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地区的按蚊记录,何琦、刘吟龙(1943)曾报道有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潘氏按蚊3种。建国以来,我们又先后发现嗜人按蚊、贵阳按蚊,八代按蚊,林氏按蚊、多斑按蚊、巨型按蚊西姆拉亚种、傅氏按蚊等七种。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孳生地都主要是稻田,但后者多孳生在有水草和遮荫条件较好,水源清凉的稻田或沟渠内,它对生境的选择较中华按蚊严格,故多有狭区性分布特点。微小按蚊、潘氏按蚊、林氏按蚊孳生于山溪缓流。中华按蚊嗜吸牛血,兼吸人血,以成虫在牛房越冬为主,冬季在牛房有吸血活动,嗜人按蚊主吸人血,栖于人房,以卵越冬。微小按蚊,潘氏按蚊、…  相似文献   

2.
雷心田  赖勤 《四川动物》1997,16(1):16-21
对四川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因个体、地区以及季节和温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卵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将中华按蚊因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卵,归结为“宽中曲型”、“甲断型”两类卵型,认为“宽中曲型”卵,有可能为中华按蚊正在分化过程中的类型;中华按蚊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能够产生同“小窄甲板型”、“大窄甲板型”、“小宽甲板型”、“大宽甲板型”相似的中华按蚊卵。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建议马氏(1964、1966)所称谓的“中华按蚊类群”仍称赫坎按蚊类群为好。  相似文献   

3.
中华按蚊在福建省分布普遍,已证实系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我们前农(1959)肯定了该省中华按蚊不是纯一种。马来丝虫病山区至少存在有宽卵型与窄卵型的两种中华按蚊,后者丝虫自然感染率与感染度均较前者为高;班氏丝虫病平原区则仅有宽卵型一种,且尚未见有丝虫感染。初步认为本省马来丝虫病主要流行于山区,而不在平原传播的原因,除感染源外和该地区中华按蚊的种型及其生态不同有关。同时发现两地区(宽卵型)中华按蚊的产卵数和卵的船面宽度有些差别,因此对不同丝虫病区内的宽卵型中华按蚊是否系一纯种存在怀疑。至于窄卵型中华按蚊是否即为我国  相似文献   

4.
马素芳 《昆虫学报》1964,(6):862-872
(1)作者将采自全国几个代表地区的中华按蚊的卵,进行了形态的研究。肯定了四个类型即:大宽甲板型卵,小宽甲板型卵,小窄甲板型卵及大窄甲板型卵。(2)大宽甲板型卵的按蚊,分布于全国各地,自广州至东北,以平原地区最多。小宽甲板型卵的按蚊,以北方山区为主,少数向南延伸到长江流域。小窄甲板型卵的按蚊,主要分布于南方山区,北方没有。大窄甲板型卵的按蚊,则见于四川。(3)四个不同类型的卵,不但形态上不同,而且生态习性也不一样。(4)对四个型卵的按蚊彼此关系问题,亦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冯鲁柏 《昆虫学报》1964,(4):581-586
1.中华按蚊不同类型在长江下游各省极为普遍。贵州虽深居内地我们也发现中华按蚊有宽卵型、中间卵型、窄卵型与最窄卵型,把贵阳按蚊包括在内,共有5个类型。 2.从成虫的形态来看五个类型,可依腿基节白鳞片丛的有无分为二大类。基节外侧面有白磷片丛的一类,除这个特点外,个体比较大,腹部腹板的三角形白斑极明显,第七腹节腹板上的棕色鳞丛大。贵阳按蚊、宽卵型中华按蚊、中间型中华按蚊属于这一类。腿基节上无白色鳞片丛的一类,除这个特点外,个体较小,腹部腹板的三角形白斑不明显,第七腹节腹板上的棕色鳞丛小。窄卵型及最窄卵型中华按蚊属于这一类。 3.经比较后认为我俩的中华按蚊各类型与马来亚的、日本的和菲律宾的类型有所不同,它们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尚需进一步研究。 4.对贵州五个类型的雌成虫作了简单的描述,并列了一个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内容有以下二个部分: 一、中华按蚊自然感染马来丝虫的情况; 二、中华按蚊的生物气候学。 浙江临海涌泉公社为较低度的马来丝虫流行区, 流行率为25%。当地人帐内白昼捕捉中华按蚊的类型比例大型为小型的20倍。蚊虫的马来丝虫自然感染率大型中华按蚁为12.9%, 小型中华按蚊为76%。有感染期幼虫的蚊数, 大型中华按蚊为阳性蚊数的2.5%, 小型为7.8%。 当地中华按蚊在冬季以成蚊存在为主。雌蚊在冬季仍不断吸血, 卵巢也在发育。生殖营养失调和协调的雌蚊均有发现, 但以协调者为多。全年幼虫高峰在5月中旬, 成蚊高峰在5月下旬。  相似文献   

