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的动物模型,进而探索术后血管壁有关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巴马猪为实验对象,一组(7只)先建立动脉硬化狭窄模型,另一组(9只)为正常动脉,在颈总动脉施行SIA,在术后不同时间观察造模段动脉的通畅率及病理变化等。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为93.8%(15/16)。SIA术后总的通畅率为53.3%(8/15)。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SIA术后动脉管壁有新内膜形成,中膜增厚,平滑肌细胞数量增多,较多泡沫细胞出现,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染色范围增大、染色密度增加。超微结构观察提示SIA术后中膜层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型与合成型同时存在;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含量异常丰富。结论①首次成功设计、构建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的动物模型。②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模型构建术后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与腔内血管成形术后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了平滑肌细胞特异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SMA-Cre),将该小鼠与基因组上携带LoxP位点的ROSA26小鼠杂交,通过LacZ染色检测Cre重组酶介导重组的功能以及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在气管C形软骨连接处平滑肌、细支气管壁平滑肌、食道壁平滑肌、胃壁平滑肌、小肠壁平滑肌、子宫壁平滑肌、膀胱壁平滑肌、血管壁平滑肌、心肌及骨骼肌中检测到Cre重组酶活性。表明SMA—Cre转基因小鼠在所有平滑肌细胞中表达Cre重组酶,并且有很好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PLAM患者的临床特点、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PLAM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疾病,几乎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反复气胸及乳糜胸。病理特征显示未成熟平滑肌样细胞在细支气管壁、肺泡壁、淋巴管壁和血管壁周围增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增生PLAM细胞Desmin、SMA、Vimentin、HMB45均呈阳性表达,部分细胞ER及PR阳性。结论:PLAM在影像学与病理组织学上有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HMB-45阳性具特异性。由于肺部广泛病变,预后较差.对PLAM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今后尚需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PLAM患者的临床特点、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PLAM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疾病,几乎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反复气胸及乳糜胸。病理特征显示未成熟平滑肌样细胞在细支气管壁、肺泡壁、淋巴管壁和血管壁周围增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增生PLAM细胞Desmin、SMA、Vimentin、HMB45均呈阳性表达,部分细胞ER及PR阳性。结论:PLAM在影像学与病理组织学上有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HMB-45阳性具特异性。由于肺部广泛病变,预后较差。对PLAM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今后尚需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华法令(Warfarin,WFN)诱导大鼠动脉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W)钙化组、8W钙化+8W MET 100 mg/kg治疗组、8W钙化+8W MET 200 mg/kg治疗组。采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胸主动脉组织中钙结节;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测定颈总动脉组织中钙沉积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壁中成骨基因Runx2及血管平滑肌标志物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壁中Runx2及自噬标志物LC3II的表达。结果:WFN干预8 W后,大鼠动脉中钙沉积含量显著增加(P0.01),MET治疗组主动脉钙含量与钙化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Von Kossa染色可见钙化组(WFN组)动脉壁中层黑色连续钙盐沉积条带,而进行MET治疗后,黑色条带明显减少,对照组未见黑色条带。免疫组化显示钙化组血管壁Runx2表达阳性,棕褐色染色较深,而α-SMA表达则显著下降,基本未见棕褐色染色沉积;MET治疗后能够逆转上述趋势。Western Blot显示钙化组血管壁Runx2表达明显上升,MET治疗后Runx2表达被抑制。此外,钙化过程中伴随着自噬标志物LC3II表达轻度上升;随着MET浓度升高,血管壁中自噬水平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升高。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抑制大鼠动脉钙化,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向成骨样表型转换,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6.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肺纤维化初期肺动脉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ui MX  Chen XL  Huo CL  Hu XJ  Ai J 《生理学报》2008,60(4):535-540
