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华北棉区棉铃虫的防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华北棉区棉铃虫发生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近年来棉铃虫暴发为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棉铃虫区域性生态调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在我国非棉花寄主作物上的发生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本文依据棉铃虫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棉花棉铃虫调查技术标准,概述了棉铃虫成虫、卵、幼虫、蛹等不同虫态的种群监测方法,介绍了小麦、玉米、花生等不同作物田种群系统调查和普查技术。同时,建议深入研究种植业结构调整下棉铃虫区域性发生规律、研发应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种群监测方法、制定推广不同作物棉铃虫测报技术规范,旨在促进非棉花寄主作物上棉铃虫的有效监测、准确预报和科学防控及其种群区域性治理。  相似文献   

3.
胡蜂人工提前建巢增加世代可提高防治棉田害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河南省虞城县农科所在河南省虞城地区利用亚非马蜂Polisteshebraeus Fabricius在棉田中防治棉铃虫和造桥虫,经几年统计效果平均分别可达60.7%和57.3%。自然界第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于5月中旬,主要寄主为小麦,此时第一代马蜂尚未出现。6月上旬第一代马蜂发生后才能对6月下旬发生的第二代棉铃虫幼虫发挥防治作用。欲使马蜂控制第一代棉铃虫,马蜂至少需在5月中旬产生第一代蜂,故只有用人工方法,使其提前建巢以达到防治第一代棉铃虫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湖北棉区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2000-2001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表明转Bt基因棉(品种为GK19)在湖北江汉平原棉区对棉铃虫抗性稳定。试验设3个处理:转Bt基因棉化防田(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转Bt基因棉自控田(依靠天敌控制害虫)及常规棉对照田(利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害虫)。从棉铃虫的第2代到第5代整个发生期内,即使在不进行化学防治的情况下,棉铃虫在Bt棉田的发生量也保持在极低的水平(最高百株虫量为12头)。室内饲养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幼虫体重、蛹重)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使6龄幼虫体重减少25.6%,蛹重减少18.2%。棉铃虫幼虫取食转Bt基因棉组织后,发育迟缓,相对于常规棉喂养的整个发育历期延长17 d,使棉铃虫在田间的危害减少至少一个世代。另外,接虫试验表明,棉铃虫幼虫在常规棉上的取食时间是转Bt基因棉株上的6.1倍,极大地减轻了棉铃虫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运用加权频率法预测2代棉铃虫发生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桂芝  张会孔 《昆虫知识》1997,34(5):266-269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棉花整个生育期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及时准确地做出发生期预报,指导防治,减轻其为害,笔者根据本站1982~1994年间年系统调查资料,运用加机频率法[1]对2代棉铃虫发生期预报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确定预报对象1992年以来,棉铃虫在华北各大棉区大面积暴发,产卵盛期明显拉长,世代重叠严重。过去选2代棉铃虫卵峰日为预报对象,在2代棉铃虫大发生的年份用于指导防治,时间上偏晚,因此针对近几年棉铃虫发生的新特点,选择2代棉铃虫卵始盛期(百株卵量…  相似文献   

6.
王致君 《遗传》1981,3(5):32-32
由中国遗传学会人类和医学遗传学委员会 召开的地方性克汀病学术会6月14日至17日 在河南省洛阳举行。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自 一治区的防治、科研人员共五十二人参加了会议 (列席代表另有廿七人)。大会宣读学术论文、 调查报告21篇,对克汀病的病因学、发病学进 行了比较深人的探讨。由中国遗传学会人类和医学遗传学委员会 召开的地方性克汀病学术会6月14日至17日 在河南省洛阳举行。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自 一治区的防治、科研人员共五十二人参加了会议 (列席代表另有廿七人)。大会宣读学术论文、 调查报告21篇,对克汀病的病因学、发病学进 行了比较深人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持续大暴发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自强  徐勇惠 《昆虫知识》1998,35(3):132-136
调查研究认为,棉铃虫持续暴发与夏、秋高温干旱、棉区种植制度、管理模式关系密切。全球性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与棉铃虫大发生也有关系。多次过量地应用广谱性、复配化学农药对棉田有益生物杀伤力极大,引起棉田种群单一,棉铃虫灭敌减少,为棉铃虫大暴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棉铃虫抗药性虽对害虫猖撅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关键原因。防治棉铃虫应坚定不移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农业防治在新的形势下要有新的内涵。从生态防治着手做好协调防治,提高生物农药的施用力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进一步加强植保服务体系,端正行业作风,认真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大力宣传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意义和方法,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8.
在南通棉区,棉铃虫从价oveFpaampra(ffebner)属间隙暴发性害虫,以四代为主害代。对年代至今,棉铃虫已数度暴发,特别是进入如年代以来,爆发频率明显增加,为害更加严重。因此,做好四代棉铃虫发生趋势预报,及早掌握防治主动权,是取得防治成效减少棉花损失的重要保证。本站多年生命表研究结果和历年发生实况资料表明,本地夏季高温干旱与棉铃虫的暴发关系密切。为此,作者根据1972~1992年的对年中各年有关时段的气象资料及三代发生量,运用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组建了四代棉铃虫的预测模式[’-’],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回建…  相似文献   

