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心肌肌球蛋白由轻链(cardiacmyosinlightchains,CMLC)和重链(cardiacmyosinheavychains,CMHC)组成.当心肌细胞遭到破坏时,CMLC释放入血,可致血中CMLC浓度增高.血中CMLC的测定是一种高度...  相似文献   

2.
杨永平  江永珍 《病毒学报》1994,10(3):229-234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中扩增并克隆到2段cDNA片段,即HCV基因组C区抗原基因C831cDNA片断和NS3区抗原基因C33cDNA片段同C831cDNA片段经连接肽Ser-Pro-Gly-Ser连接成为基因嵌合体C33cDNA片段同C831cDNA片段经连接肽Ser-Pro-Gly-Ser连接成为基因嵌合体C33c-C831.C33c-C831基因嵌合体同温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海海龟资源的调查与保护研究现状与展望王亚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水产司,北京100026)AchievementandPerspectiveoftheResearchesonSoutbChinaSeaTurtleResourcesandProtectioninCbina¥WangYamin(Divis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DepartmentofFishery,People’sRepublicofChinaMinistryofAgriculture,Beijing100026).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6):60-61.ThispaperintroducestheresearchesinfieldofSouthChinaSeaturtleresourcesandprotectioninChina.TherearefivespeciesseaturtlesinChina,about90%ofthemliveinSouthChinasea。During1959-1988,3184.Itseaturtlewerecatched(about  相似文献   

4.
张中义  孔华忠 《菌物系统》2000,19(4):560-562
报道中国枝孢属Cladosporurn Link:Fr.的四个新记录种:多主枝孢粪生变种C.herbarum(Pers.)Link var.fimicolum Marchand,牛粪枝孢C.stercorarium Corda,粪生枝孢C.stercoris Speg.和皱枝孢C.delicatulum Cooke。  相似文献   

5.
郭英兰  蒋毅 《菌物系统》2000,19(4):445-448
报道10种尾孢菌,其中有2个新种:蒿尾孢Cercospora artemisiae和筒轴茅生尾孢Cercospora rottboelligina,中国新记录种有鸭跖草生尾孢Cercospora commelinicola,秋英尾孢Cercospora cosmi,凤毛菊尾孢Cercospora ratibidae和苦苣菜尾孢Cercospora sonchi。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并附图,研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9种尾孢菌,其中有2个新种:蟹甲草尾孢 Cercospora cacaliae Y. L. Guo & Y.Jiang和菜蓟尾孢Cercospora  cynarae Y. L. Guo & Y. Jiang,中国新记录种有迪氏尾孢Cercosporademetrioniana  G. Winter,田菁生尾孢 Cercospora  glothidiicola  Tracy &  Earle,甘草尾孢 Cercosporaglycyrrhizae  (Savulescu & Sandu)Chupp,野桐尾孢Cercospora malloti Ellis &  Evsrh,木薯尾孢Cercospora manihobae Viegas,补骨脂尾孢 Cercospora psoraleae-bituminosae Savul.& Sandu和香豆尾孢Cercospora traversiana Sacc。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并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载了中国西南牡竹属二新种,席竹DendrocalamusexilisXiaetChia,钓鱼竹DendrocalamusguiyangensisXiaetCia,并对妈竹BambusaboniopsisMcCl.、大眼竹B.eutuldoidesMcCl.、撑篙竹B.pervariabilisMcCl.、紫秆竹B.textilisMcCl.cv.Purpurascens和佛肚竹B.ventricosaMcCl.的花作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8.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态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涛 《生态学杂志》1996,15(6):68-70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态学陈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EcologyTowards21stCenturyinChina.ChenTao(InstituteofAppliedEc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吨粮田的现状及其投肥效率分析孙先(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CurrentSituationandFertilizationEfficiencyofHighProductiveCroplandsinHubeiProvince¥SunXian-rong(CentralChinaAgriculture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eseJournalofEcologyl1993,12(2):55-56.Since1990,thedevelopmentofhighproductivecroplandhasbeenacceleratedandtheeffectofitsyieldandbenefitincreaseisveryobvious,But,whetherhighyieldandhighefficiencycanbesynchronizedde-servescloseattention,Inthisresearch,79highyieldcroppingpatternsareinvestigatedforthreeyearsinHubeiandtheirefficien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逆转录(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的血清中扩增并克隆到2段cDNA片段,即HCV基因组C区抗原基因C831cDNA片断(约530bp)和NS3区抗原基因C33ccDNA片段(约860bp)。C33ccDNA片段同C831cDNA片段经连接   肽Ser-Pro-Gly-Ser连接成为基因嵌合体C33c-C831(约1400bp)。C33c-C831基因嵌合体同温控型原核表达载体pBV220重组,构建成表达质粒pBV/C33c-C831,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获得了重组嵌合抗原C33c-CL的表达。通过酶切分析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对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9%的表达产物做了鉴定。采用TritonX-100和盐析处理,获得粗提表达产物。粗提的表达产物经尿素裂解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可用于检测抗HCV核壳蛋白和抗NS3区抗体的重组嵌合抗原C33c-CL。对C33c-CL做抗原性分析发现,它同时具有完整的C33c抗原和C22抗原的免疫反应活性,完全能替代单纯的C33c和C22抗原。该嵌合抗原在血清学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望成为新一代HCVEIA诊断试剂的优选抗原。  相似文献   