本研究观察了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肺纤维化初期肺动脉压、肺动脉壁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以及肺动脉壁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免疫阳性表达和分布.用气管内一次性滴注BLM(5 mg/kg体重)的方法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大鼠;用右心漂浮导管技术检测肺动脉压;用天狼星红胶原纤维特异染色和偏振光观察肺动脉Ⅰ、Ⅲ型胶原;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动脉壁CTGF表达.结果显示:滴注BLM后第14天,大鼠肺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肺动脉主干和肺内动脉壁Ⅰ、Ⅲ型胶原的染色面积大于对照组大鼠(P<0.05,P<0.01),肺动脉主干血管壁Ⅰ、Ⅲ型胶原染色面积的比值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肺动脉主干和肺内动脉壁CTGF免疫染色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大鼠,平均光密度也高于对照组大鼠(均P<0.05);增多的CTGF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肺动脉的平滑肌层和内皮层.以上结果表明,在BLM致肺纤维化形成初期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壁结构重塑过程中,肺动脉壁平滑肌层和内皮层CTGF表达增多,这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维持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观察活体内高脂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wnt/-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探讨活体内wnt/-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体重200~250g。通过饲以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12周后处死大鼠,获取主动脉。苏丹III染色检测血管壁粥样硬化病变,HE染色、透射电镜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表型变化,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T cell factor 4(TCF-4)、cyclin D1的变化。结果:通过3个月的高脂饮食饲养,成功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但大鼠主动脉壁粥样硬化病变不明显。高脂刺激下,mRNA及蛋白水平的β-catenin、TCF-4、cyclin D1表达均增加;同时血管壁内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表型由收缩型向合成型变化。结论: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但由于大鼠本身的代谢特点,不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Wnt/-catenin信号通路在高脂情况下被激活,同时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表型改变,提示wnt/-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与平滑肌细胞增殖之间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平滑肌细胞作为血管壁的重要成分,调节着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同时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间质;它的生物学行为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最终的结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3种不同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模式模拟血管内膜层,实验研究了共培养细胞层的渗流率和对LDL的吸收/沉积.3种细胞共培养模式分别为:(1)内皮细胞单独培养(EC/Φ);(2)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直接共培养(EC—SMC);(3)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间接共培养(EC/SMC),即把两种细胞分别培养在Millicell—CM透析膜的不同面上.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EC/SMC模式的渗流率最低,EC/Φ模式最高;EC/Φ模式对LDL的吸收/沉积最低,EC-SMC模式对LDL的吸收/沉积最高.同时表明,体外培养的细胞层对LDL的吸收/沉积随渗流率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提示,动脉血管壁内LDL的吸收/沉积与血管壁面LDL的浓度极化成正相关;在致动脉粥样性脂质渗入血管壁的过程中,血管壁内皮层的完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谨  朱娟娟  周菁 《生理学报》2021,73(2):160-174
血管平滑肌细胞是血管壁中的主要细胞类型,处于复杂的基质微环境中.微环境中的力学因素(包括基质刚度、基质微纳拓扑结构以及基质对细胞的几何约束等)可影响平滑肌细胞表型与功能.平滑肌细胞通过特定的机械力感受器感知基质微环境中的机械力刺激,并将机械信号转化为生物化学信号,调控下游基因表达与活性,从而影响平滑肌细胞的各种行为.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光透明剂对生物组织二次谐波成像的影响,利用二次谐波成像术(SHG) 对动脉血管组织(兔颈部动脉血管壁外膜层,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经无水甘油处理后的光透明效果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无水甘油处理后的动脉血管壁外膜层胶原纤维的二次谐波成像的成像深度和成像对比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动脉血管组织的衰减系数降低了50 %左右,而成像深度由35 μm 提高到75 μm .这说明甘油溶液具有提高生物组织二次谐波成像深度和对比度的光透明效应.由于组织的浑浊特性使其对可见光和近红外波长具有很强的散射效应,基于激光的治疗和诊断技术受到很大限制,使用光透明剂提高组织内部的折射率匹配从而降低散射效应的方法有望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胃组织中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取11只SD正常雄性大鼠,在饥饿状态下,处死后取胃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大鼠胃组织中MLCK的表达及分布。结果MLCK在黏膜肌层、肌层和黏膜下层血管壁平滑肌均有大量表达;在胃底腺中,MLCK主要表达于壁细胞和主细胞胞浆内。结论MLCK不仅存在于平滑肌细胞内,还分布于胃底腺壁细胞和主细胞内,可能参与胃底腺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13.
