很大,同一种革蜱采自不同地区或不同雌虫所产的幼虫的个体变异甚至比种间变异还大。所以,前人根据个别地区少量材料所描述的上述幼虫形态特征及所做的检索表,不能广泛适用。作者分析了大量材料后,找出上述两种幼虫较稳定的鉴别特征。根据假头宽和盾板长可以区分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按照肩毛(Sc)和第一对背中毛(Cd1)的长度可以把上述两种幼虫与我国北部分布的其他三种革蜱(边缘革蜱、银盾革蜱和网纹革蜱)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蜱类的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维贤 《昆虫学报》1987,(2):180-185
辽宁省已知的蜱类共13种, 分属于2科6属.本文依据不同地理景观区内蜱的种类与数量, 并结合其不同生境类型, 对蜱类的生态地理分布问题作了讨论.四个地理景观区内蜱种类与数量情况如下:(1)黄土丘陵台地干草原与西辽河风沙草原区:黄土丘陵台地干草原区蜱种类少, 但数量多.草原血蜱为优势种, 草原硬蜱数量较少.西辽河沙地草原区有草原血蜱、草原革蜱、草原硬蜱, 前两种均为优势种.(2)辽西山地疏林灌从区:本区有森林革蜱、长角血蜱、全沟硬蜱及日本锐缘蜱, 前两种为优势种.(3)辽东山地森林及林缘草地区:本区蜱种较多, 林区以日本血蜱、嗜群血蜱、全沟硬蜱为多见;林缘草地以长角血蜱、森林革蜱为优势种, 另外还有钝跗硬蜱、血红扇头蜱.(4)平原丘陵农区:木区蜱种虽然不少, 但分布局限, 数量小.有长角血蜱、草原血蜱、森林革蜱、微小牛蜱, 波斯锐缘蜱.  相似文献   

8.
大袋蛾性信息素分泌的时辰节律和内分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博光 《昆虫学报》1988,(3):236-242
本文报道用定量生测方法发现在成虫期短、无多次生殖循环、成虫不取食的鳞翅目昆虫中存在内分泌对性信息素的控制.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雌虫的信息素腺体含量表现每日双峰的时辰节律.将雌虫饲养于两种光暗条件下,不同雌虫的峰期被错开,将恰在峰期前的雌虫中抽取的血淋巴注射于处于低含量期的雌虫中能诱导被注射的雌虫显著增加信息素的分泌.除头、摘除咽侧体或切断心侧体与咽侧体之间的神经均有效地消除信息素的分泌,但对摘除咽侧体的雌虫重植咽侧体却未能恢复其信息素的分泌.然而对低含量期的雌虫注射保幼激素类似物738,能诱导其显著增加信息索的分泌,而江射却未能恢复交配后雌虫的信息素分泌能力.根据本文结果讨论了Barth(1965)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昆虫交配因子及其分子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目前昆虫交配因子的研究概况,包括昆虫交配因子的来源、类别、对雌虫行为和性信息素滴度的影响;在雌虫体内的传递路径及作用机理,以及交配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虫新技术。由于它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国内外对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很重视。许多昆虫发育成熟以后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这种在昆虫交配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叫昆虫性信息素,或性外激素。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或类似物防治害虫时通常叫昆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昆虫体内产生和分泌的性信息素数量极少(一般每只雌虫为10-’~10-’g左右),用其防治害虫是不现实的。由于超微量分析仪器的应用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个雌蛾性信息素腺体分析技术对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 sativa Liu雌蛾性信息素的组分和组分间的精确比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镰翅小卷蛾雌蛾的性信息素系统由二个顺反异构体组分组成,即反-9-十二碳烯醋酸酯(E9-12∶Ac)和顺-9-十二碳烯醋酸酯(Z9-12∶Ac)组成,E9-12∶Ac与Z9-12∶Ac的比例为6.5∶3.5;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具有时辰节律性,在光周期14L∶10D、温度为21℃时,性信息素产生的高峰期为进入黑暗期6.5 h;不同日龄雌蛾产生的性信息素有差异,1日龄最低,2日龄最高,3~5日龄居中,不同日龄雌蛾产生的性信息素组分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对3个世代雌蛾产生的性信息素的量及组分间的比例的研究表明,越冬代含量最高,为(10.1±7.0)ng/头,第2代为(9.5±4.6)ng/头,第1代仅为(1.4±1.0)ng/头,3个世代性信息素组分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在63.1%~64.3%(E)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实蝇是全世界重要的农业害虫,其生殖行为规律对其防治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实蝇类昆虫求偶、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实蝇类昆虫具有非资源型交配系统,性内、性间选择共同驱动实蝇的性特征进化;同时,实蝇生殖行为受到性信息素、翅信号、物理、化学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此外,雌虫在交配后会为理想产卵位置发生竞争,而产卵标记信息素起着调节作用。实蝇类昆虫的诸多生殖行为研究结果已成功应用于田间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嗜虫书虱性信息素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颖  鲁玉杰  魏宗烽 《生态学报》2006,26(7):2148-2153
首次利用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雄虫分别爬向雌、雄虫的时间确定了嗜虫书虱是雌虫分泌的性信息素,而不是雄虫分泌的聚集信息素。首次在国内外对微小个体的啮齿目昆虫嗜虫书虱L.entomophila性信息素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自制圆盘诱捕器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中,雄虫爬向雌虫平均只需要(20.00±2.44)min(N=10),而雄虫爬向雄虫的时间平均需要(70.50±6.56)min,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了是雌虫分泌的性信息素。采用有机溶剂(正己烷和二氯甲烷)浸泡法和顶空气体收集方法并用两种溶剂(正己烷和二氯甲烷)进行淋洗收集嗜虫书虱未交尾雌成虫性信息素,分别用自制的圆盘诱捕器和模拟仓诱捕器和“Y”型嗅觉仪三种方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性信息素粗提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顶空气体收集法得到的正己烷淋洗液在自制的圆盘诱捕器诱捕法中对雄虫的引诱活性最强,其诱集系数和诱虫数分别是46.3%±4.2%和14.0±1.0,与未交配的雌虫的相当,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顶空气体收集法得到的二氯甲烷淋洗液及正己烷浸泡液和二氯甲烷浸泡液的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顶空气体收集法用正己烷淋洗方法可以用来收集嗜虫书虱雌成虫性信息素。不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表明“Y”型嗅觉仪是在理想的状态下进行的选择性试验,其对正己烷淋洗液的诱集系数和诱虫数均较高,分别为55.3%±6.3%和15.0±1.8,与圆盘诱捕法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和模拟仓诱捕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考虑利用圆盘诱捕法对嗜虫书虱进行诱捕。  相似文献   