11.
徐苡珊  赵文武  韩逸  胡宝清 《生态学报》2022,42(21):8935-8939
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年学术论坛于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论坛共吸引1700余人次参与线上线下研讨。论坛的主题是“后疫情时代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围绕9个专题展开,分别是:(1)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2)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3)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4)农村宅基地退出与乡村发展;(5)山地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6)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7)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8)喀斯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9)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生态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启示有:(1)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纳入生态文明建设;(2)深化多源数据和多模型耦合支撑的可持续发展评估;(3)建立健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评价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景柱 《生态学报》2013,33(15):4552-4555
基于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本文认为生态文明是指具有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并能够为民众提供可持续福利的文明形态.进一步可以认为,生态文明是指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评价框架和趋善化模型评价框架,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估指标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2007年中国政府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已批准了三批52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要求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以便科学地决策和行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合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和谐进步。因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ES)、生态足迹(EF)和人均GDP3个指标,以及这3个指标所代表的资源禀赋、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占用、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逻辑关系,构建综合性相对指数;并以此对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市、直辖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其中,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数最大,为0.5091,北京市的指数最小,为0.0377;最后,分析了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压力和生态效率,北京、天津和上海3个直辖市处于低资源禀赋高资源消费状况,全国大多数省(市、区)处于低消耗和低产出的阶段,经济增长尚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演化的生态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后 ,生命就与环境构成了复杂庞大的生态系统。人类的出现使得生态系统日益复杂化 ,纯粹的天然系统逐渐被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 ,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 ,不断地改变原有的纯自然的生态平衡 ,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的人工生态系统 ,达到新的平衡 ,不断建造了人类文明 ,因此 ,人类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心理环境竞争与共生、改造与适应的生态史。1 农业文明的兴衰在旧石器时代末 ,地球上人口总数不到 30 0万 ,到中石器时代也只有 1 0 0 0万 ,这一时期 ,人类还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  相似文献   

15.
“满意度”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龙宇  许通  高莉洁  向雪琴 《生态学报》2019,39(7):2291-2297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追求并且不断探索完善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各国研究机构和学者针对如何评价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了大量的分析方法、评价指标和研究框架。分析了"满意度"在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应用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研究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需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出发,结合主观与客观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判定,在充分利用客观信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考虑居民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满意度",提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指标动态监测体系,构建适应生态文明体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及其演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伴随着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发展完善,生态保护政策制度体系发生着显著变化。通过对党和国家的重大决定、重要会议及政策法规文件的广泛调研和梳理,重点从基本国策确立、生态保护观念转变和政策制度变迁等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及其演进特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确立,是生态保护政策制度体系之根基。从生态保护思想启蒙阶段将生态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到可持续发展阶段将生态保护作为文明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再到生态文明阶段将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这些生态保护观念的转变是生态保护最根本的政策,对于形成生态友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和开发利用自然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纲领性政策、生态空间管控政策、生态补偿政策、责任追究政策等生态保护政策制度的制订实施,是在客观判断我国当时基本国情基础上对生态保护观念的实践,对于推动生态保护事业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系统的核心组分,是人类生活、生产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然而,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在不断地扩大对资源的利用规模和强度,也导致了严重威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社会公众期望生态学研究能够为区域、大陆及全球尺度的生态系统的利用和保护、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及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本研究以服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宏观生态系统科学发展为目标,回顾了中国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及经验;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大尺度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科技需求与时代特征,提出了利用基于自然的宏生态系统途径的新思路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及安全格局构建的设想。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的大尺度区域安全格局构建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思路、战略布局、技术途径与科技支撑体系,为中国安全、健康和美丽的国土空间利用及生态文明建设进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郑拴宁  崔宽  田野 《生态学报》2020,40(22):8112-8118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厦门市生态资源也逐步成为了厦门市的重要旅游资源。为了客观认知厦门市生态资源对游客及本土居民的影响,完善和提升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成效,基于景感生态学和城市意象的基本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了城市生态意象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并对厦门岛的城市生态意象的空间构成及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示范。研究指出要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提升城市生态资源的旅游品位及本土居民的生态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就必须充分结合景感营造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将城市生态意象融入到公众生活认知和景感体验中。本研究为客观评价城市生态资源的公众认知影响力及景感营造成效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钢  赵萌  王辰星 《生态学报》2019,39(23):8685-869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破解当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难题的必然要求。通过总结梳理当前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进展与概况,立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论核心,详细阐释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内涵及理论体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基础理论是以生态系统生态学为支撑,基于流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诠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时空区域尺度及流域内部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机制,通过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架构”体系,明确了流域可持续发展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最终发展目标。在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理论支撑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凝练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修复与恢复技术、生态建设技术、生态功能提升技术、生态服务优化技术与监督管理技术等,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究从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特点、建设、监测与评估及规划和实施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了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威胁、科技体系支撑不足、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整体布局方略,指出了开展社会-生态脆弱性调查和评估的重要性,强调了国家公园在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最终,希望通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社会公众深度参与,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统筹协调机制,以求积极探索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高质量、高速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迈向新时代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