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平菇有着原料来源广、就地取材等优点,但由于玉米秸秆切成段后栽培平菇,保水性差,体积大,产量低,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在无棉区开辟代料栽培平菇的新途径,我们采用玉米秸秆粉碎后栽培平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梁实  黄玉君 《生物技术》1992,2(4):41-42,40
传统的平菇栽培中,栽培种的培养料都用熟料接种.而整个的接种和灭菌过程中需要一些大型的设备和繁杂的技术,从而限制了平菇的发展和普及.自八八年以来我们根据平菇菌的长势快、抗杂菌能力强的特点,试图对平菇生料栽培种的制做和使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菌株:采用我校从佛罗里达平菇中选育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板兰根药渣制平菇栽培种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试验采用板兰根药渣培养基培养的平菇栽培种,菌丝洁白、粗壮、结块性好、生长整齐,各性状均优于棉籽壳对照培养基。因此用板兰根药渣制平菇栽培种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平菇温室高产栽培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关耀辉,张树槐(朝阳市农业学校,122000)(朝阳市双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川塑料班室秋冬季栽培平菇,近年来在北方几个省逐渐被人们重视,栽培协积正逐年扩大。为了推动平菇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于1990年以来,对平菇...  相似文献   

5.
用鹅观草、芒等野生杂草生料栽培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冻菌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目前我国主要的栽培种有平菇、鲍鱼菇和风尾菇3种.我国用锯木屑栽培平菇已有40~50年的历史,由于木屑栽培破坏森林资源和夏季栽培料短缺,而这个季节正是野生杂草繁茂的时节,且以前已有人用茅草生料栽培平菇获得成效[1].因此,根据贵州省野生杂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5种野生杂草进行生料栽培的实验,为野生杂草大面积栽培平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平菇 (Pleurotusostreatus)又名侧耳 ,冻菌等 ;属担子菌纲 ,伞菌目 ,侧耳科 ,侧耳属。目前我国主要的栽培种有平菇、鲍鱼菇和凤尾菇 3种。我国用锯木屑栽培平菇已有 4 0~ 5 0年的历史 ,由于木屑栽培破坏森林资源和夏季栽培料短缺 ,而这个季节正是野生杂草繁茂的时节 ,且以前已有人用茅草生料栽培平菇获得成效[1 ] 。因此 ,根据贵州省野生杂草资源丰富的优势 ,利用 5种野生杂草进行生料栽培的实验 ,为野生杂草大面积栽培平菇提供了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选材1 )培养料 :野生杂草 ,主要有鹅观草 (RoegneriaSp)、芒 (Miscanthus…  相似文献   

7.
光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我省普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一般认为温度、湿度和通气是影响平菇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外界条件,而光的因素往往被栽培者忽视。关于菌类生长、发育中光的作用,一些研究者曾对不同的菌类进行过研究。本文报道平菇栽培中光质、光量、光照时数、直射光、散射光、黑暗等条件下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不少地区用生料栽培平菇,既节约了燃料,又减少了劳动强度。但是,用生料栽培平菇时控制杂菌污染问题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试验,经大量对比观察,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调节培养料的PH值,适于平菇生长的PH值为5.5~6,但此范围正适合杂菌生长。根据平菇适应性强的特点,把培养料的PH值提高到7—8,既可抑制大  相似文献   

9.
平菇是我国北方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品种,其菌株多,遗传背景复杂。本研究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35个山东省主要栽培的平菇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并利用NTSYS-PC分析软件对这些供试菌株的遗传差异性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7个随机引物中共筛选到16个备用引物,通过利用16个引物对这35个平菇菌株的DNA进行ISSR-PCR,共扩增出259条清晰的DNA片段,大小介于0.3~4.2kb。聚类分析发现,相似水平在66.5%左右时,35个菌株分为3个组群,即黑色、灰黑色和白色子实体3个组群。本研究为山东省平菇遗传信息库的建立和平菇遗传育种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哈尔滨地区使用液体菌种栽培红平菇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375000)购入红平菇优良菌株,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料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以及出菇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对于一级种,红平菇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生长良好,菌丝洁白、粗壮、浓密,7~8d长满斜面;红平菇在玉米粉葡萄糖蛋白胨和麦麸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7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较多;用与平菇相似的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养菌处理与出菇管理,红平菇的产量达100%~150%。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50~60d,比二级种为固体菌种的常规方法缩短26~31d,大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背景】"以草代木"不仅能解决食用菌栽培的原料来源问题,还能有效缓解菌林矛盾。【目的】利用不同的农业剩余物优化出可替代木屑做主料进行红平菇菌丝培养的"以草代木"配方。【方法】采用混料配比的设计方法,利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花生秸秆、油菜秸秆、水稻秸秆、玉米芯共7种农业剩余物做主料培养红平菇,对其菌丝在基料生长过程中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漆酶的酶活进行测定,分析并优化出适合红平菇生长的"以草代木"配方。【结果】大豆秸秆最适合红平菇菌丝的生长,小麦秸秆次之;油菜秸秆基质中红平菇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配方优化得出一个适合红平菇菌丝生长的"以草代木"配方:小麦秸秆55.3%、大豆秸秆19.7%、麦麸15.0%、玉米面5.0%、豆粕3.0%、石灰1.0%、石膏1.0%。【结论】优化出一个适合红平菇菌丝生长的基质配比,为红平菇进行"以草代木"设施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香根草栽培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香根草为主要配方材料,以常规木屑为对照,设计了12个配方,栽培平菇,通过菌丝的长势和生长速度的不同,筛选适宜平菇生长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最适配方为香根草48%,类芦20%,芒萁10%,麸皮20%,碳酸钙1%和石灰1%;该配方菌丝长势旺盛、生长速度快,利用该配方栽培平菇,其生物转化率达到102.7%.  相似文献   