大鼠降主动脉雌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冻切片微波修复后,用E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雌激素受体(ER)在雌性与雄性大鼠降主动脉壁的分布,结果显示,ER阳性反应存在于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中,阳性反应强度无性别差异。无段间差异(降主动脉胸段与腹段),血管周围的脂肪组织也可见大量呈阳性反应的细胞,结果表明,降主动脉壁的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存在ER。降主动脉可能是雌激素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14.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双重底物特异性的蛋白磷酸酶 ,可使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上的苏氨酸 /酪氨酸去磷酸化失活。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维持血管壁的功能稳态 ,并参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心肌细胞肥大及凋亡的调节 ,在心血管生理及病理生理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放射活性测定法、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等方法综合进行评价。结果 :①肺动脉平均压 (mPAP)、右心室重量比 (RV LV S)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②光镜下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 管总面积 (WA TA)、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 (SMC)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电镜显示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 ,胶原纤维较对照组明显为多 ;③肺组织PKC总活性(PKCt)、胞膜PKC活性 (PKCm)、胞浆PKC活性 (PKCc)及PKCm PKCt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④免疫组化显示肺细小动脉 (直径约 10 0~ 2 0 0 μm)PKC含量、Ⅰ型胶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Ⅲ型胶原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⑤肺组织PKCt、PKCm、PKCm PKCt和肺动脉管壁PKC的表达与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 (SMC)、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PKC参与慢性低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胶原表达的调控 ,从而参与了低氧性肺动脉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血管壁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还不满意。目前已经证实,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发生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过程,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和内皮细胞丢失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主要特点;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探索有效措施促进有益的内皮细胞再生并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是血管损伤防治的关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体外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受损部位募集,并进一步分化为内皮细胞,修复损伤血管。然而,也有研究显示体外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而在血管局部增生,参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文中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为后续开展的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血流剪切力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位于血管壁和血液的界面,直接与血流接触而持续受血流剪切力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能感受血流机械力的变化,通过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调节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发现,血液流动力的形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本综述将就血流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低O2高CO2 4周组(HH组),低O2高CO2 4周+姜黄素组(HC组),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姜黄素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压力、肺细小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及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HH组mPAP明显高于NC组(P〈0.01),HC组mPAP明显低于HH组(P〈0.01),三组间mCAP无明显差异(P〉0.05);②光镜下,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比值(WA/TA)、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SMC)、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HH组较NC组明显增高(均P〈0.01),HC组WA/TA、SMC和PAMT较HH组明显降低(均P〈0.01);③电镜下,HH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面积增大,染色质增多,外膜胶原纤维密集,HC组大鼠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胶原少见,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外膜胶原纤维增生较HH组明显为轻;④免疫组化法发现肺细小动脉Ⅰ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值HH组明显高于Nc组(P〈0.01),HC组明显低于HH组(P〈0.01)。结论:姜黄素具有降低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改善肺血管重建及抑制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沉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细胞外基质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在不同年龄阶段鼠主动脉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分别采用Van Gieson染色、弹性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胸主动脉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生后3天、3月、6月和16月龄)的弹性膜形成、弹性蛋白和胶原纤维的表达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术观察12月和18月龄大鼠腹主动脉细胞外基质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出生后3天小鼠胸主动脉的弹性纤维没有形成完整的弹性膜,3月已初步形成完整的弹性膜,6月有5~7层弹性膜,16月弹性膜呈片段化;出生后3天弹性蛋白的表达低,3月呈上升趋势,6月最高,16月减少;出生后3天胶原纤维含量少,随着年龄增长,胶原纤维的含量增加。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显示12月大鼠腹主动脉细胞外基质以弹性纤维为主,胶原纤维含量较少;而18月大鼠胶原纤维含量增加。结论细胞外基质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在不同年龄小鼠主动脉壁内的表达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20.
旋覆花素抑制血管内皮剥脱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旋覆花素对内皮剥脱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过程中血管壁粘附分子OPN、ICAM-1、ILK表达的影响,为寻找该药物抑制新生内膜形成的作用靶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血管壁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整合素偶联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表达变化及旋覆花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血管内皮剥脱可诱导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大量增生,新生内膜呈弥漫性增厚,血管损伤局部组织中OPN、ICAM-1、ILK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旋覆花素治疗组在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显著减轻,血管壁OPN、ICAM-1、ILK的表达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旋覆花素减缓新生内膜形成的效应与其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阻断粘附分子信号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