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热河昆虫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县组昆虫化石内容独特、丰富,共16目95科201属271种.根据目前已发表的化石资料,本文列举了冀北、辽西义县组昆虫化石以及与昆虫伴生的其它动植物化石.通过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分析,初步建立了冀北、辽西义县组生态系统结构关系图,并恢复了它们所代表的生态环境.结构关系图显示该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可能处于群落发展的稳定时期.该地区整体上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同时存在季节性干旱一半干旱的小气候环境.有丰富且宁静的深水湖泊,周围还有其他形式的水体环境,如沼泽和浅水环境;附近有高山存在,且海拔在800 m以上,高山上有湖泊,山间有溪流;土壤营养丰富且水分比较充足,适宜多种动植物生存.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一带是著名的道虎沟生物群的代表性产地,本文对这里的柳树湾剖面海房沟组进行了孢粉分析,揭示了道虎沟生物群发育的古植被组成面貌,为研究这一中国北方中、晚侏罗世重要生物群的生态系统及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当前样品含有数量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但分异度不高,共计20属15种及若干未定种。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两气囊花粉占优势为特征,其中以Alisporites和Pseudopicea含量最突出,其次为Quadraeculina和Podocarpidites。掌鳞杉类Classopollis常见,蕨类和苔藓孢子则非常匮乏。孢粉组合的时代很可能为中侏罗世末,但也不排除至晚侏罗世早期的可能。孢粉组合显示道虎沟生物群发育时期研究区的植被为以裸子植物松柏类针叶林为主的景观,气候温凉、湿度中等。  相似文献   

3.
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系统分析在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出发,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动力学建模过程、方法和软件等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从1960年代至今,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简单的零维模型发展到复杂的水质水动力学生态综合模型和生态结构动力学模型,如LakeWeb模型.中国的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滇池、太湖、东湖和巢湖等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以及其他水体.目前,已经开发一些软件用于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主要有CEQUALICM、WASP、AQUATOX、PAMOLARE、CAEDYM等,以及用来模拟湖泊能流的软件ECOPATH.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还在监测、数据共享和模型结构、参数选取和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存在不足,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南极乔治王岛燕鸥湖A孔深7.76m,其中第四纪沉积厚7.34m,含多门类淡水及海生生物,尤以硅藻植物特别丰富,自下而上可分为9个组合。各个生物群的存在,显示了燕鸥湖经历了冰缘洼地-海陆过渡-海相-湖泊沉积的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淡水湖泊浮游藻类对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是淡水生态系统面临的两大威胁。文章分别阐述了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对淡水湖泊浮游藻类直接和间接效应, 并总结气候变暖可能通过影响水体理化性质、水生植物组成、食物链结构从而直接或间接改变浮游藻类生物量或群落结构。作者重点分析了气候变暖下湖泊生态系统蓝藻水华暴发机制, 比较了不同湖泊蓝藻对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响应的异同点, 发现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存在相似性, 表现在均促进湖泊由清水-浊水稳态转变、增加蓝藻水华发生频率和强度。然而二者对湖泊浮游藻类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分层型湖泊和混合型湖泊的差异性、不同营养型湖泊和不同类群蓝藻组成差异性。作者认为, 开展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下, 湖泊浮游藻类功能群响应研究亟待进行。  相似文献   

6.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湖泊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窗口。依据湖泊沉积物中古DNA研究,从古微生物、动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数量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可进一步反演湖泊及周边的气候环境变化,探讨生物与气候、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湖泊沉积物中古DNA来源、保存特点以及提取方法,其次比较分析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湖泊沉积物古DNA中的应用特点,并阐述了湖泊沉积物古DNA在重建古气候、古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对古环境影响方面的应用,最后对目前湖泊沉积物古DNA研究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Sphenothallus Hall, 1847是刺胞动物中以细长锥管状为特征, 底栖固着的一个属, 始现于寒武纪延伸至二叠纪。之前该属在贵州寒武纪的牛蹄塘生物群、剑河生物群和凯里生物群中均有报道。位于寒武纪第4阶的杷榔生物群也发现该属的化石, 杷榔生物群的SphenothallusS. kozakiS. kozaki? 2个种组成。杷榔生物群的时代位于牛蹄塘生物群和剑河生物群之间, S. kozaki之前仅出现在捷克Jince组和中国湖北石牌组。杷榔生物群Sphenothallus的发现增加了该属在寒武纪第4期刺胞动物的多样性古生态、古地理分布及演化信息, 丰富了杷榔生物群底栖固着类群的组合面貌。  相似文献   

8.
湖泊硫循环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俊松  杨渐  蒋宏忱 《微生物学报》2020,60(6):1177-1191
湖泊是响应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关键生态系统,是研究元素(如碳、氮和硫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热点环境。湖泊(尤其咸盐湖)具有硫酸盐含量高且含硫化合物种类丰富的特点,因而湖泊中硫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非常活跃。微生物是驱动湖泊硫循环的重要推手。因此,研究湖泊中微生物参与的硫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相关微生物类群构成,对于深入探索微生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湖泊中驱动硫循环的微生物(硫氧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种群多样性、功能基因、代谢途径、硫氧化/硫酸盐还原速率及其对环境条件变化响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湖泊微生物驱动的硫循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小杆松(PinuscontortaDougl.exLoud.)高生长与生态立地质量(ecologicalsitequality)间的关系.用生物地理气候生态系统分类(biogeoclimaticecosystemclassification)方法和数量方法分析了植被、环境和林分数据,这些数据是从在B.C.省中部具有山地北方气候以及广泛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的72块样地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0.
<正>欧亚大陆东部新近纪对于全面认识现代全球气候与生物群的形成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在整个新生代不仅是动植物发源地,而且也是周围大陆之间的生物地理通道。有科学家提出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间该地区也可能是人类演化的中心。新近纪青藏高原的隆升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气温与降雨的分布格局,导致了亚洲季风的形成与加剧以及中亚干旱化。这些气候的变化推动了草原植被及相关生物群在欧亚大陆的扩展,以及晚中新世C_4植物的生态扩张。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古生物学家们研究或修订了自20世纪早期以来发现的大量动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