7.
马素芳 《昆虫学报》1965,(2):156-162
关于赫坎按蚊种群内,不同种型蛹的形态研究,过去国外曾有一些报导,如马来亚(Crawford,1938; Reid,1953),日本(Otsuru & Ohmori.1960;Ohmori,1959;水川希六,1951;甲裴田哲二,1951),菲律宾(Baisas,1936等)。至于,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则很少,尚未见系统的报导。从作者研究中华按蚊卵形态的结果,肯定了有四十不同类型:即小窄甲板型卵、大窄甲板型卵、小宽申板型卵及大宽甲板型卵(马,1963),在这基础上,作者试图探讨这些不同类型蛹的形态是否有区别,因此,把这些不同类型卵,所饲养出的蛹,做了形态比较,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雅安地区蚊类越冬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炎 《四川动物》1992,11(1):32-33
1955年至1984年对四川雅安地区25种蚊类越冬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以成蚊越冬者6种;以成、幼虫越冬者1种;以成虫及卵越冬者2种,以幼虫越冬者4种,以幼虫及卵越冬者1种;以卵越冬者2种;无明显越冬期,冬季仍能繁殖发育者9种,各蚊种的越冬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PCR技术检测甘肃地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蚊胃血来源,研究其吸血习性。【方法】根据中华按蚊可能吸血对象(人、牛、猪、羊、鼠、鸡)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的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鉴定中华按蚊蚊胃血来源。同时,对人血、猪血、牛血、羊血、鼠血、鸡血及未吸血中华按蚊中提取的DNA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对吸饲人血后不同时间(6、12、24、36、48、60 h)的中华按蚊进行检测,测试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该方法可从已知动物血样和中华按蚊提取的DNA中分别扩增得到689 bp(人)、271 bp(牛)、453 bp(猪)、225 bp(羊)、485 bp(鼠)、266 bp(鸡)和468 bp(中华按蚊)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吸人血36 h内的中华按蚊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吸人血后48 h、60 h的中华按蚊中,均未扩出特异性条带。共检测10只现场中华按蚊,血源来自人、牛、猪分别为5只、2只、3只,其中1只蚊子兼吸人血和猪血。【结论】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鉴定中华按蚊蚊胃血来源,结果稳定可靠;甘肃地区中华按蚊不仅嗜吸人血,也可兼吸其他动物血。  相似文献   

10.
雷心田  赖勤 《四川动物》1997,16(4):158-162
本文论证用蚊卵形态鉴别四川省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的可靠性。中华按蚊同嗜人按蚊、筠连接蚊、八代按蚊、贵阳按蚊,凉山按蚊同嗜人按蚊等,用卵形态鉴别比较可靠;其余各蚊种之间卵形态鉴别不完全可靠,必须结合蚊虫生活史中其他阶段的形态进行鉴别;卵甲板定同卵宽、甲板定同浮囊内缘间距离、浮囊内缘至甲板边缘距离同甲板宽等的比值,以及甲板的形状等卵外部形态,在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之间的鉴别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喷水对提高中华按蚊卵孵化率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有关影响中华按蚊卵孵化的某些因素,我们选用本所饲养传代的驯化中华按蚊所产蚊卵为实验观察对象。以同日收集的同批卵平分成两组进行实验观察。一组为喷水实验组,于蚊卵下水后,用手揿喷水壶对盛蚊卵的水盆喷以脱氯自来水,每日4—5次,每次约1分钟;另一组不喷水作为对照组。置19—30℃室温中,分别于蚊卵下水后8小时和每日分离、计数孵出的幼虫。连续观察10天,至基本不再有幼虫孵出为止。实验重复10次,共观察蚊卵10批,13385只。结果:喷水组蚊卵孵化率为59.34—88.93%(平均72.41%),对照组孵化率为12.25、—68.73%(平均29.56%)。各批喷水…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赫坎按蚊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报告作者等在1962—1965年对我国代表性地区赫坎按蚊类群的初步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地区各种按蚊生活史各期,包括卵、幼虫、蛹皮和成虫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我国的赫坎按蚊类群至少包括9种按蚊,即赫坎按蚊、八代按蚊、拟中华按蚊、中华按蚊、贵阳按蚊、印度按蚊、带足按蚊、雷氏按蚊嗜人新亚种和江苏按蚊新种。文内对各种按蚊的形态作了简要的描述,提出了它们的主要鉴别特征、个体变异及地理变异,并试列出本类群内各种按蚊的成虫、蛹、幼虫及卵的检索表,以供现场的调查与防治工作参考应用。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并综合有关文献报道,本文扼要地叙述了我国赫坎按蚊类群各种按蚊的地理分布、主要习性和它们对丝虫病和疟疾传播的关系。为我国两种重要蚊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983年6月至1985年10月对四川江油地区蚊体寄生的四川罗索线虫(Romano mermis sichuanensis)的调查结果。四川罗索线虫的自然宿主为中华按蚊等幼虫。它的主要孳生地为稻田,尤以双季田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率为最高,5~10月份,其平均感染率为6.74%,冬水田为2.14%,流水沟为1.38%,堰塘中偶见(仅占0.15%)。各孳生场所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幅度为0.15~26.78%。四川罗索线虫在不同月份中对中华按蚊的感染情况来看,自5月至10月份中均有感染,但在不同类型孳生地内出现的感染季节高峰也各有不同,如在双季田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率以8月份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赫坎按蚊类群的六种按蚊的杂交和染色体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告了赫坎按蚊类群中的中华按蚊(ASS)、长浮按蚊(ACF)、嗜人按蚊(AAP)、大窄按蚊(ADZ)、小宽按蚊(AXK)以及四川的八代按蚊(AYS)与辽宁的AYL品系的杂交和唾腺染色体的观察。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和长浮按蚊,嗜人按蚊和大窄按蚊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长浮按蚊和大窄按蚊可能不是独立的物种:小宽按蚊和四川的八代按蚊不存在生殖隔离;小宽按蚊和辽宁的AYL品系以及AYL品系和四川的八代按蚊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AYL品系可能为新种,而小宽按蚊新种能否成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迄今福建已发现18种按蚊。1954年至八十年代初曾先后对全省56个县市进行调查,发现七十年代以后所捕到的蚊种远较六十年代以前为少,数量变化亦大,特予整理,并对常见蚊种的吸血活动时间进行比较分析。一、蚊种分布变动比较1954~1965和1972~1981年间前后重复蚊种调查33个县市,其中同地调查17县19点,各点每次均捕到中华按蚊。1958年才开始按卵型从中华按蚊中分出嗜人按蚊,六十年代以前仅在6县调查点中经卵定种,而发现在流行马来丝虫病的5县疟区中,其他相似地区因未进行产卵定种,故估计该蚊在当时的闽西北山区广泛分布,而被混于中华按蚊中,七十…  相似文献   