13.
塘(河)泥栽培平菇栽培食用菌大都用棉籽壳、木屑等作培养料,在农村有的不易得到且成本高。我们试用塘(河)泥作培养料栽培平菇并初获成功。1$并料的配制含腐殖质丰富的塘(河)泥65%,棉籽壳35%。先将新格取的地(河)泥在阳光下晒2~3天,棉籽壳用开水浸泡...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1987~1989年连续3年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农大11(编号p64)为材料,采用塑料袋栽培方法。培养料为纯棉籽壳,每个处理8袋,每袋1.25kg,共10kg。播种量按15%,分3层播种(两头和中间各占1/3菌种量)。用药液拌料,0.005,0.05,0.1,0.5 ppm表油菜素内酯(BR)和对照5个处理。观察BR对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得到结果如下: 1.促进平菇的生长发育,收菇时间提前,其中以0.1ppmBR处理效果最好;2.增加平菇产量,提高生物学转化率[(每袋平菇子实体鲜重g/每袋棉子壳重量g)×100%](见附表)。  相似文献   

15.
无粮法栽培平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真菌,子实体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在自然界多生长在阔叶树的枯干上,是一种腐生菌。栽培平菇,通常用木屑加麸皮或细米糠作培养基。为了节约粮食,经多次试验,以少量化学药品代替粮食已获得成功。化学药品  相似文献   

16.
不同原料栽培平菇的生态学转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熟料袋栽方法对小麦杆和棉籽壳栽培平菇的转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菇生产转化率(Rc)无显著差异,剩余率(Rr)和耗出率(Rd)有极显著差异,Rc、Rr和Rd相互间有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不同处理中Rd对Rc的回归系数(b)一致,但回归截距(a)有较大差异,Rd对Rr的回归系数(b)和截距(a)都有显著差异,但b与a之比却十分接近.说明平菇生产中对原料的消耗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消耗,与平菇产量无关,二是生产直接消耗,与平菇的产出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棉籽壳是棉籽榨油后的大宗副产品。棉区农村多将棉籽壳作为燃料。近年来,我们学习外地经验,将棉籽壳压制成菌砖,不经任何灭菌处理,栽培平菇(Pleurotus  相似文献   

18.
文中通过对中药渣资源、处理和食用菌栽培的现状介绍,分析中药渣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及产业现状。并以平菇为对象,简要阐述中药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路线,同时针对中药渣栽培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渣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为中药渣合理处理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运用驱避色防治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蚊、蝇类害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一种对平菇双翅目害虫具明显驱避作用的浅灰色(RGB=169, 169, 169)用于设计菌袋、地膜和棚膜,以评估这种驱避色赋能平菇配套栽培设施(菌袋、地膜和棚膜)对平菇蚊、蝇类害虫的驱避效果和增产作用。采用正交设计各影响因子处理组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菌袋、地膜、棚膜颜色对害虫驱避率及平菇增产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组合,应用于生产实际。结果表明,驱避色菌袋+驱避色地膜+透明棚膜的处理组合的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驱避率增加了45.63%,第1、2、3潮菇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增加了11.29%,2.55%,8.82%和7.74%。通过多因素和差异显著性分析,菌袋颜色是影响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的主因子,与对照相比对害虫驱避率和前3潮菇增产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平菇生产过程中,使用驱避色菌袋和地膜能有效控制平菇蚊、蝇类害虫的危害并提高产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害虫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8个平菇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及培养特性。结果表明:8个栽培菌株分别属于3个品种,根据子实体性状可划分为深色和浅色2个品系。其中菌株P8、P5和P1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