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用PCR扩增出抗体的全套可变区基因,通过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把Fab段或单链抗体表达在噬菌体表面,经过“吸附-洗脱-扩增”过程筛选并富集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该技术的原理,构建,筛选和应用,为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筛选近5年来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试验论文,对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原理,构建,筛选和应用进行总结。结果:噬菌体抗体库主要分为免疫抗体库和非免疫抗体库两大类;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包括亲和筛选、细胞筛选和生物体内筛选三种;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主要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的识别和肿瘤诊断,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筛选和制备。结论: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方便、快速、高效,可以在体外环境下培养,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肿瘤标志物的发现和肿瘤抗体药物研发中的广泛应用。目前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必然使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成为研制抗体药物的新思路,极大促进了肿瘤抗体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3.
人源单克隆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抗体Fab段基因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噬苏体抗体库技术有效地筛选出了多株抗HIV-1人源单克隆抗体。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HIV-1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载体pCOMB3,建立噬菌体抗体库。分别以HIV-1gp120和gp160为固相抗原,经过多轮筛选,从中获得了多株抗HIV-1gp41、gp120和gp160的单克隆抗体Fab段基因。抗HIV特异性噬菌体抗体随抗体库的筛选高度富集,抗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获得人源抗体的重要方法,此文探讨大容量天然噬菌体抗体库在筛选人源抗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抗体基因并且构建到含有重组位点的载体pDF中获得初级噬菌体抗体库,初级库在重组系统中重组之后获得了容量为9×1010的天然Fab噬菌体抗体库,通过序列测定和重组蛋白筛选来对抗体库的质量进行初步鉴定。对随机挑取的96个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各种型别比例基本合适;用四种抗原筛选有明显的富集,并且获得了针对其中一种抗原的阳性抗体克隆。  相似文献   

5.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和出现标志着抗体技术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休进入基因工程抗体的时代,这一技术具有省时,省力,筛选容量大,可直接接得到抗体,便于构建筑各种基因工程抗体及在原核系统中进行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抗体库为基因工程抗体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其技术核心是将抗体的表型与基因型偶联,从抗体库中找到针对特异抗原的抗体基因。抗体库的基因可来自免疫或非免疫的策略;抗体分子形式包括Fab、单链抗体、单域抗体、微型抗体、最小识别单位等;展示平台包括噬菌体、核糖体、酵母、细菌、杆状病毒、哺乳细胞等;筛选策略包括抗原、细胞、组织切片、体内筛选等。抗体库在操作上具有高通量、工程化的特点,便于实现产业化,显示出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体库的发展及未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抗体库的出现为制备人源性单抗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虽然该技术问世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其筛选系统已有了很大的改进;现已能够快速地从抗体库中筛选出各种具有不同用途的抗体.从而克服了传统杂交瘤技术的某些局限性.文章就抗体库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源性抗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的单链抗体。方法:以RSV F蛋白为靶抗原,通过“吸附-洗涤-洗脱-扩增”过程从天然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抗F蛋白单链抗体。5轮筛选后,单克隆经ELISA检测,阳性克隆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并将阳性克隆噬菌体感染E.coli HB2151,经IPTG诱导,制备抗RSV F蛋白的可溶性单链抗体,并进行Western及Dot blot分析。结果:经过筛选,获得了18株能与F蛋白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取OD值最高的克隆E4经测序并检索Kabat数据库分析,显示其基因与人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Western及Dot blot分析表明为单链抗体。结论:利用天然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出高特异性的人源性抗RSV F蛋白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指从人外周血、脾或骨髓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抗体的全套可变区基因,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把抗体Fab段或单链抗体表达在噬菌体表面,构建人源抗体库.噬菌体抗体将基因型(genotype)和表型(phenotype)统一于一体,将选择能力和扩增能力偶联起来,具有强大的筛选能力,能够在体外模拟体内的抗体生成过程,使抗体工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应用这项技术获得高特异性抗体的关键之一就是筛选环节。根据抗原性质以及筛选目的的不同,筛选方法的选择也不相同,各种筛选策略的优化对中和抗体的获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体库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工程抗体可称为第三代抗体,其较前两代抗体有免疫原性低,用途多样等优点。其中抗体库技术又较另两种基因工程抗体(嵌合抗体,改型抗体)优越,可不经免疫制备抗体,又可实现完全人源化,理论上若构建出有足够库容量及多样性的抗体库,便可从中筛选任何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该技术有可能取代杂交瘤技术,本文综述了抗体库技术的产生,发展,优点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及抗体库技术,制备并鉴定β淀粉样蛋白(Aβ)人源性抗体。方法:应用固相筛选方法,以人工合成的Aβ1-15肽为靶标分子,在大容量全合成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Aβ人源性抗体,并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经过3轮筛选,单克隆鉴定获得噬菌体抗体F11,竞争性ELISA表明抗体对Aβ1-42的结合位点位于1~15氨基酸残基内,ELISA结果证实抗体特异性良好。结论:以Aβ1-15肽为靶标分子获得了特异性良好的人源性抗体。  相似文献   