14.
光强度对棉铃虫交配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阐明光强度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交配行为的影响。【方法】本实验设置4个光照强度(0,0.5,5.0和50.0 lx),观察记录不同光照强度下棉铃虫雌蛾的求偶行为;分别通过单个腺体性信息素提取法和解剖雌虫受精囊的方式,检测不同光照强度下棉铃虫的雌蛾性信息素滴度和交配率。【结果】在强光(50.0 lx)下,棉铃虫雌蛾求偶起始时间最长,求偶持续时间最短,求偶次数最少,雌蛾性信息素滴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交配率也属于最低。在微光(0.5 lx)下,雌蛾求偶起始时间最短,求偶持续时间最长,求偶次数最多;雌蛾性信息素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但暗期后段求偶率高达40%。【结论】强光(50.0 lx)可以抑制棉铃虫雌蛾的求偶行为、性信息素的合成及交配;微光(0.5 lx)可以促进棉铃虫雌蛾的求偶行为;相对黑暗环境(0 lx),微光(0.5 lx)还可以促进棉铃虫快速(1 h)完成交配,微光(0.5 lx)对棉铃虫的交配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求偶和性信息素的合成没有必然联系。本研究可为探讨光对夜蛾交配行为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可为利用物理、化学通讯信息调控夜蛾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卷蛾科昆虫性信息素及其提取和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晓燕 《生物学通报》1999,34(12):41-42
经过长期艰苦不懈地研究与实践,科学家们发现用卷蛾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点。1 卷蛾科昆虫的化学通讯与性信息素昆虫交配化学通讯的基本形式是由雌蛾释放一种特异性的性信息素,通过空间弥散,最后达到雄蛾栖息地,雄蛾受性信息素的刺激而产生一系列定向飞行和性行为,达到交配、繁衍后代的目的。鲁洛夫斯(Roelofs,1970)把雌蛾性信息素分为两类:一类称作“性信息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起刺激雄蛾作…  相似文献   

