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2.
红壤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中亚热带红壤低丘岗地几种主要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土流失、养分循环和平衡特征、土壤养分消长动态及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水土流失是红壤旱坡地生态系统养分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固体径流具有养分富集现象,速效养分损失以地表径流为主,水土流失养分损失量大小顺序为:有机碳>全钾>速效钾>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免耕覆盖和垄作能显著减少水土流失及养分损失量;红壤旱地淋溶也是养分,尤其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在养分平衡有盈余状况下,土壤养分水平是可以逐步提高的,其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提高的速度较快,土壤全氮、有机质和全磷也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复合农林系统中,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农作物区域由于养分投入较高,土壤养分水平明显高于林木区域。 相似文献
3.
4.
广东旱坡地玉米间套种群体生态效应与栽培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源市灯塔盆地的旱坡地进行玉米与花生(或黄豆)间作套种试验示范研究,针对玉米间套种群体的生态效应,结合旱坡地自然特征,提出了旱坡地玉米间套种技术关键,即选用良种,适时早播;行比合理,畦宽适宜;育苗移栽,确保全苗;科学施肥,加强管理.这为广东旱坡地的耕作改制,实行玉米间套种,充分挖掘旱坡地生产潜力,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红壤坡地杂草群落VA菌根真菌的宿主物种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调查了红壤坡地幼龄果园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主要物种被VA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分析了VA菌根真菌侵染与根际土壤磷系水平的关系。研究区域幼龄果园杂草群落共有杂草96种,分属27科。对17个科的39个物种的调查发现,所调查的物种均不同程度上被VA真菌所侵染,但科与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科的不同种之间也差异明显。相关分析表明,VA菌根真菌对不同毁草种 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与土壤磷素水平关系不甚密切,VA菌根真菌强度可能主要决定于宿主植物特性和VA菌根真菌的选择。因此,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杂草的多样性将有利于VA菌根真菌的生存。 相似文献
8.
核桃园行内地面覆盖的土壤微域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核桃园行内地面覆盖的土壤微域生态环境效应、确立核桃园科学省力的土壤管理措施,以盛果期早实薄皮核桃‘绿岭’为试材,通过连续4 a的行内地面覆盖,研究了园地土壤的水分、通气、矿质营养及三大微生物区系等微域生态环境的状况,结果表明:通过连续四年覆盖,0—20 cm土层,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处理及CK 2014年核桃生长期的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27%、10.27%、12.15%和13.96%,最大变幅分别为1.86%、1.95%、2.17%和2.63%;20—40 cm土层,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处理及CK的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分别为13.23%、12.46%、11.77%和11.43%。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及CK的0—6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容重为1.34、1.38、1.43 g/cm~3和1.48 g/cm~3,3类微生物总量分别为430.94×10~4、208.87×10~4、183.42×10~4个/g和160.46×10~4个/g。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处理及CK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0.61、0.26、0.09和-0.96,各因子对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效应排序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全磷含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孔隙度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土壤容重。 相似文献
9.
低丘红壤地区几种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丘红壤地区几种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傅庆林,罗永进(浙江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杭州310021)柴锡周(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3)EcologicalEffectsandEconomicBencfitoftheComplexAg... 相似文献
10.
11.
柑橘对丛枝菌根(AM)真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从柑橘园土壤中分离筛选的高效促生AM真菌菌株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从广东增城柑橘园(酸橘砧‘红江橙’)土壤中分离的4个AM真菌土著菌株对‘红江橙’幼苗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4个土著菌株分别是Scutellospora属和Glomus属菌株,根系侵染率为12.7%~29.3%;与不接种对照相比,4个土著菌株不同程度地促进‘红江橙’幼苗的株高、生物量和N、P、K养分含量,菌根依赖性达9.4%~37.1%;主成分分析表明,土著菌株ZCSP-D的促生效应达到常用优良菌株Rhizophagus irregulari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麦秸覆盖夏玉米对其苗期生长发育的生化他感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麦秸覆盖夏玉米对其苗期生长发育的生化他感作用研究初报张玉铭,马永清(中国科学院石家在农业现代化研究所,050021)AllelopathicEffectofWheatStrawMulchingonSeedlingGrowthandDevelopmen... 相似文献
14.
