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耳状网褶菌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野生真菌耳状网褶菌(Paxillus pamuoides Fr.)子实体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光谱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2S,3S,4R,2′R)-2-(2′-羟基二十四碳酰氨基)十八碳-1,3,4-三醇(1)、5α,8α-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1,2]、(22E,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2E,24R)-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3]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 4-hydroxybenzoate,4)。其中化合物4作为天然产物属首次报道。化合物1-4为本科真菌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2.
经硅胶反复柱层析,从裂褶菌子实体的醇提物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1)、麦角甾-7,22-二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烟酸(4)、苯甲酸(5)、D-阿拉伯糖醇(6)、甘露醇(7)、海藻糖(8)。  相似文献   

3.
由裂褶菌发酵生产的乳酪状食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乃用 《工业微生物》2002,32(1):57-58
  相似文献   

4.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是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营养生长阶段的共生真菌。为研究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本实验综合运用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半制备RP-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蜜环菌发酵液及其菌丝体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十四烷酸(1)、α-亚麻酸(2)、油酸(3)、亚油酸(4)、亚油酸乙酯(5)、8(R),11(S)-二羟基-9 Z,12 Z-十八烷二烯酸(6)、2-油酰甘油(7)、1-亚油酸甘油酯(8)、二羟丙基-油酸(9)、亚油酸甲酯(10)、甘油1,3-二亚油酸酯(11)、(5 Z,9 Z)-17-甲基-非十七烯酸-5,9-二酯(12)、(2 S)-α-(9′Z,12′Z,15′Z)-十八碳三烯酸(13)、麦角甾醇(14)、(22 E,24 S)-5α,8α-环二氧-6,22-麦角甾二烯-3β醇(15)、对羟基苄基乙基醚(16)、尿嘧啶(17)、环D-脯氨酸-D-异亮氨酸(18)、环D-脯氨酸-D-亮氨酸(19)、环D-脯氨酸-D-苯丙氨酸(20)、脯氨酸(21)、环D-脯氨酸-L-缬氨酸(22)、环D-脯氨酸-D-缬氨酸(23)、4-(2-羟乙基)-5-甲基噁唑(24)、环丙氨酸-缬氨酸(25)、环丙氨酸-脯氨酸(26)。其中,化合物5~13、16和18~26是首次从蜜环菌中分离获得。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4和15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裂褶菌及裂褶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裂褶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食药兼用真菌,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裂褶菌多糖作为一种极有开发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已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综述了裂褶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药用价值、栽培现状以及裂褶菌多糖的化学分析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裂褶菌和裂褶菌多糖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蓝柄丽齿菌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担子菌亚门蓝柄丽齿菌(Calodon suaveolens)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技术并借助必要的化学方法最终确定结构,它们是:(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22E,24R)-3β-羟基麦角甾-5,22-二烯-7-酮(4),对羟基苯甲酸(5),尿嘧啶(6),polyozellin(7),(4E,BE)-2-N-(2’-羟基棕榈酰)-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8-sphingadienine(8)。  相似文献   

7.
亚稀褶黑菇菌丝体最适培养基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盛岩  张志光  张平 《生物学杂志》2004,21(1):23-24,27
以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pH5.6,26.2℃,45d,对亚稀褶黑菇茵丝体进行固体培养。通过对菌丝体直径的测定及分析,得到该菌种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为:(NH4)2HPO4 1g/1000mL,甘露糖15g/1000mh,KH2PO4,0.5g/1000mL;维生素B1 100μg/1000mL,并证明氮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雨曦  袁海生 《菌物学报》2021,40(3):411-422
槐生拜尔孔菌(槐耳)是我国重要的药用真菌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多糖类、甾体类和生物碱类.槐耳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肝癌、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侵袭与转移、血管新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本文对槐耳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这...  相似文献   

9.
裂褶菌多糖的构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裂褶菌中提取一水溶性多糖Sci.气相色谱,高碘酸盐氧比,甲基化分析等确定它为葡聚糖.1-3糖苷键构成其主链,平均三分之一的主链残基在6位带有分枝,红外光谱和三氧化铬氧化表明Scl全部残基为β构型,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酸碱浓度状态下,检查糖链与刚果红形成络合物的能力以及Scl水溶液的粘度和旋光值.推测低温近中性Scl主要呈单股螺旋构象.升温或提高酸碱浓度导致有规则的螺旋构象转变成无规则的线团.高碘酸盐氧化去掉分枝则多股螺旋比例在构象中增加.  相似文献   

