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妙趣横生的滇产珊瑚菌类及其新种(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九八三年九月,作者对西双版纳勐仑附近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真菌调查采集。路过思茅时,偶在市场上购得数枚食用真菌,经研究后,其中珊瑚菌类不少与印度、南亚、中南美洲等热带高山地区的种类相比,既有系统上的联系,又有个体上的不同,既有热带成分的共性,又有本地区物种的特性。本文对该地区珊瑚菌类确立了如下六个新分类单位:裂枝滑瑚菌Aphelaria lacerata Petersenet Zang,中华地衣棒瑚菌Multiclavula sinensis Petersen et Zang,淡红丛枝瑚菌Ramaria hemi-rubella Petersen et Zang,印滇丛枝瑚菌Ramaria indo-yunnaniana Petersen et Zang,红柄丛枝瑚菌Ramaria sanguinipes Petersen et Zang,紫褐丛枝瑚菌亚洲变种Ramaria violaceibrunnea var.asiatica Petersen et Zang.文中并讨论了中国新记录的湿生地衣棒瑚菌Multiclavula fossicolal(Corner)Petersen.文中所用缩写其意思如下:E=孢子长度大于阔度的倍数;L_m=孢子长度平均值;E_m=孢子阔度平均值。  相似文献   

2.
杜鹃花属马银花亚属一些种类染色体数目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杜鹃花属马银花亚属中的马银花组和长蕊杜鹃组7种1变种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其中6种1变种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仅薄叶马银花(Rhododendron leptothrim Balf. f. & Forrest)的染色体数目以前有过报道。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马银花亚属所观察种类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26。  相似文献   

3.
张中义  孔华忠 《菌物学报》2000,19(4):560-562
报道中国枝孢属Cladosporiurn Link: Fr.的四个新记录种:多主枝孢粪生变种C. herbarum (Pers.) Link var. fimicolum Marchand,牛粪枝孢C. stercorarium Corda,粪生枝孢C. stercoris Speg.和皱枝孢C. delicatulum Cooke。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新疆子囊菌小圆孔壳属(Amphisphaerella),锥毛壳属(Coniochaeta)和座坚壳属(Rosellinia)的7个种及1个变种,即:忍冬小圆孔壳(A.xylostei),梭梭锥毛壳(C.haloxylonis),木生锥毛壳(C.ligniaria),粉被锥毛壳(C.pulveracea),毛锥毛壳(C.sordaria),附孢座坚壳(R.aquila),乳头座坚壳(R.thelena)及尖孢座坚壳大孢变种(R.apiculata var.macrospora)。其中,梭梭锥毛壳为新组合种。忍冬小圆孔壳,木生锥毛壳,乳头座坚壳及尖孢座坚壳大孢变种为我国新记录(属)种。这3个属的真菌新疆过去均未报道过,为新疆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5.
国产鸢尾属尼泊尔鸢尾亚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董晓东  赵毓棠 《植物研究》1998,18(2):149-151
研究报道了国产鸢尾属尼泊尔鸢尾亚属植物,确认国产该亚属植物为三种一变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来自青海省异极藻属和桥弯藻属(硅藻门)的三个新变种进行描述,它们是:橄榄异极藻短纹变种(Gomphonema olivaceum (Lyngbye) Kuetzing var. brevistriatum Li Y. L. et Shi, var. nov.);十字异极藻矩形变种(Gomphonema staurophorum (Pant.) Cleve-Euler var oblongum Li Y. L. et Shi, var. nov)和亚贝桥弯藻具点变种(Cymbella yabe Skvortzow var. punctata Li Y. L. et Shi, var. nov).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广东省阳山县太平洞乡的一个亚硬孔菌属Rigidoporopsis Johan. &Ryv.新种,命名为大孢亚硬孔菌Rigidoporopsis macrospora G.Y.Zheng et Bi。三个国内新纪录:榆硬孔菌R.ulmarius(Fr.)Ryv.;薄皮蜡卧孔菌Ceriporia leptoderma(Berk.&Br.)Ryv.和新西兰背孔菌Chaetoporus novae-zelandiae(G.H.Cuna.)G.H.Cunn. 硬孔菌属和亚硬孔菌属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孢子光滑,非淀粉质反应;而后者则为轻微粗糙或具小疣,淀粉质或拟糊精质反应。另外,前者的担子较后者小得多。  相似文献   