稻草覆盖对云南高原魔芋地温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三年研究稻草覆盖对云南高原山地栽培‘花魔芋’地温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温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花魔芋’的年生长周期各发育阶段的最适温度相吻合。稻草覆盖改变土壤热量交换层(地表层)的性质,具有延缓地温上升和下降的双向动态调控作用,调控幅度随气温升高而增大,随气温下降而加强;增强了同一土层温度的稳定性,其调控幅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不同观察时间表现出13:00>19:00>7:00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力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地统计学中交互相关系数方法,对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农田、荒草地、林地、苜蓿地4种土地类型土壤剖面水力特性及其对水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与荒草地的土壤特性相似,苜蓿地与林地相似;相同吸力条件下,土壤水分以农田最大、林地最小,而饱和导水率则相反;除土壤水分消耗期的林地和苜蓿地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外,其他时期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剖面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影响程度依土壤水分条件而异:水分补偿期,剖面土壤饱和导水率对滞后其空间距离0~40 cm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影响,而土壤水分含量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范围为0~50 cm;水分稳定期,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含水量的相互影响范围均在0~60 cm;水分补偿期和稳定期,二者之间为正相关;土壤水分消耗期,农田和荒草地饱和导水率与水分含量呈正相关,饱和导水率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范围在滞后其空间范围0~80 cm土层内,而土壤水分含量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范围在0~60 cm内,林地和苜蓿地则呈负相关,相互影响范围均在0~60 cm土层内.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植被的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定位监测与普查相结合方法,对黄土丘陵区主要降水量级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研究认为:农林草地土壤水分剖面有较大差异,土壤水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地、草地、灌木地、乔木。部分地区灌木林土壤水分可能不如乔木林地。在特旱年份,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严重亏缺,但不同植被利用引起的土壤水分差异变小。森林带土壤水分明显好于过渡带,该带刺槐生长正常;在过渡带,特旱年份油松、刺槐林不能正常生长,且乔、灌、草均引起土壤干层。所以在林草植被建设中需要一些辅助措施来保证土壤水分供应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夏季覆膜,T1;秋季覆膜,T2;小麦碎秆覆盖,T3;小麦整秆覆盖,T4;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5;旧膜二茬利用,T6;无覆盖对照,CK)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T6在各时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普遍高于CK,其他5个覆盖处理可明显改善开花前0~90 cm土壤墒情,但开花后0~90 cm土层以及全生育期90~200 cm土层含水量普遍低于CK.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T6显著高于CK,两者差值为0.9%,其余处理均低于CK.0~20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秸秆覆盖处理高于覆膜处理,旧膜二茬利用高于新覆膜.覆膜处理单位面积籽粒产量较CK提高20.3%~29.0%,秸秆覆盖处理较CK提高5.0%~16.7%,冬小麦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77*). 相似文献
18.
丘岗稻田地下水位动态及对土壤氮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壤丘岗区渍潜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及对土壤氮磷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渍潜田地下水位的月变化具有十分明显的规律性,一般以秋冬季节(1-3月份和9-12月份)地下水位最低,而以春夏季节(4-8月份)地下水位最高,故以早稻受渍害最为严重,其原因主要是受降雨和灌溉的共同影响。根据渍潜田地下水位的变化特点不同,可将其分为地下水位和相对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分管理模式,地下水位的变化能明显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土壤有效氮和磷含量下降。渍潜田土Fe-P和O-P含量也有随地下水位的升高而呈下降的趋势,其含量亦显著低于非渍潜田土壤,因而导致了土壤磷素有效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果园水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垄膜覆盖(T1)、覆草(T2)和免耕无覆盖(T3)等方法,测定分析陇东旱地果园水热状况,结果表明,0—60 cm土壤温度全年T1最高,萌芽开花期至果实膨大期T2温度最低,新梢停止生长期至落叶期T3温度最低。T1地表和20 cm土壤最高温度出现在6月上旬,40 cm和60 cm出现在8月上旬,表现为浅层(0—40 cm)最高温度出现提前,而T2和T3不同土层最高温度均在8月上旬。0—25 cm不同处理土壤温度表现为晴天最高,雨天最低。除7月至8月土壤温差以T1最大外,其余时期均以T3最大,全年T2温差最小。梨树生长前期(4—6月),T3土壤含水量最小,7月以后,T3最高。梨年生长周期中,T1土壤含水量变化最小,T3最大。不同土层T1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T3土壤容重最大,孔隙度最小;0—120 cm土层T1和T3土壤容重均表现为先升后降,T2为先降后稳定变化的特点。不同处理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随时间变化而降低,T3降幅最大。地面覆盖减缓了土壤养分的流失,同时增加了土壤铁、锌、硼等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