16.
多巴胺(dopamine, DA)可以调节昆虫的生殖行为,促进昆虫生殖系统的成熟发育.雄性果蝇(Drosophila)性行为受脑后外侧多巴胺能神经元(PPL2ab)调节,这些神经元的DA合成能力影响雄虫之间以及雌雄之间的求偶行为.果蝇雄成虫脑内DA含量影响性取向, DA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诱发雄性果蝇之间的同性求偶行为. DA还参与昆虫生殖行为转变和交配后行为的调节. DA可以作为神经激素,调节昆虫的味觉和嗅觉感受,中枢神经系统内DA对昆虫生殖行为的调节涉及多巴胺/蜕皮激素受体(DopEcR)和蜕皮酮的协同作用,果蝇后脑P1神经元在雄虫求偶信息回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DA可以促进卵成熟发育,调节社会性昆虫生殖状态.对卵成熟发育的促进与DA受体表达的发育阶段性差异有关,并涉及DA、章鱼胺(octopamine, OA)、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蜕皮激素(molting hormone, MH)之间的相互作用.黑腹果蝇幼龄雌虫咽侧体(corpus allatum, CA)内多巴胺D2型受体(DD2R)表达水平远低于性成熟雌虫,多巴胺D1型受体(DopR)表达水平远高于成熟雌虫,而DD2R在性成熟雌虫咽侧体内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幼龄雌虫. DopR, DD2R在脂肪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CA相反. DA, JH, MH, OA之间的互作通过对相关基因表达和代谢酶活性调节实现.上述激素间的互作还涉及类胰岛素(insulin-like peptides, ILPs)及其信号途径.蜜蜂工蜂的生殖状态受蜂王上颚信息素(queen’s mandibular gland pheromone, QMP)、幼虫信息素、卵巢D2型受体基因的调节. DA对昆虫生殖调控的研究,可以为新药剂开发以及人类脑科学和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两种硬蜱哈氏器的嗅觉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认为硬蜱足Ⅰ跗节上的哈氏器(Haller's organ)是它的嗅觉器官。 D.A.Haggart等(1979)用电生理技术研究哈氏器对刺激的反应能力,曾用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 Letreille研究它对氨的神经原放电反应。曾证明在浓度较低的氨(0.2—72×10~(-9)mol/sec)的刺激下就引起电位的反应,氨是诱使其趋向动物宿主的物质;于1981年又以电生理方法证明美洲花蜱Amblyomma americanus对信息素2,6-二氯酚敏感,此敏感的神经原在足Ⅰ跗节前凹。我们用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 Teng和缺角血蜱Haemaphysalis inermis Birula为材料,观察该两种硬蜱的哈氏器对弱酸、弱碱气味的电生理反应,今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研究目的是验证酪蝇Piophila casei雌虫卵巢是否存在性信息素,并为酪蝇性信息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了酪蝇雄虫对不同剂量的雌虫卵巢提取物的行为选择反应和触角电位反应,还利用模拟仓储实验测定了不同剂量的雌虫卵巢提取物对酪蝇雄虫的诱捕效果。【结果】当酪蝇雌虫卵巢提取物的剂量分别为0.5、1、1.5、2、2.5头当量时,雄虫对0.5、1、1.5头当量的雌虫卵巢提取物有选择反应,雄虫对这5个剂量的雌虫卵巢提取物均具有触角电位反应。酪蝇雌虫卵巢提取物对雄虫诱捕效果的模拟仓储实验结果显示:当酪蝇卵巢提取物的剂量分别为2、4、6、8、10头当量时,在非选择性实验中各当量的雌虫卵巢提取物对雄虫均有引诱效果,在选择性实验中雌虫卵巢提取物的剂量为2头当量时,对雄虫的引诱效果最好。【结论】酪蝇雌虫卵巢提取物对雄虫有显著的引诱效果,表明酪蝇雌虫卵巢中存在吸引雄虫的化学成分,即酪蝇的性信息素。  相似文献   

19.
小木蠹蛾性行为和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桐  孟宪佐 《昆虫学报》2001,44(4):428-432
观察了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的性行为反应,并采用腺体提取、空气收集 、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对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该虫羽化24 h后性成熟,婚飞和交配活动主要在1:00~4:00,交配历时15~45 min;(2) 大部分雌蛾一生交配1~3次,雄蛾多数一生只交配1次,雌雄比为1∶0.89; (3) 雌蛾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含量同蛾龄有关,2日龄雌蛾腺体性信息素含量最高;(4) 雌蛾腺体中性信息素含量在1:00时最高,而性信息素释放高峰在2:30。  相似文献   

20.
昆虫聚集信息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勇  雷朝亮  张钟宁 《昆虫学报》2002,45(6):822-832
昆虫聚集信息素是昆虫重要的信息化学物质之一,对昆虫的聚集行为有重要意义。近三十年来,国外鉴定了多种昆虫聚集信息素,主要成分为一些烃、醇、醛、酮、酯、酸、酸酐、胺以及腈类化合物,但其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中的应用潜能尚未充分利用;昆虫聚集信息素的来源多样,除蛹外,多个虫态均有聚集信息素释放,有些学者甚至把一些寄主释放的挥发物作为聚集信息素的组分;同种昆虫,不同生理状态,其聚集信息素可以完全不同或同一信息化学物质的功能不同;但是,并非所有昆虫的聚集行为均为聚集信息素调节,利他素、性信息素以及报警信息素等其它信息化学物质均能导致一些昆虫的聚集。本文综述了5目17科55种昆虫的聚集信息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