8.
中国榕属榕亚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中国的榕亚属植物的15个种和2个变种(分别代表榕亚属的3个组)的nrDNA的ITS序列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榕亚属是非单系起源,其中榕组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单系群,与无花果亚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榕亚属其它组间并未表现出近缘关系。榕亚属的其它5个组构成一单系群并得到中度的支持率。来自中国的种类分别聚在相应的组内。但环纹榕组被分成2个单支,其中来自中国的大叶水榕(F.glaberrima)和环纹榕(F.annulata)构成一个分支,二者表现较近的亲缘关系。榕亚属的亚洲特有组印度榕组在ITS树中聚在环纹榕组的另一个分支中,但它与此组其它种的亲缘关系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黄耆属簇毛黄耆亚属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簇毛黄耆亚属以其柱头上具簇毛等形态特征与黄耆属其它类群相区别,约含49种(变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横断山区。本文基于形态特征和分支系统学方法分析亚属内种系发生关系。结果表明,49种(变种)可分为9组。其中双小苞组Sect.Bibracteolati含种类最多,是一个并系类群。借助于分支图,分析了6个较重要的鉴定特征的演化,习性,茎的着生方式,小苞片,果实形态,柱头具簇毛,果实膨胀状况等。最后作出了这个亚属的一个分类纲要。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中国热带珊瑚菌类的一新纪录属——扁枝瑚菌属Scytinopogon。目前该属在我国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采到两种,即扁枝瑚菌S. pallescen和刺孢扁枝瑚菌S. echinosporus。文中对这两个种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插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广东省阳山县太平洞乡的一个亚硬孔菌属Rigidoporopsis Johan. &Ryv.新种,命名为大孢亚硬孔菌Rigidoporopsis macrospora G.Y.Zheng et Bi。三个国内新纪录:榆硬孔菌R.ulmarius(Fr.)Ryv.;薄皮蜡卧孔菌Ceriporia leptoderma(Berk.&Br.)Ryv.和新西兰背孔菌Chaetoporus novae-zelandiae(G.H.Cuna.)G.H.Cunn. 硬孔菌属和亚硬孔菌属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孢子光滑,非淀粉质反应;而后者则为轻微粗糙或具小疣,淀粉质或拟糊精质反应。另外,前者的担子较后者小得多。  相似文献   

12.
张平  杨祝良 《菌物学报》2003,22(4):663-665
报道了中国热带珊瑚菌类的一新纪录属--扁枝瑚菌属Scytinopogon.目前该属在我国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采到两种,即扁枝瑚菌S.pallescen和刺孢扁枝瑚菌S.echinosporus.文中对这两个种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插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  相似文献   

13.
云南乌头属牛扁亚属的核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云南乌头属牛扁亚属3种、1变种共9个居群的核形态进行了研究。其中弯短距乌头、粗花乌头和滇川乌头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为首次报道。所有种类的静止核和前期染色体形态基本相似,分别属于复杂中央染色微粒型和中国型;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x=32,染色体类型通常为sm或m,st染色体少见,染色体从大到小逐渐过渡,核型的二型性不明显。结合有关资料,重点指出了乌头属不但在亚属之间,而且在牛扁亚属内也存在着较  相似文献   