10.
粉红粘帚霉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柱层析色谱进行分离,光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的鉴定,从一种明显促进花叶开唇兰Anoce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生长的粘帚霉属真菌-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Link)Bani。的菌丝体分离鉴定了1,3-二棕榈酰基-2-(4,4-二甲基庚二酸单酰基)甘油酯(1),4,4-二甲基庚二酸(II)等4个化合物,其中,Ⅰ为新化合物,Ⅱ为首次从本属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大驳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驳骨(Gendarussa uentricosa)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解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发现了两个已知成分β-谷甾醇(1)和西米杜鹃醇(2),并对其低级性组分进行了GC/MS分析,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该植物成分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野决明属植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综述了野决明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13.
北五味子的水溶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从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果实的水溶性部位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1),奎尼酸(quinic acid),柠檬酸单甲酯(2-methyl citrate,3),5-羟甲基-2-糠醛(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 4),4-(3′-甲氮基-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0吡喃葡萄糖甙(zingerone glucoside 5),2-异丙基-5-甲基-1,4-苯二酚1-O-β-D-吡喃葡萄糖甙(thymoquinol 2-glu-coside 6),2-甲基-5-异丙基-1,4-苯二酚1-O-β-D-吡喃葡萄糖甙(thymoquinol 5-glu-coside 7)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 8)。  相似文献   

14.
苗药岩豇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黔产苗族习用药材岩豇豆(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二十九烷醇-15(nonacosan-15-ol,1),正三十烷醇(n-triscontanol,2),β-谷甾(β-stitosterol,3),岩豆素(7-dihydrox-4,6,8-trlmethoxyflavone or nevadensin,4),熊果酸(ursolic acid,5),除化合物4外,其它成分在该植物中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东海南麂列岛海域采集的桂山原丛柳珊瑚(Hicksonella guishanensis Zou)中首次分离到4个化合物,经MS、NMR等光谱技术分析,结合化学反应和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2′-Bigua-iazulenyl(1),鲨肝醇(2),N-棕榈酰基-D-赤式-4(E),8(E)-十八碳神经胺(3),3β,7β,19-三羟基-5-烯-胆甾烷(4)。  相似文献   

16.
金刚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中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经鉴定为β-谷甾醇(Ⅰ),二氢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Ⅱ)和香草酸(Ⅲ).这三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三花枪刀药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爵床科枪刀药属植物三花枪刀药(Hypoestes triflora)的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晶体X射线分析确定为:尿囊素(allantoin)(1),β-谷甾醇(2),胡萝卜甙(3),硬脂酸(4),黄木灵(xanthoxylin)(5)和无机盐硝酸钾(6),这些成分均为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几种担子菌胞外漆酶同工酶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猴头(Hericium erinaceus)、亚侧耳(Hohenbuehelia serotina)、毛柄金钱菌(Co-llybia velutipes)、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香菇(Lentinus edodes)、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草菇(Volvaria volpacea)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紫孢侧耳(Pleurotussapidus)、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风尾菇(P.sajor-caju)、金顶侧耳(P.citrinopileatus)、鲍鱼菇(P.cystidiosus)、佛罗里达侧耳(P.florida)、爪哇漏斗状侧耳(P.sajor-caju var.javanicus)商品化菌种的培养滤液里所得到的胞外漆酶(LC),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盘状电泳方法,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胞外漆酶同工酶。经多批次比较试验,获得了侧耳属七个种和八个不同属间各自恒定的漆酶同工酶谱。在这些酶谱中,分别包含了 A 组(pH3—5)和 B 组(pH5—8)的谱带。而且,所有菌种间漆酶带的等电点值(pI)各有异同。没有测定菌种间各漆酶带含量差别。讨论了漆酶同工酶谱用于分类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小粒吴茱萸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小粒吴茱萸(石虎)Evpdia 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的近成熟果实中分离得到15个成分,分别为吴茱萸碱(evodiamine,1),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2),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3),14-甲酰基二氢吴茱萸次碱(14-formyldihydrorutaecarpine,4),吴茱萸酰胺(evodiamide,5),吴茱萸酰胺-Ⅰ(goshuyuamide-Ⅰ,6),二氢吴茱萸新碱(dihydroevocarpine,7),茵芋碱(skimmianine,8),槲皮素-3-O-β-D-半乳糖甙(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9),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O-β-D-galactoside,10);rutaevine(11);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胡萝卜甙(daucosterol,13);棕榈酸(palmaticacid,14),硬脂酸(stearicacid,15)。除了化合物1,2,3,7,11外,其余的10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