13.
噬菌体抗体是继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之后兴起的第3代基因工程抗体.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抗体基因文库技术和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项新技术与方法,在生物科学领域极具潜力.现主要就近年来该技术在抗体基因扩增、抗体库的构建、筛选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抗体库的起源、发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体是高等动物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负责特异抗原的识别和清除。抗体不仅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强大武器,也是基础科学研究中用于特异性分子识别的专用工具。抗体分子的多样性导致了抗体库概念的产生,让我们认识到每个高等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天然的抗体库。在后基因组时代,为了适应各种“组学”研究,特别是为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高通量技术需求,在噬菌体展示技术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各种基因工程抗体库和抗体替代物库。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其他展示技术如核糖体展示、mRNA展示等体外展示技术也被用于抗体库的研究,而且表现出了相比于噬菌体展示更多的优势。以下根据目前最新发表的有关综述文章和研究论文,对抗体库的起源、发展及应用前景给予粗略的描述,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参考文献,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抗体库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劲松 《生物技术》2003,13(1):43-44
抗体研究可分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三个阶段。特别是噬菌体抗体库 (phageantibodylibrary)技术[1 ]可达到不经免疫制备人源性小型化基因工程抗体。这一技术将抗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融为一体 ,是一种新的基因操作技术 ;同时将识别抗原与再扩增能力结合在一起 ,是一种高效的表达和筛选抗体的新一代技术。1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原理[2 ,3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将抗体VH和VL基因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Ⅲ (cpⅢ )或Ⅷ (cpⅧ )基因随机重组 ,继而感染大肠杆菌 ,经增殖并在噬菌体表面以抗体片段Fab…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重组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抗B型肉毒毒素Fab抗体。方法:用重组B型肉毒毒素重链C端片段(BoNTB/Hc)免疫BALB/c小鼠,从其脾淋巴细胞扩增免疫球蛋白Fd段和κ链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Comb3中,并将抗体Fab段表达于噬菌体表面,建立容量为5.96×106cfu的噬菌体抗体库。以BoNTB/Hc为抗原对所建抗体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获得与B型肉毒毒素特异性结合的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构建了抗B型肉毒毒素Fab抗体库,筛选出特异性克隆1个。结论:从鼠源噬菌体免疫抗体库中初步获得了特异性抗B型肉毒毒素的Fab抗体。  相似文献   

17.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phage antibody library)是近年发展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新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这项技术获得目标抗体以应用于医疗制药及安全检测等多个领域.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抗体技术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各种性能优良基因工程抗体的开发和应用.针对噬菌体抗体库构建的原理、方法、构建过程中所需考虑的因素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噬菌体抗体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疗性抗体的发展经历了异源抗体、人源化抗体和人源性抗体几个阶段。目前,人源性抗体是治疗性抗体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出现为人源性抗体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并且逐渐成为目前获得人源性抗体的主要手段之一。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抗体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它是噬菌体展示和抗体库2种技术的集成,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对该技术的原理、类型、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肿瘤治疗策略以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单克隆抗体药物因具备高效性和低毒性等特点,逐渐成为肿瘤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类型。噬菌体抗体库技术(phage antibody library technology,PALT)是一种新型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其将免疫球蛋白可变区VH(variable region of heavy chain)/VL(variable region of light chain)基因重组后整合在噬菌体载体上,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将抗体表达到噬菌体表面,从而获得多样性抗体库。抗体库经过“吸附-洗脱-扩增”过程即可筛选获得到特异结合抗原的抗体分子及其基因序列。PALT具有抗体生产周期短、抗体结构可塑性强、抗体产量大、多样性高和可直接生产人源化抗体等优点,已应用于乳腺癌、胃癌、肺癌和肝癌等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抗体药物的制备等领域。文中综述了PALT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天然的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晶体蛋白( alpha-crystallin Acr)的人源抗体.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Acr蛋白包被免疫管,通过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的过程从大容量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抗结核分枝杆菌Acr蛋白的抗体,并对可变区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将特异性的噬菌体抗体感染HB2151菌,经IPTG诱导表达,制备了抗结核分枝杆菌Acr蛋白的可溶性单链抗体;对其序列和抗原结合活性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经过4轮筛选,获得了43个与结核分枝杆菌Acr蛋白结合的阳性克隆,其中29个特异结合的克隆;测序分析有26不同的可变区片段;通过可溶性单链抗体(scFv)表达筛选到14株特异性结合Acr蛋白的可溶性单链抗体克隆;经过基因测序,分析了可变区基因的亚群.成功制备了可溶性单链抗体.Westren blotting分析证实筛选的人源单链抗体能与天然蛋白结合.结论:利用单链大容量抗体库获得抗结核分枝杆菌Acr蛋白的噬菌体抗体并且成功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Acr天然蛋白的可溶性单链抗体,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