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传播介体为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与发生在欧美的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SSMV)为同一属内的两种病毒[1].  相似文献   

2.
大麦黄花叶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麦种植区域的主要病毒病害,由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及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Barley mild mosaic virus)引起,自然条件下病毒寄生于禾谷多黏菌中,通过感染大麦根部导致病害发生。本研究通过分析RNA-seq数据,获得感染BaMMV后上调表达的基因HORVU1Hr1G069640(WRKY55)。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WRKY55在感病品种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抗病材料,说明WRKY55参与到大麦感染黄花叶病的过程。WRKY55全长870 bp,在415~594位核苷酸之间含有WRKY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位于独立的进化分枝。组织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主要在根部和幼嫩组织中表达,而其他成熟部位表达较少甚至没有。农杆菌介导的烟草亚细胞定位实验发现WRKY55位于整个细胞。酵母转录因子活性分析实验未检测到转录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实验未检测到WRKY55与感病基因编码蛋白eIF4E和PDIL5-1存在物理相互作用。这些结果显示WRKY55参与到大麦黄花叶病感染。  相似文献   

3.
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BaYMV)广泛分布于西欧、日本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严重危害了大麦生产,并呈现出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该病毒经土壤禾谷多粘菌介体感染大麦后,病毒繁殖发病的状况,易受到大麦品种不同、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程度的差异很大,而且还发现带毒隐症的大麦品种,使大麦抗源筛选和大麦抗性品种的选育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方法。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法是ELISA等免疫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一、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ts简称BSMV) 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命名委员会第四次报告归属于大麦病毒组。这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分布,由于种子能传毒,随着世界性种质资源的流通,BSMV传遍各大洲,一度严重影响世界大麦的产量。在Montana由于此病害从1953—1970年造成三千万美元的损失;1955年仅在Montana和North Dakota就使大麦减产25—30%。在我国新疆各地良种繁殖场上看小麦普遍发明有BSMV侵染,用酶联免疫血清分析法检测新  相似文献   

5.
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传播介体为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与发生在欧美的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SSMV)为同一属内的两种病毒。该病毒在我国分布广泛,在长江流域各省份以及济南、陕西等都有分布,对小麦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危害。一般可引起小麦减产10%~30%,严重时达70%,甚至绝产。以往对该病害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田间的症状表现,有时很难与由其他病原或环境因子引致症状相区分,目前,关于WYMV的问接酶  相似文献   

6.
大麦黄花叶病是由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布的一类麦类病毒病。是上海市效区及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大麦产区的重要病害。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在国内外虽已有不少研究,但对国内分离株的生化性质尚未有详细报道。本文报道以上海郊区的BaYMV为研究材料,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分离提纯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病毒的结构蛋白和核酸性质,并和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为今后应用生物技术防治大麦黄花叶病毒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小麦黄花叶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小麦黄花叶病毒 (WYMV)HC分离物为材料 ,合成病毒基因组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病毒RNA1共有 76 2 9个核苷酸 ,编码 1种由 2 40 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 ,切割产生病毒外壳和其他 7种可能的蛋白质 .该病毒的RNA2共有 36 39个核苷酸 ,编码 1种由 90 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 ,可能切割产生 2种非结构蛋白 .WYMV虽然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毒 (WSSMV)在基因组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但是两者间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却分别低于 70 %和 75 % .由此结果可以确认 ,WYMV与WSSMV是大麦黄花叶病毒属 (Bymovirus)的 2种不同病毒 .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HC分离物为材料,合成病毒基因组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毒RNA1共有7 629个核苷酸,编码1种由2 40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切割产生病毒外壳和其他7种可能的蛋白质.该病毒的RNA2共有3 639个核苷酸,编码1种由90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可能切割产生2种非结构蛋白.WYMV虽然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SSMV)在基因组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但是两者间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却分别低于70%和75%.由此结果可以确认,WYMV与WSSMV是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的2种不同病毒.  相似文献   

9.
对大麦黄花叶病毒属成员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同一病毒RNA1和 2基因组 5′ UTR区域在进化上的相关性高于不同病毒同一RNA组分间的关系 ,而 3′ UTR则相反。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RNA1编码的P3和 14K蛋白存在跨膜结构。BaMMVALS1分离物P3蛋白跨膜结构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时有致死作用。类比Potyviridae科其它属成员功能 ,此 2个蛋白可能与膜附着功能相关。RNA2编码的P2蛋白存在两个结构保守的跨膜区域 ,一些摩擦接种保存的大麦和性花叶病毒 (BaMMV)分离物和燕麦花叶病毒 (OMV)P2蛋白此两个结构(或一个 )缺失后 ,不能由介体禾谷多粘菌 (P .graminis)传播 ,揭示P2蛋白跨膜结构与禾谷多粘菌传播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0.
陈炯  陈剑平 《中国病毒学》2002,17(4):344-349
对大麦黄花叶病毒属成员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同一病毒RNA1和2基因组5′-UTR区域在进化上的相关性高于不同病毒同一RNA组分间的关系,而3′-UTR则相反.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RNA1编码的P3和14K蛋白存在跨膜结构.BaMMV ALS1分离物P3蛋白跨膜结构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时有致死作用.类比Potyviridae科其它属成员功能,此2个蛋白可能与膜附着功能相关.RNA2编码的P2蛋白存在两个结构保守的跨膜区域,一些摩擦接种保存的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分离物和燕麦花叶病毒(OMV) P2蛋白此两个结构(或一个)缺失后,不能由介体禾谷多粘菌(P. graminis)传播,揭示P2蛋白跨膜结构与禾谷多粘菌传播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炯  程晔  陈剑平 《中国病毒学》2000,15(2):97-105
线状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病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等地均有发生.这类病毒由根肿菌纲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并归类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的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新疆从小麦上分离到的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可以侵染大麦、小麦、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主要以带毒种子传播病毒。大麦、小麦种子带毒率达70%以上。BSMV曾一度使世界主要的大麦产区减产25~30%,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病毒。从预防病害流行和探索该种子传RNA病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可  相似文献   

