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限制人工合成食用色素,推广使用天然食用色素已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我国天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民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方法,并论述了实际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食用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用色素是发展食品工业的关键成分之一。近20~30年来,由于食用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人们对食用天然色素的兴趣日益发展。食用天然色素包括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矿物的色素。因矿物色素大都对人体有害,现已不再用于食品着色。动物及微生物色素应  相似文献   

3.
食用色素是食品加工中难以缺少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因其来源,通常把食用色素分为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大类。多数的天然色素都是从人们习惯食用的水果、蔬菜或在其它植物中获取的,这类色素安全无毒,故深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4.
由于消费者需要安全性、天然性、健康性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重要的一类食品添加剂——食用天然色素在日本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自1975年以来,日本开始以天然色素逐步地取代过去普遍使用的合成食用色素。目前在研究、开发和应用天然色素方面,日本均处于世界各国的先进水平。尽管天然色素普遍存在着纯度不  相似文献   

5.
在丰富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中,火棘色素将成为崛起的新秀。火棘(Pyracantha SPP)属蔷薇科常绿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至欧洲南部。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等地分布甚广,储量极丰富。火棘色素蕴藏于果皮、果肉中,呈红色或黄色,色泽鲜艳。火棘果可生食或代粮食用。长期食用实践证明,无毒无副作用。研究和开发火棘色素对充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发展经济,开发新的天然食用色素都具有重大意义。但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天然色素为食品着色已有悠久的历史,既使在合成色素普及使用之后,天然色素仍然是重要的着色材料。在此方面,世界各国均有同样的倾向和经历。日本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是合成色素普及、需要量大大增加的时代。一九五七年,日本有26种合成食用色素.到六二年,经检查合格的合成食用色素年产量为580吨,相当于美国当时年产量的六分之一。之后,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了实验,合成色素的种类和数量都减小了。而天然色素则兴旺起来,需求量大大增加。一九七二年,美国就红色2号色素的安全性问题发生了争议,这就更加促使日本向天然色素方向发展。由于各公司生产的色  相似文献   

7.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对食用色素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国内市场和食品工业使用的色素,绝大多数是合成色素。合成色素染着性和调色性好,但长期食用人们有一种不安全感,特别是最近发现某些合成食用色素有致癌危险之后,开发使用天然色素新品种、新工艺,已成为食品着色剂生产的迫切需要。从长远的观点看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有关科学家现正在积极地寻找、研究和开发天然食用色素作为食品的着色剂,其中从蜀葵的花朵中所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研究,干燥的红色蜀葵花朵中含有红色素8.9%;黑色蜀葵花中含黑色素11.2%;淡紫色蜀葵花中含淡紫色色  相似文献   

9.
天然植物食用色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植物食用色素的研究概况陈业高(云南省昆明医学院预防医学系,650031)食用色素是食品的重要成分,近年来随着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试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人,许多在食品工业中大量使用的合成色素被认为对人体有害,有的甚至致癌,因而世界各国开始禁用一些合成色...  相似文献   

10.
茶绿色素的制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彦  袁艺 《生物学杂志》1999,16(1):20-22
本文以低档绿茶为原料,用含水乙醇提取出天然茶绿色素,并对其制取工艺流程及产品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绿色素的稳定性较好,并含有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等营养保健成分,是颇具开发应用价值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11.
食用天然色素开发利用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讨论了食用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包括历史发展、安全性、着色力与稳定性、分析检测、规格标准、综合利用等。  相似文献   

12.
重点介绍了长白山主要野生天然食用色素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储量、用途等,计对目前利用的现状和将来的开发提出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红曲色素是由红曲霉经固体或液体培养生产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用以食品着色,能增加食品的美观及花色,有助于提高商品价值.近年来,由于食品卫生的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食品工业急需开发无公害天然色素的今天,用这种红曲色素来代替合成色素,对减少食品的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红曲的生产和应用,始于我国,后来传到日本.据文献报道,日本从一八九○年便开始对红曲霉发酵所产生的色素进行了分离研究。一九二六年已分离出三种不同色素的结  相似文献   

14.
姜黄色素是从蘘荷科,姜黄履(Curcuma L.)多年生草本植物中,用有机溶剂萃取、精制而制得的天然食用色素。姜黄色素主要有三种组分组成,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结构是  相似文献   

15.
食用天然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食用天然色素的一般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并实验分析了光、热、酸碱、防腐剂、氧化还原剂对萝卜红色素、郁金香红色素、郁金香黄色素的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仙人掌红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仙人掌红色素是从仙人掌科(Gactaceae)仙人掌属植物(Opuntia dillenii (Ker-Gawl.) Hawl)的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在pH2—8范围内呈鲜艳的紫红色。色素的主要化学成份是甜菜花青素(betacyanines):甜菜甙(betanin)。本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对光、热不稳定,抗坏血酸能提高色素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利用合成食用着色剂的局限性导致食品工业探索天然色素,以用于食品加工。这种 betalain色素具有多种颜色,完全无毒,且非常有价值。瑞士洛桑大学和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 R.R.Leather 及研究人员发现,甜菜悬浮培养物生长率高,  相似文献   

18.
鸡冠花食用色素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卫生毒理学原理,对鸡冠花(Gelosia cristata L.)色素的食用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色素中有害微量元素As、Pb、Hg和Cu进行检测;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等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鸡冠花色素粗品、鸡冠花红色素和橙黄色素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鸡冠花色素粗品属于无毒级物质;鸡冠花红色素和橙黄色素为实际无毒级物质。而且毒理学试验检测表明:均呈阴性,无致突变性。结论:鸡冠花色素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可以作为天然食用植物色素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天然色素由于安全性高,种类多,可以微妙调色,以及制造成本低等原因,已迅速进入着色剂的行列。我国已决定从一九九一年起,停止使用食品合成色素,并号召大力开发食用天然色素。葡萄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美味水果。它在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于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葡萄的品种甚多,但以紫皮葡萄数量最多。葡萄除晒制葡  相似文献   

20.
密蒙花黄色素是从醉鱼草科(Buddlejaceae)醉鱼草属(Buddleja Linn.)植物密蒙花树(Budd 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花蕾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色素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藏花素(Crocin)。该色素是水溶性色素,对热稳定,在pH 6—7范围内光稳定性好;氧化剂、还原剂、盐、糖、淀粉、金属离子(除Fe离子外)对色素的色译、色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