16.
陈健行 《昆虫学报》1960,(1):117-118
著者浙江嘉兴进行中华按蚊越冬的调查中,初次发现中华按蚊的窄型卵有越冬的可能,为了进一步证实中华按蚊两种不同类型的卵,对低温是否表现不同的抵抗力。著者于1957年7—8月进行了两种类型卵与低温关系的观察。兹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一、不同发育时间的卵对低温抵抗力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中华按蚊实验室饲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是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传染媒介,在我国分布很广,危害甚大。无论是研究药物防治、抗药性机理、生物防治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工作中,都需要大量的按蚊作为研究材料。为此我们开展了中华按蚊室内人工饲养的研究。 在按蚊人工饲养方面,国外已有报道(Gerberg,1970)。中华按蚊复合体中的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A.lesteri anthropophagus.Xu and Feng)已在国内饲养成功。对中华按蚊的饲养,也进行过一些摸索,由于成蚊交配困难、吸血率低和幼虫死亡率高等缘故,均未获  相似文献   

18.
广大的水稻田地,一直是蚊类孳生的良好环境,根据书本及文献上的记载,在我国约有22种蚊类能孳生在稻田之中,其中按蚊有中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 sinensis)等16种,库蚊有二带喙库蚊(Culex bitaeniorhynchus)等5种,以及一种刺扰伊蚊(Aedes vexans)。  相似文献   

19.
材料和方法蚊种来源:江苏按蚊捕自广西环江县川山公社社村大队人房。嗜人按蚊来自四川夹江县甘林公社人房和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蚊种鉴定:按许、冯(1975)的描述,腹侧膜无T暗斑,产窄型卵者为嗜人按蚊,产特窄型卵且卵侧面前端约1/3部分稍为凸出者为江苏按蚊。在环江捕获的蚊中  相似文献   

20.
向邦成等(1987)曾报道我区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幼虫可以越冬。1986—1988年连续两个冬季对其越冬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并进行了一个冬季的模拟现场实验,结果如下:方法冬季各月分别设点对成蚊、幼虫、卵进行调查,将所获按蚊幼虫置水温18—22℃的实验室内,待羽化出成蚊后结合蛹皮进行鉴定,成蚊和卵则直接鉴定,并对入冬前成蚊体内脂肪体进行了观察。模拟现场则于11月2日起分别投入Ⅰ—Ⅳ龄幼虫各100条以上,于11月上、下旬分别投入该种蚊卵100粒以上并逐日进行观察。结果两年共查人房372间,牛房69间,自1986年12月23日至翌年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