13.
从陕西省关中地区春季和秋季自然发病的109个莴苣病株上分离到3种不同的病毒。经寄主范围与症状反应、抗性测定、传播途径、血清学反应以及电镜观察等鉴定表明,侵染莴苣的3种病毒是莴苣花叶病毒(LMV)、黄瓜花叶病毒(CMV)及蒲公英黄色花叶病毒(D YMV),其中DYMV在我国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除了Ti质粒以外,植物DNA病毒也是潜在的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目前已发现的植物DNA病毒仅十几个,分属子花椰菜花叶病毒组(Caulimovirus)和双联体病毒组(Geminiv irus)花椰菜花叶病毒组由于其DNA为双链,可直接从纯化的病毒粒子中得到,更为分子生物学家所关注。对该组病毒的代表--花梆菜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CaMV)的病毒学,生理学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近十几年来对其遗传背景研究也有了引人注目的进展。Hohn小组成功地以该病毒为载体,克隆了256bP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并在植物中表达成功。CaMV还为植物基因工程提供了强的启动子。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光生物素(Photobiotin)标记大麦黄矮病毒(BYDV)cDNA分子杂交探针,可用于检测大麦黄矮病毒。反应灵敏度至少可达1ng。在灵敏度相同的情况下,与常规应用α-~(32)p-dCTP标记的分子探针相比,具有安全、稳定、方便、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毒,主要危害番茄、烟草、棉花等多种经济作物,自然条件下主要由介体昆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在田间的暴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介体昆虫烟粉虱。因此,明确烟粉虱在田间传播和扩散特定病毒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对于解析病毒病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烟粉虱对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传播及影响因素,并讨论了病毒对媒介昆虫的适应及其机制。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和烟粉虱都为全球分布的有害生物,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发现,两者都呈现地域相关的遗传多样性。而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发现,烟粉虱隐存种往往对与其起源于同一地区的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这些发现为进一步解析烟粉虱对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F(ab′)_2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F(ab′)_2-ELISA)成功地用于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常规检测和诊断.其步骤是先用稀释1000—4000倍的抗血清F(ab′)_2包被反应板,加待测样品和稀释1000倍的同种抗血清或IgG,然后再加A蛋白碱性磷酸酯酶和底物,测定OD值。比较试验表明,ELISA稀释缓冲液加入1%小牛血清或1%全脂奶粉,BaYMV的测检灵敏度可提高达2.5—5.0ng/ml,病叶汁液检测终浓度为稀释1600—3200倍。我国BaYMV分离物与英国分离物的血清学性质完全一致。BaYMV在大麦病株中以叶部含量较高,茎中含量次之,根部测不出病毒。检测和诊断田间样品,即使有的样品已不新鲜,也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此方法也成功地用于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aMMV)、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燕麦花叶病毒(OMV)和燕麦金色条纹病毒(OGSV)等禾谷多粘菌传麦毒的检测,这S种病毒的血清学关系研究表明,除BaYMV和WYMV之间具有血清学关系以外,其余彼此均不反应。  相似文献   

18.
陈炯  程晔 《Virologica Sinica》2000,15(2):97-105
线状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病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等地均有发生。这类病毒由根肿菌纲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传播,并归类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的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日本的Sawada(1927)[1]首次发现并描述小麦花叶病害,随后的研究表明病原是土传的。Inouye(1969)[2]证明该病害的病原是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yellowmosaicvirus,WYMV)。Slykhuis(1960)[3]首次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冬小麦上发现并描述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害。Slykhu…  相似文献   

19.
以采自河南的真菌传小麦花叶病毒(FWMV-C)为材料,抽提病毒RNA,合成互补DNA(cDNA)。对杂交筛选所得cDNA克隆进行亚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亚克隆pGSI含有一个长度为891个核苷酸的不完整开放阅读框架(ORF)和长度为258个核苷酸的3'末端非编码区(NTR),并带有Poly(A)尾序。此段序列与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及法国报道的一种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SSMV-F)的RNA-13'末端分别具有67.6%和69.9%的同源性。由所测序列编码区(1-891nt)可推导产生296个氢基酸,并与WSSMV-F及BaYMV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75.9%和71%的同源性。此结果表明,FWMV-C为另外一种不同于WSSMV-F的大麦黄花叶病毒组(Baymovirus)病毒,所测基因组片段应为RNA-13'末端序列,其中可能包括了病毒全长外壳蛋白编码区域。  相似文献   

20.
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在感染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大麦(品种“早熟3号”)叶肉细胞中,液泡周围偶而可看到病毒颗粒束,在发病后期黄化或坏死的叶肉细胞中,可见到散布的病毒颗粒。在所有表现症状的病叶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和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均可观察到风轮体、束状体、板状集结体以及膜状体等细胞质内含体,未见 卷简体和细胞核内含体。感病初期细胞中,细胞质丰富,核糖体数量增加,内质网肥大,随着病毒症状发喂,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逐渐肿大,外膜破裂直至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