9.
1994年河南省第五代棉铃虫大发生及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文献记载,在北纬32~40。的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HeliocoverpaarmigeraHubner年发生4代,常年第二代为主害代。而1994年,第五代棉铃虫在河南省大发生,这在我省历史上是罕见的。现将室内饲养和田间发生情况报道如下。1室内饲养结果1.1五代幼虫化蛹、越冬1.1.1郑州郊区于1994年9月5日至10月23日第五代棉铃虫发生期间,分3批从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试验田采回各龄幼虫48、82和122头(计252头),在百页箱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用棉铃单体饲育,分别于9月17日至11月9日化蛹,共育出26、23和20头活蛹,化蛹率依次为54.2%、28%和16.4%。除21…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的主要害虫,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低劣。近年来棉铃虫越发严重,不仅为害棉花,而且还为害玉米、高粱、麦类和豆类等,成为粮棉生产上的大敌,因此研究并掌握棉铃虫的发生消长规律,是搞好预测预报,抓住防治关键期,确定防治策略的理论依据,是消灭棉铃虫为害的重要前提。 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棉铃虫发生新特点有了初步认识,在防治上逐步由被动转到比较主动。 现将棉铃虫在我县发生规律的新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 水稻综合防治会议于1985年7月15—21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匀市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农业昆虫学组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福建、浙江、广东、湖北及省内各地区、黔南州有关单位代表共45名。 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曹骥先生主持,并作了“关于引进天敌时的考虑”和“粮农组织对改进植保工作的意见”等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棉铃虫危害日趋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在陕西泾灌地区尤以第三代的轻重程度变异很大,常给防治部署造成一定困难。由于棉铃虫的有利防治时机要求严,应用释放天敌防治时,更要提早预知它的发生期,才能有计划地进行繁育。为此,我们将陕西泾灌区一些棉铃虫历史资料,加以综合整理,找出了比较明显的规律,可作出为期15—40日的虫情预报,提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由Bt棉花和玉米构成的华北农田景观, 探讨不同寄主作物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越冬抗寒的影响。【方法】2013年在河北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作物田中将棉铃虫幼虫接到Bt棉和玉米上,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化蛹率、存活率和越冬蛹羽化率;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分别用棉蕾和鲜玉米粒饲喂棉铃虫幼虫。 测定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鲜重、干重、以及脂肪、糖原和低分子物质含量等指标,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抗寒能力。【结果】取食玉米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117.5 mg)、脂肪含量(457.2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86.45 μg/g)均显著高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56.6 mg)、脂肪含量(239.6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13.87 μg/g);取食玉米的棉铃虫冰点(-10.2℃)显著低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冰点(-6.5℃)。【结论】结果表明取食玉米更加有利于棉铃虫越冬。 据历史数据,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这将提高棉铃虫成功越冬比率, 对棉铃虫种群扩张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注重玉米上棉铃虫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20周年之际,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昆虫学会,于1996年12月2~5日在昆明共同主持召开了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科研、教学、生产等单位共600多人,收到学术论文共628篇。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姜瑞中副主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钦俊德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究员邱式邦院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广学院土、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Dr.QUreshi(王瑞标先生代)、联合国粮农组织IPM项目官员Dr.PobKenmre、云南省副省…  相似文献   

15.
<正> 于1985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来自全国卫生防疫部门、研究及教学等单位的代表67人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167篇。会议由陆宝麟教授致开幕词,烟台市卫生局领导到会祝贺。高巨真先生向大会作了“医学昆虫综合防治——概况与展望”的专题报告,邓国藩先生应邀报告了“医学蜱螨研究进展”概况,此外还有几位同志分别介绍了出国工作、研究和参加会议的情  相似文献   

16.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K-B法)中,亚胺培南(IPM)诱导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出现D-现象的概率,并对这种现象发生的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K-B法。其中,将TZP、PIP分别贴在IPM的两侧,纸片中心距离为25 mm,看IPM能否诱导TZP、PIP出现D-现象。结果可见,15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中,出现D-现象的有120株,占80%;未出现D-现象的有30株,占20%,其中5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中,IPM诱导TZP、PIP出现D-现象非常普遍,这可能与IPM可诱导AmpC酶的大量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我县在1973年冬自辽宁棉麻研究所引进了两个棉花早熟品种,1974年开始夏播试种。根据改制后的变化情况对棉铃虫在夏播棉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大面积观察。四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棉花由春播变夏播是种植上的革命,是避免二代棉铃虫危害,控制三、四代危害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是综合防治棉铃虫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8.
30年来我国棉铃虫预测预报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西峰  邵振润 《昆虫知识》1996,33(6):357-360,370
在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er)综合治理中,预测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棉铃虫预测预报事业,长期以来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拨出专款支持其发展。可为全国和各生态区的棉铃虫治理,提供重要的虫情和信息资料。1我国棉铃虫预测预报体系农业部设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负责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和测报管理工作。1980~1992年,农业部在全国重点棉区设立了37个棉铃虫区域性测报站。1992年后,扩大至70多个。连同各省、地、县设立的一般性棉铃虫测报站,以及在县级以下设立的乡、镇、村的棉铃虫测报点、查虫员,形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19.
用性信息素预测棉铃虫发生期的可靠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棉铃虫(Helicoveripa amigera)性信息素诱蛾,预测下一代棉铃虫的卵高峰,幼虫孵化高峰,通过田间调查印证是准确的,它比黑光诱蛾以及田间调查方法简便,省工省时,指导化学农药防治时间准确,经济效益明显。可为棉铃虫发生期预测预报增添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大发生的几个特点和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棉铃虫Heliolhisarmigera(Hubner)是北方棉区的重要害虫。几十年来我国广大昆虫学者对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常发生年,能基本掌握其发生动向,并进行有效的防治。但1992~1993两年,棉铃虫在北方棉区大暴发,来势之猛。数量之六,为害之重,履历史罕见。这两年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特点,是一般年份不易发现的,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针对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应明确一些当前的重要控制措施,和制定一个长远的全面控制棉铃虫的对策。本文拟就下述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