14.
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Thaxt.) Thaxt. ex Blakeslce]是小克银汉霉属的模式种,多年来因不同作者是否将贝尼尔小克银汉霉(C. bainieri Naum.)包含在内而对此种持广义(sensu lato)或狭义(scnsu stricto)的不同理解。我们在国内分离到51株刺孢小克银汉霉(广义)菌种,经与获自css的7株菌(包括刺孢小克银汉霉的模式菌种在内)和IMI的1株菌(原定名称均为刺孢小克银汉霉)一起研究后,根据它们的无性型形态特征有明显不同但在配合试验中又可互相配合形成可育的接合孢子的结果,认为将它们处理为同一个种的两个不同变种较为合理.其中,13株中国的菌和3株CBS及IMI的菌被鉴定为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C. echinulata var. echinulata);其余的38株中国的菌和5株CBS的菌被鉴定为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新组合)[C. echinulata var. verticillata (F. S. Paine.) comb. nov.j.以‘轮生(verticillata)’作为新组合变种的加词是根据与贝尼尔小克银汉霉同物异名的‘轮生布拉小克银汉霉(C. blakesleeana var. verticillata (F. S. Paine) Baijal & B. S. Mchrotra)’而来的.在前人的工作中,对刺孢小克银汉霉持狭义理解的作者往往根据孢子枝的分枝方式、巨型暗色孢子的有无、以及40℃能否生长来区分这两个分类群.对刺孢小克银汉霉持广义理解的作者则认为这些特性毫无意义.我们同意后面两个特性意义不大,因为二者的许多菌系都能形成巨型暗色袍子并在40℃生长,但认为孢子枝分枝方式确实是区别这两个分类群的重要依据.此外,根据产孢构造的种类、孢子枝主枝的直径、孢子枝第一次分枝的数目、分枝长度、孢子枝主枝的顶生泡囊形状以及其直径等性状综合考虑,这两个分类群是不难明确区分的,对12株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和13株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相互之间所进行的配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具一定性亲和力的(+)、(一)菌系同时存在时,两个变种内和变种之间均可形成可育的接合孢子。对上述三种配合的各六对菌所形成的有性型形态的研究结果则表明,除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内形成的接合孢子的壁往往较厚外,各种配合形成的有性型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研究组的其他成员最近曾对小克银汉霉的22株菌进行了rDNA的ITS区的PCR产物长度测定,其中包括了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和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的各3株菌,它们的平均长度(bp)分别为890±7.5和915±7.6.这个结果也支持了我们在这两个分类群可以互相配合的情况下仍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变种的处理.这两个分类群虽然已被发表多次,但它们的描述和绘图均过于简单而未能充分显示出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再次作了描述并再次提供了详尽的线条图和显微照相.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至8月、2007年7月分别两次在新疆各地采集硅藻标本,经显微观察,共鉴定出菱形藻属和细齿藻属(硅藻门)中国新记录植物11种1变种,其中菱形藻属9种:额雷菱形藻(Nitzschia eglei Lange-Bertalot)、弯曲菱形藻(N.flexa Schumann)、多样菱形藻(N.diversa Hustedt)、化石菱形藻[N.fossilis (Grunow) Grunow]、吉斯纳菱形藻(N.gessneri Hustedt)、平庸菱形藻(N.inconspicua Grunow)、辐射菱形藻(N.radicula Hustedt)、常见菱形藻(N.solita Hustedt)和粗肋菱形藻(N.valdecostata Lange-Bertalot & Simonsen);细齿藻属2种1变种:科瑞提细齿藻[Denticula creticola (strup) Lange-Bertalot & Krammer]、库津细齿藻汝牧变种(D.kuetzingii var.rumrichae Krammer)和强壮细齿藻[D.valida (Pedicino) Grunow].并对其12种新记录植物的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李晓娟  李建秀 《植物研究》2019,39(5):641-646
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分布的8种对囊蕨属(Deparia)植物进行孢粉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对囊蕨属(Deparia Hook.& Grev.)蹄盖蕨科(Athyriaceae)新分类系统首次进行孢子形态亚显微结构研究;该属孢子形态圆肾形,左右对称,具周壁,其周壁纹饰在种内稳定,种间区别显著;为建立假蹄盖蕨亚属(Subgen.1.Athyriopsis)和蛾眉蕨亚属(Subgen.2.Lunathyrium )提供孢粉学依据;依据山东蛾眉蕨和东北蛾眉蕨孢壁纹饰的显著差异,山东蛾眉蕨应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不宜并入东北蛾眉蕨,建议恢复山东蛾眉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种级地位,依照对囊蕨属新分类系统,山东蛾眉蕨(Lunathyrium shandongense)新组合为中华山东对囊蕨(D.sinoshandongensis)。该研究不仅为对囊蕨属孢粉学积累了新的资料,也为近缘种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孢粉学依据。因此对囊蕨属孢子形态研究,在该属孢粉学、分类学及系统演化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疣螈属Yaotriton亚属5个已知物种23个个体的mtDNA序列数据(ND2、tRNATrp、tRNAAla、tRNAAsn、tRNACys和tRNA Tyr,1421bp),使用贝叶斯(BI)和最大似然(M P)方法重建了疣螈属Yaotriton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Yaotriton亚属的所有物种形成1个单元群;2)海南疣螈T.hainanensis是Yaotriton亚属的1有效物种,不是细痣疣螈T.asperrimus的同物异名;3)文县疣螈T.wenxianensis雷山种群应是细痣疣螈的地理种群,细痣疣螈绥阳种群应是文县疣螈的地理种群;4)6个文县疣螈地理种群和3个细痣疣螈地理种群分别形成单系群,文县疣螈是Yaotriton亚属的1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18.
张平  杨祝良 《菌物系统》2003,22(4):663-665
报道了中国热带珊瑚菌类的一新纪录属——扁枝瑚菌属Scytinopogon。目前该属在我国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采到两种,即扁枝瑚菌S.pallescen和刺孢扁枝瑚菌S.echinosporus。文中对这两个种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插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  相似文献   

19.
石蒜科(Amaryllidaceae)葱亚科(Allioideae)葱族(Allieae)葱属(Allium)的Anguinum亚属在中国分布有6种2变种,该亚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该研究在扩大样本量和覆盖范围的基础上,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葱属Anguinum亚属4种植物19居群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首次报道了心叶韭(Allium ovalifolium var.cordifolium)的核型。结果表明:供试类群中茖葱都为四倍体,对叶韭和心叶韭都为二倍体,太白韭具有二倍体和四倍体,染色体基数均为x=8,核型类型都为2A型,每个居群都具有随体染色体,随体染色体多为st染色体,随体均位于短臂末端,并且对叶韭眉县居群和太白韭聂拉木居群存在B染色体。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讨论了Anguinum亚属植物的染色体特征、随体染色体的多态性和该亚属植物的进化方式,探讨了茖葱(Allium victorialis)和对叶韭(A.listera)的细胞地理学问题。得到如下推论:(1)染色体加倍和结构变异是Anguinum亚属进化的两种重要机制,环境异质性使得Anguinum亚属植物随体染色体具较高的多态性;(2)茖葱通过多倍化和无性繁殖并存来扩大居群;(3)染色体形态变异是对叶韭适应环境变异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多年前分离自湖北神农架林中采回的一份土样的一株小克银汉霉Cu137最近经我们研究定名为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新变种(Cunninghamella phaeospora Boedijn var.multiverticillata var. nov.)。它与暗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Cunninghamella phaeospora Boedijnvar. phaeospora)的异同在于:(1)两者均具有单轴分枝、分枝单生或成对的孢子枝,不同的是新变种的孢子枝除单轴分枝外还可轮状分枝,或单轴与轮状混合分枝,轮状分枝可多达3轮,每轮由3-8分枝组成,原变种则完全不形成轮状分枝;(2)两者的孢子枝主轴上的顶生泡囊均具各种形状并略呈棱角状,但新变种的侧枝上的饱囊常常是棒形的,原变种的侧枝上的饱囊则很少棒形;(3)新变种的假根很发达,可自菌丝、匍匐菌丝、孢子枝、泡囊等部位发生,而原变种的假根一般不很发达,而且只从菌丝或甸旬菌丝发生;(4)两者的小型孢子囊在形状、大小、刺等方面一致,但新变种的小型孢子囊无色至淡褐色,原变种的小型孢子囊则为淡褐色至深褐色;(5)新变种的菌落白色,至多在老后污白色至极浅的淡褐色,原变种的菌落自始即为深灰色。除暗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外,同属中还有另外三个分类群与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较为接近:印度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indica Baijal & B. S. Mehrotra)与印度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Thaxt.) Thaxt. ex Blakeslee var. indica Baijal & B. S. Mehrotra]因菌落白色及孢子枝分枝棒形,轮生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verticillaata Paine)因孢子枝具数轮轮生分枝而与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这个新变种有一定的相似。但是,新变种无论是顶生泡囊还是侧生泡囊的直径都较上述三个分类群小得多;新变种的顶生饱囊往往不规则形状且略带棱角,而上述三个分类群则不是这样。还有,新变种的孢子枝分枝方式与印度小克银汉霉的颇为不同,新变种的小型孢子囊比印度刺孢小克银汉霉的小得多,其小型孢子囊主要球形至近球形,与轮生小克银汉霉的椭圆形至卵形也不一样。此外,新变种的假根系统极其发达,与同属中任何一种均不相同。将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新变种Cu137(+)与暗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的一株分离自香港山边土壤的Cu 136(一)配合时只形成配子囊,但与原变种的模式菌株CBS 692.68(-)配合时则可形成少量的接合孢子囊。为了获得更多的接合孢子囊以观察它们是否可育的,我们将Cu 137和CBS 692.68同时接种到许多培养皿上,然后制片观察。用姆指轻轻、重复压盖玻片,可使接合孢子囊破裂以观察其内含物。结果,从100个以上的接合孢子囊中,仅在其中4个发现有接合孢子的形成,其余的都是空的和不育的。由于原变种尚未发现(+)配合型菌株,新变种则未发现(-)配合型菌株,原变种与原变种之间及新变种与新变种之间配合形成的有性型尚未获得,而且全世界均未见有报道,无法和新变种与原变种之间配合形成的有性型相比较,因此目前尚不能肯定新变种与原变种之间形成的有性型在形态上是否能代表这个种的有性型。但是,尽管如此,暗孢小克银汉霉的这两个变种之间配合形成的有性型的形态仍然是很有特征性的,足以把它与其它种的已知有性型相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